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的情况介绍 2012年3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Web of Science -进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进入 图书馆主页 电子资源 数据库导航 常用电子资源平台 / 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平台 选择 Core Collection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eb of Science.
Advertisements

生物科学专业. 1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源自国内最早的生物科学专业! 2 国家级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  全国最早的 19 家生物学国家理科 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 一,全国师范大学仅 4 个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8 )  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2006.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概况及发展. 一、学院概况二、近年来发展成绩及工作亮点 1 、政治思想工作 1 、政治思想工作 2 、师资队伍 2 、师资队伍 3 、学科平台 3 、学科平台 4 、科学研究 4 、科学研究 5 、实验平台与条件 5 、实验平台与条件 6 、本科教育 6 、本科教育 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 基于 Web of Science 的科研管理工具.
顶尖学术的评价工具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
簡 報 大 綱 壹、前言 貳、我國教育進步軌跡 叁、我國教育競爭力 肆、教育施政理念 伍、主要教育政策 陸、教育創新與突破 柒、結語 1.
如何利用 Web of Knowledge 为学校服务 王利 高校业务总监 汤森路透
如何认识与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陈贵海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刘佳音 产品经理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EiDeep 中国机构科技创新能力透视 刘佳音 产品经理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Elsevier Scopus内容甄选委员
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science china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围绕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擴大招收境外學生 回顧與前瞻 教育部 吳部長清基 100年9月28日 1 1.
解决问题再做研究—— 嵌入科研过程的资源与服务
200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网络计划技术.
蛻變 躍進 頂尖 您所不知道的中興大學 報告人:呂福興教務長
教育部江苏大学查新工作站(G06)建设汇报 江苏大学图书馆 卢章平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 硕士学位点宣传 朝鲁
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理念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 柯炳生.
化 学 学 院 情 况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提供深入分析的数据和科学研究前沿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102學年度新生入學輔導 報告人:尤靜嫺副理 102年9月7日.
Integrity through Global Engineering Service 普信通讯
書目管理軟體 v.s. 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 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
第六章 施工项目管理.
张文苹 李波 导师:梁炳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第十二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2014一级建造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进度管理 (1)大坝、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案、方法、程序等; (2)根据工作关系能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第十章 分销渠道策略 本章内容 1、掌握分销渠道的基本原理与策略; 2、掌握中间商的功能与类型; 3、掌握实施分销渠道控制的基本办法;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湖南省委党校 覃正爱.
图书馆网络资源和服务导引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
设备采购论证 安规测试系统 (601Pro+9201+MD+6913) +无创血压模拟器(Fluke BP-2L)
变革与创新: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願景、目標、理念 學風鼎盛,創意一流之典範科技大學 願景 目標 理念 以優美之校園環境,培育具人文關懷之專業人才
瞄准世界一流 做好教育对外开放 武汉大学
大学管理与人事人才工作的一些思考 黄达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元智大學99-100學年度主管團隊研習會 【整體校務簡報】
第九章 亲和纯化技术 主讲教师: 何书英 副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台湾应用型大学重要议题分析 与教师专业发展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究及延攬人才組 (研發處學術發展組) 103年度重點業務推展
如何查找各学科领域核心机构、科学家和研究热点
Earthinsight发现·地球 万方数据特色资源产品中心 Earth.wanfangdata.com.cn.
华南理工大学 之寒假回母校专场show.
我的大学 第一期 香港大学 李若希 上海交通大学 陈梦玲 复旦大学 李子衿 组长:谢尘竹 组员:毛雨婕、李左亭、肖志杰、
教育部98年度 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 經費訪視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为您的教学与科研助力
第二节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图:一种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
色谱联用技术 1. 概述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
ESI-MS/MS、MALDI-Q-TOF
ISI Web of Knowledge(SCI)
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市場分析 鄭總經理、經濟部歐主任秘書、柯副總、陳協理,以及各位光陽體系貴賓、光陽同仁,大家午安、大家好。
了解核心期刊、挖掘优质资源 —— 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 CRS核心论文库 湖南纬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讲人:夏建辉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黄酮类化合物 (flavanoids).
兴奋剂的分析研究 报告 报告人:周明
第6章 酶 主讲教师:卢涛.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表面铁循环调控及高效Fenton反应体系构建 报告人:张礼知 教授,杰青,长江学者
利用InCites 和 ESI分析工具对潜力学科进行预测分析
有上下界网络流的一些研究 王歆 ACM honoured class.
学科评价的问题与方法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黄水清.
质谱仪器介绍.
第三章 质谱 3.1 质谱的基本知识 定义: 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本节内容 通用寄存器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SCI、SSCI论文与ESI学科 吴贤奇 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新 生 入 馆 教 育 --图书馆资源介绍 江南大学图书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的情况介绍 2012年3月

