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验 血液的一般检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补 血 补血剂, 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血虚与心、肝、 脾最为密切。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 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 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常 用补血药如熟地、 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 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Advertisements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 1. 详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 施。 2. 说出泌尿系结石病人存在的护理诊断 3. 概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 价。 4.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能应 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5.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 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处理。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 概述 ( 一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55 有形成分 0.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第四章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 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 细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
第二节 结缔组织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细 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态.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Morphology of Myeloid System 目的 : 掌握各个阶段粒细胞的形态特点 及镜下识别 报告 : 画出各阶段粒细胞并描述其特点.
第六章 前列腺液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 二节 一般性状检验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返 回 第一节 概 述 精液主要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组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约占精液的 5% 精浆是运送精子的载体,约占精液的 95% 返 回.
家畜精液品质的实验室检测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公畜精液进行外观、显微镜检查, 重点对精子密度、活率和畸形精子的比率等指标进行检测, 使同学们掌握判定精液品质好坏的一般方法 二、(一)实习材料:采集正常或生育力低下公畜的新鲜 精液 (二)器械: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血细胞吸管、 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温度计、保温箱、染色缸、染.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Ht,HCT 或packed cell volume, PCV)
实验四 植物细胞微丝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植物细胞内微丝束的方法。.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一)毛细血管采血 (二)静脉采血 (三)常用抗凝剂 1.肝素 2.柠檬酸钠.
实验诊断.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检查、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B案) 作者:第二师25团中学 钟海荣.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体检和健康检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10年6月9日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实验三 血小板计数、血沉测定、出凝血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肺结核.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流动的组织 血液.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实验七 溶血性贫血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病理生理教研室.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目的要求 实验用品 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了解膜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临床 血液实验诊断 黄伏生.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缓冲溶液的性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实验室检验 血液的一般检验

血液的一般检验 红细胞压积容量(PCV)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RBC)计数 白细胞(WBC)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红细胞压积容量(PCV)测定 是指将抗凝血液置于特制的温氏管中,并经离心沉淀,沉出压紧的红细胞体积所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 主要用于脱水程度及贫血的判定。

正常值:家畜红细胞压积容量正常值(%)参见下表。 测定方法:红细胞压积管法(温氏法) 用尾端装有橡皮乳头的长针头,吸取EDTANa2抗凝血液,插入温氏管底部,自下而上注入血液至刻度“10“处。 将温氏管置于电动离心机中,以3000r/min速度离心30~60min,取出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数,即得红细胞压积值。 正常值:家畜红细胞压积容量正常值(%)参见下表。 标准制的换算:PCV(L/L)=PCV(%) ╳0.01。 例如马PCV30.2%,换算为标准制乘以0.01,即得0.302L/L。

犬、猫值:谢慧胜编著《 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家畜红细胞压积容量正常参考值(%) 畜种 PCV 资料来源 X±S 马 30.2 ±2.96 绵羊 35.0 ± 3.0 牦牛值:由青海医学院测定。 犬、猫值:谢慧胜编著《 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其余:时玉声等主编《 兽医临诊检验手册》 骡 32.77 ±2.88 山羊 29.74 ± 2.76 黄牛 36.01 ±4.55 奶山羊 35.46 ± 1.41 水牛 31.12 ±3.7 哺乳仔猪 40.68 ± 5.15 乳牛 37.04 ±2.78 后备仔猪 39.47 ± 3.81 牦牛 43.97 ±3.08 犬 45.5(37.0~55.0) 骆驼 32.8 ±2.43 猫 37.0(24.0~45.0)

