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姓名 : 陳穎恩 (5) 班別 :5C 唐太宗. ( 一 ) 引言 P. ( 一 ) 引言 P. ( 三 ) 以時間線介紹人物 P.
Advertisement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 魏蜀吴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东汉 隋朝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年 —589 年)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本單元可參考隋唐的政治經濟基礎.
本單元可參考1.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安史之亂的經過.
目  錄 第 1 節 安史之亂 第 2 節 唐室的衰亡.
第一章 隋唐治世 學習重點: 開皇、貞觀、開元三朝的治績與盛況。 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的評價。.
從分裂到統一 曹操: 赤壁之戰 三國建立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許昌屯田 (三)官渡之役後,華北為其所據 曹操V.S孫權+劉備→
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度;开凿隋朝大运河
口诀歌 581 杨坚 隋 隋 589 统一 文帝 炀帝 运河 3 4 北周到了( ),( )夺权( )建立。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隋 唐是中國繼秦 漢之後的另一個盛世。隋創建於南北朝的混亂局勢中,其制度與建設奠定了唐代盛世的基礎。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中國通史第五、六組報告 第五組:蔡承彰 邱家琳 陳曼姝 徐莉喬 鄧思媛 林姍樺 陳翡娟
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 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 国家的重建.
隊長: 袁樂兒 下五道(30) 隊員: 余依霖 下五道(29) 袁朗芯 下五道(31)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唐太宗 姓名:李皓喬(17) 班別 :5C.
中國歷史.
康軒版:國中歷史科 二年級上學期 第三章 魏 晉南北朝的分合 台中市立東山高中國中部 熊家豪老師製作.
两晋与南朝.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隋唐治世 課題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唐玄宗的開元之治.
縱樂的困惑 引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指導老師:鄭永常 學生: 張書維、王金旺、李希哲、邱垂均、蕭宥閎、楊松霖、王毅峯、林琳森、江宗融、陳菀菱、洪慧欣、趙婉君、林儷雯、溫紫硯
歷史人物歷人物小當案 唐太宗 姓名:黃友翰 班別:5c 學號:29.
舊石器時代生活想像圖.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第三章 魏晉到隋唐之文化與經濟 摘要 從魏晉到隋唐五代期間,胡人與新興的漢民族分掌前後半期。在胡人(匈奴、鮮卑、羯、氐、羌)主宰時期,漢民族以莊園經濟自保,以門第社會之尊貴建立自信,以清談玄學自娛,以佛道信仰自救。在新興漢人(隋唐)主宰時期,漢民族以開放、包容精神接納外族,以雄健、歡樂氣氛營造內政,以強大的文化吸引力融合了大江南北與大漠內外的不同族群,此時的中國是亞洲民族大熔爐。
聲音.文字與歷史 莊德仁 中山女高教學觀摩.
國中隋唐五代史教學.
柬埔寨 U 王詩惠.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REGRESSION FOR ORDINAL OUTCOMES 「順序尺度依變項」的迴歸模型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漢朝 介紹朝代-漢朝. 報告日期2/12.報告者-吳雯馨.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結果 結局 地點 時代 時間 事情 三國 西城 諸葛亮、司馬懿 人物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開始 起因 諸葛亮兵力薄弱,下令 ,士兵扮成 灑掃街 道,自己在城樓上.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比較開皇、貞觀、開元三治世.
第 二 章 第三節 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專題二 安史之亂 1. 安史之亂的因由 2.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3. 歷史工作室.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稅知多少 創造美好家園的推手.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中國歷史科分享 應試策略及考生常記問題.
多元文化概論.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歷史二 第二篇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大分裂時代的來臨 三國鼎立 西晉的統一與分裂 北方的分裂與統一 大分裂時代的歷史特徵

大分裂時代的來臨 1.大分裂時代:魏 晉 南北朝 A.東漢帝國崩解到隋朝統一之前 B.屬於中國歷史上的「中古」時代

黨錮之禍 時間:東漢桓帝、靈帝時 原因:太學生與朝臣批評時政,攻擊宦 官,遭到大規模迫害 結果:使崇尚氣節的士大夫對東漢王朝 失去向心力

黃巾之亂 時間:東漢靈帝(184) 背景 A.由於外戚與宦官長期鬥爭,政治敗壞 B.連年天災,人民生活痛苦 爆發:河北人張角創「太平道」,散布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結果:亂平後,形成州郡割據的局面 A.為平亂,予地方州郡長官掌兵馬大權 B.亂平後,州郡都擁有自己的武力

