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基础知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头 痛. 头痛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种自觉 症状,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头痛 的发生常见于高血压、偏头痛、神经功 能性头痛、感染性发热性疾患以及眼、 鼻、耳等病症。
Advertisements

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 “ 肩周炎 ” ,是肩关节周围 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一般认为肩部 受凉,慢性劳损与本病的形成有关。常见于 中年以后。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疼痛, 运动受限为主症。 中医文献中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 肩痹、冻结肩等。
拔罐法 cupping therapy. 拔罐的含义 拔罐法( cupping therapy )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 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 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 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三章 常用针灸疗法简介 THE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五官科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温故知新 1 、结合治疗学总论总结一下 “ 头痛、面 瘫、面痛、项痹、肩痹、腰痛 ” 等头面躯 干部疾病的针灸治疗规律(如它们的诊 治特点和处方规律) 2 、结合治疗学总论总结一下 “ 咳嗽、哮 喘、感冒 ” 等脏腑疾病的针灸治疗规律.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针灸治疗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洪 杰.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艾灸疗法 罗湖区中医院 张焕琨.
穴位注射.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腰 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其他疗法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针灸与推拿技术.
第五章 皮外伤科病症 针灸推拿学院 李铁.
面 瘫.
靳三针疗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
课外文言文阅读.
感 冒.
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痹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肩关节周围炎 针推学院 针灸治疗教研室.
刺 法 灸 法 学 针灸基础教研室 秦晓光.
督脉 Du Meridian.
毫针 进针法 毫针.
醒脑开窍针法.
面 痛 Facial pain.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月经不调.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半身不遂.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毫针刺法.
痹 证 Bi syndrome.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症(头痛,漏肩风) 针灸教研室.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毫针刺法(三).
鸿门宴 制作yu.
痛 经.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肩痹(肩周炎).
腰 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其他疗法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古代刺法概述.
毫针刺法(一).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先天性眼球运动功能麻痹 曲海瑛,女,患先天性眼球运动功能麻痹,双眼球不能转动,四处求治23年,未见好转,接受导平治疗20天,双眼球能转动了,巩固治疗三个月,眼球运动功能及视力基本正常。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临床杂谈 About Clinical Practice
X-射线荧光分析.
一· 概论 a. 调和阴阳 b. 扶正祛邪 c. 疏通经络 1·针灸的治疗作用 (Regulating the Yin and Yang )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针灸的基础知识

针灸的基础知识 一、腧穴 二、刺法 三、灸法

一、腧穴 腧穴的命名和主治作用 腧穴的命名 部位 作用 地貌天体 动植物等 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腧穴的分类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穴的命名和主治作用 腧穴的命名 部位 作用 地貌天体 动植物等 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法 简便取穴法

二、刺法 刺法亦称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针刺的工具 砭石——九针——现代针具

九针 1、针刺的工具 砭石——九针——现代针具

二、刺法 2、针灸前的准备 针具的选择 体位的选择 消毒

体位

二、刺法 3、毫针刺法

二、刺法 3、毫针刺法 (1)、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

进针法

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直刺 斜刺 平刺(横刺) 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

(3)、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3)、行针 基本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摇柄法、震颤法等。

(4)、针刺补泻 功能状态: 腧穴特性: 针刺手法: 临床常用的有提插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等。

(5)、留针与出针 留针: 出针:

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     

针刺注意事项 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尽可能采取卧位 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病人,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三、灸法 灸法是用干艾叶捣制成艾绒,然后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上熏灼,通过温热刺激,起到行气通经、活血逐瘀、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 常用的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艾卷灸 温针灸

艾炷灸

艾炷灸

艾卷灸

温针灸

灸法 注意事项 施灸顺序 施灸标准 施灸禁忌 灸疮处理 注意安全

拔罐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感冒咳嗽,胃痛,腹痛,泄泻等。 在临产,根据病情需要,在运用火罐时还有走罐、闪罐、刺血(刺络)拔罐等方法。

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三、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 针灸的治疗原则 古人对针灸的治疗原则曾作过深刻的概括,如《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阴阳——阳证宜针用泻法,或用疾刺法或刺出血。阴证宜用补法,用灸,宜留针。 表里——表证针灸宜浅刺疾出。里证宜深刺久留。 寒热——寒证可用留针或用补法,或用灸法,或针灸并用。热证宜疾刺出血,用泻法,不用灸法。 虚实——虚证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实证针用泻法或出血,以泻实邪。

配穴处方原则 近部取穴 远道取穴 随证取穴

常用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中风 病因 内虚邪中:真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风乘虚侵袭。 内风:肝阳偏亢,心火旺盛或湿痰生热,导致肝阳化风,气血并逆,上扰清窍。