诊断意义:可呈现增高或降低。 红细胞压积容量值增高 多因机体脱水而血液浓缩,使红细胞数相对增多所致。可见于各种脱水性疾病过程中。是判定动物脱水程度的标准之一,并可依此而计算补液数量,但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断之。 如病畜精神稍差,口粘膜轻度干涩,皮肤弹性实验持续时间2~4S,血浆蛋白8%~9%,PCV达50%,可提示为轻度脱水。 病畜精神差,喜卧少动,口粘膜干涩,皮肤弹性实验持续时间6~10S,血浆蛋白9%~10%,PCV达55%,可提示为中度脱水。 病畜精神极差,不能站立,口粘膜极干涩,皮肤弹性实验持续时间20~45S,血浆蛋白12g%,PCV达60%,可提示为重度脱水。

注意事项 红细胞压积容量值降低 多为红细胞减少所致。可见于各型贫血及伴有贫血的其他疾病过程中。 返回 红细胞压积容量值降低 多为红细胞减少所致。可见于各型贫血及伴有贫血的其他疾病过程中。 注意事项 温氏管壁一侧自上而下标有0-10 刻度,供测定血沉之用;另一侧自下而上标有0-10刻度,供测定PCV用,0-10之间共有100个刻度,测定时正确选用。 抗凝剂宜选用EDTANa2,因其不改变细胞体积及形态。 血样不能溶血,充入管内的血液不能有气泡。 读取结果时,不能把细胞层最上层的灰白层(白细胞和血小板)计入。

血红蛋白测定(Hb) 测定方法:沙利氏法 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 原理:红细胞与盐酸作用生成褐色盐酸高铁血红蛋白,再经稀释与标准色柱比色,即可求得血红蛋白含量。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浓盐酸8.5ml加蒸馏水至1000ml。 操作: 于测定管内加入0.1mol/L盐酸溶液至百分刻度“20“或重量刻度“2“处。

正常值:标准制换算:血红蛋白(g/L)=血红蛋白(g/dl) ╳10 诊断意义 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被检血液至“20“刻度处,并用棉球或纱布拭去管壁外血液。迅速将沙利氏吸血管插入测定管底部盐酸液中,缓慢挤出血液,再吸取上部清液,反复冲洗沙利氏吸血管2~3次,并混匀,静置10min。 沿着管壁加入蒸馏水或0.1mol/L盐酸溶液,逐步稀释至与标准色柱色调一致后,读取重量(或百分)刻度值报告结果。 正常值:标准制换算:血红蛋白(g/L)=血红蛋白(g/dl) ╳10 诊断意义 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常见于机体脱水而致血液浓缩的各种疾病过程中。 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可见于各种贫血性疾病,如各型贫血、马传染性贫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犬、猫值:谢慧胜编著《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返回 家畜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沙利氏法) 畜种 血红蛋白(g%) 资料来源 X±S 马 12.77 ± 2.05 绵羊 7.20 ± 1.03 牦牛值:由青海医学院测定。 犬、猫值:谢慧胜编著《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其余:时玉声等主编《兽医临诊检验手册》 骡 12.74 ± 2.18 奶山羊 8.33 ± 0.75 黄牛 10.99 ± 3.02 山羊 7.0 ± 11.0 水牛 9.5 ± 1.0 猪 11.16 ± 1.42 乳牛 12.3 ± 1.66 犬 14.9(12.0~18.0) 牦牛 11.17 ± 1.06 猫 12.0(8.0~14.0) 骆驼 11.80 ± 1.03 鸡 6.14 ± 1.03

红细胞(RBC)计数 是将一定量的供检血液经一定倍数稀释后,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并换算为每 1 L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主要用于贫血性疾病的判定。

计数法:用显微镜计数法 红细胞稀释液 0.9%氯化钠溶液 赫姆氏液配法为氯化钠1g,氯化汞0.5g,结晶硫酸钠5g,加蒸馏水溶解至总量200ml,再加石炭酸品红溶液数滴,借以与白细胞稀释液区别。 计数方法 血液稀释:取清洁、干燥小试管一支,加红细胞稀释液4ml,而后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供检血液至10刻度(10μ l)处,用棉球或纱布拭去管壁外血液,将沙利氏吸血管插入小试管内稀释液中,挤出血液,并吸洗2~3次,混匀。血液被稀释400倍(因家畜红细胞比人多,200倍稀释不易计数)。

