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二十世紀的西方歷史變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高中歷史 第四冊 1-2.
西洋XMS 宋文惠+康軒文教 98版.
關於大潤發 About RT-Mart 我們的歷史 Our History 我們的願景 Our Vision 我們的團隊 Our Team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年).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第三章 中古歐洲的發展 第一節 從民族遷徙到封建制度的建立.
近代民族主義(19世紀) 三大動力: 1860年代的歐洲代表國家:義、德 建國手段:強制性與靈活外交 (一)法國大革命 (二)工業革命
第 4 課 近世歐洲的興起 一、文藝復興 二、王權國家的形成 三、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拓殖 四、宗教改革.
中國人壽 徐真真.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分題一 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第 1 章 從英國管治到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專題 1: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管治的主要特色.
The Nations Made by Blood and Iron
二、十九世紀歐洲的改革運動.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柬埔寨 U 王詩惠.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那年夏天,在德國 Jugendkurs 洪聖竣 318 蔡書紋.
P60.
現代民族國家的定義 別稱:國民主義、國族主義
睦鄰組織運動.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達利.
(著名戰役 Famous Battles)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世界各地的怪建築物.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優勢.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菲你不可 世界志工社2009菲律賓服務團.
同心合意 腓一:1~11.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1-1 隨機的意義– P.1.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第一章 自我評量題目 一、何謂警察行政?試舉二例論之(p5-p6) 二、試比較警察行政與公共行政之異同?(p6,p13)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在羅馬的日子.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從歷史看宣教.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大安國民小學六年級ㄉ社會報告 製作學生: 班許惟傑 同學 指導老師: 吳涵芸 老師 班級:十一 班 座號: 11 號
主日學 – 舊約課程 〈出埃及記〉4 ~ 摩西回埃及見法老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二十世紀的西方歷史變遷

二十世紀的新現象 古老的帝國崩潰 新興的民族國家叢起 商業貿易的擴張與交通工具的發達→形成地球村 以戰爭解決問題(二十世紀是戰爭的世紀) 重要課題:重建世界新秩序

第一節 民族國家的形成 時間:十五世紀以來,西歐各國紛紛蛻變成為近代的民族國家。尤其以英國、法國、西班牙的發展最早。

法國形成民族國家 前身:查里曼帝國分裂出來的西法蘭克王國。自從卡貝王朝入主後,在一些能幹的國王努力下,才逐漸走向統一。 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期間:法文利用高漲的民族意識擊敗英軍,奪回英王在法國的封土,完成統一,成為近代的民族國家。

英國形成民族國家 百年戰爭戰敗,英國陷入長期內戰 1485年都鐸王室(House of Tudor)取得王位後,重建王權,統一全國。 都鐸王朝厲行中央集權,打擊封建貴族,致力國內建設。 英國逐漸發展共用的語文、民族的教會與獨特的文化。

伊比利半島形成民族國家 時間:十五世紀初 伊比利半島分割成四個國家:葡萄牙、卡斯提爾、亞拉崗、格蘭那達 西班牙王國的建立:卡斯提爾的公主伊莎貝拉與亞拉崗斐迪南在1469年成婚,1479年兩國合併,建立西班牙王國。

宗教戰爭 16世紀宗教改革期間,馬丁路德將宗教信仰國家化,強調君主不但是政治領袖,也是人民信仰的保護者,成為君權神授的理論。 君主以此為基礎,設立國教,強迫人民接受,於是,國與國之間往往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爆發宗教戰爭,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鉅的是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的意義 基本上是羅馬天主教教會與基督教改革派,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的一場宗教戰爭。 後來由於政治與經濟因素的介入,演變成一場不分教派、以日耳曼為戰場的泛歐洲大戰。

三十年戰爭的影響 長期的戰爭,增強了統治者的權威,君主趁機將民族意識、宗教信仰、國家利益三者具即於一身,成為國家效忠的對象。

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建 (1)英國的清教徒在1607年到達北美的維吉尼亞屯墾。 十三州殖民地的建立 (1)英國的清教徒在1607年到達北美的維吉尼亞屯墾。 (2)隨後,一批批尋求信仰自由的英國人,在北美東北部殖民,稱之為新英格蘭區。 (3)到了1760年,英國人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經擴充到十三州。

