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审美文化 琴棋书画/文章诗赋 戏曲小说/音乐舞蹈 二泉映月
一、 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即中国四大古典艺术——古琴、围棋、书法、绘画 将琴棋书画四大类相提并论者,较早见于唐代画家张彦远的《法书要录》。
1, 琴 谈“琴” 琴艺术的历史源流 古琴的演奏 琴与中国文化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最早的弦乐器之一。 传说上古神农氏及尧舜时期即已产生。《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琴,禁也,神农所作。” 但据考证,它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最晚在西周时代已非常流行。
古琴定型于汉代,魏晋以后形制已和现在大致相同。 琴面:为架弦用以演奏的正面部分,一般为桐木或衫木制成 琴徽 :面板外侧十三个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白色小圆点 琴弦:张于琴面,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
琴底:与琴面相对,用梓木制成 “凤沼”、“龙池” :两个大小不同的出音孔 琴身:琴面与琴底合成长约一百一十厘米的狭长形木质音箱。琴头宽约十七厘米,琴尾宽约十三厘米。
早期:主要以伴奏为主 《诗经》的不少篇目就是用古琴伴奏演唱的,称为“琴歌”。 从文献中记载的师襄、师旷及伯牙的高超琴艺来看,先秦古琴艺术已日趋成熟。相传师旷琴艺精湛,其演奏竟然能引来玄鹤起舞。 当时的独奏曲主要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雉朝飞》等。
汉末三国:基本定型 古琴已为七弦,并且增加了徽位标志。琴面已完全平直,左手指可在面板上自由移动演奏滑音,共鸣箱和音量均有所扩大,艺术表现力也大为丰富。 较著名的琴曲有被称为“蔡氏(蔡邕)五弄”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还有《饮马长城窟行》、《白雪》等。
魏晋南北朝:全盛时期 文人学士以“琴棋书画”为雅,古琴演奏艺术和琴曲创作均进入全盛时期。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为有感战乱与骨肉分离而作;阮籍的《酒狂》是对现实不满之情的流露,而嵇康因公开反对司马政权而被害,临刑慷慨一曲《广陵散》,从容就义。 著名的琴曲还有《梅花三弄》、《乌夜啼》、《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
隋唐宋元时期 隋唐时,由于琵琶兴起,古琴受到一定冷落,其发展主要限于文人士大夫范围。 宋元时期多种琴派纷呈,出现了京师、两浙和江西等流派,其中以浙派成就为最,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与浙派代表、著名琴艺术家郭沔等人注意从民间的流行琴曲中汲取养分、反对保守、提倡新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明清时期:琴派林立,各显神通 器乐派:主张古琴演奏应以纯器乐的琴曲为主 声乐派:主张古琴演奏应以琴歌为主或者主张为曲填词 《神奇秘谱》: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明代朱权等于1425年编印,收录保存了大量珍贵古琴曲谱,促进了琴家交流和古琴艺术的发展。
古琴的演奏 弹奏方法: 左手根据徽位抚弦,右手拨弦弹奏,有弹、抹、轮指、过弦、散音、泛音等技巧与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
《左传》:古琴演奏,讲究“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宋僧则全《节奏、指法》:“须留一二分韵,取不尽处便作后句,谓之‘意有余’”。 清代戴源《鼓琴八则》:“弹琴要得情,有是情斯有是声,声情俱尚,乃为有曲”。
古老的原始意象,深沉的文化旨趣 琴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主要在于它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意象。 琴是品行高洁的象征。所以嵇康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琴还有着另一个令人心醉的意象——知音。
知音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汉书.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赴临邛富人卓王孙宴,“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中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窃从户窥,心悦而好之……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 返回
2,棋 说“棋” 围棋艺术的历史源流 围棋的审美特征 黑白之间
围棋,亦称“弈”、“弈棋”等,又雅称“坐隐”、“手谈”,是我国传统棋戏之一。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种。因以围困对方、吃子多而取胜,故称“围棋”。 今用的棋局魏晋南北朝时已定型,纵横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黑子181颗,白子180颗。 据说,围棋的产生和古代战争有关,用以辅助作战的运筹谋划 。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流行并盛行于南北朝,实用性仍占据一定地位。 唐宋时期:围棋作为一门艺术被完全确认,围棋的进一步普及化和专业化。唐以后的棋待诏制度加快了围棋专业化进程,其专业水平得以提高并传入了日本。 元代 :严德甫、晏天章二人所著 《玄玄棋经》收录了300多个棋势图,是围棋向纯艺术化发展的典范 明清时期:空前大发展
围棋的审美特征 形象美 情感美 思想美
黑白之间 围棋与《周易》:围棋的太极阴阳、玄妙变幻,与《易》取得了沟通。 围棋与儒家文化:受其影响,围棋带上了许多服务于社会的现实功利性观念。 围棋与道家文化:道家之棋直指棋的本义,围棋作为“坐隐”、“忘忧”之物,恰恰切合了道家的人生追求。 围棋与宗教:体现诸多宗教观念
3,书 书法的工具 书法的历史源流 书法名家介绍 书法审美
文房四宝 毛笔 :软毫、硬毫和兼毫 ;长锋、中锋、短锋 墨 :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 纸 :宣纸 砚 :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
书法艺术在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中发育成熟。 古体: 甲骨文——金文——篆书 (大、小篆) 今体: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书法名家 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 ,代表作《兰亭集序》 颜真卿:楷书天下第一 ,代表作《颜勤礼碑》、《多宝塔碑》 张旭:草书之圣 ,代表作《古诗四帖》