充液: 取清洁、干燥的计数板和专用于计数板的盖玻片。将盖玻片紧密覆盖于血细胞计数板上;将计数板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先找到计数室;然后用小吸管吸取已经摇匀稀释血液,使吸管尖端血接触盖玻片边缘和计数室交界处,稀释血液即可自然流入并充满计数室。 计数 : 计数室充液后,应静置1~2min,待红细胞分布均匀并下沉后开始计数。计数红细胞应使用高倍镜。一般计数红细胞计数室四角及中央一个中方格或呈对角线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即80 个小方格内的细胞数)。为避免重复和遗漏,计数每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时,均应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计数完16个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R-----计数得5个中方格( 80个小方格)内红细胞数。 在计数每个小方格内红细胞时,只计压在上边和左边线上的红细胞,不计压在下边和右边线上的红细胞。即所谓“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计数法则。红细胞呈圆形中央透亮,勿与异物混淆。 计算 按下式计算 红细胞计数(万/mm3=R ╳5 ╳10 ╳400 =R ╳20 000 R-----计数得5个中方格( 80个小方格)内红细胞数。 5------因为所计数5个中方格的面积为1/5mm2,要换算 为 1 mm2时,应乘以5。 10-----因为计数室深度为0.1mm,要换算为1mm时,应乘 以 10。 400----为血液被稀释倍数。

标准制的换算:红细胞(1012/L)=红细胞(万/mm3) ╳0 标准制的换算:红细胞(1012/L)=红细胞(万/mm3) ╳0.01 ╳ 1012/L。例如正常值为652万/ mm3 ,则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652 ╳ 0.01 ╳ 1012/L=6.52 ╳ 1012/L 。 正常值 健康家畜红细胞正常值 (万/mm3) 约为:马、牛600~700,绵羊900,山羊1300,猪600,鸡350,犬6700。详见下页表。 诊断意义 红细胞数增多 可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常见于脱水而致血液浓缩的疾病过程中;绝对性增多,可见于因患慢性心、肺疾病导致机体长期缺氧,或长期生活在高原低氧地区等情况下。 红细胞数减少 常见于各种贫血性疾病过程中,为贫血的特征。

家畜红细胞正常值(单位:万/mm3) 畜种 红细胞正常值 资料来源 X±S 马 793.3 ±140.1 奶山羊 1720.0 ±303.0 返回 家畜红细胞正常值(单位:万/mm3) 畜种 红细胞正常值 资料来源 X±S 马 793.3 ±140.1 奶山羊 1720.0 ±303.0 牦牛值:由青海医学院测定。 犬、猫、兔值:谢慧胜编著<<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其余:时玉声等主编<<兽医临诊检验手册>> 骡 755.4 ±130.2 猪 550.0 ±33.5 驴 542 ±23.2 仔猪 626.0 ±84.0 黄牛 724.2 ±157.4 鸡 227.0 ±31.0 水牛 591.0 ±98.0 鸭 296.0 ±50.0 乳牛 597.5 ±86.8 鹅 297.0 ±15.3 牦牛 737 ±156 犬 680.0 (550.0~850.0) 骆驼 988.0 ±178.0 猫 750.0 (550.0~1000.0) 绵羊 842.0 ±12.0 家兔 570.0 (450.0~700.0)

返回

白细胞(WBC)计数 是用冰醋酸将血液中的红细胞破坏后,计数一定容积的白细胞数,再推算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109/L;旧单位:个/mm3)

计数法:用显微镜计数法 白细胞稀释液 1%-3%冰醋酸溶液或1%盐酸溶液,均可作稀释液。其中加1%结晶紫数滴,使溶液呈淡紫色,以便与红细胞稀释液相区别。 计数方法 血液稀释: 试管稀释法:取清洁、干燥小试管一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供检血液至20刻度(20μ l)处,加入试管内,混匀,即可得20倍稀释的血液。

