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与历史变迁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与历史变迁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发展变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解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医疗技术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照顾服务体系的理解不断深化。 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卡伯特医生率先雇请一位社会工作者,当时卡伯特医生还在医院中创立名为“医院社会服务部” 的专门机构.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 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卡伯特医生率先雇请一位社会工作者,当时卡伯特医生还在医院中创立名为“医院社会服务部” 的专门机构.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有以“医务社会工作”为名的专业训练课程 70年代以来,伴随“医疗处境”转变为“健康照顾处境”,医务社会工作名称也随之发生变化,“健康照顾中的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健康照顾中的社会工作干预”等名称涌现,“医务社会工作”转为“健康社会工作”的趋势明显。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呈现出诸多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 第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 (三)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的发展趋势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呈现出诸多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 第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 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疾病、健康概念理解的深化,生理疾病(身体健康。)、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病理学(健康社会)决定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它由最初的医院社会工作,经过医务社会工作,转变为健康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医院环境和家庭状况,经过医疗处境转变为广泛的健康处境。
第三,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 它由单纯关注疾病治疗转变为综合关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由单纯医务社会个案工作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精神疾病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等。 第四,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地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措施 越来越多地说明健康与福利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内在逻辑联系,福利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灵魂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特征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属性是“跨学科”、“综合性”和“社会福利性”。 “跨学科”说明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综合性”说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的本特征 “社会福利性”说明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性质,三者构成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基础 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医务社会工作实践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多种多样,核心是将病人作为人来看待,并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照顾服务,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纵观人类社会医学发展历史,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和匡世救国是医学的最高目标。
2.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护专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结合体。医疗和社会工作都是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主导的专业服务活动,专业价值观至关重要。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的专业价值观和最高的职业道德是为病人和服务对象谋福利,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绝不利用工作之便做缺乏道德乃至违法的事,要严格保守秘密,尊重个人隐私等。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目标群体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不断扩大,目标群体由病人和问题家庭扩大到“亚健康人群”,由亚健康人群扩大到所有“身心健康”的人群,由个人卫生扩大到公共卫生议题,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扩大到公民身份功能角色的健康。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医务社会工作的地位 第一,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说明,身心健康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健康照顾服务是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中最基础、最重要和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卫生政策是社会政策框架的核心。 第二,在健康社会化和社会健康化时代,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身心健康就成为最重要的需要。
第三,在追求生活质量和以人为中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专业社会服务越来越发达,社会服务将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大产业,社会工作专业地位自然会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医药卫生、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约而同”地提高着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2.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多种角色,既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倡导与健康宣传教育,又有中观层面的社区健康和职业健康,还有微观层面的病人照顾等。自医院社会工作诞生以来,医务社会工作者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扮演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角色。
由最初的家庭访问者和家庭调查者、医护人员的助手、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桥梁,转变为医院病人管理者、临床治疗师、医疗服务管理者、医疗服务组织者和健康宣传教育者,进而发展为健康照顾服务咨询者、疾病预防策划者、外展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整合者角色,特别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普及性健康促进运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倡导和服务提供者等角色。
