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疾病的基本知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炎 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一、概念 炎症 (inflammation) 是具有血管系统 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作用所发生 的防御反应过程 炎症是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复杂的 损伤和防御反应,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 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由 此引起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炎 症 ( inflammation )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第三节 炎症局部病理变化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第五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水 产 动 物 疾 病 学 张伟妮 福建农林大学动科学院水产教研室 学年第二学期 Tel: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荨 麻 疹.
第 7 章 水 肿 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edema) 积水(hydrops):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保证机体能动地适应 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和体内正常状态是十分必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 的损伤与修复.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4节 血栓形成 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thrombosis) 。
水 肿.
生殖细胞.
Welcome.
第三章 血 液.
炎症.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第二章.
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二十章 炎 症 基础医学院 主讲:于智泉.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炎 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与原因 第二节 炎症局部病理变化 第三节 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器官的切取.保存与修整 Organ procurement preservation and recovery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ATP SLYTYZJAM.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疾病定义: 由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的现象.

一、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一)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 2、水的理化因素 (1)水温 (2)溶氧量 (3)pH值 (4)盐度 (5)水体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

(二)影响水产动物疾病的内在因素 3、人为因素 与水产动物的种类、大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有密切关系 (1)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 (2)饲养管理不当 (3)机械损伤 (二)影响水产动物疾病的内在因素 与水产动物的种类、大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有密切关系

宿主 环 境 病原 亚健康 发病 病原、环境和宿主之间的关系

二、疾病的种类 (一)按病原划分 1、由生物引起的疾病 (1)微生物病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1)微生物病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2)寄生虫病 包括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线虫、棘头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病原体引的疾病。 (3)有害生物引起的中毒 包括微囊藻、三毛金藻和赤潮等引起的中毒。 (4)生物敌害 包括水生昆虫、水螅、水蛇、水鸟、水鼠、凶猛鱼类、贝类等造成的危害。 2、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 (1)机械损伤 如擦伤、碰伤等。 (2)物理刺激 如感冒、冻伤等。 (3)化学刺激 如农药、重金属盐中毒等。 (4)由水质不良引起的疾病 如泛池、气泡病、畸形等。 (5)由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 如饥饿、营养不良等。

(二)按养殖水体划分 (三)按养殖动物的不同分 1、海水动物疾病。 2、淡水动物疾病按患病对象划分。 1、鱼类的疾病 2、虾蟹类疾病 3、贝类疾病 4、两栖类疾病 5、爬行类疾病 6、棘皮动物疾病

(四)按感染的情况划 1、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其感染的病原体往往只有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 2、混合感染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草鱼烂鳃、赤皮、肠炎“老三病”并发症,是由柱状曲桡杆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三种病菌同时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3、原发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健康机体使之发病。如健康草鱼感染呼肠孤病毒而患病毒性出血病。 4、继发性感染 已发病的机体,因抵抗力降低而再次感染另一种病原体。继发性感染是在原发性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如水霉感染已受伤的机体。 5、再感染 机体第一次患病痊愈后,被同一种病原体第二次感染患同样的疾病。如鱼苗患车轮虫病治好后,又被车轮虫感染而发病。 6、重复感染 机体第一次病愈后,体内仍留有该病原体,仅是机体与病原体之间保持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又感染机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则又暴发原来的疾病。

(五)按病程性质划分 1、急性型 急性型的特征是病程短,来势凶猛,一般数天或者1~2周,机能调节从生理性很快转入病理性,甚至疾病症状还未表现出来,机体就死亡。如患急性鳃霉病的病鱼1~3天即死亡。 2、亚急性型 病程稍长,一般2~6周出现主要症状。如患亚急性型鳃霉病的典型症状,即鳃坏死崩解,并呈大理石样化病变。 3、慢性型 病程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症状维持时间长,但病情不剧烈,无明显的死亡高峰。如患慢性型鳃霉病的病鱼,仅出现小部分鳃坏死、苍白,发病时间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份。 上述三种急病类型之间无严格的界线,他们之间不存在过渡类型,当外界或内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发生相互转化。

三、疾病的发展与结果 (一)疾病发展 (二)疾病的结果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发展期 病原侵袭机体产生疾病,但其症状并非立即表现出来,疾病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疾病发展中典型症状的有或无,或明显与否,可将疾病的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发展期三个时期。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发展期 (二)疾病的结果 疾病发生后,在机体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作用或人工治疗的情况下,其发展有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种结果。 1、完全康复 病原彻底消除,症状消失,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 2、不完全康复 主要症状消失,机能、代谢还留有一定的障碍,形态结构还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机体的正常活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3、死亡 疾病严重恶化,最终死亡。

