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以物质为本原、以意识为最高产物、以实践为中介的多样性的统一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以物质为本原、以意识为最高产物、以实践为中介的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是物质的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是物质的 二、物质是运动的 三、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认识的历史变化 (一)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初物质”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认识的历史变化 (一)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初物质” 1、泰利斯的水 2.安娜西梅尼斯的气 3.恩培窦可里斯的四根说 4.中国的五行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源,弥补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但它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即把个别当作一般: 1.把原子性质当作物质的性质. 2.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当作哲学的物质范畴。 3.割裂了自然、社会、思维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尽管认识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没有也不可能概括出科学的物质范畴,因而不能真正把握世界的物质性, 不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贯穿到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完备的哲学物质范畴,建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科学世界观。
(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恩格斯的定义 2.列宁的物质概念 3.物质的唯一属性: 4.列宁物质概念的意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列宁选集》第2卷,第79页)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列宁的物质范畴的含义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
列宁的物质定义指明了: 物质的唯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 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4)列宁物质范畴的意义 只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出发,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实质。 首先,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只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出发,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实质。
意义之一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2、物质范畴的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世界上只存在着尚未认识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其次,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世界上只存在着尚未认识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意义之二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反映论 先验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物质范畴的意义 再次,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来看,物质不仅具有实物形态,还有非实物即场的形态。
意义之三 物质=客观实在性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把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具体物质形态中的 “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共性。在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坚持了“客观实在”这一物质的“永恒特性”。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 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一)运动的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变化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 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即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 3.错误观点批判:无物质的运动( ) 无运动的物质是( )。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2静止的形态 (1)针对特定的参照系,位置未变 (2)处在量变状态(根本性质未变)
3.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1)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2)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3)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 (4)是我国现阶段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理论基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动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判断:运动就是物体在某一瞬间在某一地点,在接着而来的另一瞬间则在另一地点。 (1)两者的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2)两者的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错误观点批判:扩大运动否认静止是( ); 扩大静止否认运动是( ) 课堂练习:多项选择题: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 B.永恒和暂时 C.有条件和无条件 D.包含和被包含 E.整体和部分
动中有静、 静中有运
两种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不变论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 牛顿
形而上学不变论 道之大出于 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 董仲舒
两种错误倾向 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
两种错误倾向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中国古代的阴静阳动理论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周敦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流派? 1.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人的一生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万物象旋风一样不可捉摸; 4.飞矢不动; 5.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把地球举起来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形而上学 (四)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概念: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性质:客观性。 因此规律不能创造、不能改造和消灭;只能发现、利用和掌握。
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质的存在方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阿基米德能不能举起地球? 地球重6千亿亿吨。杠杆长1亿亿公里,从支点出发,这段路程需要走30万亿年。
(一)时间空间的概念及其特点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1秒钟 地球公转30千米; 光波传播30万千米;
2.空间及其特点 Altitude(海拔) Latitude(纬度) Longitude(经度)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Y X Z O P(X1,Y1,Z1) X1 Y1 Z1 长 高 宽
