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心理保健 2014年01月15日
概论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因素对孕产期过程的影响,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成为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之一。一个无异常情况的孕妇能否顺利完成孕产期这一生理过程,与孕妇的精神状态及家人和医护人员的言行有密切的关系。
概论 妊娠、分娩是一自然生物学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情感、情绪复杂多变期,孕妇特别是初孕妇在这一时期易产生不同于非孕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据文献报道产前焦虑抑郁症的发生率为8% ~16.5%。产后抑郁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外报道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5%~33%,国内发病率在10%~15%。在此过程中,孕产妇要经历各种生理的适应性变化,承受社会、经济、家庭关系、自身角度的转变与随之而来的问题、矛盾和压力。
妊娠期心理特点
(一)妊娠早期 接受妊娠 妊娠早期是一个自身调整的时期,调整自己面对已经怀孕的事实,接受这个事实是早孕时期最重要的心理任务。 早孕反应 妊娠常见的早孕反应可多达10余种:低热畏寒、疲乏冷漠、嗜睡懒怠、恶心呕吐、厌食择食、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语言多而意向不明或寡言少动,敏感,而易受伤害等,均为正常反应。
(一)妊娠早期 性欲变化 一般认为孕早期妊娠妇女的性欲减低,性交频率和快感均锐减。这个时期需要与其丈夫或伴侣公开、真诚地交流。一些孕妇更需要其丈夫或伴侣的关心和关爱。性欲受疲劳、恶心、抑郁、痛苦、担心、焦虑、关心以及乳腺发育的影响,而这些可能都是妊娠早期的正常反应。
(一)妊娠早期 情绪变化 妊娠早期的情绪变化主要为焦虑,一方面是对自身的焦虑,另一方面是对妊娠过程能否正常进行的焦虑。怀孕影响着她们的生活(特别是有工作者),她们不得不承担新的责任,有着许多焦虑:是否具有成为母亲的能力、家庭支出、家务管理以及她们的一些亲人能否接受她们妊娠的事实等等。
(一)妊娠早期 对家人的要求 妇女一旦接受妊娠,希望家人分享快乐,但更多的妇女是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由于妊娠期情绪变化较大,家人应给予理解,多给予温暖、鼓励和支持,使孕妇顺利渡过妊娠早期。
(二)妊娠中期 一般情况下妊娠中期孕妇心理状态比较平稳。 一般孕妇从不适应到适应了正常妊娠的生理过程,感觉良好。大多数妇女在妊娠中期心理状态比较平稳,表现为:宽容、友善、富有同情心、主动关心别人、心境良好、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是那麽美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胎动使孕妇确实感觉到小生命的存在, “胎儿是一个独立的人”的观点逐渐增强了,这是母子关系的开始。
(三)妊娠晚期 平静的妊娠中期过后是活跃的妊娠晚期,这一阶段更注重即将为人父母的实践。随着分娩期的临近,这一阶段也充满忧虑。妊娠晚期是等待的时期,同样也是充满希望的时期。
(三)妊娠晚期 为人父母的实践 她们准备着胎儿的出生和成为母亲,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来临的婴儿身上。胎儿的活动和子宫的增大都证明胎儿生长情况良好。孕妇认为医生和亲人应该围绕在她们周围,为婴儿制定各种计划。
(三)妊娠晚期 忧虑和恐惧 妊娠晚期仍有许多忧虑和恐惧。父母期待着胎儿生长,向往孩子的出生,但同时对孩子可能存在智力或身体缺陷担忧。孕妇的注意力转向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通道”(一个平安的分娩过程)。害怕疼痛和损伤及关心产程中她的行为及可能出现的失控是重要问题。另外,她们觉得自身笨拙,丑陋,邋遢需要丈夫的关爱。身体的不适及胎动经常打扰孕妇的休息。
大多数孕妇在妊娠晚期会感到呼吸困难、尿频、背痛、便秘和静脉曲张。由于子宫的增大,性交发生障碍,性交的位置及性满足方法的改变都可能因为她们的不适而失败。因此,需要夫妻之间真诚的交流以及相互协商。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孕妇在妊娠各期的心理变化均不相同,对妊娠期心理状态的影响除生理改变外,人际关系是影响妊娠时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许多文献表示孕妇与其母亲的关系会影响到她妊娠时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孕妇如果能够顺利的接受作母亲的职责,那么在妊娠期间她们发生心理上的压抑和冲突都比较少。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在妊娠这个特殊时期,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分享幸福,解除顾虑,稳定情绪,不要没出生就口口声声喊儿子,这样暗示您很喜欢儿子,给孕妇增加心理压力,担心如果生下的是女儿,丈夫是否会不高兴,是否会对她冷遇。在生活上要给予帮助、体贴、照顾,孕早期有择食反应,丈夫既要满足其需要,做些可口的饭菜又要限制其暴饮暴食,孕妇腹部不断增大,活动受限,丈夫要给予帮助,比如剪脚指甲、系鞋带等,多陪孕妇散步、观花赏景、多听音乐,通过腹壁和孩子情感交流,和妻子一起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使妻子有一个平静、安祥、幸福的心境,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和分娩期顺利。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孕妇自己也应有健康愉快的良好心境,学会克服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情绪所发生的危害,首先要独立自信,不要无端担忧,其次是思想放松,怀孕要经过许多过程,早孕时要经过早孕反应,分娩时要经过阵痛是自然现象,如果害怕,情绪过分紧张,给自己的紧张和痛苦反而会更大。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生男生女是自然选择,对家庭生活琐事也要胸襟开阔,避免生闷气和发怒,同时孕妇还要尽量不看有恶性刺激的电影和电视以免引起过度的情绪波动,只有这样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情,才能使胎儿健康发育。