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鉴赏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叶县高中 辛要东 叶县高中 辛要东.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对偶 表达方式 : 烘托、 对比、 反衬、 渲染、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比兴 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讽今、抑扬结合等 梳理归纳 描写 抒情 记叙 议论.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对 “ 古代诗歌鉴赏 ” 的能力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 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级.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2012 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之一. . 散文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1 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 铺垫,暗示文眼 —— 写景状物,突出特点 —— 景物 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 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杜甫 蜀相 更开中学 语文组 陈婉华.
表达技巧 [考题设计]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课件制作:郝玥.
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摄影、制作:Yuezhy 音乐:《第23钢协》第3乐章 作曲:莫扎特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工作简历模板.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表达技巧类.
描寫景物的方法.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邱斌 教授 于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动员会 2015/1/5 东南大学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主讲教师:陈国全.
教学目标: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赏析诗歌。
余角、补角.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色彩 · 对比.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日月潭 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中心小学 刘建勇.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姓名XXX.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2.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探究新知 新知梳理 重难互动探究.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字 雨 鱼 蝶 蝈 星 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总复习.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3.4 角的比较.
路旁的橡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包括五个方面: 修辞技巧、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技巧

考点阐释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诗歌中不常用) 修辞技巧: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排比 修辞技巧: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排比 反复 通感 用典 对偶 借代 双关 等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诗歌中不常用)

描写手法 1、正面、侧面 2、白描 3、细节描写 3、观察角度、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俯视、仰视 远望、近看 明暗变化 点面结合 地点转移 4、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5、动静结合 6、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7、色彩、渲染(烘托)8、对比、衬托

抒 情 方 式 ①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②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果是“乐景衬哀情”就不再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写“乐景衬哀情”就可以) 先抑后扬 先扬后抑 托物言志(象征) 对比、衬托 用典抒情

结 构 技 巧 1、开门见山 2、伏笔、照应 3、首尾照应 4、照应标题 5、层层深入 6、铺 垫 7、卒章显志 8、以小见大 1、开门见山 2、伏笔、照应 3、首尾照应 4、照应标题 5、层层深入 6、铺 垫 7、卒章显志 8、以小见大 9、以景结情 10、画龙点睛

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积累一定量的术语,知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结合语句分析和表达。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的作用或效果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之修辞 晓至湖上(清 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金版新学案》91页)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赏析。   参考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营造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海棠 苏轼 (课时作业301页)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一、二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三、四句是怎样表达作者爱花惜花之情的? 参考答案:一、二句营造了一个春意暖融、香雾空蒙的迷幻的朦胧意境。首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白天的海棠在春风的吹拂下高洁美丽的;次句从嗅觉的角度写夜间的海棠,诗人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表达诗人对海棠的喜爱。 参考答案:用比拟的修辞来写:诗人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写出了诗人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举出两例并作赏析。 岁暮 杜甫 (课时作业301页)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举出两例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1、借代: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从视觉角度写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从听觉角度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2、用典: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写出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暗示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3、反问:尾联一个反问句暗示自己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

学 以 致 用 作业:课时作业302页第9题 《谒金门》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金版新学案》86页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 ①白描手法:诗人没有运用形容词和修饰语对素蝶进行描绘,而是用极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素蝶的活动: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②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将蝴蝶飞舞、躲藏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透露出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金版新学案》86页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 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流、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作业:《金版新学案》92页 1、20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2、2010年江苏卷《送魏二》 3、《未展芭蕉》 4、《同住印着夜登四明山》 5、《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表达技巧 之表达方式

表现技巧之表达方式 答:第一句记叙,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春日 朱熹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记叙,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后两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阐明了什么道理?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后两句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阐明了这样的道理: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

表达技巧 之抒情手法

抒情方式:①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②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果是“乐景衬哀情”就不用再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写“乐景衬哀情”就可以)