英國與殖民地關係惡化 原本是和諧的關係 到了十八世紀中葉,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取得了法國在加拿大及密士失必河以東的土地,成為北美最大的殖民地。兩者的關係開始惡化。

英國徵收稅收 英國為了維持軍隊在美洲殖民地的費用,開始向美洲殖民地徵稅。 稅收的種類:糖稅、印花稅。 抗議:殖民地的人民認為英國政府對待殖民地的政策,違反了英國憲政傳統中「沒有代表,不用納稅」的精神。

波士頓茶黨事件 除茶葉稅外的其他所有稅收都被取消,但在1773年,一批愛國者以籌劃成立"波士頓茶黨"來進行反擊。他們裝扮成印第安人, 登上了英國商船,將342箱茶葉傾倒在波士頓港海中。這招致了英國議會的鎮壓,包括關閉波士頓港不許船隻通行。

第一次大陸會議的召開 時間:1774年9月,在費城 內容:美洲殖民地代表希望能與英國政府保持和平關係,但是英國政府堅持以軍事鎮壓的方式,來剷除反政府的禍源。 英軍的進攻:1775年4月,英軍進攻麻薩諸塞州的康考爾與萊克辛頓等地。

獨立戰爭爆發 各州人民組成民團,並任命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1-1799)為統帥,全力反抗英軍進攻,獨立戰爭正式展開。

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獨立宣言 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美國獨立 經過— 艱苦奮戰 獲得法國的幫助 最後終獲最後勝利 結果— 在1783年巴黎合約中,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邦聯條例 獨立革命成功之後﹐邦聯條例於一七八一年生效。 這條例最明顯的缺點是沒有為這十三個州成立一個真正的全國性政府。當時,華盛頓就說過,各州的結合,僅由一根「沙土製成的繩索」所聯繫。

制憲會議 因為邦聯條例過於鬆散,無法治理剛成立的國家。 各州代表在1787年舉行憲法會議,從事制憲工作。 新的憲法在1788年6月獲得通過生效。華盛頓在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義大利的建國 十九世紀時,義大利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非國家。 在拿破崙時代,義大利屬於法國的勢力範圍。 補充:拿破崙創立了一個新的義大利王國作為他個人的領地,包括波河流域和以前的威尼斯共和國。他的哥哥約瑟夫被任命為那不勒斯的國王。

義大利的國旗 1861年,由建國三傑之一的馬志尼所制定,綠色代表錦繡大地,白色代表潔白的雪,紅色代表建國的熱血;據說,係參考法國的三色旗,因此,亦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維也納會議後的義大利 1815A.D.維也納會議召開 (1)義大利北部由奧地利收回 (2)其他的領土分割成薩丁尼亞王國、兩西西里王國、教皇國等。

補充資料 維也納會議決定恢復波旁王朝對那不勒斯的統治,和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霸權,義大利被分為10個單位分配給各國(倫巴底、威尼西亞、薩丁尼亞、兩西西里王國、教皇國、塔斯坎尼大公國),僅有西部的薩丁尼亞王國是義大利人所建立的。被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譏笑為只是一個「地理名辭」。

義大利建國三傑 馬志尼 加富爾 加里波底

馬志尼 曾經參加過燒炭黨。(一個秘密團體,主張以暴力為手段,達到統一義大利的目的) 1831年,馬志尼組織青年義大利黨(Young Italy),鼓吹義大利的民族主義

馬志尼的民族主義 馬志尼說:「民族國家乃是由一群享有共同語言、歷史、生活方式,及在同一地理環境中成長的群眾,依據共同的理念組織而成。」 馬志尼強調義大利的統一,要由義大利民族自己來完成,不可依靠外國的協助。

加富爾 是薩丁尼亞人 1852年擔任薩丁尼亞王國的首相 以切合實際的政策,展開義大利統一大業。 他認為統一最大的敵人是奧地利,但是必須要有外國的幫助才能擊敗奧國,於是他極力爭取法國的同情。

最大的敵人-奧國 奧國佔有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Lambardy)與威尼西亞(Venetia)

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時間:1854-1856年 目的:向法國拿破崙三世示好 結果:拿破崙三世答應以武力協助薩丁尼亞,但是薩丁尼亞必須割地(薩伏依,Savoy;尼斯,Nice)作為報酬。