三國鼎立 1.形成背景:漢末群雄並起,相互兼併,最 後形成三大勢力 A.曹操─勢力最大,「挾天子以令諸侯」 , 控制中原 B.孫權─盤據江東 C.劉備─a.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漢景帝後裔 b.曾討黃巾有功,先後依附曹操、 袁紹、劉表—勢力最弱 c.得諸葛亮為之策劃「隆中對策」

曹操(155~220) 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國 譙(今安徽 亳縣)人。 曹操之父嵩,為東漢桓帝 時宦官曹騰收養,曹操之 妻卞后出自娼家,在當時 的士族看來,其身世是微 不足道。初年曹操曾想躋 身於名士,只落得許邵「 治世知能臣,亂世之奸雄 」評語

2. 赤壁之戰: A. 時間:東漢獻帝13年(208) B. 經過:曹操率大軍南下,被孫權與 劉備聯軍打敗於赤壁 C. 影響:a 2.赤壁之戰: A.時間:東漢獻帝13年(208) B.經過:曹操率大軍南下,被孫權與 劉備聯軍打敗於赤壁 C.影響:a.打破曹操統一中國的野心 b.形成魏 蜀 吳三國鼎立局面

三國形勢圖

西晉的統一與分裂 司馬炎 1.統一: A.司馬昭滅蜀漢(263) B.司馬炎篡魏,建晉(265) C.滅孫吳(280)

晉武帝 司馬炎 晉武帝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 代的基業而稱帝,並非本身之能力,罷廢 州郡武備、分封宗室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 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 的遠因 司馬炎好女色,為臨幸方便,便乘坐羊車 在後宮逡巡;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 處前灑鹽、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290 年因長期縱慾過度,至成疾而死

2.分裂: A.背景: a.晉武帝大行封建→引發「八王之亂」 b.邊疆民族內徙,趁晉室內亂,起兵 攻打首都洛陽,西晉滅亡(316) B.結果:中國出現近三百年大分裂時代 a.北方─出現「五胡亂華」, 建立「五胡十六國」 b.南方─進入「六朝」(東吳、東晉、 宋、齊、梁、陳)

東晉 南北朝分合表

北方的分裂與統一 1.出現三次統一: A.氐族 前秦 苻堅:欲南下一統中國,發動 淝水之戰,被東晉打敗 a.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b.南方的東晉偏安江南 B.鮮卑族 拓拔氏: a.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 b.北魏孝文帝 漢化運動 C.北周滅北齊 謝安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 遷都:平城→洛陽 漢化措施:禁胡服 、斷北語 、通婚姻 、 改姓氏 、重文教 漢化措施:禁胡服 、斷北語 、通婚姻 、 改姓氏 、重文教 影響 A.促使北方胡 漢融合 B.造成南北鮮卑人的對立與分裂

漢化的北魏 孝文帝

南北朝對峙圖(初期) 北魏孝文帝 漢化 自平城遷都洛陽

南北朝對峙圖(中期)

南北朝對峙圖(晚期)

2.隋文帝統一中國: A.篡北周(581) B.滅南朝的陳(589)

大分裂時代的歷史特徵 1.戰爭頻仍: A.大小戰爭多,攸關統一與分裂的大戰 ─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B.以戰爭為手段: a.西晉 永嘉之禍 b.東晉 桓溫、劉裕北伐 c.北方東魏、西魏長期對抗 諸葛亮

2. 人民遷徙: A. 背景:由於政治動亂,兵禍連結,人 民得不到安定生活 B. 情形:中原人士向南方及東北遷徙 a 2.人民遷徙: A.背景:由於政治動亂,兵禍連結,人 民得不到安定生活 B.情形:中原人士向南方及東北遷徙 a.永嘉之亂,世家大族向長江流域遷 徙,史家形容「如過江之鯽」 b.南遷者與南方本地人存在隔閡,直 到東晉末「土斷制」實施才漸融合

