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制作者:黄少群 江西丰城二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What's he like?. Contents Theme: Describing people Function : identifying people; describing appearance 1 2.
Advertisements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威廉·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公认的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太8-9:34【跟随基督】系列 跟随耶稣的决心 太8:18-22.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八年级四班、五班.
第一节 文学典型.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莎翁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湖州五中 尤君琼.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作者简介 何占豪、陈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1959年写成并首演. 作者简介 何占豪、陈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善待亲情 学会感恩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专业部感恩励志主题班会 顾问 王 成 策划 许景端 唐一见 主持 蒋 兰 张 星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10,000 Reasons (Bless the Lord) 一万个原因 (来頌讚上帝)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篇 133:1, 3
如云彩的见证人. 希伯来书 11:39-40 当代译本 这些人都因信心而获得赞许,但他们并未得到 上帝的应许,因为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 要叫他们与我们一同得到才算完美。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2011 SCRIPTURE READING 每周读经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敬拜赞美诗歌 103首.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兔年的祝福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2011 年元旦.
我在这里敬拜 Here I am to worship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Harvard ManageMentor®
拼音复习——声母.
合而为一 Be ONE.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汉乐府 hànyuèfǔ เพลงที่รวบรวมโดยหน่วยงานเย่ว์ฝู่แห่งราชวงศ์ฮั่น 民歌 míngē เพลงพื้นบ้าน 莲蓬 liánpéng ฝักบัว 叙事诗 xùshìshī.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人生的 温度和颜色 郭永玉 于人格研究小组.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老师,您好!.
路旁的橡树.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罗密欧与朱丽叶 制作者:黄少群 江西丰城二中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 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 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西方文化对于爱情的诠释。

教学目标 一、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把握剧情,理清剧中人物关系 三、品味莎翁戏剧的语言特点 四、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 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剧本产生的背景: 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时候欧洲封 建社会逐渐解体,资产阶级思想开始酝酿,人 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 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神 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 昧主义。它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 由和幸福。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宣扬这 种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的。

关于人文主义 Humanism 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Human一词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都知道,人现在占据着世界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物种,那么,人 文强调这一点是对什么而发?意义何在呢?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明。

欧洲中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犯有“原罪”。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赎罪”。在这种说教之下,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了,人的价值被贬低了,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在当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这种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都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意大利维罗那小城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绎成今天这一本戏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在劳伦斯长老的支持下秘密结婚。不幸的是,由于世仇的影响,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杀死了罗密欧的朋友茂丘西奥,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 缘分天空

The course of tur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以下见课文) The course of tur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前半部分(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 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和解。

回顾课文,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图 人物: 凯普莱特 蒙太谷 罗密欧 朱丽叶 茂丘西奥 提伯尔特 帕里斯 劳伦斯长老 见 证 (世仇) (女儿) (儿子) 罗密欧 朱丽叶 (夫妻) (朋友) 表兄 (杀害) (逼嫁) (朋友) (杀害) 茂丘西奥 提伯尔特 (杀害) 帕里斯 见 证 劳伦斯长老

体会人物语言,品读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1、帕里斯:这些鲜花替你铺盖新床; 惨啊,一朵娇红永萎沙尘! 我要用沉痛的热泪淋浪,和着香水 灌溉你的芳坟; 夜夜到你墓前散花哀泣, 这一段相思啊永无消歇! 解析:使用了夸张、比喻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帕里斯对朱丽叶的深情 赞美和爱慕之情以及绵绵不尽的思念

诗经中对女子的比喻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荼。 《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 《诗·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 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 “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3、“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4、“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请同学们归纳本剧的语言特点 “比喻、排比”的运用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富丽华美、文采裴然 含蓄、诗化 从修辞角度看: 从语感来看: 从表现手段上看: 含蓄、诗化

朱丽叶的性格 课文集中写朱丽叶的有那几处?她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 朱丽叶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幸福的向往; 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得知罗密欧已死,劳伦斯一再劝她离去,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她选择了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表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吻了毒液之后,内心充满对罗密欧的柔情,在等待死神来临,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

小结: 朱丽叶,一个充满稚气与天真的少女,一旦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剧中多层次地刻画她的感情与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他在爱情与死亡之间所作英勇抉择的献身精神,使她在封建家族势力的包围中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从而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充分体现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理想。

暴躁、狂怒 罗密欧性格变化的轨迹 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 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暴躁、狂怒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有教养 性情温和

痛不欲生 立志殉情 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 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做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痛不欲生 立志殉情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 一丝欣慰

暴躁 狂怒 痛不欲生 立志殉情 一丝欣慰

小结: 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是什么使得他的性格发生变化? 受封建世仇、封建家长制阻挠的 爱情

