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Advertisements

CERNET2宁波节点 汇报 提 纲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 背景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 目的 CERNET2宁波 节 点的 设计规划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进 展 节 点所提供的服 务 、 应 用及 研 究。
建筑施工与管理 专业入学教育 专业责任教师:刘赞玉. 一、本专业的层次、学制、毕业及颁证本专业的层次、学制、毕业及颁证 二、本专业开设的背景本专业开设的背景 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色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色 五、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介绍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携手企业、贴近职业, 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蔡冠群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蔡冠群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高 松 TEL:
温故知新 问题一: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举国上下抗击风雪灾害专刊 温暖行动 灾情告急年关近 万众一心齐抗灾 可歌可泣留千古 温暖行动遍人间 导读提示 阳关雨露出版社
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设计专业 热烈欢迎新同学入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2009年工作汇报 2010年1月.
20届比赛无锡赛区回顾 参赛报名人数16.8万,有效参赛人数8万 全国总决赛中 学前组:网络基础赛一等奖 创意绘画涂鸦赛最佳作品奖
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系.
职称申报评审 提前准备须知 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安徽省芜湖市整体概要.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第七讲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保护与建设.
作文选刊 作文之窗
电子商务 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
精品开放课程的 建设与应用 谢幼如 教授 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龙芯多媒体电脑教室培训 龙梦极域电子教室 江苏龙芯梦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山县干部学习会讲课提纲 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与全民创业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 顾 品 教授.
2013年二手车市场环境分析.
考 纲 点 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 规划就业 规划人生.
快乐假期 2010年第6期 总第54期 贝尔芬 主编 暑期作文专刊 《快乐假期》杂志社 出版.
1994年,94岁的冰心毅然说:“我要写一部甲午战争大作。”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字没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智慧校园的利用.
热点五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心下一代人健康茁壮成长.
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 《地县教育局基建专干培训班》 克拉玛依 2015年11月 校舍建设管理与现存问题对策 1.
地税政策发布 顺德地税局纳税服务局 2012年1月20日.
时政热点专题 授 课 时 间 :8 课 时.
嘉兴学院.
全省电大系统评聘工作有关事项说明 2014年9月17日.
老师:如何撰写教研文章? 主讲:石修银 谨以此赠与孜孜追求的老师 谨以此赠与改变人生的老师.
建筑专业介绍 建筑专业介绍 选择建筑专业的七大理由 选择建筑专业的七大理由 建筑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 建筑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
共产党员致力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 数据公司信息业务党支部 2013年6月.
依“标”据“本”,命制考题 发表于《数学教学》2006年第9期 (华东师大核心“CN”刊物)
滨职学习汇报 ( )    粮油轻工系      石全见.
<大势至共享文件审计系统> ——国内首款服务器共享文件管理软件,基于B/S架构,只需要服务器安装
201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 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及提升途径
12星座 对于星座,你又知道多少呢? 第一刊.
全球最大电涡流缓速器供应商.
幸福大讲堂 也谈老年朋友的 “老有所□” 爸妈在线专家宣讲团 ——老年朋友如何乐度后半生概述 主讲:钱锡安
读图辨史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给图片、材料出一个标题 通用汽车的生产 等待领取食物的非洲儿童 发展中国家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呼叫中心从优秀到卓越》 ——黄 科.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招生宣传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徐广涵:孕育我国自主产权3G技术标准第一人
地理教研组主动发展简报 (电子版) 2008年9月 总第4期 编辑:常州市第一中学地理教研组.
数学通报简介 ——如何写稿及投稿 数学通报 郑亚利 2014年8月.
PPT课件中文字的设置 多媒体系列讲座 濉溪中学信息中心 2010年11月.
强化实验室队伍 助推“十二五”建设 南京理工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新使命 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 谷忠鹏 2014年5月6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项目建设进展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贡献与示范 典型案例
中國大陸山寨產品研究 省區:四川省 班級:國務四A 學號: A 姓名:黃慈容.
推进《玻璃钢制品工》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
微信公众号 账账通批量输出操作手册 莫山峰 北京莫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期导读: 1版 习 惯 2版 的 十个做人的好习惯 3版 力 4版 量 5版 6版 7版 8版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 王 延 觉 2013年7月.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 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说 课 基于工作过程的 《公路工程造价与软件应用》 杨勃 道桥教研室.
校园网络及一卡通介绍 兰宇
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 团干部端操作指南 2016v1.0
新生入馆教育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参考咨询部 1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 新中国信息化的进程和成就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 周宏仁 博士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2009年10月13日,太原

