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2.4 轨道与车站建筑及结构工程 2.5 供电和通信与信号系统 2.6 环控系统与给排水系统 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3.1 3.2 3.3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选线的方法 案例分析 2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1 选线的内容 3.1.2 选线的特点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4 选线所需资料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1 选线的内容 3.1.2 选线的特点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4 选线所需资料 3.1.5 影响选线的因素 3.1.6 选线的实施流程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通线网规划确定线路的走向和路由、车站 的分布及位置、线路的交叉形式及敷设方 式等。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须依据城市轨道交 通线网规划确定线路的走向和路由、车站 的分布及位置、线路的交叉形式及敷设方 式等。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是进行线路设计的 基础,又与线路设计密不可分,对线路的 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影响重大。 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1 选线的内容 线路走向、线路路由、车站分布、辅助线分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1 选线的内容 线路选线主要发生在线网规划、预可行性研究以 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 线路走向、线路路由、车站分布、辅助线分 布、线路交叉形式、线路敷设方式等。 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2 选线的特点 3.1 与城际铁路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有以下特点: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线路功能定位、主 客流方向等) 一般为地下线或高架线(减少对地面道路交通的干扰 ,综合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 受建筑物及市政管线干扰大(充分考虑规划的地面建 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干扰) • 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2 选线的特点 3.1 与城际铁路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有以下特点: 充分考虑换乘衔接(考虑联络线和共用设备的设置) 运距短、站点密(车站及站位的选择必须考虑线路设 计的可行性) 线路允许的设计坡度较大(线路主要用于客运,列车 质量较小,受机车牵引力的限制较小) • 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轨道交通是低污染的交通设施,但是其高速运行也会产生 振动与噪音。在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布局时,要考充分虑 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对周边的影响。 应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认 真权衡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 景观等多种因素,从而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佳建设 形式(地下线、高架线或地面线)。 7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2)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注意与相邻线路的平行间距和相交换乘关系,稳定线路起 迄点、接轨点和换乘节点;尽量考虑其车站与对外交通场 站的结合,并预留相应的规划用地。 重点分段研究线路平面位置及敷设方式,并进行多方案的 比选,初步确认线路路由及与其它轨道交通线、道路、桥 梁、河流及地下管线的空间布局关系,同时结合路由方案 优化站点分布。 8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3)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尽可能与城市道路共用通道,尽量与城市道路红线及主要 建筑物平行;有条件与城市建筑结合的隧道、车站等应尽 量结合修建。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 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 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 红线。 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物。 9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需要对沿线土地的利用、规划情况进行梳理,对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需要对沿线土地的利用、规划情况进行梳理,对 站点影响范围内(半径750m范围)的土地利用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 与相关部门协作,对站点影响范围内的可储备土 地进行筛选统计,并提出其规划优化调整的原则 建议,为确定线路走向、车站位置等提供规划依 据,为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协调创造 条件。 10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4)减少城市拆迁工程 5)合理衔接其它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的修建往往受由于城市道路和建 筑物的限制而致使其线位选择自由度小;因此,线位的选 定必须经仔细勘测、设计和多方案比选来确定,尽量避免 或减少建筑物拆迁和沿线各类管道切改工程。 5)合理衔接其它交通方式 研究沿线及相交道路、市政管线规划条件,考虑与其它交 通方式间的换乘衔接(预留换乘条件)。 1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6)便利运营组织 7)注重环境与文物保护 根据客流预测结果设计/选择行车交路、旅行速度、车辆 配置等。 结合线路条件优化辅助线配置方案,达到方便折返停车、 灵活调度、缩短折返时间及折返线长度的目的。 7)注重环境与文物保护 研究沿线文物保护方案,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保 护、城市防洪规划等控制因素。 12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3 选线的基本原则 3.1 8)考虑施工建设条件 根据城市地形、道路、地下管线、重要建筑、环境景观、 地质水文、施工方法等条件为将来的施工提供便利。 