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EHF)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应急中心 向妮娟 2014年8月4日
基本知识 疫情概况及特点 2014年的国际应对 当前应对主要问题和国际反应 WHO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 疾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
一、基本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 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分型 目前已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 扎伊尔型(EBOV):对人致病性最强,曾引起暴发 苏丹型(SUDV):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 本迪布焦型(BDBV):对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发 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 赖斯顿型(RESTV):菲律宾和中国发现过,可以感染人类,但至今尚无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相关报道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传染源 自然宿主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果蝠的分布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
人际传播形式 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
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群易感性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集中在成年人 性别间不存在发病差异 暴露或接触机会多 性别间不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潜伏期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 潜伏期没有传染性 病人出现症状的时候具有传染性
症状和体征 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后续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 病例可同时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 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肝酶升高
诊断 在诊断埃博拉病毒病之前,需排除疟疾、伤寒、志贺氏菌病、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如下方法可诊断埃博拉病毒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抗原检测 血清中和抗体检测 RT-PCR 病毒分离 病人的标本具有极大的生物危害风险,检测需在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
预防和治疗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有些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临床上尚无可用的疫苗 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疗法正在进行评估 危重病例需要加强支持性护理。病例往往会脱水,需要以电解质溶液进行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WHO埃博拉病毒病关键信息(2014.3) 埃博拉病毒引起人类埃博拉出血热(现称为埃博拉病毒病) 暴发的病死率达到90% 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接近热带雨林的偏僻村庄 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并可发生人间传播 狐蝠科的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动物或人群都没有可用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二、疫情概况及特点
既往发生疫情 1976年在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同时出现的两起疫情中首次被发现。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之后偶有散发,多为暴发,多发生于中非和西非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 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苏丹、科特迪瓦(象牙海岸)、乌干达、刚果共和国以及南非已确认发生过病例。 全球至今累计发病2600多例,死亡约1700余人,总体病死率约66%。
全球既往疫情概况 Year Country Virus subtype Cases Deaths Case fatality 2012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Ebola Bundibugyo 57 29 51% Uganda Ebola Sudan 7 4 57% 24 17 71% 2011 1 100% 2008 Ebola Zaire 32 14 44% 2007 149 37 25% 264 187 2005 Congo 12 10 83% 2004 Sudan 41% 2003(11-12月) 35 2003(1-4月) 143 128 90% 2001-2002 59 44 75% Gabon 65 53 82% 2000 425 224 53% 1996 South Africa (ex-Gabon) 1996(7-12月) 60 45 1996(1-4月) 31 21 68% 1995 315 254 81% 1994 Cote d'Ivoire Ebola Ivory Coast 0% 52 60% 1979 34 22 65% 1977 1976 284 151 318 280 88%
全球埃博拉病毒病地理分布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2月初,几内亚东南部马桑达省出现发热死亡病例,周边省份和首都地区随后也发现类似病例。 3月22日马桑达地区采集的12份疑似病例的样本在法国进行了检测并得到最终确认 从6例病人样本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并与扎伊尔型有较强的同源性 随后疫情持续扩散,至7月份,疫情已经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国家内蔓延,并波及至尼日利亚
截至7月27日 新报告 (1) 确诊病例 可能病例 疑似病例 合计 几内亚 病例数 47 336 109 15 460 死亡数 36 218 12 339 利比里亚 222 100 128 101 329 91 72 62 22 156 塞拉利昂 294 473 38 533 134 195 33 5 233 尼日利亚 1 564 909 276 138 1323 262 485 205 39 729 (1) 2014年7月1日-27日的新报告病例
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总报告病例(7月16日)
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总报告病例(7月16日)
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总体疫情(7月24日)