一、中国信息化的进程

20世纪的两件大事 20世纪40年代,有两件大事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一个是发生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开启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1978年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则大大地加快了这个进程。另一个是发生在美国,以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当代的信息革命;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的发明和19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应用,则大大地加速了这场革命。

两件大事紧密相关 60年来,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以这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为特征的。显然,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抓住当代信息革命所提供的机遇,才有可能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的加入和贡献,当代的信息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果才有可能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国家信息化的精髓 紧紧抓住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相关性及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所有方面,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是中国国家信息化推进的全部精髓。

中国信息化的起点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从什么时候算起? 当代信息革命是以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 1956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制订《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研制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以此揭开了中国应对当代信息革命的挑战的序幕。 因此,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应该以1956年的《十二年科学规划》为起点。从这一点看,中国着手抓住当代信息革命的机遇,与其他国家比较,并不算晚。

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艰苦中创业”阶段,从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 “文革中曲折发展”阶段,从1966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9年新世纪的前夜; “全方位高效益推进”阶段,由2000年至今。

艰苦中创业 1

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8年8月1日,103机进行了公开表演运算。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曾不无自豪地宣布说:中国有了计算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104机成功地通过试运算。《人明日报》为此发表消息,正式宣告中国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电子计算机产业的雏形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于美国、苏联、英国,而与日本、法国、德国相差不多。中国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不多的资金,成功地研制了当时技术指标比较先进的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计算机事业。 中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04机共生产了7台,103机共生产了36台。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试制成功5种型号的晶体管计算机,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工业进入了第二代。

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 1947年,贝尔(Bell)实验室的肖克莱(William B. Shockley)等人发明了晶体管。 1957年11月,仅比美国落后10年,在王守武、林兰英和武尔桢等人的领导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锗晶体管。1959年和1962年,中国成功研制岀硅单晶和砷化镓晶体材料。 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于(DTL型数字逻辑集成电路)1965年问世,仅比美国仙童公司于1959年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晚7年。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应用 这一阶段中国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要内容。例如,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卫星地面控制中心控制卫星的发射与按预定轨道运行;导弹研制、发射和制导的大量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实时处理,原子能反应堆设计计算,受控热核反应研究的数值计算,核实验数据处理。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了电子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展了数控机床和仪表数字化技术的研究,试制巡回检测装置,促使工业计算机从过程输入、输出技术起步。

文革中曲折发展 2

曲折的、困难的发展 否定知识的作用,破坏了正常的科研和生产秩序;闭关锁国、盲目排斥国外先进技术,使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 由于军事上的紧迫需要,计算机及其软件、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机会和条件。中国计算机的研制与生产推进到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了系列机的研制与生产和微型机的研制与应用开发。 这十年正是国际上计算机产业飞跃发展时期,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和产业虽说有所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原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

通信与广播技术的发展 1970年代初,中国成功研制了彩色电视机。1973年5月,中国开始彩色电视广播;同时,中国试制成功三讯道彩电中心设备样机。 1970年代初,中国从光纤原材料、元器件、光纤光缆直到系统设备,全面开始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年12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座模拟制10米天线卫星通信地球站。1976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座数字制15米天线卫星通信地球站,为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受到重视 1972年,在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发出了“要积极推广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指示。1973年3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了筹建国家计委电子计算中心的报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计划和统计服务。由此,在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揭开了应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序幕,也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化开始起步的标志。 1970年代的初、中期,中国小型工业控制机系列成套设备有所发展。1973年,开展了全国数控机床攻关,发展了60~70个数控机床品种。1974年,开展了数控铣床自动编程语言的研究。

电子计算机开始向各行各业渗透 197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已经在中国的原子能技术、人造卫星、导弹、航空、冶金、化工、机械、石油、水利、电力、交通、气象等30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这一阶段,中国计算机应用虽然仍以科学计算为主,但是,已经逐渐扩展到了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以自然科学为对象,以大型工程和军事、航天为目标。电子计算机的主要使用对象也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逐渐向政府机构和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 3