地下段尽量避开不良地层。如果是盾构法施工的区段,不 强调必须形成出车站的动力坡,以免增加区间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尽量与车站结合。 1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4 选线所需资料 3.1 城市快速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研究)报告; 轨道工程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市政府及其上级部门或领导对地铁项目建设的指示; 客流资料;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资料; 城市的经济统计资料; 水文气象资料;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地形图资料; 线路可能经过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场地及建筑物等资料; 线路可能穿越的街坊建筑区内主要房屋及其基础资料; 线路可能经由区域内的市政及人防设施资料等。 • 1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5 影响选线的因素 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 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 3.1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5 影响选线的因素 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 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 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 4)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 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1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6 选线的实施流程 3.1 <1> 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在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 、线网规划等基础性文件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线路功能 定位,结合沿线主要客流集散点,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 <2> 现场踏勘:组织行车、建筑、结构、区间、暖通、车辆等 相关专业人员沿线踏勘,确定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3> 方案优化:结合踏勘情况,落实基础资料的收集;根据客 流预测资料,确定列车编组、交路、有效站台长度等边界条 件,对线站位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重要节点应做多方案比较 ,必要时应多次踏勘现场。 1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概述 3.1.6 选线的实施流程 3.1 <4> 征求规划部门意见:线站位方案初步稳定后,向规划部 门汇报全线线站位和场段、控制中心、主变电站等选址方 案,并向市环保、交通管理、文物、园林、重要建筑物业 主等征求意见,进行协调。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完 善线路、车站和场段方案。 <5> 坐标定线:待可研评审确定列车编组、交路等边界条件 后,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基本确定,此时应及时开展 沿线各控制性建(构)筑物坐标、基础类型、埋深等测量工 作,核实既有资料,结合道路红线进行坐标定线,进一步 稳定线路方案,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17
3.2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3.2.1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3.2.3 车站的数量、分布及站位选择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3.2.1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3.2.3 车站的数量、分布及站位选择 3.2.4 曲线及相关计算 3.2.5 坡度及竖曲线相关计算 3.2.6 选线方案比选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明确线路性质、运量等级和速度目标。 3.2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对线路进行总体布局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选线布站须 明确线路性质、运量等级和速度目标。 每条线路长度不宜大于35km,对超长线路长 度应以最长交路运行1h为目标。 18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对线路进行总体布局 线路起、迄点不应设在市区内大客流断面位置,也不 宜设在高峰断面流量小于全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1/4的位置。 使线路建成运营后能吸引更多的客流及促进城市的经济 发展,同时又为合理组织运行提供条件。 19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确定线路的必经控制点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确定线路的必经控制点 在线路基本走向确定以后,利 用大型客流集散点(大型住宅区、 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等)、交通枢 纽(公交枢纽、火车站、长途汽车 站等)和换乘站点进行线路锚固, 这些重要节点为线路走向的深化提 供了依据和基础。 20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调整控制点之间的路由,最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调整控制点之间的路由,最 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 多地经过一些大客流集散点, 经常要放弃控制点间的最短路 由。 2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结合地质、地形现状进行选线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结合地质、地形现状进行选线 尽可能沿着城市主干道并在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布置,减 少动拆迁和施工难度; 尽可能设在地质较好的地层,减少工程难度; 要充分考虑市政管线、河道等控制性因素的影响; 高架线要满足桥下道路净空要求,保证工程的可实施性。 