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版 历史 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单元 17 —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世纪的欧洲再次 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发生 1.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 哲学的确立 经济: 政治: 科学文化: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第五、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李静.
初中历史课堂.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可以说是一 半的欢欣,一半的叹惋。欢欣的是大 家对北大传统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这 个话题有兴趣,……叹惋的是半个世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温故而知新】 ? 简述鸦片战争后至1914年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仿行制度——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袁文菁.
导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重要阵地。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
× 思想.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五四运动.
感受历史,肩负未来.
期末复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侯课 1.预习教材完成《学习指导》52页自主导学填空;并据此理清教材知识线索.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诸城市城北学校 张跃文.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 22 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版 历史 第43讲 专题小结.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材料】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洋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他们吃牛奶,吃了不能消化就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喝茶水才能化解,连最穷的洋人也要在胸前挂一小口袋大黄,时常去舐舐闻闻,而大黄和茶叶只咱中国有。另外,也许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冲击”,中国“反应”其“冲击”,这种模式突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授课人:方琼 2010年12月9日 1.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自由平等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  课标版 历史 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材研读 题组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1.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萌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中林则徐是近代 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①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想。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 “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发起洋务运动,迈 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代 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主要思想: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 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 行③ 君主立宪    制度。

4.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④ 《孔子改制考》    等书,借助 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5.梁启超发表⑤ 《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 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6.严复出版⑥ 《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 想。 7.康有为尊孔的实质目的是宣传封建旧文化。⑦(✕)

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⑧ 尊 孔复古    的逆流。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⑨ 《青年杂志》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 幕。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代表人物有陈 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⑩ 《新青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  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迷 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 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6.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带有一定的  片面性    ,对东西方文化 存在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绝对化倾向。如在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 店”的口号,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7.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8.  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  新文化运动    的方向和性质,促使新 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 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 10.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学、反对封建主义是一 脉相承的。 (✕)

题组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1.《海国图志》中记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 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 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答案    D 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迈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其他三 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2.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 是 ( ) 2.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 是 (     )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答案    B 托古改制中“头脑”已经是西方思想,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器物,指导思想还是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从内容到形式 均属于西方,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均来自西方,故D项错 误。

3.“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 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 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C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 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 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 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综合 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

4.“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危 局之下,中国人民开展的将爱国救亡与追求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运动是 4.“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危 局之下,中国人民开展的将爱国救亡与追求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从“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面临 被瓜分的危险,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一方面为挽救 民族危亡,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尽管 是爱国救亡运动,但是其盲目排外的做法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故C项错误; 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故D项 错误。

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 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而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 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答案    A 结合材料“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 国家”,可以看出其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故A项正确;从材 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可以看出其 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追求西化,故C项错误;从 材料来看,陈独秀是把复辟帝制当成是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故D项错误。

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 符。 6.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 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指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新文化运 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 符。

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7.“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 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 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 了……”下面对该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 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答案    A 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 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 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该观点批评了新文化 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D项错误。

8.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这主要是因为 ( ) 8.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这主要是因为 (     )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思想界的明星”“我 真正的老师”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而言的,尤其 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B项正确;A、C、D三项 均与题干主旨不符。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 一、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评价 重难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  一、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评价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2.形成原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 略。 (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 流思想,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3.评价 (1)进步性: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 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 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 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又从维护封 建制度的传统思想里找根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就必然导 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命题视角    (1)考查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2)考查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实践(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将维新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中的 思想进行比较,展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4)与启蒙思想相联系,考查西方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与“中体西用”主张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统治。 (2)不同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侧重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没有进行 大规模实践。在“中体西用”主张指引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 运动,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典例1 (2014课标Ⅰ,29,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 典例1    (2014课标Ⅰ,29,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 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 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命题立意 本题以维新变法时期知识分子的言论作为新材料,设置新情 境,考查当时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 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题关键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认真辨析备选项。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 的建议,这说明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梁启 超等人建议“废八股取士之制”,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取士制度,A项表述本 身错误;材料仅说明许多举人对“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而不能说明知 识分子政治保守,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排 除D项。  答案    B

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 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 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 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 1-1 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 国。……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 (     ) 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   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 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   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  答案    C  解析 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政治由国民治理,民权兴亡 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兴亡,统治者如果压制民权,就是自弃其身,因此得出结 论:爱国必须要兴民权。故C项正确。

1-2 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 )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1-2 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     )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D.“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的“宪政”思想是“开国会、设议院 、定 宪法、倡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君权与民权合”“议法与行法分” 符合维新派的宪政思想,故A项正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 富强之术”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西人以商为战,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体现了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故C 项错误;“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体 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故D项错误。

重难点二 新文化运动 .  二、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是西方民主和科学。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积极影响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在斗争内容方面都具有 反封建的性质,故可以将新文化运动看做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2)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 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局限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 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及作用。 (2)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视角或以“国学热”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  命题视角    (1)以新情境、新材料入手,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及作用。 (2)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视角或以“国学热”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 (3)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对比,考查 东西方反封建思想的异同。  

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 时期”应是 ( ) 典例2    (2014广东揭阳质检,16)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 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 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 时期”应是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命题立意 本题以报纸报道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东 西方文明的态度,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文明”,根据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判断 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

虽然向西方学习,但态度没有那么激进,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待西方文  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当时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些激进。洋务运动 虽然向西方学习,但态度没有那么激进,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待西方文 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故B项正确;依据所 学,C、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1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 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 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 的根源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时期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答案    A  解析 “根源”一般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戊戌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造 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 度不同,A项正确。两次运动时期的社会性质相同,目的也有相似之处,B、 C两项错误。D项不是“根源”。

2-2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 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 2-2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 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答案    B  解析 题干时间信息是1916年,正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作为新文 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主张共和或立宪应该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 动”,说明其强调思想的启蒙,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