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妇产科医护人员应通过与孕妇谈心,摸清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加强孕期保健,开展孕妇学校,使孕妇懂得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早孕的征象、孕期母体的变化、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乳房护理。同时还应进行宣教工作,使孕妇懂得孕期保健的重要性,使其主动定期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在妊娠晚期还要教会自数胎动的方法,以便随时掌握胎儿的健康状况,从而保证孕妇的心身健康。对入院的孕妇应热情接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带她熟悉环境,细心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使其对产程有所了解,讲明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恐惧心理,应以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解释,以真正同情心,多给一句安慰和鼓励,让其有依托感觉,对分娩全过程心中有数,增强对分娩的信心,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分娩。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妇女妊娠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做好妊娠期心理保健,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还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分娩期 心理特点
影响分娩的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自然生物学过程,然而在人类,分娩往往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而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伴随有交感神经系统适度激活,对适应环境有益。而过度的焦虑不利于适应环境,抑郁通常是人们经过反复应对而不能奏效,从而备受挫折的结果。过度焦虑或抑郁可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使宫缩减弱,是助产率增加和产后出血增加的一个可能因素。
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 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影响了正常的子宫收缩。焦虑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心理状况影响饮食纳入,又消耗大量体力,进而能量不足、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均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产程延长。有实验证实,猕猴在紧张情况下胎盘血流量减少并可发生胎心率的改变。所以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可以引起心理性难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症等。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分娩过程具有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参与,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分娩接生的技术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应该十分重视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但要排除其生物性难产因素,同时也应洞察其非生物学的难产因素,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治疗,对孕产妇进行分娩前的科普宣教,提高对分娩这一自然生物学过程的认知水平,使她们能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临产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这对于有产科并发症,需行产钳、剖宫产等手术产终止妊娠的妇女及平时处世不良的、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妇女尤为重要。
产程中的心理保健
第一产程 早期:应让产妇尽量放松,自由活动,照常进食,观察宫缩的间隔及持续时间,多饮水,每小时排尿一次。
第一产程 晚期:此时产妇宫缩更强、间隔更短,更应全身心的给产妇以支持、鼓励,尽量避免取平卧位。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使其增强信心和耐心,并指导其调整节奏,产生有效的宫缩。可通过听录音及看有关分娩知识的幻灯等方法,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在镇痛时协助产妇作腰、腹部按摩,转移其注意力及痛点,使其精神安定,再配合全身应用镇静药物和宫颈局部应用解痉药物,往往会产生较好效果。
第二产程 提倡自由体位,自然屏气,多解释、多鼓励,并给予体力上的支持。在第二产程中,少数产妇同样会产生宫缩乏力,宫缩时间短或强度不够,或产妇因体质弱及在第一产程体力消耗过多等原因所致的腹压不足,除适当应用药物调节宫缩外,还应安慰产妇,使其增强信心,嘱其消除顾虑,恢复体力,以等候并很好的配合宫缩,应用腹压,娩出胎儿。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多数产妇已筋疲力尽,此时可嘱产妇休息,要注意产妇的血压、脉搏、出血情况及软产道的裂伤情况。如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但要避开产妇,以免增加其精神负担。