书法审美 笔力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墨法 :枯湿浓淡、知白守黑 气韵 :潜虚半腹、计白当黑 “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4,画 国画工具及国画类型 画坛名家 国画审美
国画工具 毛笔:品种比书法毛笔更多一些 墨:主要用油烟墨 纸:一般用宣纸 颜料:矿物色和植物色
国画类型 按内容分: 人物画:东晋顾恺之、中唐吴道子 山水画:南朝刘宋宗炳、隋朝展子虔、唐代王维 花鸟画:宋徽宗赵佶 按画法分: 工笔画: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注重细节的描绘 写意画:画法概括、夸张,要求用简单的笔墨画出事物的神韵
画坛名家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明四家” :明代山水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清四王”: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指清乾隆时期在江苏扬州活动的一批职业画家,他们有着相同的艺术思想和命运。 一般认为包括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郑燮(郑板桥)、李方膺和罗聘 返回
国画审美 国画注意整体和谐,任何细部都必须符合整体性。 气韵生动是国画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与关照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南朝谢赫著有《古画品录》,其中著名的“绘画六法”即以“气韵生动”为第一。 中国画还具有独特的诗性意境。
二、文章诗赋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文学史上历来有雅俗文学之辨,但二者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界定。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诗歌与散文被归入雅文学范畴,这一点几乎是无可争议的。 本章所述雅文学,主要是从其传统意义出发的,就包括诗歌与散文。
1,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诗经》与楚辞,合称“风骚” 唐诗与宋词 古典诗歌与诗性文化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305首诗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即《国风》,160篇,是从十五个诸侯国采集的民间歌谣,最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即《大雅》、《小雅》,105篇,多是西周宫廷的正声雅乐;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分别为西周王室和春秋前期鲁国、宋国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返回
《楚辞》 “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汉代也有不少作家模仿这种样式进行写作,经过刘向、王逸等学者的收集整理,编成《楚辞》,“楚辞”就成了此类作品的通称。
屈原 屈原是《楚辞》的主要作者,他是楚国的贵族,曾官居要职,参与内政外交等重要政治活动,后来被谗、放逐,因报国无门而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长达2400多字的《离骚》。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屈原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抒发个人激情的伟大诗人。“楚辞”因此又名“骚”。 返回
唐诗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首)和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中唐: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 晚唐
宋词 词,古典诗歌的一种,故又称“诗余”。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婉约派:词风委婉柔美,以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为代表 豪放派 :词风豪放、高妙与飘逸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
古典诗歌与诗性文化 情感的丰富性 想象的奇特性 思维的直觉性 演说的灵动性
2,散文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汉代散文——政论、史传与汉赋 唐宋散文——“古文运动” 明清散文——小品文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哲理散文): 一、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 二、战国中叶: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 三、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
汉代散文 政论与史传:贾谊、晁错等作家针砭时弊、笔锋犀利的政论散文;司马迁、班固秉笔直书、爱憎分明的史传散文 汉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抒写情志;韵散相间,讲究辞藻华美 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汉赋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抒志的短赋;另一类则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 汉大赋滥觞于汉初枚乘的《七发》 返回
汉赋四大家 成就最突出者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显示了散体大赋的风格。 大赋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西汉末年的扬雄,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京都大赋”也是汉代大赋的名篇,其铺张扬厉、曲终奏雅的基本体制仍同于“扬马”。 返回
唐宋散文 唐宋文坛出现了两次大规模反骈、复古的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 第一次古文运动 第二次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包括“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及韩愈、柳宗元。他们均以以绝妙散文闻名古今。 返回