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总体疫情(7月24日)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特点分析 整体上此次由埃博拉出血热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不同于以往——新感染病例会继续在上述3国发生,或影响其他相邻国家 除2013年12月报告的指示病例外,其余病例均是通过接触感染病例或死亡病例而引起的感染 感染病例不去就诊或未进行隔离治疗,以及不安全的丧葬操作,均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在人间传播 缺乏对所采取的基本防控措施的即时风险评估(如:手卫生、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清洁及消毒措施的适当应用、医疗废弃物管理和丧葬监督等),会增加医务人员和社区的传播风险
三、2014年疫情国际应对
WHO应对EHF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的战略 应对和准备的协调工作,包括现场应对合作伙伴的协调; 国家快速检测和管理EHF疑似、确诊病例的能力建设; 防止EHF的社区传播; 在卫生服务过程中防止EHF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的传播; 提供必要的心理应急咨询以支持病人和社区的恢复; 支持伦理学在临床、实验室、流行病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EHF爆发决定因素中的应用性研究。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协调 WHO、GOARN、ECDC、USCDC和MSF等国际组织均投入力量参与到疫情应对之中,领导通报目前受影响国家的现状,并帮助在该地区的所有国家开展关键的准备工作; WHO定期召集会议,与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相关国政府、卫生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就风险评估和计划措施开展每日会商 协调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间卫生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资源调动和宣传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协调 世卫组织的新发和危险病原体实验室网络(EDPLN),正在向受灾国家提供诊断和参考实验室的支持。 目前合作实验室包括: 巴斯德研究所(IP),达喀尔,塞内加尔; 欧盟移动实验室(EMLab)团队(包括国际研究组织CIRI),法国; 热带医学的伯恩哈德- Nocht研究所,汉堡,德国; 国立传染病研究机构,罗马,意大利; 国际研究组织CIRI,里昂,法国; Metabiota,凯内马,塞拉利昂。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技术支持 受影响国家的工作包括提供如下支持: 主动搜索病例,辅以快速的实验室确认; 快速确认EHF临床病例的所有接触者,组织他们自最后一次已知接触后的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 调查受影响社区的传播模式和风险因素,以指导控制措施; 在现场部署和维持来自世卫组织和GOARN的国际疫情应对小组,以支持国家卫生当局立即响应行动和实地考察工作,并协调国际技术支持; 包括临床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流行病学,数据管理,实验室诊断和参考,社会动员和健康促进,心理支持,医学人类学,后勤和通信等专家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技术支持 在医疗机构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迅速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者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 包括严格遵守洗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安全注射操作,环境消毒和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迅速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者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 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埃博拉出血热的特点,使他们能够迅速识可能的病例,并管理他们。这包括急诊分诊系统,以便适当的转移到隔离中心 提供全面的现场后勤保障,包括运输,通信,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协调 包括确保不间断设备和用品供应,以便恰当和人道的照顾病人,包括私人保健机构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技术支持 实施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活动,以解决社会的关注问题,并促进可以迅速降低风险和提供保护的行动的采用 包括促进洗手,安全的照料病人,安全的环境消毒和安全的殡葬 确保安全且文化上可以接受的殡葬 与社区合作,制止歧视受感染的个人和家庭,以促进人们在患病早期能够主动报告,并在他们恢复时能返回自己的社区 在未受影响的社区和周边国家的行动包括提供如下支持: 通过发布最佳实践指南,信息和宣传材料和预防的必需品,帮助国家卫生当局制定准备计划 让医务人员做好准备,以安全和安心地管理的疑似EHF病例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WHO于3月30日已将3.5吨的防护用品已送达几内亚,并已分发至埃博拉疫区的医疗机构 包括一次性防护装备、消毒剂及尸体无害化处理材料等。 截至4月16日,WHO与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已派遣81名专家到现场,目前已派遣了更多的专家 52名WHO工作人员,22名来自GOARN合作伙伴专家,7名直接招聘的顾问 西非三国和世卫组织为各级响应预计的预算总额为18,963,710美金 截至4月16日,还有8,316,390美金的差距
国际组织已采取行动 WHO于7月2-3号组织该地区11个相关国家在加纳召开高层会议,包括各国卫生部长、技术专家和关键利益相关方 会议确定目前的工作重点: 将社区、宗教和政治领袖动员起来,增进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监测、病例发现和接触者追踪; 向主要热点地区派遣更多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力资源; 确定并承诺提供更多国内资金; 组织召开跨境磋商,促进现行信息交流; 本着南南合作精神,与以往处理过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国家开展合作并共享经验
WHO等国际组织应对 7月24日,几内亚总理和WHO区域干事共同宣布了位于科纳克里(Conakry)WHO亚区暴发协调中心(SEOCC)投入使用 SEOCC的建立是7月初在加纳举行的卫生部长紧急会议的后续行动,它该将巩固和协调当地、国家、区域,乃至国际的技术支持 WHO已经请求个别合作伙伴派遣代表入驻中心,并投入到该中心的协调工作中 7月24日,WHO组织召开了“与捐资方通话: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紧急应对计划”电话会 参加会议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巴西等12个国家 各国和各组织代表再次承诺将对暴发应对提供支持和援助,包括额外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WHO等国际组织应对 8月1日,WHO总干事陈冯富珍与受疫情影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与科特迪瓦4国首脑举行会晤 启动1亿美元资金实施埃博拉疫情强化响应方案 她指出,在发现埃博拉病毒近40年的历史中,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在感染病例数量、死亡人数及受影响地区范围三方面衡量均为史上最大规模 她呼吁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为抗击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提供全力支持 她宣布WHO将于本月6至7日召开紧急会议,评估埃博拉疫情的影响程度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四、当前应对主要问题和国际反应
