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十二章 南歐 南歐簡介
第十二章 南歐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西方文化的搖籃 第三節 人與自然的調和-地中海型農業 第四節 古老歐洲再出發
第一節 自然環境 1.多山的半島 2.陽光地中海
多山的半島 (1)營力:板塊運動 (2)地形: (3)影響:奠定向海洋發展的基礎 新褶曲山脈、高原、丘陵 斷層式海岸、谷灣式海岸 缺乏廣大的平原 (3)影響:奠定向海洋發展的基礎 圖12-1
陽光地中海 (1)氣候:以地中海型氣候為主 (2)降雨特徵: 山脈以西-多雨 山脈以東-少雨 (3)氣溫:受山脈保護-冬季不寒冷
第二節 西方文化的搖籃 1.眾神的故鄉-希臘 2.永恆的羅馬
眾神的故鄉(Ⅰ) (1)自然環境不佳:小麥、大麥不適種,糧食不足 地形崎嶇 土壤貧瘠 氣候乾燥 (2)橄欖、葡萄種植的因素: 自然環境:地形、土壤與氣候 人文條件:優越海運-進行貿易,交換糧食 文化發展的條件:充足的資金、糧食與物資
眾神的故鄉(Ⅱ) (3)城邦文化-雅典 (4)希臘文化傳播方式:海外殖民 (5)希臘文化延續影響力隨羅馬帝國的擴張而 延續 圖12-2 BOX 古希臘城邦
永恆的羅馬(Ⅰ) (1)羅馬的起源地-拉丁姆平原 (2)羅馬帝國疆域可分為二區: 義大利半島以西:高盧、西班牙與不列顛 義大利半島以東:希臘、埃及與西亞地區 (3)義大利半島以西的地區: 拉丁化深 影響:西、葡、法、英等語言的形成 圖12-3
永恆的羅馬(Ⅱ) (4)義大利半島以東的地區: 征服前:深受希臘文化影響 征服後:新文化產生,融合東方古文化 與拉丁文化 與拉丁文化 (5)羅馬文明:成為文藝復興的典範和動力 圖12-4
第三節 人與自然的調和-地中海型農業 1.傳統的地中海型農業 2.傳統的地中海型畜牧業 3.傳統的地中海型農業特色 4.工業浪潮下的農業變遷
傳統的地中海型農業 (1)發展條件與限制: (2)發展特色:二年輪種制度 (3)主要作物:葡萄、橄欖等耐旱果樹 自然條件:溫暖的氣候 限制:灌溉水源不足、坡地土壤流失 (2)發展特色:二年輪種制度 (3)主要作物:葡萄、橄欖等耐旱果樹 橄欖:醃漬、榨油 葡萄:勞力密集度高的作物,製酒 圖12-7
傳統的地中海型畜牧業 (1)自然環境:地形崎嶇、水草不豐 (2)牲畜:以山羊或綿羊為主 (3)發展特色:山牧季移、適應自然環境 (4)發展問題: 坡地土壤嚴重流失 土壤貧瘠 淤積形成沼澤,引發瘧疾 (5)因應措施:修築擋土牆、排水道與開闢梯田
傳統的地中海型農業特色 (1)不同的自然環境,形成豐富的土 地利用形態 (2)在商業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下,仍 依古法耕種 圖12-8
工業浪潮下的農業變遷 (1)農業變遷的原因: 都市對蔬果、花和葡萄的需求大增 運輸、灌溉與土壤改良技術革新 (2)農業特色: 集約耕作 商業性農業-時鮮作物 (3)農業問題: 貧富差距增大 不易推行機械化耕作 生產過剩與天災損失 照片12-11
第四節 古老歐洲再出發 1.力圖振作的古老歐洲 2.藝術殿堂的工業大國-義大利 3.由海權霸國到穩定求富-西班牙
力圖振作的古老歐洲 (1)發展限制:缺乏能源、專制統治 (2)發展轉機: 北非發現石油,進而輸入 石油轉運站 西北歐工資高漲 加入歐洲共同體 (3)發展方向:直追西北歐洲的生活水準
藝術殿堂的工業大國-義大利 (1)發展歷程: 早期為歐洲都市化最高的地區 十五世紀因東西貿易路線被截斷,失去交 通要衝機能 二次大戰後重建,成為七大工業國之一 (2)產業特色:絕佳的設計感、別出心裁的創意 (3)發展問題: 行政效率和紀律受質疑,造成高失業率 區域發展失衡 區域貧富差距增大
由海權霸國到穩定求富-西班牙 (1)發展歷程: 壟斷東方貿易路線,成為海上霸權 十七世紀,西班牙政治腐敗、對外征戰失利,迅速衰敗 二十世紀,建立民主體制,加入歐盟 (2)發展問題: 地方分離主義盛行 區域貧富不均 高失業率 BOX 西班牙的專制政權
課本圖12-1 , 資料來源:Edward B.Espenshade,Jr.(1990),GOODE S WORLD ATLAS,19th edition,U.S.A.:RAND Mc. NALLY,P142 - 143 BACK
課本圖12-3 BACK
課本圖12-7 BACK
課本圖12-8 BACK
課本照片12-11 資料來源:世界文庫─西班牙,頁40 BACK
南歐簡介 包括伊比利半島、義大利半島及巴爾幹半島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國所組成 隔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與西亞、北非往來密切 古文明起源地→希臘、羅馬文化 BACK 國家檔案
國家檔案 BACK
BACK
BOX 西班牙的專制政權 BACK
圖12-2 BACK
圖12-4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