土斷制 背景:永嘉亂後,中原人士南遷,東晉 給予優惠─不必納稅、服役 實施 A.時間:東晉末~南朝 B.政策:以土地限制戶籍 背景:永嘉亂後,中原人士南遷,東晉 給予優惠─不必納稅、服役 實施 A.時間:東晉末~南朝 B.政策:以土地限制戶籍 影響 A.政府增加租役的收入 B.消弭南北人的隔閡

3. 區域政權的分合與困境: A. 背景:缺少一個大一統的穩定力量 B. 分合情形: a. 彼此兼併,出現暫時的局部統一, 不久又分裂 b

C. 困境: a. 東晉政權與軍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荊 揚對立」 b. 南方政權與本土人士的矛盾─ 「僑姓」與「吳姓」 c C.困境: a.東晉政權與軍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荊 揚對立」 b.南方政權與本土人士的矛盾─ 「僑姓」與「吳姓」 c.北方為胡 漢衝突與胡族之間的競爭─ (a)西魏、北周─因均田制、府兵制 而胡 漢融合 (b)東魏、北齊─大權掌握在鮮卑人 手中,胡 漢衝突時起

均田制 背景:北方受戰亂波及,人民飢困流離, 以致地曠人稀 頒均田詔:北魏孝文帝採李安世之議 A.先立鄰、里、黨三長 B.計口授田 背景:北方受戰亂波及,人民飢困流離, 以致地曠人稀 頒均田詔:北魏孝文帝採李安世之議 A.先立鄰、里、黨三長 B.計口授田 辦法:把田分成桑田與露田 A.男丁受露田40畝,婦女20畝─身死還田 B.男丁給桑田20畝─身死不還,可以買賣 續行:北齊、北周、隋、唐(安 史亂)

魏晉時代執槊(長兵器)的騎兵

東晉與南朝的情勢 東晉 A.初年─朝野頗能共體時艱,推誠合作 B.淝水戰後─ a.習於苟安,對恢復中原不再熱心 南朝:宋、齊、梁、陳─皆定都於建康 A.四代開國帝王皆軍人將領篡奪而來 B.史家將南朝四代列為正統朝代 C.實際上南朝四代並不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西魏宇文泰的發奮圖強 與關中 漢人士族合作─重用漢士蘇綽建 立新制度 與關中 漢人士族合作─重用漢士蘇綽建 立新制度 建立新制度 A.建「六官」→即後來隋 唐的吏、戶、 禮、兵、刑、工 B.規定「墨入朱出」的公文程式 C.創「府兵制」─融合胡 漢 影響:A.使北周打敗北齊 B.為隋 唐盛世奠定基礎

使用到清朝的「墨入朱出」公文程式 此為康熙皇帝所批公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江寧織造 曹寅請安奏事摺。硃批:「知道了!此事奏聞的是,爾再 打聽還有什麼閒話,寫摺來奏。」由此可見此制在歷史上 影響之久遠

府兵制 創立:西魏 宇文泰採蘇綽的建議 辦法:分全國為百府,分民戶為九等 A.擇六等以上的魁健的男丁,免除賦稅 B.兵民分籍─凡入兵籍,不入民戶 C.平時耕種,歲役一月,有事出征 優點 A.兵不離農,不廢生產 B.軍隊訓練精良,戰鬥力提高 影響:使北周及隋能併有北方,統一天下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世族門閥的出現與發展 士族政治及其表現 永嘉亂後的士族階級 南朝士族的衰微 北朝士族的處境 隋唐以後士族門閥的沒落

世族門閥的出現與發展 1.世族門閥的出現: A.源自:漢武帝獨尊儒術 B.出現:東漢重視經學傳家,形成「累世 公卿」 a.東漢末年─察舉制度日壞,徇私偏袒 世族,形成一特殊階級 b.三國時代─曹魏、蜀漢、孫吳建國均 獲士族支持與合作