第二节 基本病理过程 一、循环障碍 (一)血液循环障碍 1、贫血 第二节 基本病理过程 一、循环障碍 (一)血液循环障碍 1、贫血 组织或器官动脉血输入减少、或停止、或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贫血,也称为缺血。 (1)出血性贫血 因出血造成血液中红细胞丧失超过补偿的速度。 (2)吸血性寄生虫引起的贫血 。 (3)营养性贫血 。 (4)溶血性贫血 。 (5)肾脏和脾脏疾病引起的贫血 。

2、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含量超过正常含量的现象称为充血。 充血有动脉性和静脉性两种之分。通常充血是指动脉性的,静脉性充血叫淤血。 (1)动脉性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内的动脉血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称动脉性充血,又称充血。 ①生理性充血 ②病理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淤血)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肌肉严重充血的草鱼出血病

3、出血 (1)破裂性出血 机体局部组织器官受机械损伤而使血管破裂。破裂性出血一般出血量多,组织间隙多出现水肿。 血液(特别是红细胞)流出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血液流到组织或腔隙内的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到体外的称外出血。由血管壁破裂所引起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由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而使血液通过的称渗透性出血。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水产动物主要有两种类型。 (1)破裂性出血 机体局部组织器官受机械损伤而使血管破裂。破裂性出血一般出血量多,组织间隙多出现水肿。 (2)渗出性出血 因病原生物入侵,血管发炎等引起的出血。渗出性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皮肤黏膜多出现淤血点或血淤斑。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一般体表小血管破裂出血,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出血发生在要害部位或内出血,即使出血量少,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4、血栓形成 在患病机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的现象称血栓的形成。血液的凝块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心血管内膜受损伤、血液流速缓慢和血液性质改变等三个因素。他们经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血栓形成,一是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凝集过程;二是由于纤维蛋白析出而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 血栓的形成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的一面是炎症病灶周围血管内血栓形成,有止血和防止出血的作用,可阻止病原体及其毒素随血流扩散;其不利的一面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如若堵塞静脉还会引起局部淤血、水肿,重要的组织器官若形成血栓,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5、栓塞 离开血管壁的血栓碎片或不溶于血液的异物随血液运行,堵塞血管,阻塞血液流通的现象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因子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有血栓碎片、细胞或组织、寄生虫及其虫卵、细菌菌落和气泡等。 栓塞引起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种类、阻塞部位及机体状况等,严重时可引起机体死亡。如气泡病,大量气泡进入鱼苗血管,引起血管堵塞,导致机体死亡;又如鳃霉菌菌丝穿入鳃血管,引起血管阻塞,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6、梗死 机体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梗死的原因通常有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血管腔受压等引起的血管闭塞,并导致局部缺血。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的不同,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与梗死部位、大小及有无细菌感染有关。一般梗死病灶较小的,不一定出现症状,病灶较大的,可出现各种症状。若梗死病灶发生在重要器官如心脏、脑等,即使病灶不大,也可引起机体的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二)组织间液循环障碍(水肿与积水)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组织渗透压升高。 细胞或组织中贮留异常大量的组织液称水肿。而皮下组织里贮留大量的液体称为浮肿。在浆膜腔内积存了大量的液体称为积水,腹腔积水、心包腔积水等。出现在细胞内的水肿称为水中毒。 影响组织间液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有: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组织渗透压升高。 5、淋巴回流受阻。 水肿和积水是一种可逆性病理过程。一般随病因的消除而消失。但若水肿液和积水液长期聚集不被吸收,就会引起组织发炎、机能障碍;若水肿发生在重要部位,还可引起机体死亡。

鱼类的淋巴囊肿

二、组织损伤和代偿修复 组织损伤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变化,包括萎缩、变性和坏死。修复是机体对受损组织的修补,即组织损伤后的重建和改建过程,主要包括组织的再生和创伤的愈合。

(一)萎缩 2、病理性萎缩 1、生理性萎缩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的器官和组织出现体积缩小和机能减退的变化称萎缩。 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随年龄的增长,某些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体积缩小的现象称为生理性萎缩。如亲鱼经多年繁殖后,卵巢逐渐退化,怀卵量逐渐减少;又如黄鳝,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卵巢发育完全,但经产卵后,卵巢逐渐萎缩,发生性逆转变为雄性,精巢对卵巢取而代之。 2、病理性萎缩 指器官和组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而引起的萎缩。病理性萎缩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鱼类因长期缺乏营养物质,常处于饥饿状态,或消化吸收障碍,常处于营养不全状态,就会发生萎瘪病,出现全身性肌肉萎缩。全身性萎缩首先从脂肪开始,其次为肌肉、肝、肾等,最后是脑组织萎缩。局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及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发生萎缩称局部性萎缩。如鲫鱼感染舌状绦虫时,体腔内有大量寄生虫,内脏器官受到挤压后逐渐萎缩,属局部性萎缩。萎缩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消除病因后,萎缩的器官和组织可恢复其形态和机能。萎缩对机体的影响大小,与萎缩发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关,若萎缩发生在不重要的器官或程度较轻,不一定出现机能降低的临诊表现;若发生在重要器官或程度严重时,萎缩变化成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导致细胞坏死。

