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及清洁发展 机制介绍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2009年9月 全球气候变化及清洁发展 机制介绍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2009年9月
汇报概要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 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和企业举措 清洁发展机制(CDM)介绍 排放权交易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现在的15℃。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温室气体的种类和增温潜力(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 影响农业 影响水资源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物种灭绝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现象 影响人体健康 其它方面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受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人数的7倍。亚州是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最频繁的大陆,在1990-2000年间,此地区自然灾害还占全球所有极端气候事件的43%。根据最近的统计,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莫拉克强台风给台湾带来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失踪。莫拉克强台风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横扫中国东南部福建和浙江等沿海地区。今年它中国国大陆已经接连受到6次台风的侵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的三方面证据 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 温室气体自工业化以来(1750年)迅速增加; 近百年地表和对流层温度明显增加; 气候数值模拟证明,近百年气候变暖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而最近50年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 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 资料来源: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 麦肯锡(Mckisney&Company)公司的2009年2月发布《通往低碳经济的道路》报告显示,如果各国在2030年前能投资至少2630亿美元在能效、清洁能源和植树造林等项目,全球变暖的趋势就可能得到控制。 提高建筑业、机动车和工厂的能效可以减少14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 投资风电、核能、水电、碳存储技术和生物燃料能减少120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停止毁林和改善农作能进一步减少120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各国立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 1992年5月9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并在里约环发大会期间供与会各国签署。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到目前经历了10多年时间。目前已有191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批准或加入《公约》。 义务 附件一:发达国家:报告年度GHG排放源和汇的清单,带头履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 非附件一: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的国家计划,信息通报,培训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目标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预防原则 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 开放经济体系原则 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原则 缔约方大会(COP) 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一次,1995年COP1柏林 公约附属科学技术咨询机构(SBSTA)会议:每年两次。 公约附属执行机构(SBI)会议:每年两次。
(二)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各国立场 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KP) 柏林授权(1995,COP1):决定谈判制定一项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2000 年后减排义务及时间表。 京都(1997 ,12 ,COP3):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减排或限排义务。 核心内容:在2008年到2012年间,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2%。 灵活履约机制 联合履约(JI Joint Implementation) 排放贸易(ET Emission Trading ) 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 三机制核心:发达国家可在本国以外取得减排额,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缓解其国内减排压力。 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议定书。
(二)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各国立场 从巴厘路线图到哥本哈根会议 巴厘岛(2007,COP13):它确认全球变暖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任何拖延减排的行为只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并敦促各国加快减排速度。会议还批准了一项更宏大、更长远的协议,旨在使其接替2012年失效的《京都议定书》。巴厘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最终达成新协定。 哥本哈根(2009,12 ,COP15):2012年以后如何实现减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IPCC排放情景提出,应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欧盟提出要将在2020年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 中期2020年(25-40%),长期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多少?谁来减? 发达国家量化减排指标如何分配,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如何定位,如何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减排和适应如何并行,是否是区域性、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事。 国家减缓和适应技术和资金支持从哪里来?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应拿出GNP的0.5%,来自公共部门,独立于现有官方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在公约资金机制外提供的资金是对其公约下资金义务补充。 如何将减缓气候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及扶贫问题:发达国家腾出发展空间,首要解决贫困和发展。