2.助長─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 A.背景:東漢末選舉制度無法施行-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B.創始:曹丕採陳群的建議 C.辦法:由中正官依士人譜牒、德行與才 能判斷高下-作為用人授官準則 D.影響:助長世族門閥-造成「上品無寒 門,下品無勢族」現象

九品官人等級示意圖

士族政治及其表現 1.西晉: A.立國時得士族豪強支持 B.給予特權: a.政治上─仕宦優先權(九品官人法) b.經濟上─(a)占田 (b)蔭戶 (c)免除租稅

2. 東晉: A. 南遷之初:爭取南渡士族與吳地士族 的擁護 a. 有賴王導輔佐,稱「江左夷吾」─ 時諺「王與馬,共天下」 b 2.東晉: A.南遷之初:爭取南渡士族與吳地士族 的擁護 a.有賴王導輔佐,稱「江左夷吾」─ 時諺「王與馬,共天下」 b.後權臣專擅左右政局─有士族背景 B.中期:淝水之戰,賴宰相謝安力持鎮 定,運籌帷幄,才能以寡擊眾 C.總結:a.東晉君權下移,朝政為少數 家族所掌控 b.士族成為社會特權階級

王導歷任三朝宰相,因其 才能卓越,又對朝廷忠心 耿耿,所以朝野上下無不 敬重之。晉元帝曾對他說 :「卿,吾之蕭何也。」 也曾把他比作「管夷吾」, 後人稱其為「江左夷吾」。

謝安 383年,前秦 苻堅率領大軍南下, 想一舉併吞東晉。建康城裡人心 惶惶。謝安卻鎮定自若,冷靜的 分派各將領前去抵禦,之後便絕 口不談軍事。 當晉軍在淝水一役中以寡擊眾、 捷報送到謝安手中,謝安正在與 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隨手放 在座位旁,不動聲色的繼續下棋

東晉士族 政治上 A.操控皇室→以致東晉內部不團結 B.憑藉「九品官人法」占居高官-「上 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祕書。」 B.不被編入戶籍,不必繳稅服役 C.可蔭戶,部曲(家丁莊客)、宗黨依附

永嘉亂後的士族階級 1.南方─「僑姓」與「吳姓」: A.僑姓:南遷的中原大族─ a.以中原望族自我標榜 b.大姓:王、謝、袁、蕭 c.輔佐東晉政權─王導、謝安 d.崇尚玄學,好清談─見《世說新語》 B.吳姓:孫吳以來當地大族─ a.地位不如僑姓 b.大姓:朱、張、顧、陸

2. 北方─ 「郡姓」與「國姓」: A. 郡姓─留居北方漢人世族: a. 於姓氏上冠上郡名:為區別胡 漢 b 2.北方─ 「郡姓」與「國姓」: A.郡姓─留居北方漢人世族: a.於姓氏上冠上郡名:為區別胡 漢 b.大姓:(a)山東郡姓─盧、王、崔、鄭 ─重視經學儒術 (b)關中郡姓─韋、裴、柳、薛 c.受五胡君主延用,與胡族政權合作 B.國姓─為天子所命: a.源自:北魏孝文帝改漢姓 b.大姓:元、長孫、宇文、于、陸

南朝士族的衰微 1.背景:士族本身的腐化 A.久處富貴,生活奢靡 B.學識與能力衰退,缺乏政治與軍事人才 2.打擊: A.侯景之亂: b.侯景向梁武帝請婚於王、謝大姓遭拒 B.陳武帝(庶族)崛起:顯示士族已沒落 3.消失:隋滅陳統一

北朝士族的處境 1.自保:永嘉亂後,中原淪陷,胡族紛建國 A.與胡族政權合作 B.建立塢堡自衛 2.胡族國君重用漢人:以鞏固政權 A.後趙 石勒─張賓 B.前秦 苻堅─王猛 C.北魏孝文帝─李安世 D.北魏太武帝─崔浩父子(以修國史毀謗 北魏先世的罪名被處死)

塢堡在永嘉之亂時發展至高峰,這是一種軍事性 的防禦組織,也是自給自足的社會組織。塢堡所 容納的人口,大者四、五千家,小者亦有千餘家 磚畫塢堡圖 塢堡在永嘉之亂時發展至高峰,這是一種軍事性 的防禦組織,也是自給自足的社會組織。塢堡所 容納的人口,大者四、五千家,小者亦有千餘家