22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进行选线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进行选线 结合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 从施工难度、工程造价、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的 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 2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3.2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1)线路方向及路由的确定 结合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选线 轨道交通的选线要支持城市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如城市 主要副中心的发展规划;在线路选线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线路 对地块开发的影响。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三个方案都能很好地服务地区客流。其 中,方案三不利于马陆镇南片地区开发;方案二虽线路较短, 但斜穿地块,对其日后开发影响较大;方案一较好地结合了现 状、规划及带动区域发展,与周边矛盾小,故为推荐方案。 2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3.2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一般来说,产生上下车3万人次/小时或20万人次/日及以上 客流量的地点,称之为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或其经由的主路时: 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彻底改变) 2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3.2 采用支路连接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 或经由主路时: 采用支路连接 2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3.2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或经由主路时: 延长车站出入口通道,并设自动步道 27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3.2 调整部分线路走向(微调)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时: 调整部分线路走向(微调) 28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3.2 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2)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时: 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路网确定后,规划及拟建中的特大型客流集散点应主动靠 近车站,统一规划、综合设计、分步实施,节省建设资金,给 乘客带来方便。 29
3.2 选线的方法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3.2.1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3.2.3 车站的数量、分布及站位选择 3.2.1 线路走向与路由 3.2.1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3.2.3 车站的数量、分布及站位选择 3.2.4 曲线及相关计算 3.2.5 坡度及竖曲线相关计算 3.2.6 选线方案比选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地下线是线路在交通繁忙路段和市区内繁华地段主要采用 的线路敷设形式。 其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线位尽可能沿着城市道路敷设,尽量不侵入两侧的规 划红线,在偏离道路或穿越街坊时,主要考虑躲避沿线的 构筑物桩基础和地下各种市政管线,以确保安全和减少拆 迁。 30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地铁单圆盾构区间隧道横剖面 3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地铁双圆盾构区间隧道横剖面 32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地下线的上下重叠形式 3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注意点 穿越河流地段时,要了解河道的现有河底高程和规划河底 高程,然后根据隧道的工法来确定隧道结构顶与河底的安 全距离。 要探明地下市政管线,以合理确定线位和站位,尽量减少 管线拆迁改移;尤其一些粗大的重要管线,如雨污水管等 ,因其拆迁困难、影响大、费用高,应尽量躲避。 3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下线 线路经过有桩基的建筑物时,要探明桩基类型和深度,确 定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全距离,并根据建筑物性质采用合 理的加固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线位尽量布置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内,隧道体不要侵入道路 两侧的地块,以避免影响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 3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高架线 一般在市区外建筑物稀少及空间开阔的地段采用。 其线位一般沿道路的一侧或路中央布置,具体要根据 规划和设站情况来决定,并结合具体情况作深入研究和 经济比较。 3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高架线 一体化高架路段50m宽标准横断面 37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理、经济适用,并结合城市规划、周围环境、施工 3.2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高架线 首先要满足列车安全行驶的要求,其次要结构合 理、经济适用,并结合城市规划、周围环境、施工 方法等一系列因素来确定,既要达到美观协调的效 果,又要容易施工。 高架线的突出特点是运营噪声大,对城市景观影 响也较大,市区一般不采用。 38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高架线 了解道路的规划位置和净空要求,以确定高架桥 的桥底高度和跨度(20-30m); 了解河道的规划宽度、防洪要求和通航等级,以 便确定梁下的净空高度和梁的跨度。 39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高架线 线位距离楼房较近的地段,要充分考虑噪声和振 动对周围楼房的影响,可考虑设置隔声屏,采用 减振效果好的道床。 对噪声和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可考虑改为 地下线或采取绕避。 