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题分析: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时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于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抒发情感的手段方法。分为四大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夸张、借代、双关、 顶真、设问、反问……
<2>、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2)描写技巧 (1)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2)描写技巧 虚实相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3>、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 比兴、渲染、烘托、用典、 <4>、构思立意技巧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即时训练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分析: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 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 清新明丽、幽默讽刺……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即时训练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分析: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答题时要将该字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感情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即时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案分析: 答:同意。 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即时训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解析: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堂练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岁 暮 杜甫 岁暮为远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 暮 杜甫 岁暮为远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士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末,时杜甫客居阆州;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分析: 1、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2、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