由复苏走向振兴 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像中国的国民经济一样,在春回大地之际,开始由复苏走向振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放在了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应用成果,不断地传入和影响中国的决策者和科技界,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渐为社会所认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由此开始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信息基础设施与通信技术 这一期间,中国通信技术和产业取得飞速发展、成绩骄人。回顾过去50多年中国信息化的进程,最为引人自豪的成功之处,莫过于中国通信服务业和中国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这些发展,不但使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通信服务水平晋升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成为世界各国现代通信服务业发展的楷模,为举世所瞩目;而且,带动了中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许多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产生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兴、华为、大唐等跨国企业,诞生了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

高速通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加快了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83年11月,中科院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速度为1000万次的大型向量机——757大型计算机。 同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亿次巨型计算机,它标志着中国文革动乱时期与国外拉大的距离又缩小到7年左右。1997年,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系统综合技术达到1990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国家智能计算机中心与曙光公司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为3000亿次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软件产业 在这期间,中国政府在促进软件产品商品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1990年初,中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在一起只有4.2亿元;1997年,改写为260亿元。1998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为138亿元,是1994年的2.8倍。 1990年代末期,中国软件从业人员约15万人;企业5000家,其中,国有软件企业约占30%,集体和民营企业占60%,三资企业占10%。这些软件企业,大部分是50人以下的小公司,但是,其中也开始涌现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公司,国内企业约占全国软件市场的40%。

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83年,采用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还原技术,以及高精度激光扫描输出技术的“汉字计算机——激光照相排版系统”试制成功。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采用,是汉字信息处理领域中,中国对于世界的重要贡献。 19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微机应用迅速推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普及,汉字与西文信息兼容的功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1983年“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突破了汉字数字化的瓶颈。1984年联想公司推出联想汉卡。1988年金山公司开始了中文字处理系统WPS开发,填补了中国计算机文字处理的空白。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提升至战略层面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开始从小型、分散、局部,走向大型、集中、系统化,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子计算机应用和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转折。 1986年2月,国务院确定在“七五”期间,重点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管理主系统。1984至1990年间,国务院先后批准经济、金融、铁道、电力、民航、统计、财税、海关、气象、灾害防御等十多个国家级信息系统的建设。 1993年,国务院正式部署以“金桥”、“金卡”、“金关”(简称“三金”工程)等金字头系列的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并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

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国际上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同年5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等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 。同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

全方位高效益推进 4

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信息化的强烈需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对于信息化的强烈需求。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中国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高效益、深层次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成绩斐然,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微处理器-CPU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2002年8月10日,中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同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 CPU、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曙光LINUX操作系统,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发的龙芯处理器、北京大学研发的北大众志-863 CPU系统芯片、大唐微电子公司研发的COMIP系统芯片等成果被列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高端通用芯片的标志性成果。

超级计算机 2008年11月,“第32届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名排行榜”的前10名中,9台超级计算机安装在美国,唯一的一台没有安装在美国的超级计算机,是中国制造的、采用AMD公司的皓龙处理器、运算速度峰值可以达到每秒230万亿次的曙光5000A。 显然,经过中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水平已经显著提高,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国。 此外,LINKPACK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60万亿次浮点运算,是目前中国速度最快的商用高性能计算机。