奧薩之戰 時間:1859年4月 經過:拿破崙三世實踐諾言,率領二十萬大軍進入義大利。薩丁尼亞獲得法軍的幫助,收復了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等地,並引起鄰近城邦及教皇國內民眾的熱烈響應。

法軍中途撤軍 拿破崙三世怕國內天主教徒反對,停止軍事援助,甚至出兵進駐教皇國,阻擋薩丁尼亞繼續南下。 法國與奧國私下議和,允許其保有義大利北部的威尼西亞。

薩丁尼亞的收穫 雖然無法將奧國勢力趕出威尼西亞,但是疆域增加一倍以上,成為義大利半島上最強大的國家。

加里波底 兩西西里王國:由波旁王室的法蘭西斯二世統治 1860年5月,加里波底率領一千名紅衫軍(Regiment of Red Shirts),登陸西西里島,島上居民響應,兩西西里王國瓦解。

隱居務農 原本加里波底計畫在義大利南部建立一個共和國家,後來在愛國熱忱的驅使下,他將南義大利交由加富爾處理,拒絕一切回報,僅帶一袋豆種,隱居務農。

義大利的統一 1861年6月,薩丁尼亞國王伊曼紐二世登基為義大利王國的國王。 1870年9月,駐守羅馬城的法軍因普法戰爭爆發而撤離,義大利軍隊隨即收復羅馬,將其定為首都,義大利的統一完成。

日耳曼地區的情形 18世紀時,四分五裂 拿破崙稱霸歐洲時,日耳曼地區臣服於法國的勢力之下。他把日耳曼許多省分組成萊茵邦聯,由他任攝政。 法國的文化與思想瀰漫日耳曼各地

日耳曼民族意識的復興 日耳曼有志之士埋首學術,伺機喚起日耳曼的民族意識。 赫德:從文化上建立民族意識的先驅者,他認為任何屬於自己的文化,都必須要包含民族精神在內。 費希特:受赫德的影響,法軍佔領柏林期間,他曾公開舉行演說,以喚起日耳曼人的民族自尊。

統一前的準備 關稅同盟:拿破崙失敗後,普魯士在1818年組織「關稅同盟」,統一了日耳曼北部各邦的稅額,奠定了經濟上統一的基礎。 軍事改革: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1861年即位後,從事軍事改革,建立了歐洲最強大的陸軍。 結果:普魯士成為日耳曼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俾斯麥 他認為日耳曼當前的急務,是擴充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然後以普魯士為主,統一日耳曼各國,創立德意志帝國。

威廉一世即位後,因為要增加軍費,與國會產生了控制預算權的爭執。 鐵血宰相 威廉一世即位後,因為要增加軍費,與國會產生了控制預算權的爭執。 威廉一世認為:國王是軍隊的統帥,應該有操控軍備的權力,拒絕對國會讓步。 1862年指派輕視議會政治的俾斯麥為首相。俾斯麥以「鐵與血」為口號,宣稱普魯士本來就不是自由主義,而是以強大的武力著稱於世。

爭取日耳曼世界的領導權 俾斯麥認為普魯士若要達到統一,就必須削弱奧地利的地位。以爭取日耳曼世界的領導權。

大日耳曼主義 拿破崙帝國瓦解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組織日耳曼邦聯,目的是欲以奧地利為中心統一日耳曼,這種理念被稱為是大日耳曼主義。

小日耳曼主義 俾斯麥主張,德意志帝國的成員必須是由日耳曼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而多元民族的奧地利必須摒棄在外。 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孤立奧地利。

孤立奧地利 利用外交手腕,獲得法、俄兩國的承諾,保證在普、奧衝突時保持中立。

丹麥戰爭(1864年) 原因:1863年,丹麥不顧國際反對,逕自合併日耳曼北部的什列斯威。 經過:普魯士與奧地利以維護什列斯威的領土完整為名,向丹麥宣戰,並迅速擊敗丹麥。

普、奧衝突的伏筆 丹麥戰後,簽訂加斯坦因協約,決定普魯士暫管北部的什列斯威,奧地利暫管南部的好斯敦。 圍繞好斯敦南部的美倫堡、漢諾威、奧登堡都是親普魯士的盟邦。奧地利必須借道這些國家,才能前往治理,很容易發生衝突。

