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 和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周期 第二节 经济增长 第三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1.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长度 含义: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阶段:繁荣、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 长度:8-10年。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2.经济周期的类型 ● 中周期 ● 短周期 ● 长周期 ● 库兹涅茨周期 ● 熊彼特的多周期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 外生论和内生论 ● 纯粹货币理论 ● 创新理论 ● 心理理论 ● 消费不足理论 ● 投资过度理论 ● 太阳黑点理论 ● 政治周期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1.纯粹货币理论 纯粹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纯粹是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引起了经济波动。 美国经济学家霍特里认为,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成为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现代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不平衡。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2.创新理论 创新的多样性、复杂性,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多周期,即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 每一个周期都是与一定创新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短周期,创新活动影响较小和实现的期限较短;中周期,创新作用的扩展过程形成;长周期,影响比较深远、实现所需期限较长的创新。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3.心理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巴吉霍认为人们心理上有一种“自生的周期”,导致社会经济活动也相应出现周期性变化。 情绪乐观时,消费者要增加消费,生产者增加投资,使经济扩张走向繁荣;情绪悲观时,消费和投资都要减少,从而使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4.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和危机归结为人们消费的不足。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近代有霍布森,现代有激进经济学派。 他们认为,经济萧条或危机是由于消费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的富者储蓄过度。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收入分配均等的政策。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5.投资过度理论 资本品投资过度导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 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和米塞斯用货币因素来解释生产结构的失调及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波动。 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瑞典学派卡塞尔和维克塞尔用新发明、新发现、新市场开拓等因素来解释生产比例失调及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波动。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6.太阳黑点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太阳黑子运动导致经济周期。 (2)太阳热力理论:杰文斯之子H.S.杰文斯认为太阳热力变化造成经济周期变化。 (3)雨量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穆尔认为雨量变化会引起经济周期波动。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7.政治周期理论 政府交替运用紧缩性和扩张性政策调节经济活动而带来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凯恩斯在经济周期方面,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剧烈变动引起经济危机及周期变化。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又提出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经济周期模型。 具体包括: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1.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就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的本质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周期变动所引起的投资的周期变动。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2.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 尼古拉·卡尔多在1940年发表的《一个经济周期模式》论文中,在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济周期模型。 卡尔多运用非线性储蓄函数和非线性投资函数的性质和引入社会资本存量说明繁荣和萧条交替出现的经济周期。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3.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又称乘数—加速数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汉森的提示下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并不是真实的经济周期的记录,而是一种纯理论说明。模型表明,国民收入周期性波动是由乘数和加速数的互相交织作用而带来的。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4.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50年出版的《经济周期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种运用乘数和加速原理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 希克斯对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把用加速原理分析投资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经济周期理论联系起来,用精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系统地说明了经济周期。西方经济学界称其为“萨缪尔森—希克斯模型”。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运行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冲击,引起经济变化,这种变化被经济中摩擦与不完全性放大与扩展,结果出现了实际总产量和就业量的周期波动。 对此沿着两条不同思路分析:一是在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基础上论述经济周期;二是从价格弹性的不稳定性角度分析经济周期。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1.名义粘性与经济周期 ● 不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 ● 可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 2.价格弹性非稳定性与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的原因: ● 厂商厌恶风险 ● 价格不稳定
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国家来调节经济。一个中心的问题就是经济周期问题,真实经济周期学派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的性质 决定经济周期的因素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问题。 2.经济波动的根源 市场机制是完善的,自发调节。 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的外部冲击,主要是技术冲击。
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3.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当期工资上升,家庭会增加当期劳动供给,减少当期的闲暇。 技术冲击,劳动力需求增加,真实工资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 4.经济周期的原因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将商业周期理论融入经济增长的理论之中。先前的研究强调真实或名义的需求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这两位经济学家则阐述供给方的波动也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第二节 经济增长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五、经济增长极限论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哈罗德模型 ● 多马模型 ●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观点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 要保证经济长期均衡地增长,必须要求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假设条件: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的部分都用于投资;储蓄倾向不变;社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技术水平不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三个变量:资本—产量比率、储蓄—收入比率、有保证的增长率。 模型的含义: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S。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多马模型 多马在《资本扩充、增长率和就业》和《扩充和就业》两篇论文中,从投资的两重性出发建立了自己的模型。投资两重性是指:一方面,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即扩大了需求;另一方面,投资还增加了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即扩大了供给。 模型含义:通过增加投资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在下一时期增加更多的支出(即需求),才能保证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及其他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观点 (1)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全部储蓄都能转化为投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使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在现实经济中,如果二者不相等,就要引起经济波动。两种情况: ①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表明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低于合意的储蓄率,则投资缩减,经济收缩,失业增加,经济萧条。 ②实际增长率高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增加,经济繁荣。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观点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变化。三种情况: ①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出现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的现象,长期停滞。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经济长期繁荣。 ③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最理想的经济均衡增长。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托宾、萨缪尔森,英国经济学家斯旺、米德等。 基本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k'=sf (k)-nk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由英国剑桥大学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提出。 他们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强调通过调整储蓄率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 ●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 肯德里克认为:产出量与某一特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之比叫“部分生产率”,它不能反映出生产率的全部变化。他提出了“全部要素生产率”概念,即产出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 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 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美国经济学者丹尼森在《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他们面临的抉择》(1962年)等书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1)扩大了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种类,把影响效率和使用人力与非人力生产要素的各种质的因素计算在内。 (2)确定了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变化原因的四类因素:长期因素、过渡因素、短期因素、 立法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变化。 (3)计算各种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美国经济增长来源:知识进展、就业量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资本投入量增加和规模经济效益。
五、经济增长极限论 ● 经济增长极限论 ● 反增长及其引起的论争
五、经济增长极限论 1.经济增长极限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福雷斯特、梅多斯等人。 基本观点:如果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 倍增时间 ● 反馈环路
五、经济增长极限论 2.反增长及其引起的论争 美国经济学米香认为: 经济增长使人们付出的代价太高,并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论争: (1)美国的梅萨罗维奇和原西德的彼斯特尔认为有机增长是解决全球危机的唯一出路。 (2)荷兰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建议减少不平等现象,确保全球经济体系的协调发展。
五、经济增长极限论 2.反增长及其引起的论争 (3)加博尔·科仑布认为改善生产和分配的技术条件,制止滥用自然财富,制定合理支配资源的战略。 (4)拉兹罗认为合理利用安全、粮食、能源和自然资源、建立社会公正。 (5)波特舍、埃尔曼杰拉、马利查认为通过学习提高人的素质和强调人的作用。
第三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罗默尔的新经济增长论 二、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论 三、斯科特的新经济增长论
一、罗默尔的新经济增长论 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之一。 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二、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论 卢卡斯在模型中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把劳动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又具体化为全社会共同拥有的一般知识形式的人力资本和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卢卡斯认为,只有专业化的、特殊的、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卢卡斯在模型中进一步划分为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一是内在效应,二是外在效应。
三、斯科特的新经济增长论 经济增长率主要决定于资本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国际贸易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