中风 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蹇,口眼歪斜。 中脏腑:突然昏仆,神志昏昧 闭证:口噤不开,面赤握拳,二便干结 症状 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蹇,口眼歪斜。 中脏腑:突然昏仆,神志昏昧 闭证:口噤不开,面赤握拳,二便干结 脱证: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出,二便失禁。

中风 一、中经络 传统观念“治痿独取阳明”。 上肢——肩 yu、曲池、合谷 下肢——环跳、足三里、解溪 言语不利——哑门、廉泉 治疗 一、中经络 传统观念“治痿独取阳明”。 上肢——肩 yu、曲池、合谷 下肢——环跳、足三里、解溪 言语不利——哑门、廉泉 口眼歪斜——地仓、颊车

二、中脏腑 1、闭证 水沟 太冲 十二井 劳宫 2、脱证 关元 神阙(隔盐灸)

头痛 风邪袭络: 气血不和,经络阻遏,因气候突变或遇风邪而头痛 肝阳上亢:肝郁气滞不畅,因情志激动,肝胆之风循经上扰而致头痛 病因 风邪袭络: 气血不和,经络阻遏,因气候突变或遇风邪而头痛 肝阳上亢:肝郁气滞不畅,因情志激动,肝胆之风循经上扰而致头痛 气血不足:髓海精气不充,因劳累或用脑过度而致

头痛 风邪袭络:痛势阵作,如锥如刺,痛在巅顶或满头皆痛,其痛无定处,反复发作,又名“头风”。 症状 风邪袭络:痛势阵作,如锥如刺,痛在巅顶或满头皆痛,其痛无定处,反复发作,又名“头风”。 肝阳上亢:头痛目眩,以头颞侧巅顶为重,心烦善怒,面赤口苦 气血不足:痛势较缓,头目昏重,面色不华,神疲乏力

头痛 1、风邪袭络 巅顶部——百会 通天 行间 阿是穴 前头部——上星 头维 合谷 阿是穴 颞侧部——率谷 太阳 侠溪 阿是穴 治疗 1、风邪袭络 巅顶部——百会 通天 行间 阿是穴 前头部——上星 头维 合谷 阿是穴 颞侧部——率谷 太阳 侠溪 阿是穴 后头部——后顶 天柱 昆仑 阿是穴 2、肝阳上亢——风池 百会 悬颅 侠溪 行间 3、气血不足——百会 气海 肝俞 脾俞 肾俞 合谷 足三里

腰痛 病因 寒湿型:感受风、寒、湿邪,经络之气阻滞。 肾虚型:操劳过度,精气耗损 劳损型:新感外伤有陈伤累积,经脉受损,瘀血阻滞。

1、寒湿型:腰部重痛酸麻,俯仰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剧。 2、肾虚型:隐隐作痛,腰腿酸软乏力,神疲头晕。 症状 1、寒湿型:腰部重痛酸麻,俯仰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剧。 2、肾虚型:隐隐作痛,腰腿酸软乏力,神疲头晕。 3、劳损型:多有诱发因素,腰部僵硬,痛处固定,活动时加重。

治疗 肾俞 委中 夹脊 阿是穴 寒湿型+风府、腰阳关 肾虚型+命门、太溪 劳损型+隔俞、大肠俞 对肾虚型可加灸,其余两型可加拔火罐。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发生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病与受寒、潮湿、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为神经通路的临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所引起。

坐骨神经痛 症状 本病多为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其主要症状是腰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发生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走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

治疗 通经活络,散风止痛 肾俞 气海俞 腰3~5夹脊 秩边 环跳 委中 阿是穴

面瘫 一、病因 二、症状 三、治疗 脉络空虚,风邪外袭,经气阻滞,筋脉失养所致 发病突然,晨起多见。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作蹙额、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口角向键侧歪斜,患侧的额纹、鼻辰沟变浅或消失 三、治疗 风池 翳风 阳白 四白 地仓 合谷 太冲

落枕 一、病因 睡姿不当、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而致 二、症状 头向患侧倾斜,一侧项背有牵拉痛,并向肩或上臂放射,颈部活动受限 三、治疗 大椎 天柱 后溪 落枕穴

肩关节周围炎 一、病因 二、症状 三、治疗 上臂痛+臂nao 曲池 肩胛痛+曲垣 天宗 外感风寒湿邪、过度劳累、慢性劳损 早期以疼痛为主,可向颈及上臂放射,以静止痛为特征。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三、治疗 肩yu 肩liao 肩前 阿是穴 上臂痛+臂nao 曲池 肩胛痛+曲垣 天宗

思考题 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过程。 行针的基本手法 何谓“得气”,为何要“得气”。 “晕针”的处理与预防。 常用的灸法有哪些? 针灸的治疗原则。 因“风邪袭络”而致头痛的辨证归经与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