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 素质教育目标 本章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学习目标: 1 、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 3 、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中国地理概况.
标题:《人口大国》 九年级上册 授课人:陈利红 学校:莲花县坊楼中学.
人口增长.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人口国情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主讲 叶志浩 单位 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
我们来看本课的达标要求,地图 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为纪念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0年6月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卢慧飞.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兰州新区中川镇中川小学 魏红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第二节 人 口.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廊坊市第四中学.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第二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8.1.1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如何写总结和规划 演 说 非 常 道.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第 二 节 众多的人口.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实数与向量的积.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人口与人种.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笔算(一) 高要区第二小学 姚水泉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3.4 角的比较.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的基本特征.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H a S = a h.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整体感知 素质教育目标 本章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口问题好似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哂纳感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长魁岸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要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我国民族之间的平大呢感关系等。 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比较教学-------中国人口与世界其它几个大国人口相比较,中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

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制定的基础国策。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 能力顺练点 (二)   能力顺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 “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大呢感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热门纽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 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三)疑点 为什么我国在解放初期鼓励生育,而现在却又实行计划生育? (四)解决办法 采用提问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通过看哟关投影片和课本插图、图表等,使学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帆布及人口特点,然后通过计算人均土地占有量,并将之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大存在,并进而寻找解决途径。 三、教具学具准备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步骤 “中国人口分布图”(挂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2课时。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二)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 第二章 中国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热闹(1996年底)?中国人阔占世界的白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古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白分比为:12.2×100%=22%,大约世界上每5个人中几就有一个中国人。 [板书]一、世界哂纳感人阔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过面积、人口相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过渡] 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俄罗斯 加拿大 中 国 美 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2 2.6 [结论]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阔总数地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阔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 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 12.2亿/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得30倍。 [板书] 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的密度小于10/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 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 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板书】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过度】 人口密度东西存在差异,农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请看下表:   1950年 1965年 1994年 城镇人口比重 11% 18% 29% 乡村人口比重 89% 82% 71% 【教师设问】 (1)计算1994年(全国人口为12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数量; (2)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乃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

(1)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1)全国乃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下城乡差别;(2)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板书】 四、华侨与华人 【过渡】 我国到海外的移民, 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制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说明】 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中国的人口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业布置】 了解自己家乡(乡村或城镇)的人口密度与人口的迁移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

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年 份 人口(亿)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2.2 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5.4亿,1996年 时就达到12.2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板书]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教师设问] 如果人口增长碌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教师回答] 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长10万人口。 [教师小结]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好的人口自然增长璐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板书]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教师设问](1)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教师设问]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了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 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师提问]人口的增长回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增收粮食的48。5%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增产布匹的4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位次   12.2亿 耕地 面积第4位 第67 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板书] 3.我国的热门口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然后由小组代表 归纳出来,再由全班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产品,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第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数字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总结] 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人口问题的对策) [板书]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作业布置] 1.我国人口分布总数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白分比是多少? 答案:22% 2.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约占全过人口的90%, 城镇人口比重西欧啊,只占10%多。 3.任何司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这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人口民族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