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知多少 地球資源的永續利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Advertisements

人體酸性化, 現代人的 “ 百病之源 ”. 醫學專家警告: 人體的酸性化是 “ 百病之源 ”!!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概 pH 值是 7.35 到 7.45 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 ,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 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據一項都市 人群健康調查發現,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大城市.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公務員申領小額款項專案法紀宣導 法務部廉政署 編製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 二 章 自然界的物質.
酸鹼食物對人體的影響性.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环境化学 戴树桂 编 授课人:吴兰艳.
保护自然与生态道德 韩 静 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丹頂鶴繁殖地在中國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俄羅斯的遠東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游、朝鮮海灣、日本等地越冬。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项目九 日用化学品简介.
地球現在面對甚麼環境問題? 觀察下圖,地球受到哪些環境問題困擾? 地球上的城市每年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居民每年 空氣污染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秘書處政風室 公務員申領小額款項專案法紀教育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如何发现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线索
柠檬汁 让你健康又美丽 四(3) 赵起震.
水 与 生命.
中国自然保护区简史.
環保議題 誰把空氣污染了 班級:五年二班 老師:宋雲仁 姓名:李後頡.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第三章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第一节我国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一、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简介:
动物专刊 国之瑰宝 —————.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田间诊断及防治 旬阳县农技中心 陈和润.
知识竞赛 欢迎同学们参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指导教师:丹赵路中学 王同有.
主題 : 飲食安全 主講人:護士黃淑美 ..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藏羚羊.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预防龋齿 从我做起.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菜豆.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食物中毒及预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介绍 李开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典型药物.
姚江明制作 ISO14000环境 标准知识讲座.
ISO14000环境 标准知识 應急准備與響應 .
宣召 詩篇 29: 神 的 眾 子 阿 、 你 們 要 將 榮 耀 能力 、 歸 給 耶 和 華 、 歸 給 耶 和 華 。
经济法 富国?富民? 税法篇.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前言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酸雨。 右圖所見是亞洲地區的酸雨量, 可想而知全世界的酸雨量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我們希望藉著這份報告,加強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藉此減少酸雨的危害,令人們不會再被酸雨威脅。
第二节 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一、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 二、干制原料涨发的工艺流程 三、干制原料的涨发方法 四、干制原料涨发的基本要求.
其他类抗生素.
友信不銹鋼工程有限公司 台北市康定路4號 工廠:台北縣三重市竹圍仔街22-3號
肉桂酸 Cinnamic acid.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酸雨 Acid rain.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省级研训报告会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主讲人: 崔敏 陕西省教育厅.
環境資源之保育.
目錄 - 何謂臭氧層 1 - 臭氧層的作用 2 - 什麼原因使臭氧層出現空洞? 3 -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臭氧層 (個人、學校、國家) 4-7
21世紀氣候變遷 是怎麼發現的 張文亮.
科學專題研究 日常飲品pH值的探究.
一、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人類與環境 自然科 林麗雪老師 2019/10/14 科技融入教學 自然科林麗雪老師.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環境問題知多少 地球資源的永續利用

生活裡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人類為了過更豐裕、便利的生活(尤其在工業革命後),進行各種開發活動,不僅消耗龐大的能源(過度利用),也使各種有害物質排放至空氣中,造成了環境問題(汙染、破壞),雖然許多人不自覺,影響卻無時不在。 隨著文明快速演進的腳步,更加速了環境破壞的情形,逐漸擴展成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環境問題使你感到困擾? 你曾在報紙、電視新聞中,看見世界各國正面臨哪些環境問題?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一個地區的環境問題總在日常生活中悄悄產生,通常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時間一久,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便可能影響國家,甚至其他國家,進而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依種類來分,已非單一種類的環境問題;以範圍區分,也沒有國界之分。

全球性環境問題分類 跨國界的環境問題:空氣汙染、海洋資源破壞、酸雨等問題。 世界許多國家普遍面臨的環境問題:垃圾過量、工業廢棄物、土地資源遭受破壞、水資源汙染或短缺等。 影響全球的環境問題:臭氧層破洞、熱帶雨林或森林減少、二氧化碳的增加助長溫室效應、野生動植物的瀕臨絕種問題等。