分娩结束,可让产妇与新生儿多接触。产后第二天可与产妇夫妇一起回忆分娩过程,畅谈分娩经验。让夫妇尽量分享正面的感受,可补充夫妇遗忘的内容。使产妇充满信心,在全身性放松的情况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本身作用。
产褥期 心理保健
心理特点 产褥期妇女需要对新生儿的出现进行心理调适及经历产褥期生理恢复所带来的问题,如产后常遇到的会阴或腹部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腹痛,排尿困难,尿疼及便秘。面对新生儿,大部分产妇感到快乐、满足,能够很好的照顾新生儿,母婴关系良好。 但也有些产妇不能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可表现为兴奋或一过性的“产母忧郁”及烦躁。 妊娠末期及分娩后的一个月缺乏睡眠是造成抑郁及易怒的主要原因。 而有些妇女则轻度忧郁或烦躁,担心自己是否能照顾好新生儿,新生儿是否会幸福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否恢复等等。
产后抑郁 是指从开始分娩至产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以郁闷、易伤感落泪、哭泣、不安、轻度情绪变化、易疲劳,伴有焦躁、抑郁的状态。 发病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因素。国外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的发生主要是分娩后体内雌、孕激素急速降低,使情绪不稳;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家庭不和、缺少亲情、有不良孕产史等有关。
产后抑郁 预防和控制:从减少不良诱因、纠正不良情绪方面入手。有研究显示,孕期采取咨询、教育、个别指导等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产后6周内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时期,产后心理咨询及干预是产后抑郁管理的有效方法。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一)加强婚前保健 婚前通过各种健康教育形式,使欲婚青年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计划受孕和避孕方法的正确选择;孕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和影响男女婚育的常见疾病及遗传病等医学知识。婚前保健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对已婚夫妇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减少计划外妊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 1.孕产妇心理保健已成为围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前检查时应常规包括心理卫生指导与咨询;应当告诉孕产妇在孕产期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障碍,使她们及其家属提高认知、能早期识别异常;若发现异常及早向医生反应求得帮助并在治疗中能与医生很好的配合;注意对诱发因素的认识,对筛查出具有各种发生心理障碍危险因素的孕妇给予特殊的干预。
(二)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 2.当然必须有包括患者丈夫在内的家庭协助。精神障碍患者对其夫隐瞒疾病至妊娠结束的例子并不少见,这增加了患者的紧张并成为易复发的重要原因。患者丈夫或主要亲属应与患者共同接受医生指导,充分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并愿意说出身心的变化。产后、特别是照料婴儿的劳累易成为发病原因,因此通过家庭协助减轻患者负担相当重要。
(二)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 3.办好孕妇学校,讲授孕产期生理、心理知识及主要保健内容,介绍正常分娩过程和不同手术分娩方式的利弊,尤其对阴道助产手术有所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孕产妇消除对分娩的神秘恐惧感,提高她们对妊娠与分娩自然生物学过程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乐观态度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分娩。加强产时保健,开展以有经验助产士陪伴的分娩,及时帮助孕产妇排除心理困扰,消除负性情绪,持续地给予产妇生理和心理的科学支持,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安全分娩。积极开展产褥期保健,重视产后精神心理护理和科学育婴指导,使她们以良好的心态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普及、推广家庭化Doula分娩 研究表明,整洁、舒适的家庭化产科病房,使孕妇住院、分娩时有丈夫或家属陪伴,可增加对她们心理支持与安全感,无形的力量使产妇增强了自信心和耐心。陪伴者给予产妇体贴、关怀、抚摸、安慰,使产妇情绪稳定,很好地利用宫缩间歇时间休息,体力消耗减少,以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家庭化病房恰恰顺应了孕妇的心理需求。同时围生保健工作者要彻底转变纯医疗服务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围生保健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注意其心理状态,重视精神鼓励、安慰与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选择对母婴最佳处理方案,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特别是临产后,提供配备有专门助产人员Doula陪伴分娩的服务,消除其产妇的恐惧、焦虑及疲惫,以减少产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四) 提倡母乳喂养 产褥早期大部分母亲在产院中度过,产科实施的早吸吮、母婴同室、责任制护理等均对成功的母乳喂养辅平了第一步,但产妇不良情绪却可对乳汁分泌产生负性作用,影响乳汁分泌,从而又影响了新生儿健康,加重母亲的心理障碍而成为恶性循环。
