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善處───如實知(正確了知事物的真相)────出離───解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佛學內觀療法的臨床應用 : 抑鬱症. 認識抑鬱症的症狀 情感症狀 1. 抑鬱情緒 2. 缺乏快感 3. 無價值感或過分內疚 認知症狀 4. 思維能力或注意力下降 5. 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 行為症狀 6. 體重增加或降低 7. 失眠或睡眠過多 8. 疲勞或無力感 9. 運動性遲滯或過動 (5 種或以上的上列症狀,持續至少.
Advertisements

釋開仁  佛法不是泛談因果, (1) 是要在 現實的雜染事象中,把握因果 的必然性。這必然理則,佛也 不能使它改變,成佛也只是悟 到這必然理則, (2) 依著清淨的 必然的因緣法去實行完成。
點 觀世音菩薩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無 j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看圖猜成語 火 上 加 油 隔 岸 觀 火 飛 蛾 撲 火 虎 頭 蛇 尾 羊 入 虎 口.
黛安娜巴黎車禍罹難 綜合外電報導 離 婚 後 試 圖 重 建 新 生 活 的 英 國 黛 安 娜 王妃 與 男 友 哈 洛 德 百 貨 公 司 小 開 多 迪 ‧ 法 雅 德, 卅 一 日 凌 晨 在 座 車 通 過 巴 黎 塞 納 河 阿 瑪隧 道 時 , 被 一 批 攝.
性境現量通三性 前五識既是性境、現量,為什麼會通三性 ? 前五識在緣境的那一剎那,沒有善惡,不 通三性,第二念中,第六意識進來,分別 開始有了善惡,才通三性。
看日历.
第十三講 佛教禪修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蔡耀明 教授
歸敬本師釋迦牟尼佛.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三)

《十住毘婆沙論》卷14 〈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 講義 p.13-22頁.
實踐三好的大悲行者 講師:恆明法師.
更深切的信心講道系列.
佛法與科學 – 學佛與學識 楊皓東 2006年11 月18日.
釋迦牟尼的原始說法.
四聖諦十二因緣 後學陳靜莉 學講.
第十誡:不可貪戀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ghbor’s house, wife,…anything.
Starter: What is that secret number?.  6  7  8  9  10  Liù 六  Qī 七  Bā 八  Ji ǔ 九  Shí 十.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佛經導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妙雲集導讀正聞篇 我們的身心 丘中仁.
唯 有 耶 穌 Jesus You Can Stream of Praise CCLI #
四預流支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釋開仁
向 高 處 行 Higher Ground Hymn 339Y Jonathan Oatman, Jr Charles H. Gabriel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雜阿含經 788經.
Matt. 24:14 And this gospel of the kingdom will be preached in the whole world as a testimony to all nations, and then the end will come. 馬 太 福 音 24:14.
所知相分第二 分六大科 出體相 釋名義 辨一異 辨品類 釋妨難 通契經.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心 寬 天 地 寬 ! 文 摘 自 /Aillen 紫 楓 製 作.
心 寬 天 地 寬 ! 文 摘 自 /Aillen 紫 楓 製 作.
主 祢 犧 牲 的 愛 Savior, Thy Dying Love #191Y S. Dryden Phelps, alt.l
Shift Happens
Sān cūn yān jiǔ tái liù tíng.
识字1.
一去二三里.
煥然一新 All Brand New 主的光 散發喜樂的生命 主的愛 洋溢動人的熱情 享受在 主的甜蜜恩典裡 我的生命 煥然一新!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煥然一新 All Brand New 主的光 散發喜樂的生命 主的愛 洋溢動人的熱情 享受在 主的甜蜜恩典裡 我的生命 煥然一新!
四無量心與情緒健康 陳家寶醫生.
三 水 同 鄉 會 劉 本 章 學 校 數 學 科 年 級 : 忠 、孝 班 單 元 : 統 計 圖 製 作 及 閱 讀 單 位 :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花 時 間.
March 19, 2010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同心合意 腓一:1~11.
棄捨止觀障礙 一、科判(分三) §1.略釋無障 §2.具有止觀障礙(分三) §2-1.障之廣辨(分二) §2-1-1.依內障(分三)
祂是世界的光 eiie w|w 19qiq qiiw | e 595 eiit | 每當我想起 主耶穌 的愛,我的
Humans and Animals.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19 我怎能不為主活 ╭╮. . ╭╮ 345|1-1176|5--67|16655112|3-3
特教宣導月 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從心出發,讓愛傳遞
箴 言 12:17-19 醫治的舌 Andy Chen.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三十七道品 Bodhipakkhiya 釋開仁.2011年6月15日 高雄正信佛教青年會.
我的神我要敬拜祢 我的心深深地愛祢 在祢的座前 我思想祢恩典 我的心讚美敬拜祢
大家吉祥.
文 體 介 紹 記 敍 文.
As the deer panteth for the water, so my soul longeth after Thee.
主日學 – 舊約課程 〈耶利米書〉14 ~ 勸降的信息【三】─ 復興的應許﹝上﹞ ~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第七章: 類別之概要 Called cetasika bec it arises depend on citta , greed, anger, delusion .King and Minister.
向耶和華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要向耶和華歌唱 稱頌祂的名 祂的名 天天傳揚祂的救恩 詞:詩九十六:1~4 曲:啞歌
更 深 切 的 信 心 Growing Deeper in our Faith
相續 ? 識 ? 「無明之所覆,愛結之所繫, 有識身相續,相續而不已。」 《成佛之道》 緣起支性 五取蘊 無明 愛取 六塵 取識.
經文:提摩太前書 1:12-17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 ,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
104年臺中市市長盃籃球錦標賽 國中男子組賽制表 預賽(21隊)(共21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七善處───如實知(正確了知事物的真相)────出離───解脫 苦──四大及四大造色 集──愛喜 滅──愛喜滅 道──八正道跡 味──因緣生喜樂 患──無常、苦、變易法 離──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 有我 我所見 我慢 系著 盡於此身法得漏盡 得無漏心解脫 慧解脫 色 苦──六觸生六受 集──觸集是受集 滅──觸滅是受滅 道──正見乃至正定是受滅道跡 味──受因緣生喜樂是受味 患──受無常、苦、變易法是受味 離──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受離 受 五 蘊 苦──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 集──觸集是想集 滅──觸滅是想滅 道──正見乃至正定是想滅道跡 味──受因緣生喜樂是想味 患──受無常、苦、變易法是想味 離──於想、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想離 想 苦──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為行 集──觸集是行集 滅──觸滅是行滅 道──正見乃至正定是行滅道跡 味──受因緣生喜樂是行味 患──受無常、苦、變易法是行味 離──於行、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行離 行 苦──六識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識身 集──觸集是識集 滅──觸滅是識滅 道──正見乃至正定是識滅道跡 味──受因緣生喜樂是識味 患──受無常、苦、變易法是識味 離──於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識離 識