三、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 (一)英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聘用首位社会工作者,标志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正式诞生。’总体来说,以美国历史经验为中心,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大基本阶段: (1)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即从1905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医务社会工作迅猛发展的时期,即从1946年WHO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到70年代。 (3)医务社会工作转型和健康社会工作时期,即从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至今。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是伴随基督教会医院和西医进入中国社会开始的 (二)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是伴随基督教会医院和西医进入中国社会开始的 1921年浦爱德女士创办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成为中国医学史和社会工作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不仅培养了中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者,而且将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传播到山东齐鲁医学院、上海仁济医院、中山医院和其他医院,开创了当代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基础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与健康照顾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基础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与健康照顾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广泛,健康议题是社会工作者经常遇到的基础问题,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特殊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中知识、技术和服务最密集的领域。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渊源和学科基础 医学是人类社会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医学科学的知识渊源深厚,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专业,都从不同角度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学科基础。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医务社会工作知识基础至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医学知识, 二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三是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 三者共同构成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层次 医学知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微观层次是最基础、最直接和具操作性的知识层次,是有关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的 (2)中观层次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有关社区与组织的,它也为工作者提供直接的帮助,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关于组织和社区处境的知识。 (3)宏观层次专业知识主要是有关健康照顾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框架等制度性问题。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传统与基本视角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与理论功能 医务社会工作理论渊源深厚多样,贫困救助理论、心理学理论、健康照顾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社会学理论等是主要渊源。
心理学理论侧重于解释人类内心世界的变化规律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分析异常行为和社会偏差行为。特别是精神疾病的干预措施和知识体系,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健康领域指明方向。 医学理论特别是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理论,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有用的理论知识,为健康领域中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福利理论以人类幸福美好的生活状况和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身心健康的状况是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医学社会学理论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众多基础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最古老的理论渊源是关于贫困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医疗救助和生育救助等内容。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传统与发展 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传统注重临床诊断治疗和医疗救助,注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状况。长期以来,医学致力于致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医疗技术和治病救人等目标,这种专业传统也充分反映在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建设上。 医务社会工作最古老的理论渊源是关于贫困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医疗救助和生育救助等内容。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论视角 医务社会工作运用的理论体系多种多样,各种理论体系从不同方面或角度来看待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健康处境下处理不同的健康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 (一)有关健康的理论 (1)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型 (2)健康危机干预和压力管理的理论。 (3)健康照顾或卫生保健的观点。
(二)社会性别与人文取向的理论 (1)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观点。 (2)人文关怀和社会工作专业视角 (3)消费主义、增权和生活质量的观点 (三)系统取向的理论 (1)生态学观点和人与环境适应理论 (2)系统理论和人口学观点。 (3)结构功能主义和多视角系统整合。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健康照顾体系与介入领域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健康照顾体系与介入领域 一、健康照顾概念与健康照顾体系 (一)健康照顾概念 健康照顾(health care)概念是理解健康照顾体系的基础,健康照顾既将健康议题置于特定社会处境中,又构成健康照顾的社会处境和服务体系。 健康照顾就是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有关健康议题所提供的健康服务活动的总称。
(二)健康照顾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健康照顾体系构成要素多样,一般来说,它有六部分: 一是医学哲学和医药服务专业文化、价值观; 二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服务机构各类从业人员,他们是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服务者; 三是各式各样的医药卫生机构,例如医院、诊所、保健中心、疗养院、制药厂和研发机构;
四是各种形式的健康照顾服务,例如医疗救助、合作性医疗、医疗保险、国家健康服务等; 五是病人、病人家属、事故受害者和普通公民,他们是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和消费者; 六是国家和社会有关健康照顾服务的指导方针、运作机制、政策模式和卫生行政管理体系。
现代健康照顾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健康照顾服务的“福利化”。健康成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健康照顾服务在社会福利与公共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家广泛干预健康照顾服务。