(四) 提倡母乳喂养 实行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是母婴互相依存关系的继续,通过母乳喂养婴儿时之间相互交流、影响与作用,可促进母婴联结(mother-child interaction),培养早期母婴交流感情,避免冷落感。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提倡母乳喂养的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继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可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五)提高围生保健服务 随着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围生保健中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必须列入日程。围生保健工作者应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技能。重视孕产妇心理活动特征,正确认识、承认其感受,发挥语言效应,用真挚的言词,柔和的语调,耐心的倾听她们的诉说,给予精神安慰与鼓励。注意及早识别诱发因素,采取有效地保健措施,解除其顾虑和精神压力。
(五)提高围生保健服务 培养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掌握预测产妇情绪状态的心理测验适宜技术,提高她们对产后抑郁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能力。
哺乳期 心理保健
对哺乳缺乏信心 ①异常乳头如乳头平坦、凹陷等使产妇有担忧、恐惧心理,怀疑自己喂养婴儿的能力,从而影响泌乳量。应指导鼓励产妇坚持哺乳,让婴儿尽早猛烈地吸吮,如果位置正确,乳头的伸展性会有改善。在吸吮间隔时应继续进行伸展和牵拉练习,最好不先喂其他食物,以避免造成婴儿乳头错觉,不愿再吸吮母乳。此时,应给予产妇更多的帮助,让她们准确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使产妇建立起母乳喂养的信心。
对哺乳缺乏信心 ② 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体力大量消耗、失血、出汗等会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或婴儿为巨大儿或体重较重,认为自己无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应加强产妇的饮食护理,支持和鼓励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合理安排产妇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尽快恢复体力,增加乳汁分泌。同时,解除她们的思想负担,给她们讲清乳汁产生和分泌的生理过程,让她们认识到经过饮食、睡眠及心理调节,会完全有能力胜任此重任,并结合穴位按摩等方法,使产妇亲眼看到乳汁泌出,从而增强其哺乳的信心。
对哺乳缺乏信心 ③对于那些因手术引起疼痛影响泌乳的产妇,我们应体贴入微对症下药,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医疗和心理护理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解除其疼痛,使这类产妇都能尽快地恢复正常,积极喂哺婴儿。
对哺乳缺乏信心 ④对于少数不愿喂母乳,怕影响体型美的产妇,我们需进行耐心的教育,讲清母乳喂养影响体型美并没有科学根据。产褥期妇女摄入大量营养素,如果不哺乳,多余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堆积,会使身体发胖,哺乳会使营养物质转输给婴儿,这样可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起到减肥的作用。还需让她们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代乳品与母乳相比较的不足之处,然后给她们讲解乳房的解剖及女性生理知识,通过心理指导及宣教,使她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意义。经耐心讲解,产妇都能高兴地接受母乳喂养。
焦虑担忧 对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母婴分室的母亲会产生焦虑情绪,应尽量减少母婴分离时间,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婴儿送往母亲床旁。对需要母婴分离的产妇,应指导正确的挤奶方法,尽量排空乳房,保持正常泌乳,以待母子康复后,继续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变化,如黄疸、溢乳、假月经、生理性啼哭、生理性体重下降等,则及时做好新生儿生理变化过程的讲解,使产妇解除恐惧、焦虑心理。
心情抑郁情绪低落 对于那些因婴儿性别引起的心理障碍,我们则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告诉她们生男生女并不重要,而且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出生的婴儿健康、聪明就行,以解除她们的思想负担。对此类产妇,亲人和医务工作者应倍加关心和爱护,给产妇讲解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乳汁分泌,帮助产妇调整好心理状态,保持乐观情绪,保证乳汁正常分泌,促进母婴健康。
担心乳汁不足和营养不足 我们应耐心地向产妇宣传初乳的营养价值以及早吸吮不仅可以促进乳汁分泌,而且有益于母婴问感情交流,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等科学道理。让产妇知道婴儿完全能够承受初生前3d乳汁不足的状况,因为婴儿初生的最初几天,婴儿体重生理性下降,主要是多余组织液的排出,这部分水分可供体内使用,而且胃内有在宫腔内吞咽的羊水,加上少量乳汁完全能够满足婴儿的基本需要。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心理指导,消除了产妇的思想顾虑,使产妇感觉到对于新生婴儿母乳才是最好的,于是她们便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婴儿实行母乳喂养。
健康教育 在常规的母婴宣教健康教育中要增加心理保健内容,讲解在哺乳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健康心理保健教育,使产妇充分了解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实施母乳喂养的根本保证。让她们清楚知道喂养婴儿最安全、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免受感染,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进母子感情,减少产后出血及卵巢癌的发生等。因此,必须使孕产妇及更多的人掌握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具体措施,并能很好地应用。