一、形成背景与过程 二、计划的总体设计 三、计划的操作实施

一、形成背景和过程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计划编制过程 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转变思想,突破原有计划思路,进一步更新理念,使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的里程碑。 ★ 4月底,部党组决定启动两项具体落实工作 ★ 5月中,确定了计划总体思路和基本定位 ★ 5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召开会商会研究 ★ 5月底,教育部成立“2011计划”研究小组 酝酿期 ★ 6月17日,袁部长在部党组会提出 ★ 研究小组多次集中并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 ★ 7月12日,征求意见稿通过部党组会审议 ★ 8月中旬,在第21次咨询会上征求高校意见 ★ 9月上旬,征求11个部门和单位意见 编制期 ★ 修改完善计划方案,同时起草计划实施方案 ★ 先后五次在部党组会和部长专题会审议 ★ 12月,形成“2011计划”(送审稿)及说明 ★ 12月下旬,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完善期

计划编制过程 在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上,与会各部门领导普遍认为:计划深入贯彻了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和要求,设计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切合我国当前教育、科技、经济以及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方案目标和任务明确,改革综合并力度大,具有较强操作性,是一个很好的计划。建议:按照相关程序尽快报批,并启动实施。

计划编制过程 2012年春节前夕,将修改后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报送国务院,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请示。 经国务院同意,拟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颁布该计划。 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始着手制订启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求,细化操作等内容。

二、计划的总体设计 (一)基本思路 ◆ 一个根本出发点 ◆ 一项核心任务 ◆ 探索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推进八个方面机制体制改革 简化为:1148

基本思路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 总书记讲话提出:“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 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 -- 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 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 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基本思路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 长期以来高校各创新要素发展缺乏有效结合,管理分散, 高校间同质化趋势明显,综合性、多功能的优势没有体现 -- 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泛指的要求,人才是指优 秀人才的集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学科是指围绕国 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科研是指发现 并解决重大问题的组织管理与协同研究的能力 -- 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3.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基本思路 3.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通过校校、校所、校 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 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 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创新创新模式 -- 形成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 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 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基本思路 4.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 机制体制改革是重点与核心任务, 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 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 重点推进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 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创新文化建 设等八个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形成综合改革的特区。 -- 打破高校与社会其他创新力量间的壁垒,发挥人才作为创 新核心要素的作用,释放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合理流动 与充分共享,实现国家整体创新实力的根本提升。

(二)计划特点 1.坚持全面开放的基本原则 -- 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身份,不固化单位,形式 可多种多样,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具有强烈改革 意愿、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均可参加 -- 同时,广泛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 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体和战略联盟,形 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计划特点 2.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 世界强国的兴起伴随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迁移, 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又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 简单地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办学模式是实现不了世 界一流的目标,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办学模式特色。四大功能定位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坚持中 国特色办学模式的根本就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 社会制度特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优质 资源的集成与融合,集中力量,形成重点突破 ◆ 文化传统特色。增强国际视野,树立大国形象,主动服务全球 教育和科技发展,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机制体制改革是“2011计划”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最核 计划特点 3.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机制体制改革是“2011计划”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最核 心的任务,从本质上讲该计划是一个深化高校改革的计划。 “2011计划”中提出的八个方面的改革,充分借鉴和吸收 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经验。 --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 -- 高校基础研究改革试点 -- 跃升计划 -- 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 计划特点 协同组织 人事管理 学生培养 现存问题: 考核评价 解决路径: 2011计划的根 小型、分散、 本目标: 资源配置 科研方式 国际合作 创新文化 解决路径: 建立能够真正 解决国家重大 需求的创新发 展新模式 现存问题: 小型、分散、 学科单一 重复、竞争 产学研脱节 科研效率低下 2011计划的根 本目标: 提升高校服务 国家重大需求 的能力

高校要从服务国家需求的后台走到前台,从面 计划特点 如何转变创新发展方式? ①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导向 学科为导向 以需求为导向 ② 转变高校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校系组为单位小型、封闭方式 以任务为纽带、以 团队为单元跨高校、跨学科、跨地区的协同研究 ③ 转变高校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形式 各类创新要素分散、孤立的发展形式 有机融合、 充分共享、高效利用 ④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环紧政策 高校要从服务国家需求的后台走到前台,从面 向国家发展的后天更加面向今天!