(二)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各国立场 各国立场 政府谈判集团—— 77国加中国 非洲集团 产油国联盟 小岛国联盟 最不发达国家 气候变化问题实质—— 超出了环境或气候本身,涉及能源利用、农业生产等经济发展模式。 争夺能源发展和经济竞争优势。 环境与发展问题,发展空间和优势,利益之争。 发达国家主导,两大阵营对立贯穿始终。阵营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平衡。 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解决所谓环境外部性问题,国情和利益差别,谈判效率低。 谈判过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存在利益冲突 谈判结果的执行,如议定书执行不理想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过早承担减排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双刃剑,两型社会的要求,过早过晚都有问题 政府谈判集团—— 77国加中国 非洲集团 产油国联盟 小岛国联盟 最不发达国家 伞形集团 欧盟集团 环境完整性集团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京都议定书执行情况 2007年8月数据显示,欧盟25个成员国200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年下降10%,其中承担主要减排任务的德国下降17%,英国下降14%,完成议定书规定减排8%的目标比较有把握。 部分发达国家排放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长较快。日本和加拿大,减排目标都是6%,实际增长了7%和27%。日本要完成议定书规定减排义务难度很大,只能寄希望于通过CDM机制从海外购买减排额度。而加拿大政府承认几乎肯定完不成减排目标,但不会放弃努力。澳大利亚虽然2007年批准了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其第一承诺期可增长排放8%,但目前实际增长了25%。 尚未批准议定书的美国,议定书原定目标是减排7%,但实际增长了16% 不执行的惩罚力度很弱。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主要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交易体系 交易商品 买方 卖方 清洁发展机制(CDM) 核证减排量(CER)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联合履约机制(JI) 减排单位(ERU) 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 分配排放量(AAU) 国家排放贸易(RET) 欧盟排放许可(EUA) 欧盟实体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自愿减排量(VER) 自愿减排企业、 慈善机构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各国排放情况和减排目标列表 国家 2006年排放现状 《京都议定书国家目标》2008-2012 2012年以后中期目标(2020) 2012年以后长期目标(2050) 欧盟 -4.6% -8% 减排20%(各成员国) 或30%经国际协定 减排60%-80%经国际协定 法国 -9.4% - 减排75% 德国 -19.3% -21% 减排40% 英国 -15.6% -12.5% 减排26%-30% 减排80% 挪威 -28.7% 1% 2020年减排30% 2030年实现碳中和 冰岛 9.8% 10% 减排50%-70%实现碳中和 加拿大 54.8% -6% 比2006年减排20% 比2006年减排60%-70% 日本 5.8% 比2005年降低15% 比2006年减排60%-80% 新西兰 33.0% 0% 2040年能源部门碳中和 澳大利亚 6.6% 8% 比200年减少5%-15% 比2000年减少60% 美国 14.0% -7% 比2005年减排17% 比2005年减排80% 墨西哥 比2020年减少50% 韩国 2009年为2012年排放设限 - 哥斯达黎加 2021年实现碳中和 南非 2020-2025年达到峰值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家战略 2003年2月24日: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更清洁更智慧化的能源:迎接低碳未来的能源 发达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新举措 2009年7月15日英国公布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草图 2009年4月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改政策 2009年3月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绿色经济”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与安全法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2009年2月,美国正式将温室气体纳入主要污染物范畴,6月26日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要求电力公司到202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提高能源效率满足20%的电力需求,2020年新建的电厂必须使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新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技术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900亿美元,其中包括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达到9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碳捕捉和封存技术(600亿美元),电动汽车和其他先进技术的机动车(200亿美元)以及基础性的科学研发(200亿美元); 颁布执行新的建筑、家用电器和工业节能标准。其中,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的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新建成的建筑需提高50%。 设置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 ,覆盖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5%。相对于2005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0%; 针对未采取与美国类似减排行动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税; 法案中的补充减排措施,允许从国外采购10亿吨碳减排量; 保护民众免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和环境保护局的最新分析,到2020年,该项法案将使每个家庭每天支付额外成本低于50美分。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欧盟-EUETS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超标,在2005年至2007年的第一阶段减排期内,超额排放部分每吨二氧化碳将被处以40欧元的罚款,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二减排期内,处罚的标准将达到每标准公顿二氧化碳100 欧元; 欧盟作为碳减排额的主要买方,亚洲是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额度的主要供应地区。 逐步开始推行“行业减排”,分行业将发展中国家纳入EUETS—— 欧盟规定,所有飞离和着陆欧洲的航班(包括政府航班)都将会纳入EUETS。