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級體育科理論課 運動創傷的預防
做運動的準備
熱身運動及活動後之整理 有系統及小心地設計熱身運動,可預防各類創傷 一般之熱身運動應循序由頭部開始直至足部
熱身運動及活動後之整理(續) 熱身運動通常包括: 身體各部份循序漸進式的活動練習,例如:慢跑,柔軟體操等 一般性伸展活動 輕巧地排練將會做的動作
熱身運動及活動後之整理(續) 劇烈運動之後應做一些較溫和的活動 它可讓心臟血管系統回復正常,以及幫助排除肌肉內的廢物
訓練及身體狀態的適應訓練 肌肉經過適應性的訓練後,它們在持久及劇烈運動時,受傷的機會便相應減低 良好及平衡的肌肉發展,對關節及內部器官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經常進行伸展練習,可改進身體的柔韌性
訓練及身體狀態的適應訓練(續) 應作恰當的環境適應性訓練,以配合不同的氣候 錯誤的技巧,應及早糾正,避免關節、肌鍵及韌帶等之創傷
心理準備 進行高難度的動作前,運動員除了要了解本身的能力和限制外,更應作充份的心理預習,這樣可幫助加強集中精神 應付比賽的壓力及臨陣的情緒
比賽規則及其執行 應徹底了解運動的比賽規例及安全守則 各種場地的使用規則,也應清楚地了解 比賽時應根據參賽者之年齡、體型及技術之程度,作適當的安排
對環境的警覺 環境因素包括有:場地、空間、光線和氣溫......等等 場內隱藏的危險因素,更應留意
用具設施及運動服裝 所有裝備在使用前必須經過小心檢查 場地設施,必須有良好的保養 不同的運動及情況下,應穿看不同的運動服裝及鞋襪
用具設施及運動服裝(續) 裝備也應適當地栓緊及安放 應特別注意用具的選擇及使用 適當地選擇鞋襪
保護性用品 運動時使用保護性用品如支架、眼罩或繃帶等------切勿過度倚賴此等用品 正確地佩戴保護性護塾,可以減低運動時受到撞擊所做成之傷害
適當的指導及監察 漸進式的教導 賽事中清楚的指示 教練、指導員、教師以及有關人士應對他們負責的運動有深入的認識 運動員在體能上及技術上的個別差異
適當的指導及監察(續) 運動員應嚴守有關比賽或活動的規則 技術高超的運動員不應持有高人一等的態度,或對守則有豁免的權利 應培養運動員良好的體育精神 應提醒運動員了解自己的弱點和限度
急救及即時護理 因創傷而導致的出血 發生運動傷害時,應立即停止運動、立刻休息 在受傷部位進行冰敷、用彈性繃帶施行壓迫性包紮、並抬高患部
因創傷而導致的出血(續) 處理程序: 1. 止血。 2. 以清潔的物料敷裹傷口。 3. 以壓力制止出血 4. 把患處高舉 1. 止血。 2. 以清潔的物料敷裹傷口。 3. 以壓力制止出血 4. 把患處高舉 5. 如有需要,以潔淨的清水沖洗傷口。如未 能制止出血,應立即送傷者入院治療
R.I.C.E. 軟組織的受傷如扭傷、拉傷及過勞創傷等應採用R.I.C.E.的指引 臨床三種基本診斷型: 第一型、「肌肉完全斷裂」 第二型、「不完全斷裂所造成的間質性血腫」 第三型、「不完全斷裂所造成的肌肉內血腫」
R.I.C.E.(續) R = Rest ( 休息患處 ) I = Ice application ( 敷冰 ) C = Compression/bandaging ( 壓迫法 / 繃 帶包 ) E = Elevation ( 高舉患處 ) 應在受傷後四十八小時內採用
休息 休息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以防傷勢惡化 妄顧傷勢堅持活動,就會令原本已經受傷的組織繼續受創
敷冰 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 冰或任何冰凍的物體,都有降低患處痛楚的效用 具有止痛鬆筋的效果
敷冰(續) 冰敷的方法: 1. 受傷後愈早冰敷愈好。 2. 每次冰敷的時間為10-15分鐘最多不可超過20分鐘 1. 受傷後愈早冰敷愈好。 2. 每次冰敷的時間為10-15分鐘最多不可超過20分鐘 3. 間隔5-10分鐘再冰敷一次 4. 若使用乙基氯化物噴射時,可能使皮膚溫度降到攝氏四度,因此發生凍傷的機會較高,要注意。
壓迫 有防止體液在患處積聚的效用。進行時可利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但千萬不要包得過緊,以免防礙血液循環。若包紮後手或腳的末端有搏動的現象,即代表包紮得過緊,此時就得把繃帶略為放鬆
高舉患處 把患肢抬高能借助地心吸力把體液引離受傷的組織。當然,這種做法對手部或踝部受傷的好處,會較背部或臀部受傷來得明顯。因此,當休息的時候,就應該把患肢抬高
骨折及脫臼 骨折是指骨骼折斷或破裂 關節是骨與骨之間的連接點, 遇上猛力撞擊或肌肉突然強力收縮的時候,骨骼被扭離了原來的位置,就會造成脫臼 經常發生脫臼的關節包括肩、拇指、手指和下頷
骨折及脫臼(續) 1. 除非現場環境對生命構成危險,否則不應移動傷者 2. 切勿嘗試將骨塊移回「正確」位置 3. 應立即送院治療 1. 除非現場環境對生命構成危險,否則不應移動傷者 2. 切勿嘗試將骨塊移回「正確」位置 3. 應立即送院治療 4. 如有懷疑,應作骨折處理
骨折及脫臼(續)
骨折及脫臼(續)
過熱而導致的損傷 人體運作最佳的溫度是攝氏37度(華氏98.6度)左右,體溫的調節主要是靠位於腦底的「恆溫器」控制,以保持人體的溫度在攝氏36至38度(華氏97.8至100.4度)的安全範圍之內。體溫無論是過高或過低,對人體的正常運作都會有影響,甚至可以對身體造成傷害
過熱而導致的損傷(續) 1. 讓傷者休息 2. 將傷者安放於陰涼的地方。 3. 以清水濕潤傷者,使其體溫回降。 4. 給傷者補充水份。 1. 讓傷者休息 2. 將傷者安放於陰涼的地方。 3. 以清水濕潤傷者,使其體溫回降。 4. 給傷者補充水份。 5. 送院治理
嚴重受傷 遇上嚴重的損傷時,應尋求醫生幫助或送院治理 .頭部受傷 .眼部受傷 .呼吸困難。 .骨折或脫臼。
嚴重受傷(續) .脊椎骨及頸部受傷。 .流血不止。 .軟組織嚴重受傷。 受傷原因未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