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菌痢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科
概 述 菌痢分型:急性<2个月 慢性>2个月 普通型 迁延型 轻型 急性发作型 中毒型 隐匿型 概 述 菌痢分型:急性<2个月 慢性>2个月 普通型 迁延型 轻型 急性发作型 中毒型 隐匿型 中毒型菌痢(毒痢)—菌痢的危重型/暴发型。
中毒型菌痢 (bacillary dysentery,toxic type) 简称毒痢,是菌痢的危重型,又称暴发型 临床特点: 早期消化道症状轻或无 发病急、高热、抽搐,很快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消化道症状:早期轻/无,易误诊。24小时内多有腹泻。 2~7岁体健小儿。
一、病 原 1.病原分型 毒痢病原同一般菌痢——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有菌毛而无鞭毛的短小G-杆菌。 一、病 原 1.病原分型 毒痢病原同一般菌痢——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有菌毛而无鞭毛的短小G-杆菌。 按菌体抗原和生化反应分4群,47个血清型。
2.耐药性与毒素 耐药性 近年耐药增多与抗生素广泛应用、耐药R因子传递有关。 毒素 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出现全身毒血症表现 A群菌产生外毒素多肽,与局部侵袭力有关。局部损伤、细菌繁殖、产生毒素。A群毒性大、症状重。
3.生存能力 耐寒冷和潮湿,不耐干和热 生存时间: 冰冻——数周~1年 泥土——1~2个月 水奶——2~3周 水果——1~2周 粪便——数时~数日 煮沸——立即死亡
二 、发病机理 毒素与休克 微循环障碍
菌痢发病机理示意图 痢疾杆菌 胃 胃功能健全 吞入菌少 细菌灭活、排出体外(多数) 肠道 肠IgA正常 菌群正常 细菌被排出体外 吸附于肠粘膜 IgA 菌群失调 粘膜坏死脱落 普通型菌痢 毒素体液因子 特异体质 中毒型菌痢 (微循环障碍) 毒素吸收 生产繁殖 产生毒素
三、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2日(2小时~7日)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2~7岁,健壮儿童。 大多发病急,病情发展快。 常伴高热,中毒症,反复惊厥。
临床表现 早期消化道症状轻或无,常易误诊 肛试子或生理盐水灌肛,可发现肠炎改变 一般24小时内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出现呼吸和/或循环衰竭
1.休克型(循环衰竭型) 面色发绀、烦躁不安、中毒面容、肢冷花纹 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尿少口渴、意识障碍。
2.脑型(呼吸衰竭型) 早期: 嗜睡、烦躁、头痛、呕吐,面色差,呼吸快。 后期: 嗜睡、烦躁、头痛、呕吐,面色差,呼吸快。 后期: 昏迷抽搐、呼吸不整,双瞳不等或时大时小,光反射弱。重者发生脑疝。
3、混合型 具以上两型表现 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四、实验检查 1.血象检查 常为感染性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细胞增高,重症伴贫血。
2.大便检查 大便外观、镜检: 病初无腹泻:灌肛,大便沉渣镜检提示肠炎改变。 出现腹泻时:初可为稀水便,以后为粘液脓血便。镜检:较多红白细胞、查见脓球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 多次送检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是菌痢确诊依据。 提高阳性率应注意以下几点: 早期新鲜 脓血粘液便 不含尿液 标本不宜太少 治疗前采便
3.其 他 免疫荧光:快速、简便、经济,有助早期诊断 大便抗原成份复杂,易有假阳性。 核酸检查: 用于治疗后 查死菌DNA 培养阴性病人。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夏秋季,不洁饮食、痢疾接触史。 年龄体质:多见2-7岁,体质较好。 临床特点:
与诊断有关的临床特点 发病急,发热伴中毒症或反复惊厥。 消化道症状早期轻或无,后出现腹泻、痢疾样大便。 大便镜检较多红白细胞,查见脓细胞、巨噬细胞。 早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生长(阴性不能排除)
鉴别诊断 乙型脑炎 夏季、幼童突然高热、昏迷、抽搐,易误诊毒痢脑型。 脑脊液、血清学、大便检查可鉴别。
鉴别诊断 败血症: 中毒症、循环衰竭,易误诊毒痢休克型。 感染灶、血培养、大便检查可鉴别。
鉴别诊断 高热惊厥: 发热、抽搐次数少,一般情况好。
鉴别诊断 重症肺炎: 易误诊毒痢脑型 肺部体征、X片可鉴别。
六、 治 疗 治疗原则: 1、隔离护理。 2、加强抗菌治疗。 3、降温止痉。 4、激素的应用。 5、防治脑水肿、呼衰。 6、防治循环衰竭。
1.隔离、护理: 消化道隔离 卧室安静、空气流通 防止褥疮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补充 酌情专人守护或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2.抗菌治疗 使用药物: 早期使用敏感药物,两药联用,静脉给药。 停药指征: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及培养正常。 疗程不少于一周。
3. 降温止惊: 可用药物、物理降温,酌情使用亚冬眠疗法
4 .激素应用 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和降温、解痉、改善微循环作用。可酌情使用
5.防治呼吸衰竭 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酌情用鼻罩、头罩、呼吸末正压给氧、人工呼吸器、雾化吸入、解痉、祛痰、吸痰、迫背、体位引流
6.防治脑水肿 减轻脑水肿 20%甘露醇:3-5ml/kg/次,3-4次/日,快滴,限总液量及含钠液入量,重者利尿加用激素。 皮质激素:可常规使用,一般用地塞米松
改善脑循环: 抗胆碱能药:解除气管痉挛、血管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稳定溶酶体兴奋呼吸中枢,改善脑循环。 常用山莨菪碱(654-2)0.2-0.4mg/kg/次。 吸兴奋剂:酌情选用(尼可刹米、山梗茶碱)
7. 防治循环衰竭 补充血容量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胶后晶、液量酌情。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 使用条件:充分扩容、纠酸后,心衰、呼衰处理后。 使用原则:小剂量、短时用,收缩、扩张血管药联合用
皮质激素 大剂量、短疗程 休克表现为主用氢可,脑病症状突出选地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