2012年航空公司的排放额将被限制在2004-2006年平均年排放量的97%,2013年限制在95%,以此类推。纳入该体系的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包括:国航、海航、南航、上航、深航、长城航空、川航、春秋航空、东航、翡翠航空、国货航、金鹿航空、吉祥航空、上航货运等。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其他国家 英国:第一个为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8年11月,英国气候变化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按照该法律,英国本届及下届政府必须致力于削减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进程将交由新成立的独立气候变化委员会来组织完成,该委员会在12月1日提交第一份由三个五年计划组成的“减排预算”。 G8: 2009年07月10日,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发表的首脑声明称,同意和其他国家一起,在205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并以工业化前的水平为基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内。 日本:2009年6月10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上降低15%,这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8%。 韩国:2009年7月8日,政府宣布未来五年计划投资107万亿韩元(合计845.3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效率改进及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相当于韩国年GDP的2%)。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逐渐减少石化能源应用。
(四)国际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壳牌—《壳牌能源远景2050》 人类从未面对过如此严酷的能源和环境挑战,这挑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更多的能源、更少的二氧化碳。” 1. 提出“有序世界”代替“无序世界” ,提倡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要求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法规出台。 2. 计划以清洁燃料(天然气,清洁柴油,氢气)代替传统燃料(煤),实现节能减排。 3. 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用先进的技术开采难开采的资,来填补能源供应缺口——包括开采来自深海、偏远地域的油砂,油页岩等非传统能源资源。
(四)国际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BP新能源计划 2005年开始BP成立了新的替代能源业务部门,将在未来十年投入80亿美元致力于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一系列低碳发电业务。 BP正在交通运输行业和发电行业及相关领域发展“氢燃料经济”。2006年11月8日,BP公司最大的一个加氢站示范项目投入运营。加氢站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北京氢能示范园。 碳捕捉技术开发。2005年,BP宣布启动第一个具有生产规模的关于从现有化石燃料中产生清洁电力的工程计划,计划把北海气田中产生的天然气脱碳变成低碳燃料,以此减少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被重新注入到海床以下数千英尺的地质层中去。在美国,BP正在与合作伙伴开展第二个利用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实现的“绿色电力”项目。 天然气作为清洁替代能源。今天,天然气约占了BP投资的40%,已经开始在美国,韩国和墨西哥这些过去依赖高碳燃料的地区供应天然气。 利用太阳能提供无碳的电能,BP 太阳能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之一。 利用风能制造无碳电能。2004年,我们在荷兰鹿特丹投资了发电量为22.5兆瓦的风电场,可以提供足够2000个典型的荷兰家庭使用的无碳电能,可避免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经济 能源、环境、金融三重危机 目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环境和金融三重危机: 能源危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将比现在增长50%,而中国对初级能源的需求量将从2002年的12亿吨增至25亿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到2020年,按最保守预测,我国石油消耗总量将在4.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 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将对全球气候系统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也是带有全局性的。世界经济高增长期中断,发达国家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2008年及未来两年内世界经济增长将显著放慢。日本、欧元区和美国,世界三大经济体在二战后首次同时陷入衰退。据估计,美国经济衰退将经历至少18个月,为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危机使美国背负上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对外经济政治影响也将受到限制。
(五)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模式 成为应对三重危机的选择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经济的每一次繁荣,背后都有一轮革命性的创新作为增长引擎,例如信息革命,房地产金融创新等。次贷危机的爆发,不仅宣告了美国这一轮经济泡沫破灭,还宣布了旧经济引擎熄火。因此,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低碳经济则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最近几个月,英国、日本、美国都推出了国家低碳战略或能源法案。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短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绿色能源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从长远讲,则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一旦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导致各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降,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压力减弱,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就会随之趋稳甚至下降,非常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全球主体的经济体都开始迈入低碳经济之路,低碳经济已经不是想不想走的问题,而是怎么走的问题。在未来的新经济增长周期中,低碳经济将会成为主角,而今后产业价值链也将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