40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面线 在较空旷及道路和建筑物 稀少的地带,采用类似普 通铁路的路基作为轨道基 础的线路形式。 4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面线 地面线的路基高度一般要高出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 和当地50年一遇的暴雨积水水位,以避免路基出现淹没 、翻浆冒泥而影响运营。 42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地面线 优点:土建工程造价最低; 缺点: 隔断线路两侧的交通,不利于两侧土地的协同开 发利用;运营时噪声较大; 沉降变化较大,因此运营后 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 • 4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不要因节省初期的建设投资而对沿线周围环境的 3.2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地面线 不要因节省初期的建设投资而对沿线周围环境的 后续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南方地区要充分考虑路基的防淹和排水问题。 4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3.2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特点比较 4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敞开式线路 “敞开式”是指线位由地下线过渡为地面线或高架 线(或相反)时的一种过渡形式。 4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敞开式线路 过渡段位置的确定要慎重考虑: 敞开沟堑形式对线位两侧环境影响较严重,不但产生噪声 和振动,且隔断线路两侧的沟通,对城市景观也不利。 47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敞开式线路 要注意排水: 顶部敞开会形成雨水汇聚,排水系统要结合当地的暴雨强 度考虑排水能力,必要时可在敞开段顶部设置透明材料的 防雨罩棚(天津地铁1号线土城站南端线路敞开段即按此设 计)。 48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原则 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原则 <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现状以及工程地质、 环境保护等条件进行选择。当采用全封闭方式时,城市中心区宜 采用地下线,但应注意对地面建筑、地下资源和文物的保护;在 城市中心区外围且街道宽阔地段,宜首选高架线;有条件地段也 可采用地面线,但应处理好与城市道路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关系。 <2> 线路敷设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道路红线以内,以避免或减 少对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干扰。当线路偏离红线而进入建筑区的地 段时,应予统一配合规划或作特殊处理。 49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1)线路敷设方式 3.2 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原则 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原则 <3> 地上线应选择道路红线较宽的街道敷设,地面线要求道路 红线宽度为60m,高架线(包括过渡段)要求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不 小于50m(困难情况下,区间可降至40m)。 <4> 当采用部分封闭方式时,在平交道口须设置“列车优先通 过”信号,同时兼顾道路的通行能力。 <5> 线路的敷设方式还要从整个线网协调统一考虑,尤其是在 线网上的交织(交叉)地段,要处理好两线间的换乘或相互联络 的问题。 50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下线 位于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 • A:轨道交通线路居道路中心,对两侧建筑物影响小,地下管网 拆迁较少,有利于减少曲线数量,并能适应较窄的道路红线宽度 。但是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会破坏现有道路路面,对城市道路 交通干扰大。 B:轨道交通线路位于慢车道和人行道下方,能减少对城市交通 的干扰和机动车路面的破坏。 51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下线 位于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外 地下线置于道路范围之外须满足一定条件: 基岩埋深很浅,隧道可以用矿山法在建筑物下方施工。 城市非建成区或广场、公园、绿地。 可与老街坊改造区同步规划设计,并能按合理施工顺序施 工。 • 52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高架线 高架线路在城市中穿越时一般沿道路设置;一般应结 合规划道路的横断面考虑,设于道路中心或快慢车行 道分隔带上。 位于道路中心线上的高架线路对道路景观较为有利,噪声对两 侧房屋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道路交叉口对拐弯机动车的影响 小,但在无中间分隔带的道路上敷设时的道路改建工程量大。 • 53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高架线 位于快慢车分隔带上的高架线路能充分利用道路隔离带,减少 高架桥柱对道路宽度的占用和改建,但是噪声对一侧市民的影 响较大。 除上述两种位置外,还可以将高架轨道交通线路置于慢车 道、人行道上方及建筑区内。 • 54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面线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一般有位于城市道路中心带上或位于 城市道路快车道的一侧。 55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面线 当城市快速路或主干道的中间有分隔带时,地面线宜设于 该分隔带上(带宽一般为20m左右)==》不阻隔两侧建筑物 内的车辆按右行方向出入,不需设置辅路,有利于城市景 观及减少噪声干扰。其不足之处是乘客均需通过地下通道 或天桥进出车站。 56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面线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一般有位于城市道路中心带上或位于 城市道路快车道的一侧。 57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基础 选线的方法 3.2.2 敷设方式及平面位置选择 2)线路平面位置选择 3.2 地面线 当城市道路无中间分隔带时,地面线宜设于城市道路快车 道的一侧(带宽一般为20m左右)==》可减少道路改移量, 但是需要修改辅路,增加道路交通管理的复杂性。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