题例:课时作业 《减字木兰花 》 朱敦儒 

用典 作用: 鉴赏方法: 定义: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 1、用典抒情,委婉含蓄。 2、用诗文名句、论证文章,使立论有根据 。 3、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化情味,使文辞典雅。 鉴赏方法: 1、指出用典之处。2、解释典故内容。 3、分析用典意图。4、说明用典作用。

(补充: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金版新学案》92页 《春日秦国怀古》《喜外弟卢纶见宿》 《喜外弟卢纶见宿》 答案修改:颔联两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 (补充: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每小点1分,共2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徂:消逝,流逝。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2)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案:(1)前六句是融情于景(或间接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每小点1分,共2分)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每小点1分,共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最突出的手法是借古讽今,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知从中汲取教训,导致国家岌岌可危,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也可以答用典

表达技巧 之描写手法

典型例子 《浔阳即景》修改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这两句是远写。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这两句是近写。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鉴赏二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起首两句属于远眺。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如飞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泻而下,奔如流电。前者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后者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五、六两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明灭,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文势至此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紧接一句“塞鸿一字来如线”,顿时又异军突起。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早行 陈与义(2006高考试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描写手法之衬托 早行 陈与义(2006高考试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早行飘泊引起了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以乐景衬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诗人是如何表现感情的?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表现手法之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中用先扬后抑之法,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贬。先扬后抑,使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本诗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试分析。 答: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 2、铺 垫 3、伏笔、照应(首尾照应 扣题照应 伏笔照应) 4、层层深入 5、卒章显志 6、以小见大 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 2、铺 垫 3、伏笔、照应(首尾照应 扣题照应 伏笔照应) 4、层层深入 5、卒章显志 6、以小见大 7、以景结情 8、过 渡 9、情景互换 10、重章叠句 1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新学案》90页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末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作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苍苍莽莽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cùi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试分析本词的结构技巧。 答:结构上以景结情。“愁无据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使词人的愁苦更加凝重。

把浓得化不开的、、、、、、情融入到到景物之中,更加深了诗人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以景结情的好处 把浓得化不开的、、、、、、情融入到到景物之中,更加深了诗人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情景互换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4.层层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 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5、过渡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6.照应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参考答案:尾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活页练习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 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尾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2、赏析“寒梦”一词的妙处。 答:“寒梦”一词一语双关,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使“梦”带上了忧伤的感情色彩。“寒梦”一词点明了诗人思家之心切。

也可以答以声衬静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颈联。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3、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答: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不点自明。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颈联。 答:①听觉的角度写诗人梦断以后到听到角声响起,一直眼睁睁的躺在床上耳闻更声。②视觉的角度写诗人长时间的望着那盏昏暗的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 颈联用一闻一见,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的含而不漏。 也可以答以声衬静

注:雍陶:生活在晚唐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活页练习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活页练习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生活在晚唐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诗的一、二两句,诗人绘出一幅天津桥春日明媚绮丽、引人入胜的画面。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减当年,令人心醉。 诗人描绘这幅明媚绮丽的画面是为了与后文寂寥、冷清的宫殿形成强烈的对比。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生活在晚唐 2、诗的最后两句写景,在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三、四句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这种强烈的对比,很自然地表现出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愁,因而“倍增其哀”,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盛衰兴亡的感慨。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生活在晚唐 3、赏析本诗的抒情手法。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天津桥春日明媚绮丽、引人入胜的风景;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风景宜人,而昔日繁盛的大唐帝国却一去不复返。 答:本诗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式。 以乐景写哀愁,因而“倍增其哀”,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盛衰兴亡的感慨。

2、复习画面意境题、描写手法题的答题方法。 作 业 必做: 1、读书笔记的摘抄,明天早读检查。 2、复习画面意境题、描写手法题的答题方法。 选做:选诗词鉴赏两个专题的相关术语背默。

古诗词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 比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题”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卒章显志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以小见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的开篇借一件小小的东西,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后两句是议论 。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对比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希望同学们尽情畅游在诗的国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