二、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和企业举措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中国大力倡导低碳发展模式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6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09年8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提出,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2009年8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倡导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低碳经济,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根据人均累积排放量中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美国人均耗电量是中国的8倍,人均能耗是中国的5倍。 2008年7月9日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时已经提到“中国人均排放较低,人均累积排放更低”。 2009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上,中国代表发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均累积排放量上的差别,已从1990年的600吨扩大到700多吨。在人均累积排放量上,发展中国家只有发达国家的24%,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定的人均累积排放量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所必需的。 为此,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明确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如下原则: 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要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原则; 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地位; 要发挥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2008年颁布的《能源节约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同时大力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节能减排方面: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将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2010年将控制在2290万吨,消减10%。要确保到2010年,COD排放比2005年削减10%。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新能源发展规划 根据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我国将充分利用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为此,预计实现2020年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 达到2010年发展目标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4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150万吨,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6亿吨,年节约用水约15亿立方米,可以使约1.5亿亩林地免遭破坏。 达到2020年发展目标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8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300万吨,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2亿吨,年节约用水约20亿立方米,可使约3亿亩林地免遭破坏。 具体开发领域规划见下表——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新能源发展规划 可再生能源类别 2005 2010 2020 水能 风能 水电(亿千瓦) 1.17 1.9 2.25 风电(万千瓦) 131 500 3000 其中:小水电(亿千瓦) 0.38 0.5 0.75 太阳能 生物质能 太阳能发电(万千瓦) 30 180 生物质发电(万千瓦) 200 550 其中:小型光伏发电站 15 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万千瓦) 170 400 2400 其中: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 5 100 其中:沼气发电(万千瓦) 5(2008) 140 其中: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 7 40 其中:垃圾发电(万千瓦) 20 50 300 其中:商业光伏应用 3 10 生物固体燃料年利用量(吨) 5000 太阳能热利用替代能源量(万吨标准煤) 6000 沼气利用量(亿立方米) 80 190 440 其他可再生能源 非粮燃料原料乙醇(万吨) 102 1000 地热能年利用量(万吨标准煤) 1200 生物柴油(万吨) 潮汐电站(万千瓦)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财政补贴和支持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35亿元 (2007); 环保节能项目补贴: “三免三减半”; 企业节能设备补贴: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等; 主要污染物生态补偿:各地不同 风电补贴:50台风电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 可再生能源补贴:每年两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联合发文对可再生能源电价进行补贴 清洁汽车补贴: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4000元到60万元不等 节能灯补贴:1.2亿只高效照明产品,6亿元 节能空调补贴:根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推广实施细则》 能效1、2级空调补贴从850-300元/台不等 信贷支持:政策性银行可在业务范围内对节能项目给予支持 ,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绿色信贷“业务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财政税收 消费税: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税率和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税率;将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等成品油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汽油、柴油分别按0.2元/升、0.1元/升征收消费税。 资源税 :提高了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了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资源税优惠政策等。 增值税:对有节能效果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减半征收增值税。 