作 品 主 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作 品 主 题 同学们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同学们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

面对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 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 ,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

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 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 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 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

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

控诉了封建的罪恶,颂扬了爱情自主,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作 品 主 题 控诉了封建的罪恶,颂扬了爱情自主,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以爱情和自由的名义

第二课时

回顾戏剧冲突

讨论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

夫妻恩爱 母亲拆散 兄长逼嫁

刘兰芝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结局) 两家合葬——化鸟相鸣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

《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比较 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英国文学史上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死亡的悲剧,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 下面我们具体地感受一下两篇课文的悲剧之美。

相 同 点: ①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尖锐的冲突,两篇课文都展示了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 从冲突双方的性质来看,一方追求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它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向上的,但是却处在被压抑的地位;一方则代表腐朽陈旧的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孔雀东南飞》中表现为封建家长制权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则表现为狭隘的封建家族利益,它是邪恶的、反人性的,违情悖理的。但是却在现实中占统治地位。

②从矛盾发展的结果看,它们都写出了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最终以善良弱小者--男女主人公殉情的结局来结束矛盾冲突。 既然都写到了死亡,这里有必要思考死亡的美学意义。应该说,死亡终究是悲凉凄惨的,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是当现实不能容许男女主人公那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实现的时候,则这种死亡就是对刻薄寡恩的现实的最大反叛和抗拒,他们并不是不热爱生命,只是不愿让生命在无爱的境地和违背人性的环境中苟延残喘。

所以他们坦然无畏地选择死亡,显示出人物不屈于压力,不肯苟且的坚韧与顽强,高贵与充满尊严无论是刘兰芝和焦仲卿,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以那灿烂的毁灭来证明爱情的崇高、专一和难于逆转,都以他们那短暂却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一生强烈地震撼人心,定格在历史和人心的深处,使人看到大胆追求自由理想幸福爱情的人性之美与青春之光,看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和卑鄙。

③从对男女主人公死后的反响来看,它们都写出了双方长辈后悔不迭的举动。 《孔雀东南飞》写双方家长求合葬,满足男女主人公生不能相随,死亦要相伴的愿望,而他们自己,可以推想将要在漫长的孤苦岁月中独自咀嚼丧失亲人的悲痛; 《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写出了两大家族的长辈后悔自责,并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好。而且还在维洛那城为这一对青年男女塑像,让他们的友爱永远照耀维洛那城。

应该说,两篇课文写到的双方家长本质上也是善良的,并不是生性邪恶。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观念使得他们顽固地逼迫自己的亲人,在这样的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受害者。

不 同 点: ①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孔雀东南飞》塑造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主要还是平民的形象,作为平民的家庭妇女和作为平民的衙门差吏。平民首先关心的是在遵从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获得自己应有的平静、幸福的生活。他们总是力求个人在道德、人格和才能上的完美,力求自己符合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标准,渴望获得权力者的真诚的爱和同情。他们好象总是在那里顺从,顺从他们应顺从的

一切权力。刘兰芝在娘家谨从兄命、勤习女红,在婆家对婆母礼节周全、对小姑关顾怜爱以及对家务"夜夜勤作息"的辛苦操劳,焦仲卿对母亲孝顺依从、对妻子则出以生死相依的深情,无不深深地感动人心,成为凉薄的社会永远的温暖。他们不会像精卫一样要填平造成他们苦难的大海,而是试图以毁灭自己来获得他们在尘世间没有获得的爱和同情,他们以自己顽强的道德意志战胜了自己的生命意志,从而谱写了一曲哀感绵绵的苦情之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则是由于违背了家族的规则,轻视了家长的权力。悲剧主人公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中导致灭亡的。这一对青春少年的追求总是显得那样的主动、积极,那样的无所畏惧,全然是毫无顾忌,气势磅礴。在他们的心目中,唯一重要和神圣的就是那使两心相悦的爱情,而狭隘的家族私利在美好的爱情面前则显得荒唐可笑、丑陋卑劣。

他们爱得像一把火,轰轰烈烈;他们也毁灭得像一把火,尽管光焰消失,却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爱的温暖。他们以自己短暂却又惊心动魄的生命,证明了爱情和青春的崇高与美丽,从而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悲壮之歌。

②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们所坚持的美学理想来看,体现出历史发展的长期性与延续性。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经过董仲舒的整理加工,儒家思想逐渐显露出它的反人性、反感性的一面,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正日渐束缚和禁锢人心,显示出它吃人的丑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婆母的虐待(顺从公婆是对中国妇女最基本的要求),焦仲卿对他母亲的消极顺从(顺从父母是对中国男子最基本的要求)和在这种顺从中表现出来的对其妻被弃命运的某种程度的漠然,