空氣汙染 成因:(1)汽、機車排放廢氣 (2)工廠排放廢氣 (3)垃圾及汙水 影響: (1)人體長期暴露在惡劣空氣中,易罹患皮膚病、眼部及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癌症等。 (2)產生酸雨 (3)產生光化學煙霧 (4)破壞植物生態

海洋資源破壞(汙染及濫捕) 主要成因:海上運輸工具的石油外洩、人為因素流入海中的化學物質(含殘留毒性)及濫捕。 汙染不易清除,常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海鳥因羽毛被石油沾汙而死亡),影響海洋生態平衡,也可能間接透過食物鏈,危害食用海洋生物的人類、近海漁業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民國90年1月14日深夜,希臘籍貨輪AMORGOS誤觸暗礁擱淺在恆春鵝鑾鼻附近,油料嚴重汙染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生態環境。

人為因素流入海中的化學物質,遠較自然流出的要多。每年因人為因素流入海中的石油超過六百萬公噸。 石油造成的海洋汙染,除船舶事故等突發性原因外,慢性汙染也在悄悄進行中,如由加油站、石化工廠蒸發的量、汽、機車或工廠排氣中夾雜的未燃燒部分等,最後都隨著降雨落入海中 最嚴重的問題是無形中殘留水銀、鉛、砷、鎘等重金屬的毒性,這些都是陸地上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至少占海洋汙染的85﹪。

酸雨(acid rain) 未被汙染的雨水,ph值大於5.6,為弱酸性。 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燃燒的物質產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摻入大氣中起的化學反應(二氧化硫加水產生稀硫酸),導致降下的雨水ph值小於5.6,就是酸雨(比正常的雨水酸二百倍以上),空氣汙染嚴重時,有時ph值小於3的強酸雨。 有害物質隨著空氣流動,越過邊界國境,酸雨不僅降在都會區,在鄉村也有,甚至地球上的每個國家都很難避免,所以對整個生態系造成極大的影響。

酸雨的影響 使森林的土壤變成酸性,溶解出妨礙植物生長的重金屬鋁和鉀,抑制植物生長,甚至使植物枯萎而遭到重大損害。(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夢幻湖,ph值在3以下,海拔二千公尺以上高山湖沼地都已超過「酸化敏感湖」的標準) 使湖水溶解出湖底泥土中的鋁、鉀等有害重金屬物質,破壞魚類生存環境,使魚獲量減少。 使建築的水泥、大理石和石灰等表面易被腐蝕而剝落。 使鐵軌易生鏽。 對人類有無傷害呢?

垃圾過量、汙染 成因: (1)商品過度包裝 (2)物質生活提升重視個人衛生 (3)垃圾處理未加以分類(鐵鋁罐、保特瓶、紙類、大型家電等) 影響: (1)造成空氣汙染 (2)土壤汙染 (3)水源汙染

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適合作為耕地的面積,僅占世界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於是逐步開發條件較差的地區。 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的現象: 都市化 地盤下陷 濕地消失 表土流失 沙漠化 鹽類聚集

水資源汙染或短缺 成因: (1)家庭排放的汙水 (2)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廢物 (3)養殖場排放的汙廢水 (4)有機肥料和農藥的大量使用 (5)集水區不當開發造成水庫淤積 (6)動物屍體 (7)加重消毒形成有害身體健康的衍生物 現象:優養化、湖泊的「水變色」、海洋的「紅潮」-水中氮含量過高。

臭氧層破洞(指臭氧層變稀薄) 臭氧層:臭氧(O3)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淡藍色的氣體。在大氣層中,臭氧濃度較高的區域,稱為臭氧層。 臭氧層會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於紫外線的傷害。 氟氯碳化物經人類的利用後,隨著空氣汙染散布在大氣中,使地球保護層(平流層)臭氧減少,紫外線到達地面的量增加,對生物造成影響。 一九八五年,世界各國在維也納簽訂「臭氧層保護公約」,成立國際合作組織以保護臭氧層。

