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0 量測、分析及改善包括: 規劃量測、分析及改善流程; 監督及量測; 不合格品管制; 資料分析及改善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1概述 組織需對顧客滿意度、品質管理系統、流程與產品進行監督及量測;監測所產生的不符和事項或不合格品需加以管制並分析後,提出改善。 組織應規劃與實施所需之監視、量測、分析及改進過程,以: 展示產品的符合性 確保品質管理系統之符合性 持續改進品質管理系統之有效性 此應包括可適用方法(含統計技術)與其使用程度之決定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量測資料對以事實為基礎的判斷是重要的,管理階層需督導資料之量測、蒐集與確認,以確保組織之績效及顧客之滿意 量測例子包括: 顧客滿意度、 管理系統量測(內/外部稽核)、 流程量測(生產現場製程稽核,反應時間,準確度,成本等等)、 產品量測(接收檢驗,首件檢驗,成品/最終檢驗,出貨檢驗等等)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量測結果所產生的資料及其他相關來源所產生的資料,應加以分析並提出改善 對來自改善建議,應作為管理審查的一項輸入,以提供組織績效改善之資訊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2 監督與量測 8.2.1 顧客滿意度 不論組織是否符合顧客要求,組織應監督與顧客有關的資訊,成為量測品質管理系統績效之一。取得及使用這些資訊的方法應加以決定。 與顧客有關的資訊包括: *資訊取得方式包括: 顧客及使用者調查 顧客抱怨 產品考量面之回饋 與顧客直接溝通 顧客要求及合約資訊 問卷及市場調查 市場需求 團體面談 服務交付資料 來自消費者組織之報告 競爭相關之資訊 不同媒體上的報告 產業研究報告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2.2 內部稽核 組織應確保稽核流程之客觀及公平性,且稽核員不得稽核自己的工作 *組織應在所規劃的期間執行內部稽核,以決定品質管理系統是否: 符合規劃的安排 有效地實施及維持 註:內部稽核辦法 參見 表11-1(pp.280-281) 內部稽核流程 參見 表11-2(pp.282-284)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稽核方案應加以規劃,並考慮被稽核流程與區域的狀況及重要性,和先前稽核結果。 *稽核准則、範圍、頻率及方法應加以界定。 *稽核員的選擇與稽核之執行應確保稽核流程之客觀及公平性。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規劃與執行稽核,及報告結果和維持記錄之職責與要求,應以書面化程序加以界定。 內部稽核評分表 參見表6-2、表6-3(pp.125, 126) 稽核回饋改善記錄 參見表11-3 (pp.285) *負責被稽核區域的管理階層應確保所採取措施無過度延誤,以消除所發現的不符和事項及其原因。 *後續跟催活動應包括所採取措施之查證及查證結果報告。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2.3 流程監督及量測 組織需鑑別量測方法及執行量測,以評估流程績效 從經營層面看,品質管理系統包含四種流程: ISO 9001:2000所強制要求的流程 業務流程 產品實現流程 支援流程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2.4 產品監督及量測 組織應監督及量測產品的特性,以查證產品要求已符合 *產品包括組織所採購的產品、顧客財產、外包加工品、在製品、半成品及成品等 *產品特性有六種不同分類:物理類、感覺類、行為類、時間類、人體工學類及功能類 *查證是指藉由所提出的客觀證據,證實以達成規定要求,包括檢驗、測試等 組織應建立量測之允收準則,並需考量: 1、檢驗水準 3、量測設備、軟體或工具 2、品質特性 4、人員資格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3 不合格品管制 不合格品之處理: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已加以鑑別及管制,以防止其被誤用或交貨。對不合格品需加以鑑別、記載、評估、隔離、處理及通知有關單位。 不合格品之處理: 1、採取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 所採取的措施稱為矯正,如重工、修理或重新分級 2、由相關權責人員,適用時由顧客授權其特採使用、放行或允收 3、採取措施以排除原先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不合格品管制辦法 參見表11-4(pp.297-298)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4 資料分析 組織需鑑別與規劃統計技術,進行資料分析以協助評估、管制及改善產品和流程績效。 組織應決定、蒐集及分析適當資料(包括監督及量測之結果及其他相關來源所產生的資料),以展現品質管理系統之適用性及有效性,並評估在何處能進行品質管理系統有效性的持續改善。 統計技術之廣泛應用,如(pp.300)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統計技術之廣泛應用: 市場分析、產品設計、可靠度、製程管制、性能評鑑、缺點分析、實驗設計/田口式品質工程、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顯著性檢定、品質管制圖、抽樣檢驗等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5 改善 8.5.1 持續改善 組織需主動尋求改善,而非等待問題的發生。 組織需有一流程,以鑑別及管理改善活動 組織需將持續改善的觀念,全面地展開到整個組織,並須為所有的顧客,持續改善品質、服務(包括時效、交貨)及價格。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組織需有方法鼓勵員工參與持續改善活動,並告知員工品質績效及顧客滿意的程度。 組織需適當採用持續改善的技術,以展現具有如製程能力指數、管制圖、品質成本、標竿學習、防呆法等等知識。 組織需明確定出對品質及生產力的改善機會,並執行適當的改善方案,以提升顧客滿意度、產品品質及可靠度等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5.2 矯正措施 組織應建立書面化程序,以界定下列要求: 矯正措施是指為消除已發現的不符合原因,或其他不願見的情況,所採取的措施。 組織應建立書面化程序,以界定下列要求: 1、審查不符合 2、決定不符合之原因 3、評估措施的需求,以確保不符合不再發生 4、決定及實施所需的措施 5、所採取措施結果之記錄 6、審查所採取的矯正措施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5.3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指為消除潛在的不符合原因,或其他不願見的情況,所採取的措施。 組織應建立書面化程序,以界定下列要求: 1、決定潛在不符合及其原因 2、評估措施的需求,以預防不符合發生 3、決定及實施所需的措施 4、所採取措施結果之記錄 5、審查所採取的預防措施 矯正及預防措施辦法 參見表11-5(pp.310-311)
第十二章 結論 ISO 9000系列是將組織所發生的各項品質問題,按一定的程序,以標準化的方式,加以有效地運用 一個通過ISO 9000系列的組織,其產品/服務品質或許會提升;但一個懂得運用ISO 9000系列的組織,則可以藉其建立跨部門作業定位與溝通的共識,進而瞭解品質問題產生,並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