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霸凌事件 處理與輔導作為 (相關個案經驗分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教學原理 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意義 班級是由師生構成的情境,其最主要 的活動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 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 又稱為教學關係、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 歷程。
104學年度 教師正向管教宣導 訓導處 桃園市新屋國民小學 桃園縣新屋國民小學 桃園縣新屋鄉中正路196號
主講人:校長 鍾進森 時間: (五)下午三時 地點:活動中心
壹、學生常見偏差行為類別、預防及處理作為
基隆市推動校園霸凌防制工作簡報 報告人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 處長蕭錦利 2011/01/25.
花園國小101學年度防治校園霸凌宣導影片 我的同學是老大 霸凌終結篇 1 1.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講授者:李宗勳主任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輔導原理與實務 校園霸凌.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很多人最近在新聞常常聽到校園霸凌這4個字,校園霸凌的含意是什麼?今天我就來告訴你。
最近我們常聽到許多校園霸凌事件 校園霸凌到底是什麼?? 讓我來告訴你
視覺式體操動作辨識系統 Vision-based Gymnastics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學生:顏羽君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新教師的啟導工作 高慕蓮博士 袁國明老師.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台東縣和平國小 99學年度校園反霸凌宣導
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綱要四個向度結構表 關懷生命 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學生輔導體制 多元平等 和諧關係 友善 校園 人權教育 尊重人權
學前兒童簡易發展 篩檢評估量表 小組成員: 張雅涵 張瑞恩 王雅琴 張馨方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生教組長處理學生事件 正向管教 轉學生 親赴家訪 輔導紀錄 學生畢業當日於臉書感恩留言 2019/5/7.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一年五班班親會 導師:黃立芬 任教科目:數學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臺南市關廟區深坑國民小學 101學年度第1學期 友善校園週宣導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自殺防治網絡轉介自殺風險個案通報流程 社政、教育、勞政、警政、消防….等 自殺防治網絡人員發現自殺風險個案 (註1、註2) 自殺威脅者
西區輔導人員(林少湲/許可薇/陳郁姍心理師、鄭景鐘社工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生霸凌事件 處理與輔導作為 (相關個案經驗分享)

簡 報 大 綱 一、前言 二、台灣中學生校園霸凌現況調查 三、個案處理及建議 四、現況與問題 五、建議 陸、結語

一、前言 「校園霸凌」之定義、類型與具體型態 定 義 類 型 具 體 型 態 校 園 霸 凌 1.兩造勢力(地 位)不對等。 定 義 類 型 具 體 型 態 校 園 霸 凌 1.兩造勢力(地 位)不對等。 2.攻擊行為長期反 覆不斷。 3.具有故意傷害的 意圖。 4.呈現生理或心理 侵犯的結果。 肢體霸凌 毆打身體、搶奪財物、…… 關係霸凌 排擠孤立、操弄人際、…… 語言霸凌 出言恐嚇、嘲笑污辱、…… 網路霸凌 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 反擊霸凌 受凌反擊、「魚吃蝦米」… 性霸凌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 (資料來源:中央警察大學林滄崧教授整理)

霸凌事件對霸凌者、受凌者及旁觀者所造成的影響 一、前言(續) 霸凌事件對霸凌者、受凌者及旁觀者所造成的影響 霸凌者 霸凌者「訴諸外在暴力行為來處理自身情緒問題」的模式,未來可能成為發生法律或社會問題的高風險群。 受凌者 要面對各種的心理及社會困境,可能衍生憂鬱、孤立、焦慮、低自尊,以及社會疏離、社會拒絕等現象。為了避免被同儕拒絕或敵意對待,受凌者可能不願承認或隱瞞被霸凌的事實,這使得教師難以及時介入中止,受凌現象於是持續發生。 旁觀者 霸凌事件會讓旁觀者產生如同親身經歷般的身心理感受,獲得的認知就是「力量遠勝公平性」,可能造成受凌者對社會的冷漠與無情,甚或模仿暴力行為。

校園霸凌的定義 挪威學者Olweus(1993)的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有下列三項特徵: 重複性(repetition) 故意傷害行為(negative action) 力量失衡(power imbalance) Solberg & Olweus(2003)的研究支持以「一個月2-3次以上」作為截點。

校園霸凌的分類 Berger(2007)回顧1900-2005年的PsycINFO資料庫中,有關霸凌的文獻(計1049篇)和新近的文獻,歸納出4類霸凌的類型: 肢體霸凌(physical bullying):像打、推、拍、踢、亂寫他人作業、破壞他人財物等。 言語霸凌(verbal bullying):辱罵、譏笑、嘲諷等。 關係霸凌(relational bullying):操弄人際關係、干預受凌者的社會關係等關係霸凌。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散播網路謠言、手機簡訊、網路流傳不雅照片等。