几内亚疫情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应对持续暴发的主要挑战包括: 监测能力的薄弱,导致疑似病例的发现、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调查,以及确认密接者的工作不能很好开展 社区参与不足,目前社区仍存在抵抗和否认的情况 协调能力不足,尤其是各个层面的反应协调能力 对目前的控制措施缺少足够的监测和及时的评价 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的能力不足,同时缺少心理-社会支持 需要继续扩大社会动员、及时发布公众信息,并加强沟通 对于应对当前疫情,仍存在巨大的资金、人力缺口
利比里亚疫情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国内城市和农村地区仍存在疫情响应的范围和质量的问题,主要包括: 由于病例数增加和随访滞后,发现新病例的能力较弱 由于在城市地区和受灾县的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不断增加,调查小组不足 缺乏接触者追踪系统,大多数的接触者因为失访或没有记录在追踪系统中而丢失 数据管理薄弱,影响了数据的分类、分析和解读,很难了解流行病学情况 对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毒的尸体埋葬速度慢,这增加了人们在社区层面进一步接触的可能 在公共和私营卫生机构组织的埃博拉培训班中高级卫生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参与有限
利比里亚疫情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和郊区的抵抗和拒绝不断增加,需要我们重新梳理引起这些反抗和拒绝的原因 由于传染控制措施薄弱、预防措施不足、医疗用品和防护设备的不足,导致医务工作者的高暴露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 中央层面已经构建了对暴发的协调机制,但在县级地区同样需要这样的协调规划 卫生系统在应对疫情蔓延方面较为薄弱,已经出现卫生工作人员遗弃病人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更多社区人群死亡 卫生工作者缺乏经验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利比里亚疫情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在社区层面,也持续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误解而引起的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拒绝、不信任和排斥 在家庭护理和传统土葬过程中,社区居民对埃博拉病毒存在高危暴露,会增加该社区的感染和死亡率,继而引起恐慌和焦虑 由于前线医疗工作者对疾病的恐惧,使病人缺乏照顾或保护措施不达标准 由于紧密的社区关系和境内外活动,导致很难在三个国家间跟踪接触者 在随访过程中存在疑似病例和接触者逃离情况,导致疾病向其他社区的进一步蔓延,同时很难有效追踪接触者 一些疑似患者在使用祈祷屋和精神治疗中心的过程中加速了疾病传播 有关疾病的神话与信仰也阻碍疾病防控
塞拉利昂疫情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应对持续暴发的主要挑战包括: 由于这是EHF在塞拉利昂的第一次大爆发,各社区对其认识不足 医护人员缺乏经验,且快速响应的能力有限 在家庭护理和传统土葬过程中,社区居民对埃博拉病毒存在高危暴露,会增加该社区的感染和死亡率,继而引起恐慌和焦虑 由于误解而引起的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拒绝、不信任和排斥 由于前线医疗工作者对疾病的恐惧,使病人缺乏照顾或保护措施不达标准 由于紧密的社区关系和境内外活动,导致很难在三个国家间跟踪接触者 本次EHF在塞拉利昂暴发的规模和地理范围,均表明需要强大的应对组织能力 此次暴发对人力、经济、操作和物流需求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威胁国家和国际健康
WHO观点 WHO认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防控设施和物品不足,部分医疗设施甚至缺乏基本水电供应等,部分地区的医务人员甚至没有口罩等基本防护材料; 人力资源不足,现有的国内和国际援助的医务人员数量不足;许多基层人员过度工作,存在巨大风险,并出现医务人员死亡等; PPE防护非常重要,但当地的高温天气限制了医护人员能够在隔离病房持续工作的时间 资金不足,医务人员被拖欠工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情绪; 因为人力资源的不足,导致密接追踪率低; 当地的社会、人群对于目前疫情形式还没有客观的认识;社区有抵触甚至拒绝参与防控的情绪;需要专业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政府需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比如限制人群的流动和大型集会等
国际社会疫情反应 美国 韩国 英国 美国CDC发布了前往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3级旅游警告,劝告本国公民避免去西非国家进行不必要的旅行 韩国外交部于7月31日表示,韩国政府针对西非几内亚全境发布了“旅游特别预警”,同时建议该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并建议居住在当地的韩国侨民注意安全,尽早撤离到其他安全的国家 英国 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已向全国医生启动埃博拉病毒预警。另据布鲁塞尔消息人士也表示,欧盟已做好应对出现埃博拉病例的准备
国际社会疫情反应 乌干达 乌干达卫生部已向国内最主要恩德培机场发布疫情预警,要求机场加强对来自西非游客的检查。同时卫生部在机场设立紧急监察小组,如果发现带埃博拉症状的游客,将被隔离治疗 法国 法国已经针对埃博拉病毒启动预警程序,加强监控,保证信息传播的畅通 几内亚比绍 因为与几内亚毗邻的南部省通巴利和基纳拉地区、东部省加布地区的人口流量较大,几比已经启动预警机制
国际社会疫情反应 赞比亚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赞比亚医疗人员特别是边境检疫人员已进入高级预警状态,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传入 在咨询世卫组织后表示,目前还不会实施飞行限制,但要求人们避免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的非必要旅行
五、WHO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