三、时间和空间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 最小的基本粒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最短命的共振态占有一定的时间。 2.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空间以物质在时间中运动来度量; 时间以物质在空间中运动来测量;时空互换 3.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形而上学的、牛顿。
(三)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否认其绝对性是唯心主义。 2.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时间、空间. (2)不同的速度有不同的时空。 孪生兄弟,哥哥坐飞船11年9个月,而地球上是40年。 (3)人们对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相对的
时空相对性的表现 1、时空特性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不同 2、时空随着物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 欧几里德 黎曼 罗巴切夫斯基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 几何名称 几何性质 三角形 内角和 欧几里 德几何 平面几何 只能作 出一条 ∑=180° 罗巴切夫 过直线外 一点作平 行线情况 三角形 内角和 欧几里 德几何 平面几何 只能作 出一条 ∑=180° 罗巴切夫 斯基几何 双曲几何 可以作 无数条 ∑<180° 黎曼几何 椭圆几何 一条也 作不出 ∑>180°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尺缩钟慢
(四)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1、时间、空间的无限性: 指整个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 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 阿凡提,宇宙的中心在那里? 2、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具体事物有始有终,有边有际 3、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P30 4.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时空间观的意义P30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辩证关系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 1/2 1/4 1/8 ……
课堂练习三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间断性 D.时间的不可逆性 E.时间的重复性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统一 A.整体与部分 B.包含和被包含 C.无限和有限 D.无条件和有条件 E.相对和绝对 3.下列那些说法表示时间的一维性 (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失落的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找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找 。E百事宜早不宜迟
1.世界是物质的 (1)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 ),它的主要缺陷是( 、 )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具体表现( 、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唯一属性、以及意义。 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错误观点、静止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错误观点、认识静止的意义。 3.物质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及特点、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错误观点、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关系及意义。 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运动、静止、时间、空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缺陷、把个别当做一般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缺陷、无运动的物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静止观的缺陷、扩大静止,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间观的缺陷: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 关系:哲学和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 哲学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关系、 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人有灵魂吗?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描写关公死后冤魂不散,在半空中飘荡,并且骂孙权、杀吕蒙,应答曹操,后来在普净长老的指点下,“落户”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乃修关圣帝庙,四时致祭。 “灵魂”一词来自于古希腊文,指人的心理,古希腊称心理学为灵魂的科学。 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一)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产生的源头: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 2.产生的过程: (1)无生命物质——低等生物————动物——人 (2)无专门的反应器—细胞膜——感觉器官(大脑)—人脑 (3)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刺激感应。 B.从低等生物刺激感应—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人的意识。
生命的起源
动物进化的过程
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以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人类的起源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意识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性 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化学反应 水滴石穿是物理反应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日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物质在本质上都有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 物质 反应形式 反应器官 举 例 无机物 反应特性 物质 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性 细胞膜 高等动物 举 例 岩石风化 无机物 反应特性 物质 空谷回音 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性 细胞膜 葵花向日 食人草 高等动物 感觉心理 大脑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人 意识 人脑 苹果与万有引力
因而,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还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总之,动物没有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大脑的出现而出现的,人类大脑是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 因而,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还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也是社会的产物 1920年,印度牧师辛克在加尔各答西南的一个小城附加,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的女孩,放到孤儿院里教养,大的有七、八岁,活到十七岁,取名卡玛拉;小的不到两岁,取名阿玛拉,她在孤儿院里活了不到一年。卡玛拉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孩子,而且始终保持狼的生活习性。 维克多五岁时被人抛弃,十二岁时又被人发现,后来一直活到四十岁,尽管科学家对他进行了细致的训练,但他的智力只能达到六岁儿童的平均水平。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格夫妇在20世纪30年代让一只7个半月大的黑猩猩同他们9个月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使两者生活学习环境完全相同,但当他们的孩子能说20多个单词时,黑猩猩只能听懂指示命令,却说不出话来。 20世纪50年代海伊斯夫妇收养训练一只黑猩猩长达3年之久,也只学会说杯子、爸爸、妈妈三个单词。 20世纪60年代加德纳夫妇教一岁的黑猩猩学习哑人所用的手势语,三年学会了25个手势符号,却始终未学会使用人类的抽象语言符号。