(二)变性 2、脂肪变性 3、水样变性 4、黏液变性 5、玻璃样变性 1、颗粒性变性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组织内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在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比正常时明显增多的变化称变性。 1、颗粒性变性 在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微细蛋白质颗粒的变性称颗粒性变性。 2、脂肪变性 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脂肪滴的变性称为脂肪变性。 3、水样变性 细胞水分增多,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水泡(呈空泡状),整个细胞呈蜂窝状结构,因此又称空泡状变性。 4、黏液变性 正常情况下,机体体表分泌一定量的黏液,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但当黏膜上皮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细菌、寄生虫感染等,体表黏液分泌量显著增加,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黏液变性的显著特点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黏液物质增加。 5、玻璃样变性 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种均匀、同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即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常见于各种微生物感染的鱼类和中毒鱼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三)坏死 1、生理性坏死 2、病理性坏死 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之为坏死。坏死又分为生理性坏死和病理性坏死两种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不断有一定数量的细胞衰老,也有新的细胞不断生成,新生细胞代替衰老细胞,衰老细胞脱落、死亡即生理性坏死。如表皮细胞的脱落即属于生理性坏死。 2、病理性坏死 任何致病因素只要对机体作用达到一定强度和时间,都能使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引起其物质代谢完全停止而发生坏死称病理性坏死。 常见的原因有: 局部组织缺血;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刺激; 变态反应; 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元素等。 坏死的组织是不可逆的,不能康复,成为机体内异物,机体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清除。如溶解吸收、分离脱落和包囊形成等。

胰腺坏死

(四)代偿与修复 1、代偿 2、修复 (1)机能代偿 成对器官或局部组织机能障碍时,其对称器官或损伤组织周围的健康组织机能增强以补偿。 (1)机能代偿 成对器官或局部组织机能障碍时,其对称器官或损伤组织周围的健康组织机能增强以补偿。 (2)结构代偿 代偿器官在机能增强的基础上,同时出现形态结构的变化。 (3)代谢代偿 指某种物质代谢障碍或缺乏,机体营养需求不足,可由其它物质加强代谢或异生来代偿。 代偿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尽管发挥最大的代偿能力也不能达到新的平衡与协调。 2、修复 (1)再生 组织器官的一部分遭到损伤后,由损伤部位周围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来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称再生。 (2)创伤愈合 动物体由于创伤引起组织的损伤或缺损,由该处组织再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创伤愈合。如皮肤受创,出血及血液凝固,白细胞清除创腔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创口收缩,肉芽组织生长和疤痕形成等过程。

三、炎症 炎症是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一)炎症发生的原因 1、物理因素 如高温、低温、放射线、紫外线、机械创伤、挫伤、扭伤等。 2、化学因素 如强酸、强碱、毒气等。某些代谢产物如胆酸盐、尿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3、生物因素 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霉菌、寄生虫及其毒性产物等。 4、免疫因素 如过敏原引起的变态性反应性炎症,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等。

(二)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 2、渗出 3、增生 变质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器官的实质细胞发生严重的变性和坏死。在鱼类多由微生物性病原感染而引起,最常见于肾脏,其实质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脂肪变性和坏死。 2、渗出 渗出性炎症主要特征是血液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从血管内逸出进入组织间隙。按照炎症渗出物性质的不同,渗出性炎症可分为: (1)浆液性炎。 (2)纤维性炎。 (3)化浓性炎。 (4)卡他性炎。 (5)出血性炎。 3、增生 细胞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分解产物的刺激所引起的,它是慢性炎症的一种典型病变。增生对机体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增生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生物及清除组织分解产物是其有利的一面。患细菌性烂鳃病的鱼类,鳃呼吸上皮细胞过度增生,使相邻鳃小片融合,鳃丝呈棍棒状,则影响鳃的呼吸功能,是其不利的一面。

思考题 何为疾病、引起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充血和淤血有何区别? 何为脂肪变性、如何防治? 坏死的结局怎样? 何为炎症、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