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课程导入 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 问题: 人到底是什么?或者,人的本 质是什么? 追问: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 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面对亿万条人生道路的选择—— 想法决定活法 定位决定地位 企图决定版图 格局决定结局 态度决定高度 思路决定出路
名人名言 世界创造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能有所创造。 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 ——歌德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能有所创造。 ——张岱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面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面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修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 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3.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案 例 一个14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没有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却诱发了这个少年的死亡念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 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 —— 这个14岁的少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里,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自己房间里,他服毒自杀了。
17岁的马克思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也许可以成为一名著名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和完美的人。”那些为了我们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历史证明,他们是伟大的人;那些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证明,他们是幸福的人。正是马克思作出了为人类谋利的选择,把他引向了一条壮丽的人生征途,造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人。可见,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他们选择了伟大的人生。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 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冯友兰 论人生境界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季羡林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季羡林 (推荐阅读《季羡林谈人生》)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 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3、上述种种错误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都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 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
刘刚:坦荡拾荒赚学费 三年间,他坦荡拾荒, 靠“经营”垃圾赚足大学 所有的费用;三年间, 他勤勉求学,以自强则 刚的人生观改变着周围 人的生活态度--重庆 师范大学学生刘刚从卖 废品赚生活费起步,三年间,在坚持学业的同时建立起废品回收公司;在赚取学费的同时,他正在为更多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价值 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3.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 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 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 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 存 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 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 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 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 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3.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丛飞,参与400多场义演,捐款300多万元,收养、资助了178个山区的孩子读书。今年4月20日因胃癌去世,年仅37岁,临终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却留下了10多万元外债。
思考题 1.谈谈人的一生要怎样过才有意义? 2.人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3.你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服务?
推荐阅读 1.冯友兰:《新原人》、《新世训》 ——冯友兰:《贞元六书》,华师大出版社 2.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3.钱穆:《人生十论》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4 4.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 5.于丹:《〈论语〉心得》 6.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 个人》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