这些事实表明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绝的情况下,尽管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构造是正常的,但是他们的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几乎完全是动物的兽性心理,充分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心理,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癫痫病和裂脑人” 2.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反射 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射。 人脑虽然是意识的器官,但它本身不会产生意识,只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脑子开始工作,接受外来的刺激,产生应答性的反映,才是意识活动的开始。 (1)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独有的)忽悠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第三,人脑具有复杂的“等级式”结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特殊的物质有关。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特殊的物质有关。
人脑的反射活动是动物反射活动发展 动物的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独有的 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分析 活动机制 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就是意识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是客观事物直接进入意识,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关系,即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因此,不仅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甚至错误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
鲁迅说:“天才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庸俗唯物主义指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其错误在于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 (二)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 客观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对于《无及》评价 3错误观点批判: (1)否认其客观性---唯心主义 (2)否认其主观性是庸俗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指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其错误在于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产生的背景:57年和62年,美国的塞缪尔分别造出两部下棋机,用该机器与下棋高手下棋,结果是下棋高手“屡战屡败” 目前,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代替人的大量脑力劳动。于是就产生人工智能与人脑是什么关系,计算机有没有可能超过人脑或者取代人脑?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进行结构或功能模拟。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进行结构或功能模拟。
人工智能的原理 加工分析处理 记忆 运算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信息 信息 效应器官 控制器 感觉器官 调节指挥
人工智能的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极大地突破并弥补了人脑在意识方面的局限性 。 第二,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扩展,而且是人类实践的器官,它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第三,人工智能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
人工智能的意义 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它使意识脱离了狭隘的人脑的生理基础和“自然的”语言文字,建立在客观的社会“神经系统”——电脑—通信网络上,建立在各种“人工语言”和符号系统上。
第一、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 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第三、人工智能不具人类意识的所特有的创造性。 : 思维的模拟同人的思维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 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第三、人工智能不具人类意识的所特有的创造性。
人工智能不具人类意识的所特有的创造性。 卡斯帕罗夫与“深蓝”
综上所述,模拟思维不可能超越被模拟的真正思维。人类把“聪明”给予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又使人类更加聪明,人类同机器的关系永远是制造与被制造、支配与被支配、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而不是相反。认为“思维机器”将会完全取代人脑甚至统治人类的论点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指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登月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一)意识能动性的概念: 指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登月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能指导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改造 4.意识的能动性还在于它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等.
现代科学发展证明: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人体的生理过程,(容貌不佳、身材矮小、肢体残疾等等都会影响心理的健康) 另一方面心理因素又积极地反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心理因素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生气水)20世纪30年代以来,心身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任何时候,人只要有情绪活动,就必然会有生理上的变化,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肠蠕动改变、肌肉紧张等等。如果这种生理反应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躯体损伤,甚至造成器质性的损害。因此心理因素既能够引起躯体和精神疾病,又能够帮助抵制、清除某些躯体和精神的疾病
1.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四)意识能动性实现的途径 : (三)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条件 1.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四)意识能动性实现的途径 : 即精神的、主观的如何变成客观的。社会实践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P44 1.规律的概念:略 2.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 (2)稳定性 (3)重复性 (4)普遍性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性就是实事求是或提倡科学性。 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解放思想或者是强调革命性。