疫情跨境旅行传播风险 风险评估结论 WHO目前仍不建议因为EHF而对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采取任何的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通过跨境旅行造成相邻地区国家传播的风险高 相距稍远的非洲地区存在中等风险 非洲以外国家传播风险低 WHO目前仍不建议因为EHF而对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采取任何的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个人旅行和交通风险评估 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 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 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 在疫区从事医务工作感染风险 极低 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 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EBOLA的动物) 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 低;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 在疫区从事医务工作感染风险 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感染风险很低~低
WHO等国际组织应对 WHO认为目前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区域的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且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危机。下一步工作重点汇总如下: 加强多方合作和区域的有效协调,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提高当前疫情信息的透明度,特别是当地的政府,要及时的分享信息,加强与WHO及各方的信息沟通 加强疫情应对能力的建设,包括当地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区防控能力等 扩大宣传,包括提高社区居民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意识 尽力动员各方力量,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
WHO对相关国家的建议 提高旅行者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卫生系统应对的准备 尤其是在海关关口,向出境人员宣传加强防护,提醒入境人员如有症状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 提高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尤其在接诊从流行地区旅行回国的人员时,应当评价其埃博拉的感染风险 卫生系统应对的准备 公共卫生部门:包括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实验室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 临床机构:包括人员培训、与公共卫生部门的沟通、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六、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
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已搜集的相关民航信息,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 我国与西非三国存在人员往来,因此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 相对于西非三国,我国为海外国家,且与西非三国无直接通航;因此传入我国的风险较低; 在西非不断蔓延的疫情已经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已开始加强各种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国境检疫措施; 一旦出现病例,我国对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
我国已下发技术方案 2008年7月12日 卫办应急发〔2008〕140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等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的通知 2014年7月31日,卫计委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可疑病例 密切接触者 一旦发现,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 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死亡病例 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 尸体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加强个人防护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 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 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 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 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有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和实验活动资质 相应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符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 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中进行 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中进行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中进行 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
预防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病例在发病前21天内的活动史和接触史,追溯感染来源 发病后的活动史和接触史,搜索密切接触者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我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始终密切跟踪埃博拉疫情及防控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及时与驻几内亚医疗队保持信息沟通,了解当地局势,并为医疗队提供防控建议 及时在网站更新、发布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信息 6月份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 7月31日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8月1日及时组织包括中宣部、外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内的各部委及委内相关司局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做好信息沟通和疫情应对工作
下一步工作 继续密切跟踪西非各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及防控工作进展,及时汇总分析WHO及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疫情形势研判和风险评估 积极响应WHO的要求,适时派遣相关专业人员加入WHO专家队伍,参与疫情发生国的现场疫情防控工作 做好我国输入病例后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入境口岸,尤其是和非洲通航的口岸,加强对入境旅客的筛查工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