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骨骼和關節疾病(Diseases of Bone and Joint)
表19-1
好發於手足的小骨、胸骨、肋骨及脊椎骨等。 患者年齡以20~40歲為多。 軟骨瘤(Chondroma)(圖19-10) 好發於手足的小骨、胸骨、肋骨及脊椎骨等。 患者年齡以20~40歲為多。 軟骨瘤如果位於骨髓腔內,稱為內生軟骨瘤(enchondroma)(圖19-11)。 若在硬骨表面,稱為骨膜下(subperiosteal)或是近皮質(juxtacortical)軟骨瘤。 軟骨瘤是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並且經常伴隨有囊狀或粘液變性。 多發性的內生軟骨瘤病(enchondromatosis),又稱為奧利艾氏病 (Ollier’s disease),可能會轉變為惡性的軟骨肉瘤。(圖19-12)
又稱為外生性骨贅(exostosis),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 好發於長骨末端,特別是股骨。 骨軟骨瘤(Osteochondroma) 又稱為外生性骨贅(exostosis),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 好發於長骨末端,特別是股骨。 患者通常是10~35歲的年輕人(圖19-13)。 臨床上,可以在骨骼的表面見到蕈狀的突出病灶。(圖19-14) 組織學上,病灶包含了硬骨以及軟骨帽(cartilage cap),同時軟骨可以有鈣化現象。
骨的巨細胞瘤會逐漸的增大,而在X光片上呈現一骨溶解性(osteolytic)與肥皂泡狀的病灶。 骨的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好發於長骨的骨端。 年齡大約分布在20~55歲之間(圖19-15)。 骨的巨細胞瘤會逐漸的增大,而在X光片上呈現一骨溶解性(osteolytic)與肥皂泡狀的病灶。 組織型態上,骨的巨細胞瘤是由許多的圓胖紡錘狀細胞,以及類似蝕骨細胞的多核巨細胞所形成,因此又稱為蝕骨細胞瘤(osteoclastoma)。
二、惡性骨腫瘤 又稱為骨源性肉瘤(osteogenic sarcoma) ,惡性度極高的原發性惡性腫瘤。 骨肉瘤好發於兩大年齡群: 骨肉瘤(Osteosarcoma) 又稱為骨源性肉瘤(osteogenic sarcoma) ,惡性度極高的原發性惡性腫瘤。 骨肉瘤好發於兩大年齡群: 1.年輕型:常見於長骨的骨幹與骨端的交界處(圖19-16)。 2.老年型:常侵犯脊椎骨、骨盆及頭顱骨。 在X光的檢查下,可以看到陽光四射型(sunburst type)的骨膜變化,或是形成科德曼氏三角(Codman triangle)。 骨肉瘤生長極為迅速,容易經由血路轉移至肺臟等其他器官,預後極差。
主要發生年齡在30~70歲之間,好發於中軸骨。(圖19-17) 組織學上,軟骨肉瘤是由惡性的軟骨細胞與透明或黏液狀軟骨所組成。 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 主要發生年齡在30~70歲之間,好發於中軸骨。(圖19-17) 組織學上,軟骨肉瘤是由惡性的軟骨細胞與透明或黏液狀軟骨所組成。
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通常發生在長骨和骨盆。 X光檢查出現如洋蔥皮般的層狀形態(圖19-18)。 尤因氏腫瘤(Ewing’s sarcoma) 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通常發生在長骨和骨盆。 X光檢查出現如洋蔥皮般的層狀形態(圖19-18)。 基因表現即呈現第11對和第22對染色體的交互移位(translocation)。 腫瘤細胞相當一致、小、而且圓,狀似淋巴球母細胞 (lymphoblast)。 預後不佳。
乃是源自於骨髓網狀內皮系統的惡性腫瘤,由異常的漿細胞(plasma cell)所構成。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乃是源自於骨髓網狀內皮系統的惡性腫瘤,由異常的漿細胞(plasma cell)所構成。 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通常發生在脊椎骨、肋骨、頭顱骨及胸骨。(圖19-19) X光檢查可見骨骼有被挖空(punched out)的現象。 以劇烈骨痛、骨折、或是肢體麻痺為主要的表現。 50%的患者的尿液中含有本斯瓊斯蛋白(Bence-Jones protein),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形成尿毒症。
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是轉移性瘤(metastatic tumor),通常為多發性的。 (圖19-20)(圖19-21) 骨骼的轉移性瘤常常會造成骨質嚴重的溶解和破壞,不過也有些會刺激使得骨質變厚與硬化。(圖19-22)
圖19-22
原因是骨質量的減少,使得骨質有空隙、結構不穩定,易引起骨折。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 原因是骨質量的減少,使得骨質有空隙、結構不穩定,易引起骨折。 局部性骨質疏鬆 常見於骨折後缺乏功能性刺激的骨骼、癱瘓的肢體,或是因為關節病變而造成廢用的骨骼。 全身性骨質疏鬆 往往發生於長期臥床的患者,和缺乏運動的人。
其他原因的骨質疏鬆 老年人和停經後的婦女,因為造骨細胞的活力減退與女性動情激素缺乏等因素。 其他例如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hyperadrenocorticism)、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或是甲狀腺毒血症(thyrotoxicosis)等原因。
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或是磷酸鹽被耗竭所引起。 因為骨質無法礦物質化,所以骨骼的強度會減弱甚至變形。 佝僂病(Rickets)和骨軟化(Osteomalacia) 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或是磷酸鹽被耗竭所引起。 因為骨質無法礦物質化,所以骨骼的強度會減弱甚至變形。
是由於原發性或續發性的副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所引起。 囊狀纖維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 Cystica) 是由於原發性或續發性的副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所引起。 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造成明顯的骨質吸收及纖維化,進而在骨髓腔內形成囊性變化與骨骼變形。 X光檢查下可見蟲蛀狀(moth-eaten)的病灶。
又稱為變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 病理變化可分為以下三期:(圖19-24) 佩傑特氏病(Paget’s disease) 又稱為變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 病理變化可分為以下三期:(圖19-24) 1.骨質溶解期(osteolytic stage)。 2.混合骨質溶解-骨母細胞期(osteolytic-osteoblastic stage)。 3.骨質硬化期(osteosclerotic stage)。 患者得骨肉瘤的機會增加,且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和循環系統的疾病。 生化檢查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鹼性磷酸酶升高。
通常是由於外傷或組織退化而引起,主要發生在腰椎。 椎間盤脫出(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 通常是由於外傷或組織退化而引起,主要發生在腰椎。 纖維性發育不全(Fibrous Dysplasia) 是指在骨骼的纖維組織基質中,有些骨小樑呈現彎曲且發育不全。 大多數的病例只侵犯單一的骨骼,稱為單骨性(monostotic)纖維性發育不全(圖19-25)。 少數的多發性病例,則稱為多骨性(polyostotic)纖維性發育不全(圖19-26)。 若合併有皮膚的咖啡色斑塊和內分泌異常,又被稱為阿爾布萊德氏症候群(Albright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