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危機個案之輔導介入 楊青青 諮商心理師
危機介入 一般諮商 1.緊急的、嚴重的、有明確 事件 2.身心的破壞及生命的威脅 3.著重個體面對危機時所擁 有的助力 4.問題取向,直接協助個案 在生活處境中產生結構性 的改變 5.短期、立即的 6.對創傷反應的瞭解及處遇 策略 7.明確、步驟性的 1.人生發展階段議題或生活壓力 2.身心衝擊但不立即致命 3.面對的是多數人可能遇到的困擾,大多發展問題解決能力。 4.深度探索、處理症狀 5.短期到中長期 6.各種議題之概念化及各種介入策略 洪雅鳳、羅皓誠。 〈自殺未遂學生的危機處遇策略〉
父離母逝 渴望家 失落 立即危機解除 沒錢 自殺 中獎
孩子怎麼了? 情緒處理、問題解決能力、彈性
不一樣
青少年自殺成因 發展因素:青少年內分泌的變動導致情緒的不穩 定,並經歷自主及依賴需求的矛盾,因此在適應 能力未成熟時若遭遇挫折,青少年容易走向自我 傷害。 個人因素:身心健康、自我攻擊、逃避、報復心 態。 家庭因素:親子衝突、家庭事故、忽略與遺棄。 學校因素:學業成績低落 同儕關係、兩性情感關係、生涯困惑
孩子在想什麼?
青少年自殺者心態 情緒的不直接表達 適應困難 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有困難 報復與抵抗 免除痛苦與災難 過度認同某對象 贏取注意 自我分化 死亡概念
兒童青少年自殺行為特徵 兒童對死亡認知不足 兒童青少年認為死亡可以避免掉目前的痛苦 認知能力不足以經驗嚴重的絕望感與計畫成功的 自殺行為 多數曾透露其自殺企圖線索 自殺行為致命性較低 易接觸家庭與學校支持系統 情緒性的衝動行為,少有強烈自殺意念(一時想 不開) 在青少年的自殺大部分屬於情緒性的衝動行為, 青少年有50%從意念到實行不到15分鐘,少有強烈的自殺意圖與計畫, 一級二級預防工作非常重要,應該要強調著重在情緒行為的控制上,對於自殺行為是會有降低的效果的。
自殺危機的保護因子 強化求助行為 生存的理由 支持系統 問題處理能力 情緒處理能力
自殺未遂者的特徵 自殺越多次越有明顯精神疾病問題/精神疾病史 女>男 較不穩定身心適應狀態,如,失眠、焦慮、敵意、 憂鬱、自卑 較低的自殺意念 較高的溝通目的 青少年:自殺前透露線索
自殺未遂者面臨的問題 新的關係 面對原有的痛苦與壓力 他人的究責與過度的關心 羞愧與罪惡感 適應新生活 依賴、認知扭曲 (1)不要勸善:欲說人生有多美好 (2)不要規過:要求別再做錯事 (3)不要哀求:責怪你讓(害)我傷心哭泣、生病 (4)不要責罵:生氣辱罵責備當事人 (5)不要抱怨:責怪你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與困擾 (6)不要質問:逼問事件發生的原委
自殺未遂個案危機輔導介入 再自殺危機度評估 精神狀態評估 轉介醫療資源 訂定明確輔導時程(增加頻率) 支援系統之建立 個案安置好、確認目前安全無虞後,一定要做的就是評估自殺危機度, 在進行自殺青少年的諮商輔導時,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做為參考: 1.不評斷; 2.嚴肅面對青少年的問題和威脅; 3.不要把事情告訴無關的人; 4.問一些直接的問題,例如,「你有沒有想過要自殺?」; 5.表達你的關心與支持; 6.在能夠提供進一步的專業協助之前,當一位關心的傾聽者; 7.試著評估自殺危機的嚴重程度,以便做適當的轉介; 8.不要發誓會守密; 9.情況危急時,不要讓自殺傾向者獨自一人。 另外,在處理有自殺危險的青少年時,治療人員或諮商人員可以考慮採用和自殺者簽訂契約的方式,讓他承諾在某一段期間不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危機介入 自 殺是一種情境危機,正因為在危機時,個體較易受到外在的影響,也會比較容易接受治療,因此快速和有技巧的介入是相當重要的。危機諮商服務主要是對危機結果 產生正面的影響,其目的在幫助當事人:(1)重建生存的意義,重新獲得生活的控制感;(2)發展他們需要的資源以提升危機過後的幸福感。在學校的諮商中心 或是社區心理健康中心,都有提供這樣的服務。
自殺危機度評估 自殺模式:方式激烈、次數、頻率 情緒行為觀察:憤怒、衝動、暴力、絕望 失落、創傷事件 瞭解自殺行為脈絡 「現在還會想要自殺嗎?」 「你剛剛說到….,是想要結束生命的意思嗎?」 「時間?地點?」 「曾經有過的計畫?」
自殺危機的危險因子 疾病:精神疾病、物質濫用、身體重大疾病 衝動、攻擊傾向 受虐、創傷經驗 財物損失 關係失落 孤立 標籤化 接收到他人自殺的訊息
