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基本知识介绍 刘润明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动力学(Urodynamics)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来研究贮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其功能障碍的一门科学,此过程是从肾乳头排至肾盏肾盂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的动态过程
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主要研究下尿路储尿和排尿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或者说“将病人下尿路症状的主诉用图象和数字表现出来,对病人的痛苦提供病理生理的解释”。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动态尿动力学测定 分类:检查部位:上、下尿路尿动力学 检查手段:尿流率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 压力流率测定 尿道压力分布 肌电图测定 影像尿动力学测定 动态尿动力学测定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排尿贮尿生理解剖基本概念 两级中枢:高级(脑桥及其上)、低级(腰、骶髓);失去联系时外周神经节自主作用; 外周效应器(膀胱、尿道);逼尿肌及括约肌; 3种神经:副交感、交感、体神经(交感性的); 3种主要受体:1-肾上腺素能(贮尿)、3-肾上腺素能(贮尿)、M2、M3胆碱能受体(排尿,M3为主); 次要受体:GABA(氨基丁酸)、NO(排尿)、5-HT(贮尿);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通过以下手段,纪实性反映上述功能单位的生理状况,主要障碍部位、属亢进或减退?是否失协调?如何恢复其正常行为?还需要做何种处理?从而得出最佳诊治方案。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流率: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尿流时间、尿量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初尿感,尿急迫,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最大收缩力,逼尿肌异常收缩,顺应性,漏尿点压(LPP,DLPP,SLPP) 压力流率测定:排尿起步压,PdetQmax, Qmax, Lin-PURR梗阻分级 0~VI级
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流率:单位时间的排尿量 正常曲线为连续的抛物线样曲线 异常曲线可有低平曲线和间断曲线 Qmax》20ml/s为正常,《10ml/s为异常,居于两者之间为可疑。
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充盈性膀胱测压:反映膀胱感觉、容量、顺应性以及储尿期和排尿期逼尿肌活动。 正常膀胱空虚静止压〈15cmH2O,空虚静止压与充盈静止压之差〈15cmH2O,储尿期逼尿肌无自发和诱发性收缩 膀胱感觉正常,尿意容量200-400ml 排尿期逼尿肌压女〉15cmH2O,男〉20cmH2O
膀胱顺应性异常 低顺应性膀胱:当膀胱空虚静止压》15cmH2O,或空虚静止压与充盈静止压之差》15cmH2O或较小的膀胱容量增加伴较明显的膀胱压力增加时称之。 高顺应性膀胱:膀胱容量增加而膀胱压始终无明显升高。
逼尿肌功能异常 不稳定膀胱:储尿期出现自发或诱发的逼尿肌收缩,幅度》15cmH2O 逼尿肌收缩无力:排尿期逼尿肌无收缩、收缩力低或收缩不持久。
膀胱感觉异常 感觉过敏:表现为膀胱尿意容量减少甚至在尿意后出现疼痛感。不稳定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常伴有。 膀胱感觉迟钝:表现为膀胱容量大且无尿意,常伴有逼尿肌收缩减退。
女性尿流率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DLPP:逼尿肌LPP,低顺应性及不稳定收缩致漏尿,DLPP>40,危险点(肾损害) SLPP:压力性LPP,腹压增加致漏尿,在女性,<65示内源性括约肌功能不全(ISD),>100示尿道过度移动,65~100示兼而有之,TVT有效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Pdet=Pves-Pabd Compliance=ctgφ=△V/△P,30ml/cmH2O 压力(压强〕,cmH2O,kPa, 原创概念:逼尿肌收缩力,(Fdet)=P.S,(单位,Newton),公式,Fdet= P.S=0.05PV0.667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道压力分布:静态,最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利及丁试验,咳嗽试验 肌电图测定:肛门,尿道,逼尿肌外括约肌失调,外括约肌痉挛 影像尿动力学测定:同步测定膀胱尿道影像,有无返流,开放程度,梗阻部位 动态尿动力学测定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常见排尿功能障碍(LUTD〕:分类:神经性,非神经性;梗阻性,非梗阻性;机械性,非机械性;排尿困难型,贮尿困难型(尿失禁,排尿困难〕 常见非机械性膀胱出口梗阻(BOO〕: 1、原发性膀胱颈梗阻,2、失调性排尿,3、外括约肌痉挛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1、尿失禁分类依据: 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 神经性,非神经性 膀胱源性,尿道源性 2、常用国际分类 依尿动力学差异 2、常用国际分类 依尿动力学差异 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反射性,充溢性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3、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在40岁以上知识女性约占28%以上,随年龄增高患病率增高 ,其他阶层大致相仿。 4、压力性尿失禁发病原因:尿道过度移动及内源性括约肌缺陷(ISD),前者常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两者皆有者,属混合性压力性尿失禁。 5、伴有急迫性尿失禁者属混合性尿失禁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6、诊断目的在于回答以上问题,以利于治疗。 7、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治疗是当代泌尿外科热点。TVT、In-fast是治疗新手段。 8、全球有40万例妇女行TVT术,效果肯定。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中段理论已经广为接受,原理见图 PUL 耻骨尿道韧带,PCM 耻骨尾骨肌 USL 子宫骶骨韧带, LP 肛提肌 LMA 肛管纵行肌 尿道中段即PUL,在膜部尿道横纹肌括约肌之上方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排尿控制尿道机制在于:尿道中段不移动,尿道内源性括约肌无缺陷;在内脏脱垂者只要该段不移动,当无尿失禁。 而治疗作用在于恢复此缺陷。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GABA NO