王猛(325~375) 王猛一介寒士,得到苻堅的 重用,把他比作諸葛亮。 王猛不負重託,主持朝政剛 明清肅,善惡分明,才盡其 用,官稱其職,勸課農桑, 訓練軍隊,井井有條,氣象 一新,前秦逐漸呈現了國富 兵強的新局面。 後來苻堅不聽王猛之言,攻 東晉,淝水一戰被謝安打敗

隋唐以後士族門閥的沒落 1.南方:隋平陳時,已零落 2.北方: A.唐朝中葉以前,士族仍享有優越的政治 及社會地位─隋 唐政權的基礎有賴關中 士族的擁護 B. 隨時代推移,士族門閥逐漸走上衰落

3.隋 唐士族的沒落因素: A.科舉制度的推行 B.君主權力的強化 C.帝王刻意打壓摧毀 D.黃巢之亂的摧殘

君主權力的強化 唐朝中央政府:行「三省分權制」- 中書、門下、尚書均為 宰相 唐太宗時期:已開始部署不具士族背景 官員參預朝政,藉以分權 唐朝中央政府:行「三省分權制」- 中書、門下、尚書均為 宰相 唐太宗時期:已開始部署不具士族背景 官員參預朝政,藉以分權 武后時期:A.天子詔令改由中書省直接 下達 B.原有封駁的門下省漸失權

帝王刻意打壓摧毀 隋文帝:廢九品官人法,實行科舉→仕途 不再為少數士族壟斷 隋煬帝:首創科舉「進士科」 唐太宗:A.撰《氏族志》 隋文帝:廢九品官人法,實行科舉→仕途 不再為少數士族壟斷 隋煬帝:首創科舉「進士科」 唐太宗:A.撰《氏族志》 -以官品高低定等級 B.下詔「禁賣婚」 唐高宗:禁七姓十家互婚 武則天:特重進士科-加考雜文(詩賦) →提拔進士新貴與山東士族抗衡

武則天(624~705) 原名武媚娘,唐高宗皇后, 并州(今山西)人,出身木 材商人家庭。 代唐自立,建國號周,改名 武曌,稱帝達16年之久,是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黃巢之亂的摧殘 政治手段不易撼動:雖山東士族的優越地 位受到挑戰,重視門 第觀念卻已深入人心 政治手段不易撼動:雖山東士族的優越地 位受到挑戰,重視門 第觀念卻已深入人心 黃巢亂後,趨於沒落-士族家園、產業慘 遭破壞,譜牒散佚 影響:門第觀念逐漸消融

黃巢之亂路線圖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隋唐統一帝國的盛世 隋唐盛世形成的背景 安史之亂與唐朝的中衰

隋唐統一帝國的盛世 1.隋朝: A.建國:隋文帝 楊堅 a.篡北周(581)→滅南陳(589)統一 中國 b.締造「開皇之治」 B.亡國:隋煬帝 楊廣 a.勞逸民力:鑿運河、征高麗 b.國祚:38年

楊 堅 楊 廣

2.唐朝: A.高祖:代隋建唐 B.太宗:a.開創「貞觀之治」 ─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b.被西北邊族君長稱「天可汗」 ─國際盟主 C.高宗:對外開疆擴土 a.東向─對朝鮮半島用兵(白江口之役) b.西向─平定西域,使唐朝勢力達到中亞 地區,控制「絲綢之路」

唐太宗(599~649) 唐太宗 李世民,為高 祖 李淵的次子,曾發 動「玄武門之變」取 得政權。 在位期間,為大唐盛 世奠定強盛基礎,史 稱「貞觀之治」

隋唐盛世形成的背景 1.族群融合: A.魏 晉 南北朝:a.胡 漢對立與衝突 b.經約400年調適已融合 B.唐朝: a.華 夷觀念淡薄─唐太宗名言: 「自古 皆貴中華,賤夷 狄,朕獨愛之如一。」 b.唐人心胸開闊 c.國都長安成國際性大都市