三觀: 五蘊觀、 六處觀、 六界觀 六界 地界 水 火 風 空 識 時空與形態 若過去、未、現 若內、外 若粗、細 若好、醜 若遠、近 三觀: 五蘊觀、 六處觀、 六界觀 六界 地界 水 火 風 空 識 時空與形態 若過去、未、現 若內、外 若粗、細 若好、醜 若遠、近 如實知 一切非我 不異我 不相在 ▲:是我、異我、相在;其意為此「色」是我所「有的」,此「色」即是我,此「色」是我的真我。 是我──色就是我 異我──認為不是我,而成了我所 相在──我或包括了色受陰、或在色陰中

六六入處 不如實知見 故生染著 集 滅 顧念著過去 味 擔心未來 患 長養著五受陰 六六入處(根塵識三事和合 觸 三受 離 對未來生命的愛染 不如實知見 故生染著 集 滅 顧念著過去 味 擔心未來 患 長養著五受陰 離 對未來生命的愛染 六六入處(根塵識三事和合 觸 三受 貪喜增長 如實知已 不種貪欲身觸 不種瞋恚身觸 不種戒取身觸 不種我見身觸 不種諸惡不善法身觸 (能於「受」自階段,就在情緒、覺受的變化中如實知見,警覺於防範愛染發展 如實知 集 非我 滅 非異我 味 不相在 患 離 六觸入處

三事和合觸 根境識必須同時具備,才會發生效用,故言「三事和合觸」生──比喻緣生法如「束蘆」,缺一不成。此中因根對境,中間發識以了別境界。 根 識 境 六根界 六塵界 六識界 效用 眼根界─────色塵界───── 眼識界 ────── 見 耳根界─────聲塵界───── 耳識界 ────── 聞 鼻根界─────香塵界─────鼻識界 ────── 嗅 舌根界─────味塵界─────舌識界 ────── 嘗 身根界─────觸塵界─────身識界 ────── 覺 意根界─────法塵界─────意識界 ────── 思 色─────── 物質 受───情緒 識所依住 想─── 認識 精神 行─── 造作 識──────────────識 五 蘊 《佛法概論》 五蘊的蘊是積聚的意思。五蘊是五種構成身心的物質和精神要素。 色蘊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的物質,以變礙為義。 受蘊是感受,領納為義,包括苦、樂、捨三受。 想蘊是想像,於善惡憎愛等境界中,取種種像,作種種想。 行蘊是行為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 識蘊是識的了別、識識的意思,由識去辨別所緣對的境界。