关税:继续实施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进口和控制耗能高、污染重产品出口的关税政策;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可能出现的新财政举措 环境税 : 2007年,研究开征环境税就已被国务院列入《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共提出十三点意见,其中第四条提出“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体制改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第九条提出“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2009年6月5日,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已经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 新资源税:2007年10月31日,上海证券报报道称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征收方式拟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方案近期或许将会出台,但具体时间不好确定。上报的方案首先把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由现在的从量计征,提高到从价征收,同时把原来不征收资源税的矿泉水等也列入资源税征收范围。” 碳税: 2009年6月2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征收碳税并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更无时间表可言。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财政节能减排举措的分析 行政命令:一种行政命令的方式是规定必须使用的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例如每个汽车上都必须装有废气监测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监管容易,坏处是不能直接地达到目标;而且只能用现在的技术,不能够灵活地随科学技术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不是最经济划算的。 另一种行政命令的方式是规定业绩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即根据技术指标,看看各个厂家是否达标。一般来说,这样做都不是成本最小化的,因为政府没有办法知道厂家减排的成本曲线。如果政府询问他们,即使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成本结构,他们肯定也会说,减排的成本高得难以承受。所以这不是最好的方式。 经济手段:经济学家更倾向,通过给予经济鼓励政策,让经济个体酌情而定,从而在整体层面达到减排目的。经济学家通过两种方式改变经济个体的决策动机,一种是对排污征税,也就是经济个体要向政府购买污染环境的权利;另一种是限制排放总量,经济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买卖排放配额(cap-and-trade system)。前者是通过征税,调整价格;后者是通过配额,调整数量。 征收污染税和配额交换制度在不同情况下的利弊比较,这一方面还有大量的文章。没有一个办法是完美无缺的,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真理。政府的经济智囊就是在一大堆的可能性中,比较得失,权衡利弊,拿出框架性的思路,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中美合作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该中心将为两国相关单位参与双边能源科技合作提供平台和支持,对加强中美科技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2009年7月15日,中国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15日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共同宣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两国政府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联合研究中心首批优先领域包括: 节能建筑 清洁煤 清洁能源汽车 碳捕捉和封存 智能电网 页岩气 第二和第三代生物燃料 先进核能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200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决定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并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主要内容包括: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 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 会议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立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下一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抓好国家方案的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 (五)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制订相应的标准、监测和考核规范,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拓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渠道,加快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有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 (一)节约能源: 1、2008年,公司修订发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节水管理办法》 2、对所属13家油气田企业、22家炼化企业和3家管道企业的9857台(套)重点耗能用水设备、3条配电线路、48条蒸汽管线进行了监测 3、重点在西部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等实施了对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工程,并开发CDM项目,通过实施放空天然气回收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年回收能力8.1亿立方米。 4、十项重点节能节水工程预计总投资120亿元,可建成年节能能力460万吨标煤,年燃料油替代能力100万吨,年节水能力2.8亿立方米;同时随着生产和储运技术水平提高,减少原油和成品油损耗100万吨。 (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 1、集团规划投资121.5亿元,实施减排项目416个。 2、2008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184项,其中SO2减排项目66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项目118项。 (三)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1、联合出资成立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架设了一个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2、启动实施了辽阳石化氧化二氮(N2O)减排项目,将N2O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排放。该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CDM项目,实际每年可减排1000多万吨碳指标。 3、规划到2010年,形成新能源生产能力300万吨油气当量 ,煤层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产量占全国的40%,页岩油和油砂油产量占全国的20%,利用地热能节约和替代煤炭占公司上游业务能耗总量的5%。