计划特点 4.坚持引导与支持并重的实施方式 ① 全面部署,分层实施。 “2011计划”既是支持性计划,更是引导性计划。计划 实施将坚持以下的基本要求: ① 全面部署,分层实施。 有条件高校都应按照“2011计划”总体精神与要求,积 极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国家协同创 新项目 2011计 划的整 体实施 框架 省级“2011计划”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支持 校级协同创新计划

计划特点 ② 分类建设,择优支持。 ◆ 按照协同创新模式以项目方式开展。针对不同类型项目, 制定不同的准入条件、评审标准和建设要求等。 ◆ 在高校前期充分培育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方评审遴选出一 批满足2011计划要求,具有代表性、影响力以及培育成效 显著的项目,给予立项。 ◆ 每年国家公布各类项目的预定数量,公开申报,择优支持。 ◆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广泛参与。

计划特点 ③ 资源聚集,多元投入。 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支持和投入 ◆ 面向行业产业项目,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主导作用 ◆ 面向区域发展项目,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地方投入和 支持的长效机制 ◆ 面向科学前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内 外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发挥集聚效应 形成针对性、多样化的支持措施 ◆ 有的可授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需要政策的,可在政策上给与倾斜 ◆ 对一些现有支持尚难满足改革需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将 采取引导性、奖励性等方式给予经费支持

三、计划的操作实施 (一)基本要求 1.目标: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总体要求,通过推动有利于协同创新体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建立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聚集和培养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使之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2.任务 操作实施 (1)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 (2)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需求导向 组织管理方式 环境政策 创新要素聚集 创新发展方式 方向的选择 协同创新体 的构建 创新要素与资 源的汇聚 机制体制改革 与制度建设 项目具体任务 协同创新中心 开放 动态 长效 融合

操作实施 八项改革 五项协同 2011协同创 新中心 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 行业企业 国际力量 1.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协同 3.跨单位人员考评机制 4.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 5.协同研究模式 7.资源配置与成果共享 6.创新文化建设 8.对外合作与交流 1.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2.跨单位人员聘任管理 八项改革 组织管理协同 研究人员协同 学生培养协同 科研组织协同 资源成果协同 五项协同 2011协同创 新中心 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 行业企业 国际力量

3.范围 4.类型 5.周期 操作实施 (1)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学校 主要分为面向科技前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 (2)以高校为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 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等创新力量参与 4.类型 主要分为面向科技前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 展、面向文化传承创新四类协同创新项目。 5.周期 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周期。

操作实施 (二)实施程序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项目方式,按照前期培育、申报评审、立项实施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在高校充分培育并达到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由协同创新体提出项目申报。国家每年组织一次评审,按照一定数量和规模,择优遴选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相应支持。

1.前期培育 操作实施 -- 确定协同创新方向。从本校具有优势的领域出发,按照国 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国家、地方、行业等 发展规划选取方向。方向应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 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避免仅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出发,避免 成为单纯的科研项目 -- 选择协同创新模式。紧密围绕协同创新方向,按照需求的 层次和类型,凝练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结合自身的能力和 特色,充分分析国内优势单位、创新力量的分布,切合实际 地选择协同创新模式和项目类型。

操作实施 -- 组建协同创新体。广泛联合国内外具有协同意愿的优势力 量,建立强强组合的协同创新体。确定协同创新的目标、任 务和实施路线,明确协同创新体各方的职责与分工,形成协 同创新的新优势和新平台 -- 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体遵循人员流动不调动、成 果归属原单位的基本法则,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考虑各 方的利益分配,逐步建立组织管理、研究人员、学生培养、 科研组织以及资源成果等五个方面的协同,形成有利于协同 创新的新环境和新氛围

操作实施 2.申报评审 在高校、地方、行业充分培育并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经牵头高校主管部门审核后,推荐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项目,均需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组织和推荐。 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通过后,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评审,提出立项建议、支持方式和修改完善意见等,评审结果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复审后,报领导小组审批。

操作实施 (1)项目建议要求: --方向选择符合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地方、行业等重点发展 规划,牵头高校具有明显优势和组织协同创新能力与公认力 --模式选取合理,协同创新体组建成熟,各方任务明确,职责 清晰,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联合牵头的单位原则上不 超过三个,参与单位数量不限 --牵头高校在该方向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拥有运 行良好的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平台