母家兄长的推诿敷衍(中国女性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女子被休或嫁不出是自己父兄的耻辱)等等,都表明这不仅仅是焦仲卿妻个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映,更是中国妇女在中国社会关系中的悲剧地位的反映。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则处于新旧世代交替的历史阶段,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将人从封建中世纪神的统治与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人开始真正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站立起来。

两文的作者都深切地关注现实人生,充满真诚地人道关怀,只不过《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本着作家的良知和美好愿望,所以通篇只能展示刘兰芝与焦仲卿充满苦涩与悲凉的一生,只能以魂化双飞鸟这样的想象情节来表达自己善良却无奈的祝福。它寓示着将有多少有情而善良的男女要在黑暗的中世纪的隧道中蹒跚前行!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却以新兴的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武器,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尊严,所以他笔下的这一对小儿女显示出青春与爱情巨大的力量,他们不但冲破封建伦理势力和家族利害的包围自由地恋爱、结合,而且还让两大家族和解,

让温情代替冷膜,爱的春风消融恨的坚冰,从而显示了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它让我们明白,人原本应该在这爱的氛围中生活,它使我们感到终于或即将走出狭长黑暗的封建中世纪甬道的喜悦和欣慰。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仲则)。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不朽。悲剧在将人生中最残酷的一面呈示给我们,引起我们惊悚的时候,更激发我们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当我们具体感受中学教材中的这两篇作品的悲剧之美的时候,无不给我们这种具体切实的体验。

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风雨人生路,人生不了情 (1) 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 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 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 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风雨人生路,人生不了情

不同点( 尾声不同 ) Love makes life burning & rich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死后化鸟,相向而鸣。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和渴望生活美满的人们善良的、美好的愿望。 《罗密欧与朱丽叶》:忠实于生活本身,属现实主义的。 Love makes life burning & rich

无奈地妥协,被迫分手,终生的遗憾和痛苦,生不如死。这是许多中国男女青年的命运。 想一想,他们还能不能有别的选择? 无奈地妥协,被迫分手,终生的遗憾和痛苦,生不如死。这是许多中国男女青年的命运。

在中外文学史上,还有没有这样的 爱情的悲剧

三载同窗共读

十八相送

梁求婚遭拒 楼台惜别 祝被逼嫁人

结局:抑郁而终  撞墓殉情 化蝶双飞

东晋时期,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

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西江月》词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生如夏花之绚烂—— 贫穷而年轻的女子简·爱受聘到罗切斯特先生家做家庭女教师。经过一段时日,她渐渐地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并渴望与他结婚。罗切斯特先生对简·爱也是一往情深,但是他内心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有一个疯了的妻子,正是这个秘密使他俩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简·爱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历经磨难后,简爱才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作者把简·爱当做英国下层妇女的代表,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她的倔强刚正、勇于反抗、不畏强暴的性格,以及她追求男女平等的自觉意识和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

当爱已成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值空袭,罗伊上尉在滑铁卢桥上偶遇芭蕾舞女演员玛拉,两人一见钟情。当晚,罗伊去观看玛拉的演出,并约她见面。玛拉和罗伊在“烛光俱乐部”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第二天,罗伊决定和她结婚,但因误了时间,教堂当天不愿再行婚礼仪式。晚上,罗伊所在的部队突然开赴前线,一对恋人只得依依惜别。由于屡犯戒规,玛拉终被剧团开除。

玛拉从报纸上看到罗伊阵亡的消息,一时心慌意乱。玛拉在战争期间生活没有着落,只好乾上了妓女的行当。战争结束了,玛拉在车站上撞见罗伊。原来罗伊并未阵亡,只是受伤当了俘虏。情人重逢,格外亲热,罗伊带玛拉回到乡下的庄园,并且准备第二天就成婚。然而玛拉因自己曾经失足而羞愧难当,毅然于是在他们邂逅的桥上自杀。二次大战烽烟又起,罗伊已是两鬓斑白的上校。开拔之时,他又来到滑铁卢桥,抚今追昔,不胜感伤。

《魂断蓝桥》的成功,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召唤着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罪恶。如果没有战争,如果处在和平年代,洛伊和玛拉一定会白头偕老,过着幸福的生活。“拒绝战争,争取和平”,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不要让他们的悲剧再次重演!让我们一起走进魂断蓝桥的经典剧场,去感受那人生真情的挚爱……

地狱出口的那扇门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

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愿天下有情人 终 成 眷 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