关心和鼓励 医护人员及孕产妇家属均应认识到孕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尤其产后哺乳期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和依赖性强的特点,要倍加关心和爱护。在产妇哺乳期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临床实践及理论均证明,妇女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乳汁分泌和身体康复,当然也包括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耐心、和蔼,指导热情、关怀倍致,真正把产妇当成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使产妇心情愉快,充满自信。决不能因言语,行为不慎,给产妇增加心理负担。
对有心理问题的产妇应做好心理保健 妇女内分泌的变化与各生理阶段的精神心理变化密不可分。哺乳期为妇女心理障碍危险期之一。 产妇分娩后,进入哺乳早期,此期母乳呈低雌激素高催乳素状态,及早给婴儿吸吮,刺激乳头乳晕通过感觉神经末梢传入大脑皮质,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前叶,促进催乳素释放而泌乳,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后叶,促进催产素的释放而排乳。这两个过程均受母亲的精神、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有心理问题的产妇应做好心理保健 紧张、焦虑、睡眠欠佳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下丘脑,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减少了催乳素的分泌,结果泌乳量减少。哺乳期是产妇的心理转换时期,易受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而致各种身心障碍。我们要做好哺乳期妇女的心理保健,使产妇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从而保证乳汁正常分泌和排出,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对以上分析的心理问题的产妇,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和一般关心外,需个别咨询,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指导。
妊娠少年的心理问题 接受怀孕这一现实。少年并不希望怀孕,如果她们真的怀孕了,她们就会尽可能的否定这一事实,直至怀孕的征象太明显了,不能再被家庭其他成员所忽视。 接受未出世的孩子的事实。她们来说十分困难。 接受成为母亲的事实。尽管谁都想成为一个好母亲,少年母亲还是有其生活经验不足的缺点,她们自己还处于生长和发育期,还没有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青少年来说,向母亲身份转换也许很困难。这些新的父母也许会经历接受自身形象改变和适应婴儿护理责任相关的新角色等困难。
家庭对青少年妊娠的反应 妊娠青少年所要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告诉她的父母她怀孕了。一般青少年直到怀孕极其明显了,才告诉父母这个事实。她的母亲常常第一个发现,而且常常阻止她的父亲发现。父母最初的反应常常是震惊、愤怒、羞耻、罪恶和伤心。医生必须尽可能平和这个家庭,帮助家庭成员正视这个事实,接受怀孕的女儿甚至和她新出世的孩子。
妊娠高血压疾病 心理保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理保健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心悸、生活空虚感等症状,同时这些精神因素对妊娠妇女有负面影响且加重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理保健 产前应加强孕期身心保健知识的教育,减少孕妇的不良刺激。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减少心理疾病及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孕妇的心理治疗,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对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理保健 住院期间解除患者过分焦虑可采取几种方法:①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对策;②使患者了解诊疗、分娩程序及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等;③尊重患者的人格,消除紧张,以分散焦虑情绪。另外,分娩过程中个体生理功能及心理因素差异很大,如有些产妇分娩过程本来很正常,但由于恐惧心理严重,精神过度紧张可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后子宫出血,严重的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产时子痫的发生,瞬时就可危产妇及婴儿生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理保健 产后或剖宫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情不可能立即改善,病情有继续进展的可能,应在产前和术前与患者和家属做好沟通,避免产生失望和放弃的心理。
众多医学心理学家与护理心理学家认为,针对产妇的心理特点,产科护士、助产士及医师,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及医疗护理技术,较扎实的围产医学知识,善于观察病情,严密监护待产和产程进展,及时做好各项抢救治疗护理,还要学好心理学、社会医学知识。重视心理治疗和护理从第一次接触孕妇开始。
做快乐妈妈 生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