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乡地质灾害监测防治 红土国土资源所 夏陈承 2015.7.5
主 要 内 容 一、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二、常见的几种监测方法 三、抢险自救知识 四、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体系
一、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我市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地形地貌特征严格属区域内构造线控制,新华夏系构造奠定了本市地形的主要骨架。总观境内地势西北与东南部高,中间低,最高点为西北的石子门高峰,海拨高度为2078米,最低点为东部的绵羊口,海拨高度为262米。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流、溪沟149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12条。即清江、带水河、马水河、马尾沟河、流料河、米田河、芭蕉河、高桥河、车坝河、龙桥河、太阳河、马鹿河。除马鹿河经唐崖河、乌江至陪陵入长江外,其余河流全部汇入清江,于宜都汇入长江。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我市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被列为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潜在隐患大,加上汛期多暴雨和较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更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
什么是地质灾害?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上是这样定义的,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恩施市发生的地质灾害又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
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划分表 类型 亚类 灾害举例 自然动力型 内动力亚类 地震、火山、地裂缝等 外动力亚类 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荒漠化等 人为动力型 道路工程 滑坡、崩塌、荒漠化、黄土湿陷等 水利水电工程 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矿山工程 地面塌陷、坑道突水、泥石流、诱发地震、煤与瓦斯突出等 城镇建设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变异等 农林牧活动 水土流失、荒漠化、与地质因素有关洪涝灾害等 海岸港口工程 海底滑坡、岸边侵蚀、海水入侵等 自然与人为动力复合型 内外动力复合亚类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内动力、人为复合亚类 岩爆、瓦斯爆炸、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外动力、人为复合亚类 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1、什么是滑坡? () 9
滑坡类型 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万立方米; 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万-100万立方米; 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万-1000万立方米; 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万立方米。
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页岩、泥岩、煤第地层、片岩、板岩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边坡等也是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4)、水纹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裁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量,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是指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险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是指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险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是指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险情。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是指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险情。
滑坡的分类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将滑坡分为4类: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动体厚度分为浅层滑坡(小于6米)、深层滑坡(也可分中层滑坡6-20米),大于20米;按滑动面通过岩层情况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按形成原因分为工程滑坡、自然滑坡。
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滑坡现场:高度46. 8米,前沿宽55. 2米,后沿宽25-30米,滑坡体约1 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滑坡现场:高度46.8米,前沿宽55.2米,后沿宽25-30米,滑坡体约1.6万立方米,致使一幢9层楼房被滑坡体摧毁掩埋,造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桂江 档土墙 高度 1.第四系;2.寒武系;3.老滑坡滑面;4.新滑坡滑面;5.粉质粘土;6.砂岩;7.粉砂岩;8.页岩 受灾楼房 距离 气象台 CIGEM
2011年6月14日晨8时许,红土乡平锦村大坝组发生滑坡,距公路内坎约20米处突然发生方量约50立方米的土质滑坡致一人被掩埋。
滑坡防治对策 主要有:绕、挡、削、堆、排、护六字方针。绕即避,我乡是山区,最好的方法是避,挡就是修挡土墙,削就是削坡,排就是修排水沟、截水沟,护就是设置护拦等。
2、什么是崩塌?
崩塌分类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当崩塌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什么是危岩体? 危岩体是指位于陡峭山坡上,被裂缝分开的块石,这些块石有的规模很大,有的只是陡坡上的一块孤石。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这些条件统称为地质条件。
(3)、什么是泥石流?