自殺危機衡鑑表 判斷項目 危險性低 危險性中 危險性高 自殺方式的致命性 模糊、無特別的計畫 有特定計畫 有完整的計畫並清楚的定出時間地點方法 是否表達自殺意圖 較低(如:服藥丸、割腕) 中度(如: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 較具致命性(如:手槍、上吊、跳樓) 直接表達 直接表達、並闡述其自殺的目的 不直接或根本不表達 環境的壓力 低 中 大 情緒 輕度憂鬱現象尚 中度情緒低落、活動量降低、常感到孤獨 感到悲傷、無希望 生活型態 有穩定的人際關係、仍可維持一般的正常生活 飲食睡眠受到影響、有藥物濫用及衝突性的自殘行為 人際關係淡漠、日常生活廣泛地受到影響 健康狀態 無特別的健康問題 有突發或短暫的生理或精神疾病 急性的大病、慢性或衰退性的疾病 當事人在面臨自殺危機時,對問題和解決所認定的方法是僵固的,所以諮商員應該採用準備直接方法,協助個案認清相關永久性環境中的支持,其過程包括: (1)評估危機本質:諮商員應去了解個案突然出現危機的原因、個案預期中的因應機制為何,以及個案習慣解決問 題的方法。並釐清個案目前的個人情緒狀態、週遭的環境氣氛…等等,來評估問題的嚴重性。 (2)幫助個案認清及時性問題:個案在危機中,通常不易針對危機做有關之實際評估,而是牽扯到以往一些不愉快 的經驗。諮商員應協助個案以具體實際的詞彙架構其問題,而非陷入在負面的情緒中。 (3)讓個案感受到事情在掌握中:個案就是在危機中感受到被問題打垮,所以需要協助個案將問題分析清楚,如此 才能協助其增加對問題的控制感,進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4)協助個案認清支持的來源:諮商員應該協助個案認清來自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的社會支持來源。一旦找出 來源之後,當事人較能獲得情緒支持與協助。 (5)協助個案認清個人優勢:在危機中個案通常喪失自己的正向積極特徵,幫助他們認清個人優勢,有助增加他們 的自我認同感、自我責任感。 (6)協助個案探索情感:個案在危機中通常會被激起深度情緒,因此必須協助個案釐清、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7)發展策略以因應情境:諮商員應該協助當事人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在危機中的個案需要具體的方向 和情感上的支持,來嘗試問題的解決策略。 (8)計畫預防未來危機:當個案回到較無壓力的情境時,諮商員需鼓勵他們掌握危機情境,認清預防問題的可 能方式。
精神狀態的評估 情緒及行為的不穩定 不符合現實的思考方式 多次自殺行動 藥物、酒精濫用 躁動行為 精神疾病
自殺未遂個案危機輔導介入 再自殺危機度評估 精神狀態評估 轉介醫療資源 訂定明確輔導時程(增加頻率) 支援系統之建立
自殺未遂者之輔導重點 討論自殺行動/死亡態度 處理負面情緒(憤怒) 接納與解釋 人際關係的應對 情緒行為困擾之控制力 未來結果的正向想法 生活中的自我控制權 求助資源管道 正向想法 控制感 與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關係:提供穩定與安全的環境、與其一起減少孤立感、傾聽他說的話、支持而不批判的態度。 鼓勵適當的表達情緒,給予同理心與關心 多注意是否出現明顯的情緒低潮、行為退縮或收拾打包等徵兆。 把自殺當成大事來看,不要以為只是開玩笑 不要輕易或過度解釋孩子的異常行為。 找出自殺的遠因與近因 把可能拿來自殺的工具收好 必要時考慮轉介精神科醫師協助,如施以藥物、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的必要性。
建立求助資源管道 直撥生命線:1995。 直撥張老師:1980。 安心專線:0800-788-995。 學校 老師 易付卡
危機處理的輔導與介入原則 以能短時間解除個案生命威脅、降低自殺動機,使無立即危險為主要目標 社福、警政系統的合作,及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合作。 不要讓個案離開你的陪伴直到確定個案安全或他人介入。 系統合作:社福機構、家庭系統、學校危機處理流程 危機處理:談判多於諮商
危機處理的晤談策略 指導性的問題解決模式 別急著跟個案說「不要自殺」 同理個案的心理痛苦(被了解可以減輕痛苦感受) 瞭解心理痛苦的來源作為後續系統協助的評估 (朋友、課業、家人、精神疾病) 是否認知固著、解決方式沒有彈性? (提供問題解決方法) 是否認知上對自殺具有正向看法? (給予澄清) 自殺可能是解除自己痛苦亦或是與他人溝通的方式(重複性自殺,缺乏溝通技巧/情緒處理/問題解決) 1.個案會主動表達自殺意念 2.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自殺意念,個案會回應輔導員針對自殺評估的問題 3.面質效果不佳 4.輔導員邀請個案持續晤談,個案不會直接拒絕
自殺未遂者之家庭介入 家人遭受創傷性,其負向情緒會以身心症狀呈現 家人創傷與失落情緒的表達 正確的歸因與生活調適 家人關係之修復 提供衛教,協助其同理自殺者心理與照護 家人的自助與求助 1.解釋正常的創傷反應 2.不要阻止情緒宣洩 3.家人不要有罪疚感 不是家人的錯,家人的咎責,助人工作者如何自保 4.關係的改變,切斷到接回 5.憂鬱症、焦慮症、憤怒、自殺個案的心態,教導與個案互動技巧,如何說(請家屬寫下練習) 6.求助電話
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