(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已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一)节水减排 中国石化安排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数亿元,重点开发了以节水减排成套技术为代表的多项节能降耗技术,部分技术已在企业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以镇海炼化为例,通过对“节水减排成套技术”的开发,吨油新鲜水耗量仅0.36吨,居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内平均水平0.69吨相比,一年就节约3/4个西湖水量。 (二)清洁生产、提高油品质量 奥运期间,中石化投资38亿元,实施国Ⅳ油品升级改造项目,如期生产出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汽柴油。2007年销售乙醇汽油810万吨,使用变性燃料乙醇88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果。 (三)推行专项节能措施 2008年中国石化安排环保专项治理资金3.4亿多元,进一步整治企业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累计项目110余项。 专项节能项目 效果 管道压烧原油 累积压烧原油6.4万吨 焦化吸收稳定 回收液化气7.5万吨 72项节水项目 节水119万吨,减排污水1279万吨 20项低温余热利用项目 节能5.6万吨标油 炼油节电节汽 提出节汽项目216项,节汽潜力372万吨;节电项目191项,年节电潜力3.9亿度
(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 中国海油 2007年成为首家受邀加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3C”组织的中国企业。 2008年,中国海油又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成员,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环境变化。 2008年提出了“零排放”的理念和标准,提出“凡新建项目都要以零排放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召开污染物零排放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研讨会,明晰了零排放的含义、实施思路。 2009年1月3日,由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生产装置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2009年6月26日,中国海油第一个陆地风电场的首台风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开始吊装。 2009年8月3日,中国海油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与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银行签订了40万吨/年煅后焦余热综合利用CDM项目。
(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 其他大型企业 中国移动公司:与全球第三大太阳能供应商尚德集团、非电空调领先的私营设备制造商远大空调(以及联想集团均加入了非政府组织气候集团(Climate Group),按照该机构宗旨,成员企业需要的大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以及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 中国移动已经承诺,首先将现有470亿美元(约290亿英镑)年业务量的能耗强度(energy intensity)减少40%,为国家标准的两倍。 华电、国电、大唐、神华:截止到2008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为500MW,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850MW,到2020年的装机容量至少达到3000MW。业内预计这还是非常保守的数字,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方面的产业政策的不断落实,该目标可能还将翻一番。 国家电网:2009年5月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将分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三、CDM项目开发模式和市场情况介绍
(一)CDM简介 基本内容 发展中国家 基准线排放量 项目排放 减排量 排放目标 国内项目 基准线情境 项目情境 减排项目 发达国家 资金 CDM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英文简称。就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简言之,就是“资金+技术”换取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权
(一)CDM简介 双赢 CDM实现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2012年前发达国家需要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在50亿吨至55亿吨,其中一半减排量由发达国家内部完成,余下超过25亿吨则需要透过向开发中国家输出先进技术來开发新能源,或透过所谓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行(JI)、排放权贸易來完成。 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资金和技术,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种合作,发达国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
(一)CDM简介 CDM项目术语 PDD:项目设计书 DNA:指定的国家主管机构,中国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OE:指定的经营实体,联合国制定的减排量审订核查机构 UNEB: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 等于一公吨二氧化碳当量。 基准线:代表一种在没有拟议的CDM 项目活动时会出现的温室气体源人为排放量的情景。 计入期:在该时期内的与基准线相比的减排额由指定的经营实体加以核实和核证后被计入, 以便发放核证的排减量(CERs) 项目边界:包括在项目参与者控制范围内的、数量可观并可合理归因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的所有温室气体源人为排放量。
(一)CDM简介 时间性: 产生减排量的度量单位,立项前启动,周期长 额外性: 技术障碍;财务障碍,帮穷不帮富 信息安全度高: 需要提供大量项目和产业信息 相关机构多:国家发改委,买家,咨询机构 DOE,EB,DNA
(一)CDM简介 CDM机制的主要参与者 开发部分 交易部分 项目业主 买家 CDM项目 政府 开发机构 技术提供者 资金提供者 审批 审查/核查核证 联合国指定审核机构(DOE) 协助开发 CER 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 报告 审核 购 买 开发部分 交易部分 签发
(二)CDM市场开发流程 CDM申请流程 开发机构 业主 准备项目设计文件(PDD) 向CDM执行理事会申请方法学 批准方法学 取得国家政府的批准 项目审定(包括了解公众意见) 批准CDM项目注册 实施CDM项目 监视CDM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根据监视数据进行核查和核证 根据核证结果签发CER 没有现成方法学时才需要 每年执行 指导业主完成相关准备工作,撰写PDD 提供项目开发所需数据,完成准备工作 提供方法学开发所需数据 撰写方法学申请文件 项目业主和开发机构 DOE(联合国授权审查机构) 联合国执行理事会 图例 向发改委上报PDD 完成可研、环评审批 配合授权认证机构完成审定报告撰写 协助业主处理执行理事会的审批手续 处理执行理事会的审批手续 实施CDM项目 指导业主完成核查核证的准备 准备监测报告
(二)CDM市场开发流程 CDM项目审订流程
(二)CDM市场开发流程 业主配合的主要工作 收集资料 买家DNA PDD撰写 LoA 中国DNA 审定 开发方负责 注册 核查核证 签发 项目开发流程图 中国DNA 买家DNA 收集资料 PDD撰写 审定 注册 核查核证 签发 业主配合 开发方负责 LoA 注释: PDD:项目设计文件 LoA:项目批准函 DNA: 指定国家机构