第一次古文运动 由中唐韩愈、柳宗元发起,上承先秦两汉质朴优美的散文,高举复古旗帜,向六朝骈体发起猛烈攻击。 返回
第二次古文运动 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复古革新精神,以更为成熟的散文革新理论及令人瞩目的散文创作成就,掀起了北宋“古文运动”。 返回
明清散文 明中期:“前后七子”与“唐宋派” 明后期:“公安派”与“竟陵派”
“前后七子”:分别以李梦阳、何景明与李攀龙、王世贞为首 “唐宋派”: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推崇唐宋古文,代表:归有光《项脊轩志》 返回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主张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式 “竟陵派” :钟惺、谭元春等,主张散文表现“幽情单绪”,使文章的题材更窄 返回
三、戏曲小说 传统的“俗文学”,一般是指流传于民间,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文学。它有别于文人士大夫创作的正统文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母。 俗文学的范围很广,戏曲与小说是当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1,戏曲 早期戏曲:古代傩戏、汉代百戏、唐代歌舞戏与参军戏等 宋元杂剧与南戏 明清传奇
早期戏曲: 古代傩戏:代表着远古崇拜的祭仪歌舞,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戏曲。 汉代百戏 :包含着古代歌舞的蘖变与综合,形成了唱做念打舞这种综合的戏曲艺术。代表:《东海黄公》 唐代歌舞戏与参军戏:具备了演员扮演人物,以歌舞表现故事的戏曲特征
宋元杂剧 “四折一楔” :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类似文章的起承转合。楔子,篇幅短小,通常在第一折之前,类似于 “序幕”。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题材: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 关汉卿《窦娥冤》与王实甫《西厢记》
南戏 有“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之称。后人为有别于北方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 “南戏之宗”的《琵琶记》(高明作) “元末四大南戏”或“明初四大传奇” :写义夫节妇的《荆钗记》,写悲欢离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白兔记》、《拜月亭记》,写家庭伦理的《杀狗记》
明清传奇 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成熟的长篇戏曲形式。 “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 “吴江派”与 “临川派” “临川四梦”
“吴江派”:沈璟为首,从曲乐角度要求文辞创作要服从于声律规范 “临川派”:汤显祖为首,从曲文角度要求声律选用要服从于文辞创作 返回
“临川四梦” 又名“玉茗堂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名。 返回
清代传奇 苏州剧派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著作 “南洪北孔”
苏州剧派 中国戏曲史上阵容最大的戏剧流派 主将李玉,代表作为“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返回
“南洪北孔” 即洪升和孔尚任,二人的代表作分别为《长生殿》和《桃花扇》 这两部作品把中国戏曲的结构、音乐、表演和史剧创作等艺术发挥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是传奇达到顶峰的标志 返回
2,小说 “小说”之解 贯穿始终的文言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与明代拟话本 明清章回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四大名著
关于“小说” 一、春秋战国时,诸子用以指本学派以外的琐屑浅薄的言论,意谓其无关宏旨。 二、《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末,谓其出于稗官,乃街谈巷议之类,道听途说者所造。后世沿用,凡丛杂的记述论说,皆称“小说”,以区别于经史文章。
三、以演说故事为宗旨的唐人传奇及后世的文言笔记小说,如《剪灯新话》、《聊斋志异》。此之前的先秦神话、传说、寓言、魏晋志怪等,皆其先河。 四、宋代,小说为“说话”数家之一。唐末已开其端。 五、在“说话”基础上出现的平话、话本。 此后,小说遂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文言小说:贯穿始终 发轫:六朝志怪与志人小说 成熟:唐传奇 辉煌:明清文言小说。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代表着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志怪与志人小说 一类是“志人”,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轶闻逸事,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另一类为“志怪”,主要记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多神仙鬼怪,其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返回
唐传奇 唐人小说被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 代表作有陈鸿《长恨歌传》、沈既济《枕中记》、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和蒋防的《霍小玉传》 唐传奇不仅是我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小说整体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返回
宋元话本小说 “说话”四家:“小说”、讲史、讲经、合生(或说诨话) 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类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
小说 多就现实生活汲取题材,形式短小精悍,内容新鲜活泼;描写婚姻爱情和狱断公案的尤其生动感人,给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 代表作《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返回