台灣中學生校園霸凌現況調查 正式施測樣本以台灣的國中、高中和高職學生(含進修學校)為研究對象,選取台灣北、中、南、東、離島五個區域,17個縣市61所學校,總計施測451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937份,問卷有效率為87.6%。 男生1860人、女生2077人。 國中樣本佔34.4%,高中樣本佔33.9%,高職(含進修學校)樣本佔31.6%。 平均年齡15.94歲(SD = 1.97)。 以下資料來源:鄭英耀 等研究〈2010〉

台灣中學師生對校園霸凌的定義 問卷詢問台灣13個縣市共1558位中學師生對霸凌定義、對象、成因的看法, 運用紮根理論法來分析質性資料。 結果發現台灣中學師生認為霸凌是「力量失衡的狀態下,對身心物權造成傷害的惡意行為」,具有力量失衡、故意、攻擊行為、負向結果等特徵。 霸凌類別包括: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係霸凌、財物霸凌、行為霸凌(捉弄)、使喚等

台灣中學師生對校園霸凌的定義2 依意圖、力量是否失衡、言行是否過度、結果是否嚴重,可區分出玩笑嘻鬧、輕微霸凌、嚴重霸凌等組型。不同學生角色對於玩笑、捉弄、霸凌的區辨有不同的看法。 霸凌者認為捉弄或輕微霸凌只是在開玩笑,稱不上霸凌,如「打了才算」。 受凌者及旁觀者認為惡意捉弄或過度言行也會造成傷害,因此亦屬於霸凌。

台灣中學生的霸凌盛行率:性別差異

台灣中學生的霸凌盛行率:教育階段

台灣中學生常見的霸凌類別與行為 最常見的霸凌行為是罵髒話、嘲笑、叫難聽綽號、說壞話等言語霸凌行為,不論霸凌者、受凌者或旁觀者皆為如此。 台灣中學生最常見的校園霸凌類別是言語霸凌與肢體霸凌,不論性別及教育階段皆為如此。

最常發生校園霸凌的時間 下課時 74.0 放學時間 58.0 打掃時間 44.7 鐘響教師未進教室 41.6 午休 32.2 午餐時 百分比(%) 下課時 74.0 放學時間 58.0 打掃時間 44.7 鐘響教師未進教室 41.6 午休 32.2 午餐時 29.4 上學時間 29.1 分組的時候 27.5 上課時 24.5 早自修 16.6 升旗時 8.9

最常發生校園霸凌的地點 地點 百分比(%) 廁所 70.0 教室內 66.6 上下學途中 55.8 樓梯間 48.7 空教室 42.6 走廊 41.6 圍牆邊 39.3 地下室 34.0 樓頂 32.9 停車場 31.0 垃圾場 27.8 籃球場 21.6 操場 21.0 體育館 20.0

易受凌對象與成因分析1 易被霸凌的三類學生 言行失當者:言語/行為/態度失當而激怒他人 弱勢族群:言語溝通、動作反應、身材屈居劣勢 愛說八卦、說壞話、愛嗆人、叫囂、口無遮攔 亂瞪、亂惹人、毛手毛腳、品行不佳、做作、白目 自以為是、囂張狂妄、耍老大、愛炫耀、逞強耍狠 弱勢族群:言語溝通、動作反應、身材屈居劣勢 身心障礙 :身障、過動、精神病、學習障礙 內向順從 :老實乖巧、木訥寡言、膽小退縮 身材劣勢 :個子小、體弱多病、肥胖遲緩 異類學生:長相、條件、言行舉止與眾不同的學生 成績特異、表現好壞、長相美醜、家庭狀況、言行奇特、愛打小報告、衛生不佳、性取向、男人婆、娘娘腔、轉學生、復學生、原住民等。

易受凌對象與成因分析2

易受凌對象與成因分析3 言行失當者、弱勢族群、異類學生有人際不佳的問題 潛在霸凌者會因為看不順眼及想要從中作樂(情緒目的)、想要提高社會地位及獲得利益(工具目的)、或基於同儕團體規範而想制裁不順從者等目的,而展現初始的攻擊行為或玩笑捉弄 受凌者由於力量失衡而無力反抗,加上害怕被報復而不敢聲張,這會讓霸凌者覺得受凌者很好欺負,便慢慢地得寸進尺,以致形成霸凌。 霸凌者、旁觀者、師長均有怪罪受凌者的傾向,認為他們要為自己的言行失當或不敢聲張負起責任。 師長考量霸凌成因時會納入較廣的脈絡因素,包括旁觀者姑息及冷眼旁觀、師長不介入或介入無效、家庭功能不彰、學校環境等因素

受凌頻率與傷害程度交叉分析1 修編「中學生校園霸凌量表」之受凌者量表,以探究對受凌者具有高傷害且高頻率的校園霸凌行為。 以高雄市國中、高中和高職為研究對象, 抽取1611位學生。 以Rasch評定量尺模式進行分析

受凌頻率與傷害程度交叉分析2 以「受凌頻率」(每個月2-3次以上)和「受凌傷害性」的中位數將霸凌行為區為為四大區塊 女生認為高頻率、高傷害的霸凌行為(右上角),其中包含「破壞友誼」、「孤立」、「私拿財物」、「說壞話」、「網路批評」、「故意不理人」、「故意不說話」,見圖1。