(二)CDM市场开发流程 CDM项目开发文件清单 技术说明文件︰PDD (中英文) 商务说明文件︰PIN (英文),(Term Sheet) 项目申报文件︰政府& 联合国申报文件(套) 法律性文件(以英文为主) 东道国政府出具的《不反对函》(Letter of No- Objection) 排他性《合作意向函》(Exclusive Letter of Intent) 东道国政府《CDM项目批准函》(Letter of Approval) OE《核实报告》(Validation Report) 国际合作方政府《CDM项目批准函》(Letter of Approval) 《减排量购买协议》(ERPA)
(二)CDM市场开发流程 CDM开发周期 项目启动 资料收集 PDD撰写 审 定 LoA 监 测 目前普遍情况项目注册所需时间周期为14~16个月 项目签发12~18个月 开发时间 2个月 1~2个月 6~8个月 4个月 6~12个月 4个月 2个月 积累减排量 项目进程 项目启动 资料收集 PDD撰写 审 定 注 册 核查 签 发 LoA 监 测 图 CDM项目开发时间
(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CDM项目开发工作的管理
(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CDM项目开发工作的管理 •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负责)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气象局负责) • 气候变化战略政策研究、国际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改委负责) • 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受理和审批(国家发改委负责) • 对外合作项目协调(国家发改委负责) • 宣传培训工作(国家发改委负责)
(四)CDM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CDM开发成本 项目实施成本 核证费用 监测费用 联合国CDM理事会征收的适应性费用(CERs总额的2%) 全年人员成本 东道国可能收取的费用——中国为例: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碳化(PFC)类项目转让额的65%;氧化亚氮(N2O)类项目量转让额的30%;其他2%。该部分为上缴给国家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时扣除。
(四)CDM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CDM开发的风险控制 1、 政策和法律法规风险 2、 注册延迟风险 目前CDM 收益仅仅是2008 年至2012 年第一个减排期的5 年时间,如果申报在2009 年底能完成,企业则能获得3 年的收益;如果在2010 年底完成,企业则只能获得2 年的收益。因此,CDM 项目的速度意味着效益。 3、 事故风险 联合国在审核CDM 项目时,不仅仅单纯考虑项目的减排效果,还会重点考虑项目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保护等社会效果。因此,项目在开发中,要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件,避免出现负面的媒体报道。
(四)CDM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CDM开发的风险控制 4、 实际减排量监测波动的风险 业主的实际收益并非根据现在预期的减排量而得出,而是根据实际监测数据显示出的结果得出的。为确保CDM 收益,在将来的实施阶段应严格依照PDD 中的描述,尤其是监测计划部分执行,否则,会产生实际监测量与申报量不符,造成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不符。 5、 减排量国际贸易合同风险 减排量的贸易合同是一种以英文为准、长达近百页且仲裁地在境外的国际买卖合同。直接和买家签署此类合同具有极大风险。因为此类涉外合同会有极为苛刻的条款,一旦企业预测的减排量不能完成,会被要求承担高额的赔偿责任,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关于仲裁地和罚则的各种条款,对于企业来讲辨别风险具有一定难度。同时,买家的资信情况也需要评估。
(四)CDM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减排量购买协议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先决条件:在约定先决条件时,一定要仔细评估先决条件的实现可能 性,这个与ERPA 效力以及项目的运营密切相关。 销售和购买CERs:销售和购买CERs的数量和超额CERs的购买权;关于选择权的问题( 包括超量选择权和超期选择权);税款和费用。 交付:按照明确的交付日期交付CERs是卖方的主要义务,但基于CERs 产生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协议中最好避免约定固定的交付日期和数量。 联系人的选择:联系人主要负责与EB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签发分配指令; 联系人的选择 至关重要,其与交付的完成息息相关。 法律适用和争议管辖:尽量约定适用项目运营地法律;仲裁地点、仲裁规则以及仲裁 语言的选择。
(四)CDM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对购买方主体作资信调查 引入信用证或预付款的支付方式 谨慎进行合同的谈判和合同签订工作 减排量购买协议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的防范 对购买方主体作资信调查 引入信用证或预付款的支付方式 谨慎进行合同的谈判和合同签订工作 选择专业的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五)CDM项目涉及领域和市场开发情况 节能和提高能效 甲烷回收利用 垃圾焚烧发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N2O 分解消除 造林和再造林 燃料替代 HFC-23分解 其他
(五)CDM项目涉及领域和市场开发情况 截止2009年8月26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批准CDM项目2174个,年减排量394,160,349吨; 我国目前共有622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34.38%;这些项目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183,542,613吨,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59.12%; 我国目前已有131个CDM项目共获得149,661,646吨CERs签发,占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总量的45.79%; 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达到126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 已更新为主
(四)CDM项目涉及领域和市场开发情况 批准项目数按省区市分布图表 (20090813) 已更新为主 省区市 项目数 云南 254 四川 219 内蒙古 135 湖南 123 甘肃 101 山东 山西 88 浙江 84 河北 81 湖北 78 贵州 70 河南 江苏 广西 69 福建 64 黑龙江 57 广东 52 辽宁 51 吉林 48 安徽 47 重庆 46 江西 45 陕西 新疆 44 宁夏 22 青海 17 海南 15 北京 13 上海 12 天津 7 西藏 合计 2,128
(五)CDM项目涉及领域和市场开发情况 批准项目数按减排类型分布图表(20090813) 减排类型 项目数 节能和提高能效 394 已更新为主 减排类型 项目数 节能和提高能效 39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484 燃料替代 38 甲烷回收利用 139 N2O 分解消除 25 HFC-23分解 11 垃圾焚烧发电 4 造林和再造林 5 其他 28
(六)石油石化行业CDM项目类型 尾气回收利用类:主要包括油井伴生气的回收利用项目、精炼设施废气回收利用项目、化工企业的废气废热废压回收利用项目。 天然气利用类:主要包括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天然气并网发电项目以及天然气替代煤或者石油作为燃料的项目。 天然气管道输配类:主要包括在天然气管道压缩机和门站减少泄露的项目、通过使用聚乙烯管替代老式铸铁管而减少天然气分配管网中的泄露项目以及生物甲烷注入天然气输配网络项目。