正見───若彼見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 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至 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 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 正語───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 正業───離殺、離盜、離邪淫。 正命───如法求得衣食、住、行的活命資糧。 正方便──斷欲、精進、方便、出離、勤(進取)、堪能常行不退。 正念───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忘)、不虛。 正定───心住不亂、堅固不動、攝受止寂、三昧一心。 世間(善法) 是世俗、有漏、有取、(確實能)轉向善趣 八正道 1. 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 2. 心法、分別、自決、意解、計數立恴。 3. 除邪命貪、口四惡行,諸於口惡行離,於彼無漏遠離不著,固守攝持不犯,不變時節,不越限防。 4. 除邪命貪,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數,無漏心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變時節,不越限防。 5. 於諸邪命,無漏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越時節,不度限防。 6. 無漏憶念相應心法,欲精進方便,勤勇超出,建立堅固,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 7. 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 8. 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 出世間(以四聖諦為核心是聖、出世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苦、苦思維,集、滅、道、道思維、無漏思維相應

四神足───五食住────能夠長養出世善根的五種法食───四食住 欲 念食:道人常持正念,常憶念正道,以長養一切善根。 勤 法食:修道人愛樂妙法,心生喜悅,以長養其慧命。 心 禪悅食:修道人因得禪定而心生喜悅,以長養其慧命。 觀 願食:道人以誓願持身,以長養一切善根。 解脫食:修道人以解脫惑業的繫縛,於法得自在,以長 養聖人的一切善根。 有善有惡───善惡罪習 有業有報───內、外、業、報、因果。 有前生後世──三際 有凡有聖───三寶、四諦、緣起、勝劣、染淨。 六觸入處 眼無常:眼生滅法 三處觀七處善 無明(不正見) 不如實知

品名────體───────相─────用────如實知見────自證法證 37道品 五體法身 舍利弗之 1. 若生(存在的) 身觀念處, 智寶成就 若起(緣起的) 精勤方便, 若作(造作的) 正念正智, 四念處 戒身 持戒多聞 有為敗壞之法(因果定律) 調伏世間 四正斷 少欲知足 能視 欲令不可磨滅(壞滅) 貪憂: 無有是處(不可能) 如是外身、 四如意足 定身 常行遠離 能教 2. 一切所愛念種種 內外身,受、 諸物、適意之事, 心、法法觀念處 五根 精勤方便 能照 不可常保 五力 慧身 攝念安住 能喜捨 七覺支 一心正受 能讚嘆 捷疾智慧(止觀) 八道支 解脫身 能為眾說法 深利智慧(遠見) 超出智慧(出離知見) 解脫知見身 分別智慧(抉擇力) 大智慧(決定見) 度智慧(差別見) 甚深智慧(涅槃見) 無等智慧(佛智見)

1. 出息長時知「我出息長」,或者, 入息長時知「我入息長」。 2. 出息短時知「我出息短」,或者, 入息短時知「我入息短」。 3. 「覺知全身我出息」及「覺知 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學。 4. 「安息身行我出息」及「安息 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喜 覺知樂 覺知心行 覺知安息心行 覺知心 令心喜悅 念心等待 令心解脫 觀無常 觀離欲 觀滅 「觀拾遣我出息」及「觀捨遣 我入息」,彼如是學。 四神足 欲 勤 心 觀 四念處 身念住 受念住 心念住 法念住 身身觀念處 受受觀念處 心心觀念處 法法觀念處 安般念之十六勝行

九根三階 654經 意 樂 喜 捨 信 勤 念 定 慧 聖者增上明利之動力 具足根 知根 信 戒 聞 思 慧 未知當知根 九根 五根二差別 意 樂 喜 捨 信 勤 念 定 慧 聖者增上明利之動力 具足根 知根 未知當知根 信 戒 聞 思 慧 九根 五根二差別 1. 無學道阿羅漢所生之九根(具知根) 2. 由修道預流果至阿羅漢向等六階級之聖者,以知四聖諦所生之九根(知根) 3. 初見道(預流),欲知所未曾知四聖諦者所生之九根(未知當知根) 4. 學道必基於的五根,若利、若滿足、得阿羅漢;若軟、若劣、得三果、二果、一果。若五根一切無者,彼為外道凡夫之數(664, 665) 根、即能生、有增上力之義。 初見道乃至五學道之七階級的九根具名三無漏根,以三無漏學為本故。 學道的五根,有兩個差別的說法、是根性之別,也屬自利和兼利之別,但五根如實觀察,目的在於三結斷知,乃至阿羅漢成就。

五根一體 663經 信 ───── 以四不壞淨為根 勤 ───── 以四正勤為根 (戒) ──── 七眾戒差別為根 (戒) ──── 七眾戒差別為根 念 ───── 以四念處為根 (聞) ──── 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之根 定 ───── 以四禪足住為根 (施) ──── 具足施、施無畏為根 慧 ───── 以四聖諦如實知名根 五根皆由慧根攝持 為 了 成 就 慧 根 修信根 依離、 依無欲、 依滅、 向於捨 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苦斷;進一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漏盡。 信根成就,即是慧根。 修精進根 精進根成就,即是慧根。 修念根 念根成就,即是慧根。 修定根 定根成就,即是慧根。 修慧根 慧根成就,即是五根具足。 動機 入手處 方法 目的 成就