(三)中国健康照顾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的健康体系由多种性质不同的医疗服务组成,这包括:自我保健和个人健康照顾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公费医疗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康复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等。这些不同的健康照顾服务组成健康照顾制度。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一)健康照顾处境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二)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三)临床医疗、医疗服务流程与医院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四)康复医学、康复服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五)个人卫生、家庭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六)社区健康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七)国家健康政策、社会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1.健康需要评估(health needs assessment) 第四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与方法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 (一)政策与制度层面的医疗社会工作 1.健康需要评估(health needs assessment) 健康需要评估是健康照顾服务和医务社会工作理论、政策与实务的基础。健康需要评估是探索社区健康问题和可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及其之间关联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社会诊断过程。健康需要评估目的是确定目标人群健康需要,主要内容有:测量健康状况、选择健康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评估健康资源。健康需要评估既是基本实务内容,又是健康照顾干预的基本手段,适用于健康照顾服务所有领域。
2.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健康促进是国家、社会通过健康宣传教育等促进、维护健康状况的各种努力。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努力将决定健康因素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维护健康。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繁多。 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适用于各种处境,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效益最为显著。医学模式的转变预示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将是医务社会工作最有发展前途和效益最大化的领域。
3.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医疗社会工作 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干预领域广泛,既是健康照顾处境下医务社会工作的首要实务,又是健康照顾和健康干预过程的首要环节。疾病预防是以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痛苦、失能和夭折为目的的健康照顾活动,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健康和公共健康则是实现疾病预防目标的重要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是健康照顾体系中基础性、普及性、连续性和可负担健康照顾服务的总和。初级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为所有公民提供普及性和基本性健康照顾,预防疾病发生和维护健康。
(二)在院和社区的医务社会工作 1.急诊室、门诊部和医院病房医务社会工作 急诊、门诊和住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健康照顾过程中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的主体,也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传统领域
2.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医务社会工作 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和病人、病人家属之间建立的互动模式。医疗纠纷是因医疗事故和其他原因引发的医患之间的冲突。医疗保险是病人通过社会保险方式享受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 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医患沟通顺畅和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在医患关系方面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帮助正确处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间的关系,加深相互信任和相互配合。
3.出院计划和愈后康复服务医务社会工作 出院计划是病人顺利出院、继续康复治疗和恢复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步骤,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传统领域。出院计划是对病人如何获得痊愈和康复出院的规划安排,目的是为病人恢复健康,确保出院后病人可以获得连续性、基本性的医疗康复服务和其他各式各样的支援性服务。
4.家庭照顾服务和社区护理服务医务社会工作 家庭照顾和社区护理是社区医务社会工作的核心部分,是预防为主的健康照顾体系和新型医务社会工作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家庭照顾是指以家庭和以家庭成员为基础的健康服务。社区护理是指以社区和社区中的组织为基础的护理服务体系,两者构成社区健康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健康的基础部分。家庭照顾和社区护理的目标是在家庭、社区中照顾病人,使之享受人性化健康服务。
(三)面向弱势群体的医务社会工作 1.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健康照顾服务 医疗救助是指对穷人、残疾人、老年人、长期病患者和其他弱势群体给予医疗费用减免的帮助。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健康照顾的目的是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服务机会。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健康照顾的主要内容是对病人或目标人群进行健康需要评估、从事家庭访问和社区调查、寻找社会资源和为目标群体减免医疗费用以及提供其他支援性社会福利服务。
2.弱势人群的长期照顾及医务社会工作 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儿童和其他群体的长期照顾是新型医务社会工作的重点。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处于严重的依赖状态,长期处在家人、他人和专业人员的连续性照顾下。 长期照顾是指对依赖群体和丧失能力的人提供长期性、连续性、专业性和全面性的照顾帮助。它主要包括经济援助、医疗照顾、康复服务、心理辅导、日常生活照顾、认知康复、行为矫正和综合性照顾服务。
3.临终关怀和善终照顾服务医务社会工作 临终关怀既是古老的医务服务,又是一项崭新的医务社会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对行将结束生命的晚期病人、老年人和其他人提供的专门化照顾服务,目的是让他们无痛苦或安详地离开人世。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医务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性 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众多、实务工作模式多样。医务社会工作的首要工作方法是个案取向的,这包括个案治疗模式、个案会议、个案管理、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方式,服务对象限于个人健康问题。
(二)医务社会工作方法视角的多样化 医务社会工作者由注重提供直接的健康服务,转变为更加注重增加服务对象的权利和权力,提高他们掌握自己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的能力 赋权方法的革命之处是彻底改变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改变单纯提供服务的做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和以服务对象健康需要满足为最高目标的健康照顾服务体系建设。增权理念和方法也反映了健康照顾服务和医务社会工作干预目标和服务重点的转变,即由改变健康处境转变为改变服务对象,重新调整个人健康与环境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思考题: 1.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其内涵外延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医务社会工作要向健康照顾取向社会工作转变? 3.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和能够扮演怎样的专业角色? 4.健康概念和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5.中国健康照顾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6.医务社会工作健康干预的基本范围与优先介入领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