通信技术与产业 中国通信技术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对国际通信标准化进程的影响逐步扩大,中国主要运营商的综合竞争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重要地位。 TD-SCDMA作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行业标准已经成熟,产业化发展迅猛。 2006年,中国40Gbps SDH光纤通信系统、80× 40Gbps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系统和光纤到户等高水准通信系统设备研制成功,相关配套器件研究取得突破,中国光通信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微电子技术与产业 生产线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英寸发展到目前的12英寸;IC制造工艺向深亚微米挺进,先进加工工艺已经达到80nm。封装测试水平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IC设计水平大大提升,设计能力小于等于0.5微米企业比例超过60%,0.18微米以下企业占相当比例,部分企业设计水平达到90nm。 在设备方面,100纳米等离子刻蚀机和大角度等离子注入机等设备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线使用。 在材料方面,已经研发出8英寸和12英寸硅单晶,硅晶圆和光刻胶的国内生产和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软件技术与产业 中文Linux操作系统开发成功,为国产应用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国产数据库系统、中间件、企业管理软件等发展很快。国产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嵌入式操作系统进入产业化阶段;嵌入式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对中国家电、信息产品、和制造业的产品升级贡献甚大。 软件出口步伐加快。激光照排系统出口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占全球中文报业市场90%。Office产品成功进入日本、北美及非洲市场;管理软件进入东南亚市场;原创网络游戏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互联网技术 2002年,国内研制成功IPv4核心路由器,攻克了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设计、大规模软硬件集成复杂系统、高速分组路由处理和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级高可靠性和冗余性等技术难题,成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攻克和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研制成功IPv6核心路由器。中国已经掌握了互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 2008年12月,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建成的CNGI-CERNET2 /6IX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大型互联网,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信息化全方位渗透 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在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等。

二、经济领域的主要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 1

信息基础设施 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传输网,广泛采用SDH和DWDM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以光缆为主、其他传输方式为辅的通信传输网络。2007年底,全国光缆总长度约676.8万公里,使用光纤约15500万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传输网络。建成并开通了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国际陆地、海底光缆,为电信服务企业的国际业务传送提供了足够的传输带宽。 2008年底,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1863路端增加到1704.6万路端,增长了9148倍;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09亿门,比1978年增长127倍;移动通讯网络的交换机容量为11.44亿门。

中国的世界第一 2004年,中国电话网络规模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一。 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1亿户,基站数量超过78万,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县市和98%的人口,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 2008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4亿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5.8%,为1978年的68倍。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4亿户,为1988年0.3万户的21万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5%。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8亿户,居全球第一位。

信息产业 2

计算机产业 2008年,计算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71万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27.1%;工业增加值2690.7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的17.9%,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8年微型计算机产量达1.37亿台,占全球产量的60%,其中笔记本计算机1.08亿台;显示器产量达1.34亿台,占全球产量的80%,其中液晶显示器1.2亿台。 计算机行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龙头产业。2008年实现出口额2129亿美元。微型计算机出口1.08亿台,出口额672亿美元,占计算机产业出口额的31.6%,是全行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

集成电路产业 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间,中国集成电路的产量和销售额分别扩大了18.8和21.3倍,产量与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8.3%与40.5%,销售额远远高于同时期全球集成电路年均6.4%的增长速度。 国内集成电路总产量在2003年首次突破100亿块,总销售额则在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在2008年达到1246.8亿元。 中国的微电子产业从业人员已经从90年代的3~4万人发展到目前的十几万人。

软件产业 2008年,国内软件产业规模达7573亿元,是GDP增速的3倍多,增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前列,比2000年的593亿元高出近12倍,年均增长37.5%。 2008年,国内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球软件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2%,上升到2008年的11.07%,提高了8倍以上。2000年,中国软件出口仅为4亿美元;8年后,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增加了34.5倍,年均增长56.2%。 2000年,软件从业人员仅3万人;2008年超过了150万人,年均增长63.1%。

通信设备制造业 2008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460.1亿元,占信息产业收入的13.4%。 程控交换机产量达4583万台。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出口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占信息产业出口额的16.7%。 手机产量达5.6亿部,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终端的最主要生产大国。手机出口5.33亿部,同比增长10.4%;出口额385.4亿美元,同比增长8.27%,占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7.4%。

信息产业 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万亿,比1978年增加了4000多倍,年平均增长超过30%,产业规模已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产业增加值达到1.49万亿,是1978年的400多倍,年平均增长超过20%;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8%上升到2008年的5%。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中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传统产业改造 3

传统服务业的改造 中国金融业的信息化水平,就基础设施而言,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化开始走上整体规划、集约经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对客户而言,现在,在国外银行中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在中国的各商业银行中也同样能够享受到。 中国民用航空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已经与国际接轨。民航的全球分销系统、电子政务、空管信息化系统、航空运行管理系统、机场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电子票务系统,已经使旅客可以轻松实现网上订票、网上支付、自助值机、自选座位、里程累计。在值机服务、安全检查、行李托运、航班旅客信息管理等方面也不逊于其他著名国外航空公司。