1999年12月14~16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北40km处灾难性泥石流,死亡约30000人(占当地人口的10% ),经济损失达17
4、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如何形成呢? 我乡是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其下伏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易溶于水,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在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
防治方法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有:填埋、强夯、灌注等 填埋法:用于塌陷坑较浅小时用,先填入块石、碎石、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强夯法:用大夯锤(10-20吨的吊10—40米高)对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内的回填土进行夯实。 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桨,目的是强化土洞或洞穴充填物,使其牢固。
二、基本监测方法 监测点简易监测方法 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 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
埋桩法 对滑坡体上的裂缝进行观测 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埋钉法 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埋钉法 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贴片法 细小且变化不明显的裂缝,一般只能采用贴纸片、抹砂浆等定性方法来观察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对细小裂缝进行观测 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
三、避险自救 滑坡 :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 三、避险自救 滑坡 :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 中部出现地面拉裂缝,次级台阶,并使建筑物出现有规则的拉裂变形。 后缘出现贯通性的弧形拉裂,并出现向后倾斜的下座拉裂台阶时,必须尽快采取避让措施,将滑坡区的居民尽快转移。
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体的坡脚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所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撤离路线、信号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动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的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
应急避让场地的选择 场址尽量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 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 场址不应选在冲沟沟口,弃渣场、废石场、尾矿库的下方; 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 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 避开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制约因素时,应实施相应的处置措施。
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泥石流发生时,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事项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有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灾后如何抢险救灾? 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按预定撤离路线转移避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灾后自救,包括被困人员自救、家庭自救、村民自救;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避免灾害进一步活动导致的人员伤亡; 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 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避开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产建立警示标志; 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核心是什么? 自我识别 自我监测 自我预报 自我防范 自我应急 自我救治 是实现“六个自我”,即: 自我识别 自我监测 自我预报 自我防范 自我应急 自我救治
建房选址的注意事项 不要在滑坡体及滑坡体两侧、前缘等地带建房。 不要在危岩的附近建房。 不要在泥石流沟口及其两侧近处、下游流通和堆积区建房。 不要在已出现地裂缝的潜在地面塌陷区建房。 不要在坡度陡峭的山体下建房。 在古滑坡体上建房,要确认滑坡已稳定。
滑坡体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1)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 在滑坡体上修房、筑路、场地整平、挖砂采石和取土等活动中, 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挖方规模较大时,应事先 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 批准,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 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2)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 对岩土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 是不能堆砌在乡镇上方的斜坡地段。在滑坡后部随意排放渣石弃土, 会使滑坡稳定性明显降低,危及下方居民安全。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 必须设置专门的弃土场。可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的工程中 加以充分利用。
(3)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蓄水塔 在滑坡上部尽量不布置引水系统,避免渠道、管道水渗漏引发山 坡失稳。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系统要保证安全、有效,避免堵塞沟渠、 污水渗漏和冲蚀或渗入滑坡体。若设置渠道、管道引水系统,必须做 好防渗措施,并加强监测。 山坡低凹处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否则,当坡体变形时极 易引发池塘拉裂,导致地表水入渗滑坡体内,加剧变形破坏。
(4)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 古老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地质安全容量,随意的扩大 建筑规模,将可能超过古滑坡有限的载重量,导致稳定性的降低,引 发局部甚至整体的滑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滑坡体上规划新村镇时, 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程序和工 程建设勘察设计程序,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专门的地质工 作,并报请政府部门审批。
房屋靠近山坡脚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1)汛期前和降雨时应当察看后山是否出现裂缝和原有裂缝的 变化情况;后山树木是否有出现歪斜;山坡和坡脚的泉水水量、颜色 的变化情况;后山水渠、水池等引蓄水设施是否有堵塞、渗漏;房屋 和屋后挡土墙的墙面、地面是否有变形,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 防范措施。 (2)应了解修路、采矿随意堆弃渣土等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可 能性;应了解前缘开挖坡脚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应了解农业灌溉、水 池浸湿和漏水以及废水排放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尽可能在房屋后留出 安全空间。不要在屋后安全缓冲区内搭建厨房、厕所、鸡圈等附属设 施。
房屋靠近斜坡边缘上应该怎么建 宽缓山梁和台地的边缘、斜坡边、沟边、水库、河岸边坡度往往 骤然变陡,是易发生山坡失稳的敏感部位。坡肩加载、坡脚开挖,或 在降雨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山坡存在发生垮塌、滑移的隐患。因此, 房屋和重要设施应尽可能布置在山梁或台地的中部,应与斜坡边、沟 边、水库、河岸边保持5-10 米的安全距离;没有条件设置安全距离 的,要察看沟边、水库边是否稳定,对斜坡边、沟边、水库、河岸边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建筑物基础和地基作加固处理。 房屋建筑一定要与山体斜坡保持安全距离,否则极易受到滑坡崩塌的威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