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不良學(幼)童 篩檢與矯治常見問題 長庚醫院 兒童眼科 楊孟玲 醫師
學童視力問題診療 如何發現視力有問題? 為什麼學校提供檢查? 學童在學校接受什麼檢查? 視力檢查 立體感檢查 視力篩檢未達標準 為什麼要找醫師檢查? 專業醫師提供的檢查 眼科檢查注意事項
如何發現視力異常 --- 外觀 眼皮是否下垂? 兩眼大小是否一致? 眼球外觀是否正常? 兩眼瞳孔大小不一或異常反應? 瞳孔中是否呈白色或黃色反光? 眼球位置是否正常?
眼瞼下垂 白內障 斜視
如何發現視力異常 --- 外觀 眼睛是否會怕光? 眼淚流不停? 眼皮眨個不停? 眼球是否顫動?
如何發現視力異常 ---習慣 拿東西看時距離太近? 看電視距離 愈看愈近? 常瞇眼、揉眼睛? 用眼時頭歪斜? 經常陳述看不清楚? 經常陳述看不清楚? 走路經常跌倒? 不喜歡用眼力專注工作?
篩檢的目的 藉由簡單的檢查來找出視力不良的學童,然後轉 介給專業的眼科醫師,做進一步的確定和診治。 培養學童用眼好習慣 協助教育資源分配 弱視 近視 培養學童用眼好習慣 協助教育資源分配 協助修訂衛生和教育政策
為什麼要在學校接受檢查 老師是學童視力保健工作最重要的人員之一 減少家長的負擔 徹底掌控篩檢的完成
學校篩檢的時間 對象 四歲以上的幼稚園學童 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學生 每學期舉行全面的視力篩檢
學校提供什麼檢查 視力篩檢包括兩部分: 視力檢查 立體感檢查 篩檢工作執行者: 學校的護士 受過講習課程訓練的老師
視力檢查 視力是指學童是否看得到、看得清楚。 檢查的方法: 讓學童看遠處視力表上的符號,藉由找出他 們能夠分辨的最小符號,來了解他們視力的 狀態。
視力檢查 紀錄的方式是用小數點0.1、0.2、…..、1.0、1.2 等,正常成人的視力是在1.0、1.2,數值越小表 示視力越差。 視力篩檢的合格標準,目前訂為:七歲- 0.9、六 歲- 0.8、五歲- 0.7、四歲- 0.6。
立體圖篩檢 立體感是一種兩眼共視機能,必須是在兩眼視力 相當,而且沒有斜視的情況下才能發育。 立體圖篩檢 了解學童立體感的發育狀態 避免測試視力時另一眼偷看的弊端 幫助篩檢出內斜視、單眼嚴重弱視 加強情視力篩檢結果的可信度
視力篩檢結果 視力篩檢結果異常: 請家長帶學童前往眼科醫師處,接受進一步詳 細檢查 醫師填寫回條,交回學校 視力檢查未達標準 立體感篩檢未通過時 請家長帶學童前往眼科醫師處,接受進一步詳 細檢查 醫師填寫回條,交回學校
為何要找醫師複檢 目前造成學童視力不良的最大原因是近視, 但視力測試達不到合格標準 並不等於近視!
學童視力不良的可能原因 屈光異常 弱視 白內障 視網膜剝離,視網膜發育不全,視網膜出血 視神經發育不全,視神經炎 青光眼 外傷 腫瘤 大腦性盲
專業醫師可提供的驗光檢查 驗光檢查:檢驗眼睛屈光狀態 他覺式驗光 自覺式驗光
他覺式驗光 自動屈折計 視網膜鏡檢
自覺式驗光 被檢查者需要和檢查者合作,針對檢查者提出 的問題做出回答
睫狀肌麻痺法 15歲以下的孩童眼睛睫狀肌調節力過強, 驗光時容易出現: 屈光度數不穩、 近視度數偏高、 或遠視度數偏低的現象。 檢查前點睫狀肌麻痺劑可暫時麻痺睫狀肌, 使其調節力放鬆,讓驗光結果更精準
假性近視 所謂的假性近視,是由於長時間看近距離的物體, 睫狀肌過度收縮、無法放鬆,導致水晶體變厚、 屈光力增強,造成暫時的近視狀態。 這種狀態是可逆的,但如果置之不理,繼續長時 間的近距離工作,久而久之眼球就可能會開始拉 長,變成真的近視。
假性近視 所以無關近視度數的多少、或需不需要戴眼鏡, 如果點了睫狀肌麻痺劑後再做的驗光檢查, 結果仍有近視度數,那就是真的近視了!
視力與度數 裸視視力的數值,沒有辦法直接換算成度數。 造成視力不良的屈光異常,包括近視、遠視、 散光都有可能。 所以屈光度數一定要靠驗光檢查才能得知。
裸視 矯正視力 度數 右眼 0.5 = 1.0 (-0.50) 左眼 0.1 = 0.4 (+3.25/-1.00x165) 姓名: 王XX 生日: 91.10.25 裸視 矯正視力 度數 右眼 0.5 = 1.0 (-0.50) 左眼 0.1 = 0.4 (+3.25/-1.00x165)
視力與度數 當正常的眼睛有屈光異常時,給予適當的度數, 其視力就可以矯正至1.0。 若是給了足夠的度數,矯正視力仍無法提升的 話,可能還有屈光以外的問題,例如眼睛的器 質性病變,或是弱視。
專業醫療院所可提供的眼科檢查 一般檢查 驗光檢查 眼位檢查 眼球運動檢查 細隙燈檢查 眼底檢查 色覺檢查 立體感檢查 眼壓檢查
眼位檢查 正常眼位 外斜視 內斜視 假性內斜
眼球運動檢查
細隙燈檢查
眼底檢查 直接眼底鏡 間接眼底鏡
專業醫療院所可提供的眼科檢查 特別檢查 視野檢查 超音波檢查 角膜弧度檢查 電氣生理檢查 影像學檢查
眼科檢查注意事項 事前的準備 保持好心情 避免干擾檢查 多次就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