受凌頻率與傷害程度交叉分析3 男生認為高頻率、高傷害的霸凌行為(右上角),其中包含「破壞友誼」、「私拿財物」、「破壞物品」、「說壞話」、「拳打腳踢」和「故意不理人」,見圖2。

二、個案處理及建議 編號 類別 1 言語霸凌 2 言語及肢體霸凌 3 關係霸凌 4 關係及肢體霸凌 5 性霸凌 6 網路、言語、性別、肢體混合霸凌

三、現況與問題(二) 從許多校園霸凌個案可發現,受凌者長期於校園內受到欺凌,發生的地點常常就在教室、廁所或樓梯間,但為何老師(尤其是導師)及學校行政人員未發現或注意?可能原因為: 1.老師教學事務過於忙碌,無暇顧及教學外之事務,亦無暇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動情形。 2.欠缺對霸凌的認知,無法察覺學生間的霸凌行為,或誤認為學生間打打鬧鬧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 3.欠缺處理霸凌事件的專業知能,即使發現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乾脆當沒看到。

三、現況與問題(三) 1.學生暴力、霸凌事件具聳動刺激性,能吸引輿論關注,尤其是學生動輒將暴力鬥毆事件拍攝上網,更成為媒體競逐焦點,對教育部門整體形象造成極大傷害。 2.教育行政部門無法即時察覺暴力、霸凌事件,學校也於事件發生時未適時處置或不知該如何妥適處理(尤以家長及民意代表的介入為甚),更易導致家長對學校與教師不信賴,進而不滿學校處置作為,造成民怨。

四、建議 (一)建立減少校園霸凌事件情境: 校園規模較小者。 校規制定與執行明確。 公正公平的處罰霸凌者。 校長傳達不容忍校園霸凌事件的決心。 導師能確實掌握學生生活動態者。 老師之間及師生之間具有緊密連結關係。 學校提供師生共同參與校園事務的機會。 (資料來源:中央警察大學林滄崧教授)

四、建議 (二)確立「霸凌」及「一般偏差行為」處理原則 四、建議 (二)確立「霸凌」及「一般偏差行為」處理原則 1.遇個案發生,學校應依霸凌與一般偏差行為定義迅即判斷屬性: 2.處理原則: (1)一般偏差行為,應依現行輔導機制處理,並著重學生人權、品德及法治教育之預防宣導; (2)霸凌個案,學校輔導老師、學務處應共同給予加害、受害及旁觀學生輔導; (3)倘行為已有傷害等觸法行為發生,應按現行規定通報警政單位協處。 各級學校應與警察機關密切聯繫,並依「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暢通協處管道。

四、建議 (三)如何輔導校園小霸王: 霸凌兒童成年之後不只與犯罪行為高度相關,並且往後的社交人際能力也甚低落。故校方需將之列為高關懷個案,給予更多的愛與關懷,同時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導正其偏差之行為。 若霸凌兒童有明顯之心理困擾或精神問題,則應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或治療。

四、建議 (四)對受凌兒童之保護: 受凌兒童容易產生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易對學校產生負向觀感,因此可能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故校方需列入個案輔導,提供支持性輔導與關懷,給予安全環境,鼓勵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自信與果斷力。若受凌兒童已出現明顯之心理困擾或精神問題,則應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或治療。 在其受凌之時就能及時介入輔導,有可能就不會再演變成反擊型霸凌。

四、建議 (五)如何教導旁觀者或其他學生? 協助澄清相關價值觀,培養其同理心,同理受凌者感受;並給予「霸凌行為是不對的行為」的明確訊息,規範應有的反應行為(如立即制止或通報)。

四、建議 (六)給學校的建議: 1.學校霸凌申訴管道需落實建立並暢通。 2.校方應藉由各種機會(朝會、親師座談、聯絡簿或課程設計)廣泛向學生與家長實施霸凌申訴宣導及反霸凌觀念宣導。 3.研擬學生校園生活問卷,主動篩檢發覺霸凌及受凌高危險學童群,提供預防性教育與輔導。 4.學校各級師長(尤其是導師) 應具備相關知能,提升霸凌事件敏感度,能於第一時間介入處理。 5.協助界定霸凌類型,並啟動輔導機制,針對不同對象施以不同之輔導方案。

四、建議 (七)霸凌事件發生後處理建議 1.發現事實 2.判別類型 3.瞭解霸凌情境 4.誠懇溝通 5.責任分工擬訂輔導策略 6.介入輔導並改變霸凌情境 7.落實後續追蹤輔導

五、結語 一、強化行政單位資源整合及責任分工之能力。 二、鼓勵教師強化班級經營及輔導能力。 三、鼓勵加害學生面對錯誤並給予修復機會。 四、協助受害學生建立自信,強化其自我意識表達之能力。 五、強化與家長間的溝通與緊急聯繫能力。 六、落實品德教育及法治教育。

簡報完畢 謝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