熱帶雨林或森林減少 成因:貧窮和先進國家無節制地濫墾和開發(擴大耕地、興建水壩)、過度消耗紙張、酸雨造成土壤酸化、森林大火、作為燃料等。 森林正處於人類迅速、不當的破壞中,每年消失的面積相當驚人。例如:亞馬遜河流域、泰國、印尼的熱帶雨林。 森林的破壞,可能導致沙漠化和洪水氾濫,並使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助長溫室效應,影響氣象。熱帶雨林的消失也意味著遺傳基因資源的減少 保護熱帶雨林需要國際間的共同合作。

瀕臨危機的地球「綠肺」-亞馬遜河流域 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與地球三分之一氧氣的供應與消耗有關,而且有調節氣溫、涵養水源、吸收太陽輻射能、減少二氧化碳,及抑制溫室效應等功能。 據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每分鐘約有四十公頃的雨林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巴西政府將數十萬沒有土地的農民集中在此引火整地,拼命種植農作物(遊墾農業),徹底破壞到無法恢復的地步。 先砍後燒的農業耕作方式就是摧毀世界各地雨林的元凶。

溫室效應 包圍地球的空氣成分,二氧化碳僅占百分之0.03左右。但對地球環境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陽光能穿過大氣,傳至地球表面,並使地球溫暖。溫度升高的地球,以紅外線(熱能)的形態放出能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吸收此紅外線,以防止它向宇宙中逸出,並使地球保持溫暖。這樣的作用稱為「溫室效應」。 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地球上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大氣吸收更多來自地表反射的紅外線,其釋出的紅外線將會增加,地球的氣溫隨大氣釋出的紅外線而逐漸上升。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助長「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原因: 石化燃料的消耗、森林的破壞(森林藉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但如果森林枯死或被砍伐,非但無法吸收二氧化碳,反而因植物被加工成薪材、木炭、紙或建材,又放出二氧化碳)和綠地的喪失 。 影響: 融化寒冷地區的冰山、永凍土,使海面升高,將海拔較低的地帶淹沒;引發森林大火;導致降雨形態和量發生變化,攪亂生態體系或影響農業。

野生動植物的瀕臨絕種 主要原因:人類無限制的開發活動、濫捕 地球上的動植物約有五百萬至一千餘萬種,有記錄的不到一百五十萬種左右,其中絕大多數僅知道牠的型態和生育地點而已。 自從地球出現生命以來,就不斷有生物滅絕。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估計,目前每天有三至四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高等動物平均每年有一種絕滅。 假如有一種植物絕滅的話,則可能有十至三十種依賴該植物為生的昆蟲、高等動植物將步上相同的後塵。

臺灣墾丁海域因高屏地區工業廢水的排放、核三廠的運轉及密集開發造成的大量淤泥,使珊瑚礁面臨了嚴重的威脅。 居住在印度東北部和尼泊爾的印度犀牛,由於牠的角可以做為中藥藥材,價格相當昂貴,因此被當地民眾濫捕,一度曾減少至六百頭左右,如今在嚴密保護下,數量已有增加,但非法獵捕的活動仍無法根絕。 華盛頓公約:一九七三年制定於華盛頓,正式名稱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分三個等級來限制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

課前準備 請預習課本p48~51 蒐集造成環境問題的可能因素資料

都市化 許多條件優良的農田,由於都市建設的原因,農地被變更為建地或公共用地,逐漸被道路和建築物占用,已不能再恢復成為農業用地。

地盤下陷 一般所謂「地盤下陷」是指特定區域範圍內,因土壤壓密使土粒間空隙減少,造成土體垂直方向的體積縮小,稱為「壓密沉陷」。 原因:人為的超抽地下水和大型建築工程所引起土壤壓密作用的加速進行。 地盤下陷現象最明顯的地區是河、湖、海等水濱地區