白细胞稀释管稀释法:用白细胞稀释管吸取供检血液至“0 白细胞稀释管稀释法:用白细胞稀释管吸取供检血液至“0.5“刻度处,拭去管壁外血液,再吸取白细胞稀释液至“11“刻度处,用拇、食二指捏住吸管两端,振荡混匀即得20倍稀释血液。 充液 与红细胞计数法相同。 计数 基本与红细胞计数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计数室四角上的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依次全部计数完。白细胞呈圆形有核,周围透亮,勿与异物相混淆。 计算 可按下式计算。 白细胞计数(万/mm3=W ╳(1/4) ╳10 ╳20 =W ╳50

W-------为4个大方格(白细胞计数室)内白细胞总数 1/4 ------因4个大方格的面积为4mm2,要换算为 1mm2,应乘以1/4。 10 ------计数室的深度为0.1mm,换算为1mm,应乘 以10。 20 ------为血液的稀释倍数。 标准制的换算: 白细胞(109/L)=白细胞(个/mm3) ╳0.001 ╳ 109/L。 例如正常值为7000个/ mm3 ,则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7000 ╳ 0.001 ╳ 109/L=7 ╳ 109/L 。 诊断意义 白细胞总数增多 可见于多种细菌感染性疾患、各种重剧炎症及败血性疾病、白血病等。 白细胞总数减少 可见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流行性感冒、马传染性贫血等)、牛梨形虫病、牛泰勒虫病、马梨形虫病、长期使用磺胺类药及氯霉素、X线照射、恶病质及各种疾病的濒死期等。

家畜白细胞正常值 畜种 白细胞正常值 (千/mm3) 资料来源 范围 平均值 (单位:千/mm3) 7.0~9.0 7.0~8.0 8.0 返回 家畜白细胞正常值 (单位:千/mm3) 畜种 白细胞正常值 (千/mm3) 资料来源 范围 平均值 马 黄牛、乳牛 7.0~9.0 7.0~8.0 8.0 7.5 猪 鸡 11.0~16.0 18.0~30.0 13.0 20.0 东北农学院主编《临床诊疗基础》 水牛 绵羊 山羊 8.0~9.0 8.0~9.5 7.0~13.0 8.8 10.0 犬 猫 家兔 6.0~17.0 5.5~19.5 6.0~13.0 11.5 12.5 9.0 谢慧胜等编著《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白细胞分类计数 是指将血液制成薄片,染色后油镜观察,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 步骤方法 一般分血片制作、染色、镜检分类计数三步进行。 步骤方法 一般分血片制作、染色、镜检分类计数三步进行。 血片的制作:选取一边缘光滑平整的载玻片作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夹持一洁净载玻片,取被检血液一滴,置于其右端,右手持推片置于血滴前方,并轻轻向后移动推片,使与血滴接触,待血液扩散开后,再以300~400角度向前均速同力推进涂抹,即形成一血膜,迅速自然风干。所涂

血片,血液分布均匀,厚度适当,对光观察呈霓 虹色,血膜位于玻片中央,两端留有适当空隙,以便注明畜别、编号及日期,即可染色,反之,重行制作,直至合格后,再行染色。 血片染色 瑞特氏染色法 瑞特氏染色液的配制: 瑞氏染粉 0.1g 甲醇 60ml 将染粉置于研体中,加少量甲醇研磨,使其 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液倒入洁净的棕色瓶, 剩下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连续 操作,直至染料全部溶解和甲醇用完为止。在室 温中保存1周(每日振摇一次)后,过滤,即可应 用。