现代农业逐步发展 信息化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影响为许多人所始料未及。在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驱动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速发展。 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和大农业生产基地,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装备正在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都有许多成功的应用。 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植保、精准田管、精准收获等六大精准农业技术正在获得广泛应用。

信息化迅速与广大农民结缘 同时,信息化迅速与广大农民结缘。2005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97%的地市、77%的县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47%的乡镇已经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发展了近11万人的农村信息服务员队伍。 2007年,全国7万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以及200多万农民经纪人能够定期得到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据调查,农村网民中,14.8%在过去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而网民中的农林牧渔劳动者使用农村、农业类网站的比例为42.7%。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 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每百人拥有计算机21.83台,较2003年的增加额为3.12台,增长率为16.66%。目前,该项指标已经超过意大利等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4年,中国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达到40.8%,高出2003年17.02%,增长率为71.57%,远远高出2003及2002年增长比率;离散型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为41.53%,高出2003年21.24%,增长率达到104.68%。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500强企业中,34.5%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4%则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CAD应用已遍及29个省市,工程设计行业和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CAD普及率达90%以上,有10万家企业和设计院甩掉了图板。 全国大约80%的大中型企业已经上网,建立了网站,有了网址、主页,开展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近年来,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很大的发展,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

石油石化产业 石油石化行业的4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工程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均1台计算机,各类信息系统用户数累计数百万,企业级电子邮件注册用户数超过100万,门户网站数过万; 网络接点近百万,核心环网最大带宽达10Gb,集中存贮能力超过2000TB;信息技术人员2万多人,其中从事集团企业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化支持队伍达5000多人;已经形成了高效、安全、稳定的,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网络为纽带、覆盖近百万企业内部用户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钢铁工业 2008年底,中国57家重点钢铁企业在用计算机达18万多台套,公司级主干网络线路4万多公里,计算机联网15万台以上;建成了局域网1000多个,视频会议系统340多套,工业电视监控系统1万多套;超过90%以上的企业建成了采购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和企业网站,一半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生产指挥调度、技术质量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大部分企业面向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实现了数字化,纵向贯通主要工艺流程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横向覆盖企业的核心业务。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走向成熟。

新兴产业发展 4

通信服务产业 2008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24万亿元,为1978年(11.65亿元)的1926倍,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139.9亿元,为1978年的652倍。2008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接近7.5%,而1978年邮电业务总量(含邮政业务)只占GDP(3624.1亿元)的0.097%。 2008年,中国移动净利润1128亿元,中国电信为9.79亿,中国联通为339.1亿,中国网通(后与中国联通合并)为120.95亿元;而1978年邮电全行业利润(含邮政)仅3237.6万元。四家主要运营商利润之和为1978年邮电全年水平(含邮政)的4935倍。

传统通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增值电信业务逐渐成为电信业务新的增长点。2008年底,中国电信当年非语音收入达到822.94亿元,占固定网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的22%提升到46.1%;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服务收入为256.58亿元,其中增值业务收入达到169.8亿元,仅“号码百事通”业务收入即达47.87亿元。 2008年底,中国移动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达1134.4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的15.5%提升到27.5%。其中短信业务量从2000年的5亿条增长到2008年的6071亿条;彩铃收入143.8亿元;WAP收入129.91亿元;彩信收入28.78亿元。

网络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 3亿多网民的存在,为中国网络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003年至2006年,网络招聘市场由3.1亿元扩展至11.5亿元;网络教育市场由144亿元(2004年)增至202亿元;网上旅行服务由3.5亿元增至15.4亿元。 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规模达31.5亿元;2007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达55.8亿元。2007年7月,腾讯QQ同时最高在线人数突破3000万。截至2007年3月底,中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

创意产业快速发展(1) 创意产业也是信息化催生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2007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8个城市,即杭州、北京、长沙、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南京,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城市GDP的比重各为12.1%、10.6%、9.8%、7.0%、6.7%、5.1%、4.4%、3.4%。发展之快及对GDP贡献之大,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2008年,中国广告业经营额达1899.56亿元,同比增长9.11%;而互联网广告规模接近10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50%。建筑设计业2008年营业额达到102亿元。2007年,户外数字媒体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市场规模为1138亿元。