濕地消失 所謂濕地,是指陸地和水交會之處。包括濕原、河川、沼澤、湖泊、泥灘以及退潮時水深在六公尺以下的海洋部分。 濕地不僅能控制水流,且大都是生產性優良的地區。對水鳥而言,更是找尋食物的好環境。 濕地因開發土地而急速減少中。其他水質汙染、工業廢棄物汙染、填海、建築水壩、護岸工程、軍事用途、觀光客的任意汙染等,對濕地的生態體系造成的破壞,正不斷地擴大。

表土流失 土地利用應有一定的標準,超限利用的結果,會使土壤劣化,並破壞原有的植被,引起大量的沖蝕,使表土流入,形成社會災害。 濫伐造成土石流

沙漠化 沙漠化擴大的主要成因是乾燥地帶的過度放牧。 乾燥地區由於農業生產困難,必須仰賴家畜為食物。當人口增加,放牧的家畜也隨之增加,但如果牧草的生產力不足時,就會逐漸被家畜吃盡,使綠地愈來愈少。 這些土地被太陽照射後,乾燥的沙土隨風飛散,再混入來自沙漠的沙,使得農地也變成沙漠。

鹽類聚集 乾燥地帶除了灌溉以外,同時需要良好的排水,未適當排除的水分,會溶解土壤中的鹽分,使鹽分上升至土壤表面。在高溫乾燥期中,水分被蒸發,使鹽類聚集在表面附近而無法再從事農業生產。 這些聚集的鹽類如果流入河川,那麼下游河水中的鹽分濃度將會隨著升高,無法再做為灌溉用水。 每年因鹽類聚集而喪失的農地達十二萬公頃以上。

家庭汙水 造成河川缺氧發臭的首要原因是有機汙染物,而在人口密集的都市附近,家庭汙水正是這類汙染質的主要來源。 家庭汙水主要包括來自廁所的汙水(水肥)以及洗滌廢水(含有機物濃度較低),真正造成水汙染和環境衛生問題的,是我們每日排出的水肥。即使稀釋一百倍,仍有相當高的汙染強度。 一旦直接排入河川、湖泊,將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氣。當河川自然淨化能力無法應付外來汙染物時,水質便會惡化、發臭,並且散播各種病菌。

優養化(Eutrophication) 優養化一字源於希臘字「Eutrophio」,是「良好營養」之意。過量的養分(磷和氮)流入水體,就會導致某一生物族群的過度發展,促使水中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產生一連串的生物變遷,加速水體老化過程,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庫功能。 水體優養化問題,主要來自藻類的過量生長。 優養化的來源(造成藻類大量繁殖的營養來源) (一)人類的排泄物 (二)家庭及工業廢水 (三)家禽、家畜和箱網魚類的排泄物 (四)農業的施肥灑藥 (五)自然界

紫外線(簡稱UV ) 太陽光中依據波長的不同,概分為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等。 看不見的紫外線在通過大氣層時,由於臭氧等氣體的吸收,使得到達地面時的強度較弱。 適量的紫外線可以殺菌,有助於人體的健康。

照射過量、強烈紫外線的影響 人類照射紫外線過度,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機率增加、免疫力降低。 植物因強烈紫外線照射,導致葉綠素受損,影響生長,甚至造成基因突變,影響產量。 海中浮游生物因過強的紫外線照射而死亡,魚蝦因食物來源銳減而無法生存。 食物鏈的斷層將使整個生態系統失衡。

氟氯碳化物(CFCs) 俗稱「海龍」,即Freon。 穩定性高,不助燃也不自燃,耐熱,沒有腐蝕性和毒性,不易起化學變化。 1930年起普遍使用於冷氣機、電冰箱(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噴霧劑(洗淨劑)、塑膠發泡劑、免洗餐具等。 氟氯碳化物散布至大氣中,將因陽光分解,放出氯氣,進而和臭氧起一連串的化學變化,導致臭氧減少,無法發揮吸收紫外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