操作实施 --围绕协同创新方向,已经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具 备解决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聘用 和管理制度,形成了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 --已具有较强资源汇聚能力,已形成了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 整合,相关部门、地方、企业、高校等方面的支撑落实 到位 --前期培育效果明显,成效显著,相关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改革计划全面系统,措施切实可行

操作实施 (2)项目评审程序: --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 委托第三方负责组织专家按照类型分别评审 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现场核查 -- 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第三方遴选的项目进行综合审议, 确定立项数量和清单,报领导小组审定后批准实施

操作实施 (3)项目评审要求: -- 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项目 方向:符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我国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 单位:牵头高校主体学科进入ESI前1%行列,并拥有国家重点研 究基地;协同创新体能够代表该方向国内最高水平,并 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基础和能力 队伍:已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团队,人才 队伍结构合理,牵头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基础:开展了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有较充足的科研任务,在科 研平台、中心用房、仪器设备等有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操作实施 -- 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项目 方向:符合国家以及行业产业重点发展规划 单位:牵头高校具有较强行业产业特色、影响力和合作基础, 主体学科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建有国家、教育部重 点研究基地;有行业内领先、影响力强的骨干企业参与 队伍: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牵头负责人具有较高的 声望和影响力;已经建立了人员聘用与流动、考核与评 价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基础:得到了行业产业的有力支持和企业的实质性投入,承担] 在研科研任务充足,科研平台、试验设施、中心用房、 仪器设备等方面拥有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操作实施 --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项目 方向:切合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 带动和社会效益 单位:牵头高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牵头实力,与当地政府和 企业有长期、良好合作;主体学科原则上是国家重点学 科,建有相应的国家和教育部研发基地;参与企业应具 有一定规模,并已列入地方重点发展行列 基础:已开展相关机制体制改革,形成了有组织技术创新与成 果转移新模式;已获得“省级2011计划”支持,前期培 育充分,成效显著;承担在研科研任务充足,拥有良好 的研究条件和保障

操作实施 --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项目 方向:符合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精神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规划 单位:牵头高校在该方向应具有较强的优势,主体学科处于国 内前列,已建有相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队伍:能够代表国内研究的最高水平,已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 一流团队,各方任务明确,分工具体。牵头负责人有较 高威望,作风民主、严谨,一线工作且身体健康 基础:开展了相应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跨学科、跨高校、跨 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研究机制;有较充足的科研任务, 拥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保障

操作实施 3.立项实施 通过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高校会同协同创新各方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落实相关条件,整合多方资源,优化相关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加快实现预期目标。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对于实施成效显著的,国家给予追加奖励,并免评进入下一周期的实施;对于执行效果不佳或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要及时予以整改或裁撤;对于完成预订任务并确立新方向 的,经评议后,可继续保留。

操作实施 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行协同管理机制 建立由协同创新体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 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管理与运行。 营造学术为先的环境氛围,设立由中心人员组成的相关委员会,负责中心具体事务和管理。 成立中心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中心学术把关、发展方向、人员遴选等。

操作实施 (三)组织管理 1.设立领导机构。教育部、财政部牵头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成立“20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教育部。 2.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的著名专家组成,为重大政策、总体规划、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等提供咨询。

操作实施 3.建立第三方评审、监督机制 在我部现有的科技委和社科委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形成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负责遴选评审专家、组织立项评审、开展定期检查和阶段性评估等工作。 --具有较大国际上影响、具有较高国内威望的著名战略科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行政管理的知名专家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发展状况、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国内外专家 --对协同创新有较深认识并积极支持,为人公正,精力充沛

(四)补充说明 操作实施 1.转变观念 -- 要不断深化理解协同创新的理念,增强对协同创新认识 -- 不能只停留在高校自身发展层面,要站在国家科技体制 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上 -- 既要看到项目的“诱惑”,更应看到实施的难度与挑战 -- “2011计划”不同于以往工程、计划等操作方式, 更加系统、更加综合,更加突出引导功能 -- “2011计划”不仅仅涉及高校的科技工作,更不能理 解为是科研项目

操作实施 2.把准定位 -- “2011计划”定位是一项改革性质的计划,目的是探 索新高校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注定不是“普惠式”的 -- 与“985工程”、“211工程”间关系 -- 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关系 -- 与现有的基地、平台等关系 --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积极吸纳各方面高校参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