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碳的多样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 巴州区教学仪器供应站 董大崇.
Advertisements

第八单元 单元复习课.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第2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 钠的重要化合物
课 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第四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苏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酸碱盐复习之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第2节 内环境稳态 的重要性.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天津市第三十中学 周敏.
人体的激素调节.
2016届绍濂学校化学总复习课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的盐.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专题12 化学实验.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高一化学备课组 杨伏勇.
寒假作业 翻转课堂3(酸碱盐综合1).
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 济源市沁园中学 赵志伟.
船舶高级消防 第七章 船舶灭火中的危险与应对措施.
元素化合物复习.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梁祝故里 ——宜兴欢迎您!.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溶液的浓度 1、常用浓度 2、计算举例 2019/4/11.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曹丁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理化检验 混合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2CO3和NaHCO3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混合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2CO3和NaHCO3
碳酸鈉 作者:8102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日期:( ).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成都树德中学.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钠及其化合物 欧昌友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四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6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厦大附中 欧昌友.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恶心的 水垢.
硫酸铜的提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课时1 碳的多样性

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1.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1.与基本理论及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糅合在一起的学科内的综合考查。 Hold住考向 考向1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 5年6考 考向2 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及鉴检 5年7考 考向3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5年3考 命题热点 1.与基本理论及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糅合在一起的学科内的综合考查。 2.与高科技相联系的碳(和硅)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3.与新材料、新技术相联系的信息给予题。

自主构建碳单质的知识网络 学习任务二、碳的单质 单质(同素异形体) 相似 主要表现还原性

B 【典例1】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 【典例1】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 B.石墨烯、金刚石、C60、“碳纳米泡沫”四种物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由于C(石墨,s)=C(金刚石,s)ΔH=+1.9 kJ·mol-1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尽量使用含C的产品,此举符合“促进低碳经济”的宗旨 B

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三】碳的氧化物 化学式 CO C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相互转化

典例2.(2012·全国大纲理综,28改编)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一氧化碳(原理: ) 并用以检验CO的还原性。

(1)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成后,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熄灭酒精灯1 b.熄灭酒精灯2 (3)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如何处理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 ba CO、CO2

【学习任务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 Na2CO3 NaHCO3 俗 名 物理性质 水解反应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俗 名 物理性质 水解反应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与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 与CaCl2溶液(离子方程式) 热稳定性 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高考中常结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实验探究、鉴别、提纯等。这类题目角度新颖、设计灵活,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Na2CO3、NaHCO3性质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

【典例3】某校化学研究性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涉及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2NaHCO3≜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D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 (填化学式)。 NaHCO3

复习整合------两个重要的“碳三角”

B 【随堂检测】 1、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最终无沉淀生成的是( ) ①Ca(OH)2溶液 ②Na2SiO3溶液 ③饱和Na2CO3溶液 ④CaCl2溶液 ⑤漂白粉溶液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B

C 2.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入1 mol·L-1的盐酸溶液,看气泡产生的快慢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 C

3、 (2011·高考海南卷)“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