初禪 梵天 (一) 色貪解脫 近分定 不淨觀 欲界 二禪 光界天 (二) 色處安定不起貪解脫 三禪 淨界天 (三) 一心明淨 色清淨觀 色界 八解脫 四禪 嚴飾天 (四) 空無邊處 (五) 識無 四空定 無色界 (六) 無所有處 (七) 非想非非想處 (八) 滅受想 一切受想滅盡觀 四 禪 天 苦、空、無 常、無我觀

(一) 四禪天 ─── 梵天 ───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正受(初禪遠離欲界的愛染煩惱,而生禪定喜樂。 ─── 近分定,無覺少觀。 光天 ─── 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二禪住,離尋伺之散動,澄心寂靜而發深妙的喜樂。 淨天 ─── 無覺無觀,離喜、捨心住,正念、正覺、身心受樂;念、樂住及捨,具足三禪。 嚴飾天 ── 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受),捨淨念,一心、具足四禪。 (二) 色貪解脫:謂心中若有色(物質)的觀念,就會惹起貪愛的心生,應觀想外在色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無從生起,故叫解脫。 (三) 堅定不起色貪解脫:即心中雖沒有想念色的貪心,但為要使不起貪心的想念更加堅定,還是觀想外色不淨,使貪心永遠無 從生起。 (四) 淨解脫身作證:一心觀想光明,淨淨的淨色,使心性不起貪,已是解脫,叫身作證。 (五) 空無邊處解脫:非想等四五六七的四種無色界定的解脫,是以各自出定、而未到地時觀想苦、空、無常、無我,使心願意 捨棄一切。 (六) 滅受想定解脫:又名滅盡定,於六六入處從禪定力中,滅受想二心所為主,最後並六識心所皆滅,為九次第定的最上所修。 (A) 八背捨是棄捨三界煩惱繫縛的禪定。 (B) 勝處是八種勝觀知見以便捨棄貪愛的禪定。 (C) 在三界之中,欲界的有情有六識,色界的初禪天無鼻舌二識,二禪天以上則五識全無,唯有一意識而已。

強忍,即使不可意觸,如運動的疲勞感受,也可以為食。 雜含373:「觸食斷知者,三受則斷。」 粗搏食 自體愛 資益生命 四食住 觸食 境界愛 細意食 後有愛 延續現在的生命,再創未來生命的延續。 識食 茶飯 補品 粗搏食,又名段食:食物資益身心,形健才能養神。 輸血、打點滴 等等 觸食:根、境、識三者和合生起之可意觸、不可意觸、而有樂受或苦受,它是資益生命力,維持身心健康, 延續的重要因素 感觀 ───── 環境的適宜,心境舒暢。 樂觀心情 ─── 修禪、定生喜樂之內觸輕安。 觸之類別 衣食變換、坐臥、按摩、澡浴。 強忍,即使不可意觸,如運動的疲勞感受,也可以為食。 雜含373:「觸食斷知者,三受則斷。」

意思食:即思心所相應的意欲。 資益身心,延續生命 面臨危厄的振作 意欲希望 盼望親里而多活一時 識指「有取識」,即執取身心,與染愛相應的識。 「知色名由識,緣識有名色。」 「識」有維持生命延續,幫助身心發展的力量;「名色」是指有情的身心自體。 識食

665經 三結:身見、戒取、疑 證境 離三惡道 三寶 法 戒 定 慧 解脫 根機 苦常作業 得阿羅漢俱解脫 不趣不墮 一向淨信 利智、出智、決定智 滿足 八解脫具足身作證 慧見諸漏已盡已知 俱解脫 具知根者 得阿羅漢慧解脫 得 未得 慧解脫 得阿那含 多分 五下分結斷 知根者 向阿那含 少分 三結斷 三毒薄 得斯陀含 向斯陀含 得須陀含 一分 未知當知者 身證見道 是定根增上 是慧根增上 信解脫 是信根增上者 隨法行 信三寶言說清淨 於「五根」增上智慧審諦堪忍 法忍 隨信行 於「五根」少慧審諦堪忍 苦常作業 多勝解 信根增上 依信根力獲得預流道(隨信行者) 四雙八輩 苦作業 多輕安 定根增上 依定根力獲得預流道(身證者) 四雙八輩 無我作業 多明智 慧根增上 依慧根力獲得預流道(隨法行者) 四雙八輩 三結:身見、戒取、疑 五下分結:欲貪、瞋恚、有身、戒柰、疑 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無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