第三节:世界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统一性的概念(一元论): 1.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2.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本源的哲学学说 3.波普的世界三理论 二、唯物主义一元论 1.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2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不同的)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以及意义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含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立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立场,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的。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虽然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是由于它们的直观猜测性和形而上学性质,把世界的统一理解为机械的呆板的统一,把丰富多样、生机盎然的世界理解为单调的、僵死的,有的至多只是外表的差异、量的增减和机械的变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与之相反,强调世界是物质存在多样的、发展的统一。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2、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已为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证明,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得到新的证实、丰富和深化。驱散了“神创论”的迷雾,填补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鸿沟”,证明了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与自然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中。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上帝在哪里呢? 宏观领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微观领域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生命世界
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和新理论,进一步从综合性与跨学科的高度证实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世界的物质形态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源性,我们的世界,从微观世界到宇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世界,这些多样性的形态都有是物质自身分化和演进的结果,都同源于物质本身。
总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统一又是多样的发展的统一,正是在物质的无限发展中出现了意识现象。因此,要全面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还要进一步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课内练习: 1.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抽象的思维活动 C.具体的物质活动 D.精神的抽象活动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3.关于意识的本质,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性 4.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 A.正确 B.歪曲 C.虚幻 D.主观 5.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 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6.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个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设计构思是工程师头脑自生的 7.刺激感应是( )反映形式 A.一切物质 B.植物所特有的 C.动物所特有的 D.原生动物和植物所具有的 8.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 A.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9.根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够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但它不知道可以取河水灭火,这表明 A.黑猩猩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B.黑猩猩的意识来源于外部世界 C.黑猩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根本区别 D.只要与人接触,黑猩猩就会学会人的各种动作 E.意识是人独有的,黑猩猩没有意识
10.第一信号系统是( )信号系统 A.人类独有的 B.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C.除人之外,动物所具有唯一的 D.生物普遍具有的 E.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 ) A.先于自然界而存在 B.人脑所固有的 C.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物质的机能和属性 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而已 1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是与物质对立的另一个本源 C.意识是物质这个本源的特殊表现 D.它们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范围内是绝对对立的 E.它们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对立的
练习一 1.老李的行为不是重大误解。重大误解应具备以下条件:误解的对象,一般来说,动机上的错误不属于重大误解。误解的原因:因为自己的过失,不存在受对方的欺诈;重大误解与民事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给当事人造成较大损失的。P36 2.已经解决 练习二 1.同上 2.(1)奖金归李某所有。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李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他们进行的纯粹获利行为是有效的。例如接受奖励、赠予、报酬等。 (2)李某购买游戏机的行为是无效的。因为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面用5000元,标的很大,而且是在生气的时候,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因此他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营业员把昂贵的游戏机卖给中学生,存在一定的过错,李某的母亲有权退掉游戏机。 练习三 1.(1)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无因管理关系,张某是管理人,轻生女子为本人。(2)该女子应该偿还,根据规定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遭受损失时,本人负责赔偿(3)可以,管理人为本人负担必要的债务时,本人应清偿债务。(4)张某自己。这是张某自己的事务,与本人无关 (5)不能,因为这是无因管理,管理人不得向本人要求支付报酬。(6)不要,因为这是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
2.(1)作为乙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乙妻、乙母、丙。乙留下的12间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乙的妻子先取得6间,其余的6间,每人2间。 (2)乙的母亲死亡后,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乙和甲。但是因为乙在母亲死亡以前已经死亡,所以乙的份额有其子丙代位继承。丙与甲每人一间。 (3)乙的妻子死亡后,留下房屋8间;丙,丙共得房屋11间。 练习四 1.(1)法院应以宋的姐弟的申请做出宣告。不需要先宣告失踪,再宣告死亡。 (2)宋某的死亡日期根据法院判决宣告死亡之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条 2.(1)本案侵犯了王小明的名誉权 (2)本案的侵权责任的承担人A、方雅的父母,他们承担监护责任; B.王老师,他承担的传播侵权事实;C、《一江晚报》,他们承担的传播侵权事实。 3、(1)上述三被告与原告之间存在侵权损害法律关系 (2)红鱼餐厅不应承担责任,因为对侵权行为没有过错,不构成侵权行为。 (3)燃气公司与用具厂应承担责任(4)他们应承担共同侵权损害责任,因为两者共同侵权行为造成了原告的损害,应承担连带责任。 (5)燃气公司取得了对用具厂的追偿权。
练习五 1、(1)甘风琴所立的遗嘱无效。因为口头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于危急情况下;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而徐红的电话,只提供了一位护工的证言,见证的人数不符合法律规定。 (2)对高淑英要求继承遗产应予支持。因为甘风琴所立的遗嘱无效,所以按法定继承处理。《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3)徐军有继承权。 《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甘风琴的长子徐明已死,徐明的儿子徐军可以代位继承其父亲的那份遗产。 2.(1)钱甲和钱丙。共同责任和共同侵权 (2)录音遗嘱。后遗嘱优于前遗嘱,遗嘱人不得剥夺无劳动能力人的继承权。 练习六 1、在本案中甲乙之间的买卖行为不属于受欺诈的民事行为。因为甲并未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也未故意告知虚假情况。该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乙可以撤消与甲之间的买卖,但是因为自乙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已经超过1年,而且乙已经使用电视机,乙的撤消权消灭,不得再撤消。 2.彩电的所有权应归张某,因为他是善意取得。张某在购买彩电时,李某告知其彩电是自己的。根据善意取得制度,杜某无权要求张某返还彩电,但是李某擅自处分杜某的彩电,杜某有权要求李某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