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 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比2007年增加了22.9%;付费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042万,比2007年增加了36.0%;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10.1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60%。 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达530亿元,同比增长46.42%。2008年,上海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达1000亿元,形成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总建筑面积近250万平方米,共入驻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创意企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营业收入近230亿元。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人民币,占GDP总量的10%,年增长率达到50%。 截止2008年底中国网络购物人数达到7400万人。 淘宝网2008年全年交易总额突破999亿元,超过沃尔玛集团在华的全年营业额(99.3亿元),是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全年销售额的9.4倍。

三、社会领域的主要成就

电话与电视的普及 1

电话总数全球第一 2008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4亿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5.8%,是1978年的68倍。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4亿户,是1988年0.3万户的21万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5%。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8亿户,居全球第一位。 2008年,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的比例已经达到99.7%,自然村的比例达到92.4%,超过6万个偏远村庄开通了移动电话。

广播电视日趋普及 2009年3月,全国共有播出机构2,648家(电台257家、电视台277家、教育台45家、广播电视台2,069家);开办节目3,999套(广播2,643套、电视1,356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2,442家。此外, 付费节目179套(付费电视140套、付费广播39套)。 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96%和96.95%。目前,广播电视系统拥有卫星上行站34座、卫星收转站3,000万座、微波站2,749座、发射台和转播台6.6万座。有线电视网络3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64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5,000万户。

计算机拥有量 2

改革开放以后增速加快 1970年,中国计算机装机台数仅约500台,1975年及1977年则分别为900台和1672台。(1978年,苏联有18,000 至 28,000台计算机;美国有25万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计算机拥有量,特别是微机的拥有量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1980年,大中小型计算机约2900多台,微机4000多台;1985年,大中小型机为7000多台,微型机13万台;1990年,大中小型机为9000多台,微型机上升至50多万台。(1988年,苏联计算机增加至10万至15万台,美国有4,000万台。)

进入新世纪急遽增加 1990年后,中国计算机拥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1994年为220万台;1995年为330万台;1998年为1100万台;2000年达到2200万台,比1990年增长了44倍。2001年为2800万台;2002年3900万台;2006年,计算机拥有量为6983.4万台,较2002年(4年之内)增长近80%,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拥有量的发展速度更快。2008年底,中国的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1415亿台,较2006年(2年之内)增长64%,增长的提速非常明显,年平均增长率达32%。

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快速增加 1998年底,中国计算机普及率约为每千人0.9台;家庭微机拥有量在268万台左右,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仅为4.2%。1999年,城市和农村的家庭电脑拥有量各为9.7%和0.5%。 进入21世纪以后,城乡居民家庭的电脑拥有量呈直线上升。2005年,分别达到41.5%和2.1%,各有4倍以上的增长;2008年底,这两个数字被分别改写为61.9%和5.2%。目前,中国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城市家庭居民的电脑拥有量已经超过90%;而农民对计算机的需求也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下一个战略空间 。

互联网普及率 3

互联网网民数世界第一 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手机网民约1.55亿。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已经达到1.82亿人。

互联网用户急遽增加 过去10年,中国上网用户数增长84.5倍。2006年之前,网民增长率低于10%,而在2006年以后,增长率开始爬升。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每半年的增长率各为16.0%、19.1%、22.6%、25.5%;两年之中,中国网民总数平均每年增加8400万人左右。 中国互联网总体普及率为25.5%,略微超过23.8%的世界平均水平。

互联网普遍接入逐步实现 2008年,27个省实现“乡乡能上网”,19个省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能上网”;全国98%乡镇能上网,95%乡镇通宽带,上网行政村比例达到89%。近年来,在中国信息化强力向农村推进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对偏远地区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的35.6%。2009年中国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 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互联网网站数量急遽增加 2008年底,中国网站数量为306.1万个,其中.CN下网站数占78.7%,达到287.8万个,较2007年增长91.4%,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丰富 2008年底至2009年6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在半年中增长2375万个;目前已经达到2.05亿个,超过日本,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截至2009年6月,中国域名总数为1626万个,其中CN域名1296万个。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748Gbps,半年中增长16.8%。