5-HT是中枢和外周介导贮尿功能递质,其再摄取抑制剂对改善贮尿功能有益
二、尿失禁尿动力学诊断 诊断手段:1、影象尿动力学; 2、SLPP(ALPP); 3、UPP及咳嗽试验,显示尿道闭合压、压力传导率及关闭压负压存在否; 4、确定急迫性尿失禁存在及程度; 5、直立咳嗽试验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 一)发病率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发病率较男性为低,可能原因如下:1、女性尿道短,盆底较男性松弛,膀胱出口梗阻(BOO)发生较少有先天的因素;2、女性对排尿障碍较少比较和谈论,症状轻微者不以为然,不思求医;3、泌尿外科医生或其它医生本身对FBOO不熟悉,较少选择尿动力学检查,致使较多病例漏诊或误诊。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二)原因 机械性原因: 1.炎症: 2.盆腔内脏脱垂:子宫,膀胱,小肠,直肠脱垂。 3.肿瘤:尿道肿瘤,膀胱肿瘤。 4.妇科性原因: 5.医源性原因: 6.其他: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二)原因 功能性原因: 1.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二)原因 功能性原因: 1.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 2.假性逼尿肌外扩约肌协同失调(FVSD),又名Hinman综合征,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失调性排尿 3.外括约肌痉挛综合征,又名远段尿道缩窄(DUS)。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三)症状 FBOO症状学 :FBOO一般不表现典型的排尿期症状(即梗阻性症状),如尿流缓慢,排尿踌躇,排尿困难等,而多主诉贮尿期症状(即刺激性症状),如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或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三)症状 Nitti及Combs的研究中,FBOO病人中仅53%有中,重度梗阻性症状,而75%有明显的刺激性症状。FBOO亦是尿潴留的原因之一。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Farrar(1976): Qmax<15ml/s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Farrar(1976): Qmax<15ml/s Axelrod (1987): PdetQmax>20cmH2O,Qmax<12ml/sec; Massey,Abrams(1988): 符合下列标准之二条者,为FBOO:Qmax<12ml/s,PdetQmax>50cmH2O,Rmin>0.2,Vres超过正常。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Bass (1991):正常非FBOO者,具下列特征,即Qmax>15ml/s ,剩余尿少,尿流率曲线轮廓正常,摈除后即为FBOO。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Blaivas JG(2000〕标准:以自由尿流率及PdetQmax焦点位置而定。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Blaivas JG(2000〕标准:以自由尿流率及PdetQmax焦点位置而定。 Nitti,Combs(1996):PdetQmax>42cmH2O, Qmax<10ml/sec. 最佳标准是影像尿动力学或排尿性尿道压力分布(MUPP) 。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四)诊断标准 我们认为(2000〕可用压力流率分析,但宜将男性标准降低,以用于FBOO,大致降低I级,即0级为无梗阻,I级为可疑梗阻(即灰区),II级以上为梗阻,P-Q图PdetQmax>42,Qmax<10,或Pvb(排尿起步压)≥30cmH2O为梗阻。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五)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 在持续逼尿肌收缩条件下,膀胱颈不开放,笔者称之为特发性NNISS(1992)。用改良苄胺唑呤UPP试验诊断,用药后见尿流率改善,剩余尿减少,排尿相对阻力降低,显示膀胱颈开放良好,与影像尿动力学有异曲同功之妙。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五)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 另一类出现纤维化等病变,只宜手术处理。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六)失调性排尿(Dysfunctionalvoiding 与神经性膀胱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无二致。 与不稳定膀胱有关,不稳定收缩发生时控制急迫排尿的反应是盆底肌及外括约肌收缩,此种习惯成自然后在主动排尿期亦如此,即形成失调性排尿。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六)失调性排尿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六)失调性排尿 此症的治疗是内科性的,可以用抗胆碱能制剂,解痉剂,生物反馈及行为疗法,巴氯芬是GABA受体激动剂,在骶髓中间神经元处起抑制性递质作用,利于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有好效果,此外定时排尿,限制饮水等。 骶神经电刺激及电调节治疗用于此症致非梗阻性特发性尿潴留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六)失调性排尿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六)失调性排尿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非神经源性的外括约肌痉挛症,此症多伴有逼尿肌无力,又称远段尿道缩窄症(DUS) ,逼尿肌无收缩,外括约肌肌电持续增高,通常伴腹肌用力,影像学上见膀胱颈开放良好,而外括约肌即膜部不开放。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与泌尿女生殖系感染有关,如尿道炎,阴道炎,肛肠疾病,尿道旁腺脓肿,外阴疾病。局部因素如炎症,疼痛,性交创伤等导致盆底肌肉(含外括约肌)痉挛,逼尿肌抑制,久之形成非神经源性外括约肌痉挛症。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 (七〕外括约肌痉挛症 治疗上可采用生物反馈、尿道扩张、局部用雌激素及尿道松解术。女性维持排尿控制上内括约肌较外括约肌为重要,正常女性外括约肌呈不完全环形或发卡状,其后侧较薄弱,外括约肌痉挛症者后侧肌肉组织增生,呈完全环状,经阴道前壁对此处松解不致造成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