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德惠市第三中学 姜成立
目录 授导型课堂讲稿 授导型教案 教学实施计划 探究性教案 作品出色的地方 作品不足之处
授导型课堂讲稿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月的传说 中秋故事 明月诗句 月球知识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课堂作业> 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返回目录
授导型教案 授导型教案《水调歌头》 德惠市第三中学 姜成立 【教材分析】 德惠市第三中学 姜成立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三语文教材。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诵读、理解和赏析能力。已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导型教案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轮圆月,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师引导学生明确月亮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的意蕴。 2、简介苏轼中秋词的影响。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3.、老师介绍词的有关知识。
授导型教案 二、诵读品味《水调歌头》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4、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 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授导型教案 ⑤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5、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从主题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返回目录
教学实施计划 《春夜喜雨》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单元实施前的准备 具体内容 返回目录 单元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学生人数 教学环境 2011年10月19日,上午,8:25,第二节课 上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学生人数 50人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技术设备 教师机一台,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40台 Web服务器一台 连接电脑的投影仪 软件环境 视频短片 Flash软件PPT课件 Office2003 教学管理 提问、与师生交流、共同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 教学实施准备 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前的准备 提前一天通知讲课班级学生 检查电脑,电视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Flash动画效果的准确性,课件播放软件,检查学生机 的IE 浏览器工作状态 返回目录
探究性教案 《春夜喜雨》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属学科 语文 授课人:德惠三中 姜成立 情境 | 任务 | 成果 | 资源 | 评估 情境: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属学科 语文 授课人:德惠三中 姜成立 情境 | 任务 | 成果 | 资源 | 评估 情境: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当然是春雨。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衔接起教材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初步打开思维的通道;前置表达缺陷,拉开心理距离,因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动力。 任务: 1、律诗艺术形式。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本单元共收唐诗绝句四首,律诗三首,古风三首。其中律诗是唐诗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精巧整饬的结构、洗炼的语言、抑扬悦耳的节奏韵律和优美丰富的意境,历来脍炙人口,因而一直袭沿至今。 2、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 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诗内容博大、思想深邃,艺术风格苍凉遒劲、沉郁顿挫,语言千锤百炼,深得古典诗歌之精髓。《春夜喜雨》虽为写景咏物诗,思想内容不及《三吏》《三别》博大精深,但它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诗歌行涓涓细流而致雄浑壮阔境界之风格可窥其一斑。
探究性教案 3、创新情境及拓展运用。 “论诗及人”,“春夜”观“雨”仅是诗人关于春雨心理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与之相关的其它部分怎样,如“春旱盼雨”、“雨后生机”的情境,应为学生探索的内容;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同是写春雨,其情境、思想、艺术手法又是怎样的,也应让学生去探讨。借此大力度地激活探索欲望,使学生养成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启心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成果: 1、培养了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 2、培养了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资源: 1、初中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春夜喜雨》 2、唐朝李约诗《观祈雨》;宋朝苏轼诗《望楼湖醉书》 3、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 4、唐朝历史:安史之乱 5、“春雨”挂图 评估: 这堂课的拓展练习设计激活了想象创新的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拓展延伸了,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上完此课,我不禁为学生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像而惊叹。我们不能拿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的学生,他们怪奇的想法连我们老师也自愧不如,教学相长,此话信然。 返回目录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比较合理;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品出色的地方 注重对学习者和学情以及教材的分析;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比较合理;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不够精练,整个演示文稿的设计不够生动,内容应再丰富些.教学过程中激励的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交流不够. 作品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不够精练,整个演示文稿的设计不够生动,内容应再丰富些.教学过程中激励的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交流不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