染色:先用玻璃铅笔在血膜两端各划一线,以防染液外溢,将血片平放于水平支架上;滴加瑞特氏染液于血片上,直至将血膜盖满为止;待染色1~2min后,再加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6.4)并轻轻摇动或用口吹气,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再染色3~5min;最后用蒸馏水冲洗血片,待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所得血片呈樱红色者为佳。 镜检计数 先用低倍镜做大体观察,如染色合格再换用油镜计数。通常在血片的两端或两端的上下部按二区或四区计数法,有顺序地移动血片,计数白细胞100~200个,分别记录各种白细胞数,最后算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必须要先正确识别各型白细胞。染色良好的血片上,可见嗜酸性白细胞的胞浆中有很多较大的红色颗粒。 嗜碱性白细胞的胞浆中含有明显的紫色颗粒。 嗜中性白细胞的胞浆中含有细小的淡玫瑰色颗粒。主要依其发育各阶段的细胞核形态特征又分为中幼细胞、晚幼细胞、杆状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中幼细胞的核为圆形或随圆形;晚幼细胞的核为凹陷的肾形;杆状核细胞的核粗细基本均匀而呈马蹄形或“S“形;分叶核细胞的核分为2~6个叶不等,各叶之间有细丝连接,或截然分为几叶。 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浆均染为天蓝色。 单核细胞体积大,核成肾形马蹄铁形、分叶或不正形,细胞浆呈烟灰色或淡蓝色。

诊断意义 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值的病理改变都可表现为增多或减少。 正常值:见课本。 诊断意义 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值的病理改变都可表现为增多或减少。 嗜中性白细胞增多与减少 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嗜中性白细胞病理性增多是机体抵抗外来感染和对体内炎症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常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急性炎症及重症烧伤、创伤时。 分析嗜中性白细胞的增减变化时,应特别注意核象的变化,杆状核和晚幼细胞增多,并出现中幼细胞甚至早幼细胞及原始粗细胞,称为“核左移“,通常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增强。如分叶核细胞显著增多,并且细胞核分4~5叶甚至多叶的比例较多者,则称为“核右移“,表示造血机能减退。判定嗜中性白细胞核型移动的情况,也可以核指数为依据。

中幼细胞+晚幼细胞+杆状核细胞 核指数= 分叶核细胞 家畜核指数的正常参考值:马为1/10,牛羊为近似1/10,猪为1/5。如核指数大于0.1(马、牛、羊),称核左移,表示未成熟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如小于0.1则称核右移,为分叶型白细胞增多所致。 结合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分析嗜中性白细胞核象的变化,更有意义。核左移,同时白细胞总数也增多,称为再生性核左移,为骨髓造血机能增强,机体处于紧急动员,积极防御阶段的表现;核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甚至减少者,则称为退行性核左移,为感染严重,骨髓造血机能衰竭,释放功能不良,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的表示;核右移则为骨髓造血功机能减退、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的表示。

嗜中性白细胞减少 多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抑制,对嗜中性白细胞的生成不足,或因最急性感染,致使嗜中性白细胞向组织中的游走速度超过由骨髓向血液中的释放速度等因素所致。常见于病毒性疾病及各种疾病的重危期(如中毒性休克、胃肠破裂等)。另外驴怀骡妊娠毒血症及急性出血性盲结肠炎时,均可见嗜中性白细胞显著减少。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与减少 嗜酸性白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具有抗组织胺及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常见于某些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球虫病、旋毛虫病等),某些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等)以及湿疹、疥癣等皮肤病过程中。

嗜酸性白细胞减少 常见于某些疾病的重症期,也见于应用皮脂类固醇药物时。 淋巴细胞增多与减少 淋巴细胞增多 常见于某些慢传染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流行性感冒等)及血孢子虫病等。 淋巴细胞减少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及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单核细胞增多与减少 单核细胞对感染的控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多 可见于某些原虫病(如锥虫病、梨形虫病等)、某些慢性细菌性疾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病以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马传贫)时。

单核细胞减少 可见于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和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返回 单核细胞减少 可见于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和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嗜碱性白细胞的增多与减少 引种细胞增多与减少比较少见,对其意义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