唐朝禮賓圖 說明唐朝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情形

唐朝 長安城裡西市的熱鬧景象

2. 開鑿運河: A. 隋朝:開鑿五條運河 a. 永濟渠─對高麗用兵而開鑿 b. 通濟渠、邗溝─隋煬帝遊江南 B. 唐朝:成唐朝經濟命脈 a 2.開鑿運河: A.隋朝:開鑿五條運河 a.永濟渠─對高麗用兵而開鑿 b.通濟渠、邗溝─隋煬帝遊江南 B.唐朝:成唐朝經濟命脈 a.使江南經濟得以支持北方政治與國防 b.有助調解經濟、安定政治、鞏固統一

隋朝運河圖

唐朝武官俑 眼睛炯炯有神,嘴唇 緊閉,外貌威武神情 剛毅,表現出民族融 匯後唐人的新面貌

3.良好制度: A.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B.兵制:府兵制 C.拔擢人才:科舉制 D.田制與租稅:均田制與租庸調法

三省六部制 1.三省制:多相分權合議 A.多相分權:a.中書省─決策 b.門下省─審駁 c.尚書省─執行 B.合議:須於政事堂合議

唐朝三省六部組織系統圖

府兵制 1.源自:北周 2.方法:選自折衝府-部分徵兵 A.條件:家富體建,免租庸調(賦稅) B.性質:平時農耕,農閒教戰,有事出征 3.任務:戍邊、征戰、番上 4.特色:兵農合一(寓兵於農)-戰鬥力強 6.優點:A.兵源不缺,又不影響生產 B.可避免武將把軍隊私有化 7.意義:為唐朝盛世的重要基礎- 強

科舉制 1.起自:隋煬帝創「進士科」 2.考試科目:很多,最重要有二─ A.明經科:偏重經書內容記憶,名額較多 B.進士科:較受重視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a.及第較難-加考詩賦 b.錄取人數較少 c.宰相多進士科出身

3.唐朝科舉現象: A.打破魏 晉以來世族壟斷政權 B.政府用人較為客觀 C.啟動社會階層流動 D.工商子弟不能應科舉

均田制與租庸調法 1.均田制: A.源自:北魏 B.計口授田:丁男 a.口分田:80畝,身死還田 b.永業田:20畝,身死不還 C.影響: a.有利荒地開墾,增加稅收 b.奠定唐初富庶盛況- 富

2. 租庸調法-唐朝前期的賦稅制度 A. 徵收實物:田租、戶調、力役 B. 優點: a. 輕徭薄賦:比漢朝還低 b. 項目分明,賦稅公平 c

安史之亂與唐朝的中衰 1.唐玄宗: A.使唐朝盛世達顛峰:締造「開元之治」 B.唐朝國勢中衰: a.政治日益衰敗之因: (a)荒於政事─寵幸楊貴妃 (b)用人不當─李林甫、楊國忠 (c)府兵敗壞,武力為藩鎮所控制 (d)任用胡人為邊帥 b.終致釀成「安 史之亂」

唐玄宗 楊貴妃 玄宗 開元年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革除弊害,締造 「開元之治」。晚年因為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 玩樂,終致引發安 史之亂

2. 安 史之亂:(755~763) A. 亂起:安祿山、史思明等人叛變 B. 經過: a. 叛軍直下:范陽→洛陽→長安 b 2.安 史之亂:(755~763) A.亂起:安祿山、史思明等人叛變 B.經過: a.叛軍直下:范陽→洛陽→長安 b.被唐軍郭子儀、李光弼平定 C.影響:唐朝元氣大傷 a.使生產力遭受嚴重破壞,人口大減 b.經濟負擔更重─應付大食、回紇

安 史之亂圖

從唐詩中看詩人對安 史之亂的感概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安 史亂後形勢: A.唐朝喪失中亞控制權─ 為大食、吐蕃所占領 B.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最後亡於藩鎮 a.為酬庸有功的將領 b.節度使遍布天下

唐朝盛世及安 史亂後形勢比較圖

4. 唐朝衰亡: A. 因素:a. 宦官干政─始自玄宗 b. 藩鎮割據─安 史亂後 c. 牛 李黨爭 d. 黃巢之亂─天災連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