普奧戰爭爆發 時間:1866年 經過:奧地利指責該條約不公平,向普魯士宣戰,展開了著名的「七週之戰」。法國與俄國保持中立,普魯士軍隊輕易擊敗奧地利。 結果:奧地利戰敗後,被迫解散日耳曼邦聯,退出統一日耳曼的運動。普魯士則趁機聯合北部諸邦,組成「北日耳曼聯邦」,完成統一的第一步。

俾斯麥在統一北部之後,深知要真正統一日耳曼,必須克服來自英國、法國與俄羅斯的反對,尤其是法國的阻力。

普發戰爭的爆發原因 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 1868年,西班牙發生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逃亡,王位虛懸。俾斯麥支持與普魯士國王同屬霍亨索倫家族的利阿坡親王為候選人,利用賄賂的方式使其當選。拿破崙三世激烈反抗,在1870年7月19日向普魯士宣戰。

普法戰爭的影響 普軍節節獲勝 在色當一役中俘虜了拿破崙三世。 1871年1月,普軍攻陷巴黎,法國投降。 普魯士戰勝後,威廉一世在1月18日,在法國凡爾賽宮的明鏡廳,正式宣佈成立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

日本明治維新 九世紀中葉開始,日本一直處於諸侯紛爭的分裂狀態。 十九世紀後期,受到西方勢力入侵危機的刺激。 明治天皇(1868年在位-1912)才將日本改造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

德川幕府 1600年,大將軍德川家康擊敗群雄,建立了德川幕府。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禁絕日本人與外界來往,並將人民劃分為武士、農、工、商等四個世襲階級,各安其業。 結果:此一封建制度,維持了日本兩百餘年的和平。

幕府政治(Bakufu politic) 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統治。初指近衛大將住所,後指武士領袖(征夷大將軍)府邸。 日本封建幕府始於鐮倉,中經室町,到1867年江戶幕府,還政天皇,結束幕府政治。

鎖國政策 十六世紀後,基督教傳入,替日本帶來了不少麻煩。 基督教與原有的宗教如神道教、佛教常起衝突,造成社會不安。 幕府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教士、商人盡數驅逐出境,只准中國和荷蘭的商船到長期一地貿易。 鎖國時期:1635-1853年

美國叩關的原因 (1)通商 (2)美國在北太平洋上的補鯨事業頗為發達,補鯨船隻損壞,缺乏適當的修理站。 (3)美國前來亞洲各地經商的船隻,須經漫長的太平洋航線,中途缺乏加煤站。

美國打開日本的門戶 1854年,美國派遣海軍准將培理,率領軍艦再度前來要求通商。 在武力威脅之下,(江戶)幕府在1858年被迫與美國簽訂通商條約。

美國打開日本的門戶 幕府給予美國通商、開辦領事館、治外法權及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結果:俄、法、英等列強見狀,均要求原立簽訂商約。德川幕府無法抗拒列強的脅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其威望受到致命的打擊。

美國打開日本的門戶 1854年2月,率軍艦駛入日本江戶灣浦賀港,以武力迫使幕府談判,3月簽訂神奈川條約(或稱美日親和條約),日本開放下田、涵館,同意美停泊船艦,派駐領事。

尊王攘夷行動 原因:帝國主義的侵略、不平等條約的羞辱及幕府的軟弱無能,激起日本人民的民族意識。 結果:(1)各地志士發動「尊王攘夷」的倒幕運動。(2)德川幕府見民意不可抗,乃在1867年將大政奉還。甫登黃為的睦仁天皇,遂於次年改元「明治」,開始了明治維新。

目的:積極推動改革,以求達到文明開化的目的。 明治維新 口號:富國強兵 目的:積極推動改革,以求達到文明開化的目的。

明治維新的表現 社會上:廢除階級制度,強調四民平等。 工業上:建立新式工廠,引進近代科技。 交通上:鋪設鐵道、架設電線、開創郵局、建立輪船運輸。 經濟上:設立銀行、籌畫資本。 教育上:推動義務教育。 軍事上:徵兵制、設立造船廠、兵工廠。

成為君主立憲國家 時間:1889年,明治天皇頒佈憲法,設立議會制度,成為一個君主憲政國家。 結果:日本國勢漸強,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中國,在日俄戰爭擊敗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