互联网信息资源急遽增加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较2007年增长90%。网页的增长速度与网站的增速基本一致。其中,静态网页约79亿,动态网页约82亿。 自2002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一直保持在高位增长,反映了中国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教育和科研信息化 4

远程教育和科研网络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接了分布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高校、教育机构、科研单位2000多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CEBSat覆盖全国,具备传输8套电视、8套广播、25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是世界最大的公益性卫星远程教育专业服务网,承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军队远程教育等四大国家级卫星远程教育工程,拥有终端站点65万多个,其中约23%站点同时接入因特网,是中国广大西部及农村偏远地区主要的教育信息化传输体系。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中西部地区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全国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从2000年的1.26台上升到2007年的4.3台,中等职业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从2001年的11.7台上升到2008年的13.9台。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成就显著 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库、高校网络教育课程资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等等。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达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收录近2800种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过百家。 建设了28家大学数字博物馆,数字化藏品资源总量超过10万件。

科研信息化的发展 2002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个方面。 同年启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先后在资源环境、农业、人口与健康、基础与前沿、工程技术、区域综合等六大领域共24个部门开展了科学数据建设与共享工作。截至2005年12月,该工程已经整合、改造864个数据库,数据表单超过1万个,总数据量约50TB。涉及中国约三分之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种类。

信息采集能力与高端计算 中国自主研制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形成了气象、海洋、资源卫星三大系列,并开始建设环境与灾害卫星星座。新型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如巡天天文望远镜、正负电子对撞机、宇宙线观测设施等,直接产生海量的数字数据。在野外观测中,许多新兴的科学数据采集和获取手段,如数字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移动数字终端等,也逐步应用到科研活动中。 在高端计算方面,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如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地震模拟模式、海洋灾害预报、基因测序、视化铸锻技术等等等。

四、电子政务领域的主要成就

政府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政府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涌现岀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其中,国内外知名的“金关”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形成了由“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组成的海关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格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关信息系统之一。 “金税”二期工程、“金审”一期工程、“金盾”一期工程、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等四个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内容;“金保”社保工程、“金保”低保工程、“金质”一期工程、“金土”一期工程等项目也都在稳步有序推进当中。

核心业务系统效益显著 “金审”工程的建设,使审计效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金税” 工程三期工程建成后,税收征收率将从2002年的63.5%,提高到75%左右,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5元以下。 在地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北京市东城区的“万米网格化管理系统”、宁波“求助服务热线81890”、福建泉州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全程式网上审批”等一大批系统都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已经扩大到包括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农村人口和外籍人员在内的几乎所有群体,针对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提供差异性的、内容丰富的公共服务。 越来越多的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开始由简单的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在线办理转变。统计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地市级以上政府网站已经开始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所辖的在线业务资源,逐步从以信息发布为主向以在线办事为主过渡。 网上审批项目持续增长,既为民众提供便利,又使政府快速、高效地完成繁琐的行政审批手续 。

五、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比较

信息化水平的国际测评 2009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新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指出,2002至2007年,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排名从第90名上升到第73名,是全球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长最快的十个国家之一;在信息化可接入性和使用方面,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 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08/2009年网络就绪指数(NRI)测算研究报告,对全球134个国家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测评和分析。2008年中国网络就绪指数排名由2001年的第65位升至第46位,首次在“金砖四国”中居于首位。

信息化水平的中国测评 国家统计局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的测算和比较研究表明,2006年起,中国已经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国家”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 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在比较研究的57个国家(地区)中,由2000年的44位上升至42 位。200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3%,2007年缩小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4.1 %。 2001年至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5.52%,居世界第14位,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

城乡数字鸿沟开始缩小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研究显示,2007年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为0.64;城乡数字鸿沟呈现稳步缩小态势,2002年至2007年间,缩小了13.5%。 2007年起,中国农村网民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城乡计算机相对差距指数连续几年稳定在0.95(农村比城市落后95%),2007年略有缩小(为0.93)。 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由2002年的11.7%上升到2007年的16.1%,农村移动电话由2000年的4.3%上升到2007年的77.8%。农村居民彩电拥有量从2000年的48.76部/百户,增长到2007年的113.89部/百户。

信息化成就辉煌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信息化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样,取得了令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总体而言,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中国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信息化的水平已经很高。 中国信息化的各种基础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加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