讲史 将历史演绎为小说形式,对中国古典小说影响巨大,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端。 代表作《大宋宣和遗事》和《全相平话五种》 返回
明代拟话本 “三言”和“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作品,合称“三言二拍”
“三言”:作者冯梦龙,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属于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选集,其中也有冯梦龙的拟作;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模拟话本形式的个人创作 返回
明清章回小说 白话章回小说与文言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体式特征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章回小说体式特征: 分章叙事,标明回目; 作者(叙事人)始终扮演说话人的角色,采用散说为主并间以韵文的叙事方法; 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丰富多彩,有单线组合、单线纵贯、多线交叉、网状交织等基本形态; 缓急有致的叙事节奏和通俗化的叙事语言 返回
中国古典小说高峰: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我国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西游记》:作者明代吴承恩。根据唐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取经的故事和民间传说,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神话长篇小说。 《红楼梦》:作者清代曹雪芹。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四、音乐舞蹈 音乐与舞蹈这两种审美艺术,常常是紧密联系,难以分割的。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独特的乐舞或舞乐文化。
1,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 传统音乐的历史分期 中国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别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 关于音乐的传说 起源于劳动 原始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早期的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分期 先秦时期:以“钟鼓之乐”为主;礼乐制度的形成,为古代文化奠定了更加全面的基础。 汉唐时期:歌舞大曲是音乐的主要形式 宋元明清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声乐和器乐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类别 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潮州弦诗 福建南曲 河北吹歌 浙东锣鼓 晋北鼓乐 潮州大锣鼓 苏南吹打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萧鼓》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历史概况 雅乐舞蹈与伎乐舞蹈 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舞蹈
中国舞蹈历史概况 先秦时期 宋代以前 宋代以后
先秦时期 原始时代,舞蹈是文化的基本形态。 随后,阶级出现,舞蹈艺术发生分化 。 周代舞蹈是中华乐舞文化的第一个高峰。西周初年,统治阶级制礼作乐,建立了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使我国奴隶社会的舞蹈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周末年,“礼崩乐坏”,雅乐日渐没落,民间歌舞替代雅乐而成为舞蹈表演的主流。 返回
宋代以前 总特征:舞蹈是主要的表演艺术。歌舞艺术深入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蓬勃发展,先后出现汉唐两个高峰。 两汉舞蹈百技纷呈,是俗乐舞文化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舞蹈文明显示了其艺术的自觉,为隋唐乐舞文化的新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舞蹈文化灿烂辉煌,达到了艺术巅峰。 返回
宋代以后 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不同于过去的新阶段。 专业舞蹈的主流由豪门贵族转向广大市民阶层,雅乐衰落,而民间舞蹈成为这一时期舞蹈艺术的主体 。 返回
雅乐舞蹈与伎乐舞蹈 雅乐舞蹈与伎乐舞蹈构成了我国乐舞艺术的重要两翼。它们为中国古典舞的“宫廷”与“民间”两条传统路线打下了基础。
雅乐舞蹈 武王建立周朝后,命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建立周王朝的礼乐制度。乐舞艺术作为一种统治手段—礼乐教化的工具,其地位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部分乐舞即所谓的“雅乐”、“雅舞”,是我国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始终居于乐舞的正统地位。 雅舞包括“六大舞” 返回
“六大舞” 也称“六代舞”,代表六个朝代。 分“文”、“武”两类。文舞持龠(似笛的管乐器)翟(鸟羽)而舞,故称龠翟舞;武舞持干(盾牌)戚(斧钺)而舞,又称干戚舞。 返回
伎乐舞蹈 伎乐舞蹈即除雅乐舞蹈之外,种种由专业艺人表演的观赏舞蹈 。 汉代伎乐与唐代伎乐 唐以后,伎乐舞蹈开始走向衰落。
汉代伎乐与唐代伎乐 汉代伎乐的繁荣,出现一些新的表演形式;著名舞蹈节目以及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乐舞伎人,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乐舞文化已进入了繁盛期 盛唐是我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伎乐舞蹈的全盛时期。标志着唐代乐舞文化高峰的隋唐燕乐,主要就是由乐舞伎人表演的。 返回
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舞蹈 汉族秧歌舞 蒙古族安代舞 苗族芦笙舞 傣族孔雀舞 维吾尔族舞蹈 朝鲜族长鼓舞 藏族的“一顺边”舞蹈 高山族“甩发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