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 姓 名:吕灵娟 学号:201220735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我国乙肝疫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梁争论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005 年 9 月 10 日. 内 容内 容 一、国内乙肝疫苗生产和质量管理概况 二、不同种类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和效果比较 三、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乙肝疫苗实际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五、乙肝疫苗与不良反应 六、目前乙肝疫苗存在的问题.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自主学习 新 知突破 1 .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 .掌握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监测、预防。 3 .了解人体基因组计划和人体健康。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 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越范围及指示剂的 选择原理。  掌握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 掌握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原理。  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实验五 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第十四章 酵母基因工程.
肝炎病毒.
病 毒 性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第二十二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兰生®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慢性乙型肝炎-严峻的挑战.
乙型肝炎的防与治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第29章 肝炎病毒 1.掌握HBV的形态结构,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病毒类疫苗生产技术.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三) 抗原组成 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 1.HBsAg 为HBV 3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HBsAg大量存在与感染者血清中,是HBV感染者的主要标志。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为NT抗体,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HBsAg也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的成分.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导 读 福建省血液中心 郭永建.
质量控制在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 ☆ 塘厦医院 ☆ 陈 平 ☆ ☆ ☆.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中国乙肝疫苗免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家瑜.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乙肝诊断检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典型药物.
乙肝小三阳怀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黄疸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其他类抗生素.
病 毒 性 肝 炎 Viral hepatitis 主 讲 何步东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4-7 生物的演化.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五节 缓冲溶液 一、 缓冲溶液的定义 二、 缓冲原理 三、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四、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ELISA综合性实验一.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     pH值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乙型肝炎疫苗 姓 名:吕灵娟 学号:2012207353

一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简称“乙肝” 一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简称“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通过血传播: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采血及操作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 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 性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学校、家庭、部队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染。

2011年全国发病/死亡前10位病种

乙肝为何难治? 乙肝病毒两层结构 病毒隐匿在肝细胞里面复制 病毒有一个复制模块 病毒会变性、变异 病毒会与人体基因产生链接 病毒生命周期是90天

二 治疗与预防 治疗 2009年以后三大肝病突破性技术先后研发成功。最早的是日本中微子透析技术;紧随其后,德国O3技术也震撼性问世;2011年末,我国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的治疗性疫苗(乙克)也宣告三期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HepB)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被注入人体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当乙肝病毒入侵时,体内的抗—HBs便与病毒中的乙肝病毒抗原(HBsAg)特异性结合,发生一系列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从而阻止病毒入侵肝细胞

乙肝疫苗的剂型:主要是针剂 注射方式: (1)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 (2) 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个月及6个月后注射第2、3针;其他人群免疫程序为第0、1、6个月,剂量均为5ug/支

三 乙肝疫苗的种类 1、血源乙肝疫苗 2、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 三 乙肝疫苗的种类 1、血源乙肝疫苗 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 2、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 根据生产系统:(酵母、CHO细胞) 啤酒酵母乙肝疫苗(酿酒酵母、酵母) 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毕赤酵母乙肝疫苗 CHO细胞乙肝疫苗

现有的国产及进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生产单位 疫苗名称(种类) 剂型 国内 大连汉信 重组乙肝苗(汉逊酵母) 10μg/0.5ml/支 天坛生物 重组乙肝苗(酿酒酵母) 5μg/0.5ml/支 10μg/1.0ml/支 20μg/1.0ml/支 华药金坦 重组乙肝苗(CHO) 深圳康泰 60μg/1.0ml/支 北京华尔盾 10μg/支 20μg/支 进口 益可欣 20μg/ml 葛兰素史克 联合疫苗 北京科兴 倍尔来福 HA 500 EI.U.+ HB 10mg/1ml HA 720 EI.U.+ HB 20mg/1.0ml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1.血源乙肝疫苗 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

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 ① 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 ②随着乙肝疫苗长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疫苗

2.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CHO细胞)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经此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能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破碎酵母菌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释放经纯化、灭活加佐剂氢氧化铝制成乙肝疫苗

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 1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无传染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S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 2 3 收集分泌液,经高速离心、纯化、除菌后,加入佐剂制成

CHO细胞属哺乳动物细胞类,它是基因工程表达系统中最高等的宿生细胞,其表达产物更接近于天然产品。 优点:适合人体吸收,安全性好,免疫力持久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这种疫苗是含有preS1、 preS2和S抗原的中蛋白或大蛋白疫苗。 HBV preS1含有肝细胞结合位点(aa21-47),preS2含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pH-SA)结合位点(aa120-146),都富有B细胞和T细胞表位。这种优势结构使它进入机体后能尽快地、有针对地与B细胞、T细胞结合,既增强体液免疫,又增强细胞免疫。

四 重组CHO细胞生产乙肝疫苗 1.CHO-C28细胞株种子细胞培养 (1)消化细胞:将形成致密单层细胞,用胰酶消化成疏松状态,加生长液吹打均匀。 (2)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接种15L转瓶,加生长液摇匀,放37℃培养。形成单层后,每2天换1次维持液,收获含HBsAg原液。

2.CHO-C28细胞原液的培养 (1)细胞传代:利用血清的培养基,对CHO-C28细胞株种子细胞进行传代,连续传三代。 (2)细胞培养:加入0.25%胰酶消化,待细胞呈松散状态弃去胰酶,加入生长液,接种、收液,并用RPHA法测定培养液的HBsAg滴度。 (3)细胞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3.HBsAg的粗提 3.1 材料、设备 离心机 均质机 收液罐 pH计 电子天平 管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 硫酸铵 超滤柱(截留分子量为10万) 溴化钾 不锈钢槽

3.2 实验步骤 将上一步细胞培养液通过管道打到收液罐中,再用截留分子量为10万的超滤柱进行浓缩。 向浓缩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硫酸铵,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沉淀一周左右,除去上清保留沉淀。 用低速离心机在低温下进行30分钟的离心,取沉淀加入溴化钾反复离心萃取,取上清。

4 密度梯度离心 4.1 材料、设备 超速离心机 紫外监测仪 溴化钾 超滤器 恒流泵 紫外检测仪 氯化钠 4.2 实验步骤 4 密度梯度离心 4.1 材料、设备 超速离心机 紫外监测仪 溴化钾 超滤器 恒流泵 紫外检测仪 氯化钠 4.2 实验步骤 超滤:用生理盐水冲洗超滤器至膜上下中性,超滤样品将其浓缩 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超滤膜,将蛋白冲下,合并到浓缩液中,加溴化钾调比重至1.32g/mL 密度梯度离心:KBr梯度离心

5 层析纯化 5.1 材料、设备 紫外检测仪 便携式记录仪 蠕动泵 双门层析冷柜 层析柱 XDF-GM疏水柱 NaAC HAC 5.2 实验步骤 Sepharose44FF亲和层析纯化 将KBr离心提取的样品经6mol/L NaOH调节pH7.0后上亲和层析柱,收集A280

6 结果检测 测纯度 SDS-PAGE 效价测定 热源 DNA残留量 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