(六)石油石化行业CDM项目类型 能效提高类:主要包括使用高效率锅炉替换旧有的锅炉或者是锅炉的复原项目、设备的能效提高项目以及建筑节能类项目。 可再生能源类: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提供热能或并网发电类项目、新建一个专门的种植园,利用其中的生物质并网发电项目以及利用废弃的脂肪油/烹饪油生产生物柴油并将生物柴油和化石柴油混合充当燃料项目。 植树造林类项目。
(六)石油石化行业CDM项目类型 通过联合国EB注册的石化行业CDM项目 方法学 项目类型 数量 项目业主国 AM0009 收集和利用原来被焚烧或对空排放的油井伴生气 22 越南1个,尼日利亚2个,印度11个,卡塔尔1个,墨西哥1个,刚果1,中国1个 AM0037 将油井气作为原料利用,减少其点火炬或者空排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6 阿拉伯联合王国3个,印度2个,几内亚1个 AM0055 精炼设施废气回收利用 1 阿根廷1个 AM0029 天然气并网发电 54 印度16个,以色列2个,阿塞拜疆共和国1个,新加坡1个,约旦1个,印尼3个,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1个,中国29个
(六)石油石化行业CDM项目类型 通过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石化行业CDM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GHG减排类型 项目业主 估计年减排量(tCO2e) 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N2O减排项目 分解N2O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 10,376,632 944 塔里木油田放空天然气回收工程(哈得、柯克亚、解放渠东、东河零散区块、牙哈1和提尔根) 节能和提高能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400,713 1855 山东德州干气热电联产项目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4,773
四、排放权交易所的功能和作用
(一)全国排放权交易所设立情况 已建10家 拟建6家 北京环境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浙江杭州产权交易中心 浙江嘉兴排污权交易中心 浙江湖州排污权交易体系 湖南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 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 云南昆明环境交易所 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服务中心 江苏太湖流域化学需氧量交易体系 江西南通水污染排放权交易体系 黑龙江二氧化硫储备交易中心 陕西渭河排污权交易体系 四川成都排污权交易试点 河北唐山排放权交易试点
(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设立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按照中国石油构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中国石油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由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代表中国石油与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天津市政府合作的结果。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是中国石油控股的、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会员和合作伙伴 创始会员 其他会员 战略合作伙伴 西安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通远洋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大正元(天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亚太电效系统(珠海)有限公司 天津北方石油有限公司 陕西省拍卖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优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北京鑫华方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国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三井物产(天津)有限公司 英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IT Power) 天津国际科技咨询公司 艾格特国际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一致人和) 济丰环保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ESI) 安元易如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OneCarbon) 创始会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渤海银行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泰达集团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 英国瑞碳公司(Arron Carbon) 第一创业期货有限公司 滨海创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产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渤海银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产业服务协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 CEC ) SGS通标公司
(四)主要业务和首笔交易 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交易 2、能源效率市场建设 3、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综合服务 4、其他中介服务 中国首笔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电子竞价交易 2008年12月23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组织了第一笔基于互联网的二氧化硫排放权指标电子竞价交易。这标志着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产品交易工作在天津正式启动。 当日参与50吨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竞价的共有7家公司,最后以3100元/吨的价格竞购成功。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服务体系,可以为CDM项目业主提供从项目判断到收益交割的一站式“交钥匙”服务。
(五)其他碳减排项目开发合作领域 1. 拟开发项目打捆挂牌、招标 单边项目招标、挂牌、签发CER销售 CER、 VER电子竞价 1. 拟开发项目打捆挂牌、招标 单边项目招标、挂牌、签发CER销售 CER、 VER电子竞价 企业碳中和项目 零排放标识、低碳标识 自愿减排市场建设 新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节能减排、碳捕捉和封存等技术转让 市场咨询和培训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 王靖 电话:15122318788 02266370696 Email: wangjing@mailtcx.com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CDM项目开发办公室 肖博强 电话:18602214213 02266370683 Email: xiaoboqiang@mailt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