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二十一世紀的 高等教育課程 兼論未來人才培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老中醫點評各種水果 整理: Henry 按鍵換頁 音樂: 終身美麗 ( 純音樂 ) 蘋果 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脾胃虛寒型的慢性腹瀉需用錫紙包裹、 煨熟吃 1. 含最多果糖、有機酸、果膠、微量元素 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促進膽固醇代謝、 降低膽固醇水平、促進脂肪排出; 2. 微量元素:鉀擴張血管、有利高血壓患者;
Advertisements

小 引  2005 年 7 月 19 日, 湖北咸 宁发生特大食物中毒件 240 人入院。 2010 年 3 月 31 日安 徽某职业技术学院 39 名学生 因食用加入亚硝酸盐的面条 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症状。 “ 民以食为天 ” ,食品安全 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 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些 年来的假冒伪劣奶粉事件、
認識大學:校系介紹 介紹校系:逢甲大學-電機 工程學系 班級 :406 座號 :09 姓名 : 邱柏淵 指導老師 : 黃素珍 老師.
總結性評量-借鏡與省思 林啟智 教學資源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總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目的在檢視學生學習成果,期盼 在畢業前能補強不足之處  總結性評量須讓學生動手做,並嘗試解決實 際問題  學生學習成果驗證應著重直接評量,而非僅 依賴間接評量之問卷調查  總結性評量除檢視畢業生核心能力,也是提.
5·20 学生营养日 勤工办 学生营养日来历 1989 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 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 2000 年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 1991 年至 2000 年 10 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其中确定每年 5 月 20 日 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
升中 – 如何面試 ? 升中 – 如何面試 ? 面試知多少?. 為何要面試?  面試可更全面地觀察學生不同的表現和能 力 中、英、普語文能力 表達能力 溝通能力 理解、分析、創意、思考能力 儀表、談吐、禮貌及眼神 自信心 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整理: Henry 音樂 : 世界遺產名錄 ( 陳悅 ) 據統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有 850 多處。 這些世界各地的自然文化遺產因其獨特性而各具風情,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親自一探究竟。 有一位旅日的華人攝影家周劍生為了讓大多數人 能認識和了解世界遺產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二00四年鼓勵公務人員提升英語能力宣導說明會
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徐 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第四章 近 代 的 衝 擊 第二節 現代化的開端.
国家与广东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关政策解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郭凯教授、博士、副院长
食品安全小常识 目 录 下一页 封 底.
歷 史 專 題 報 告 香 港 街 道 | 石 板.
规划纲要解读与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暨强省的思考
香港浸會大學 - 全人教育 卓越創新 陳新滋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2011年2月24日.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佛山市同济小学 张秀香.
(二) 面試技巧及 儀容之準備技巧.
管理學院核心能力計算與檢討 以系所評鑑種子系所為例 財務金融學系.
整理者: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我國幼托整合政策 發展趨勢 教育部國教司 郭科長淑芳 97年4月10日.
簡介「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簡報人: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政風室邱宏達.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清代皇帝 和 他們所做的大事 皇太極 努爾哈赤 清朝高潮的三位皇帝 弘歷(乾隆) 胤禛(雍正) 玄燁(康熙) 王聖友 作者.
优化结构提高职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余祖光 副所长 研究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 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副会长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管理创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如平 2009年12月11日,重庆.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社會學習領域輔導群編製.
最後一片葉子 Q:這一段可以分成幾個部份? 大意: A:1簡介最後一片葉子這篇小說。 2介紹歐‧亨利寫的小說的特點。
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 咨询与信息发布会.
新时期呼唤教研深度转型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包文敏 2014年9月.
國立屏東大學 管理學院 商管學院專業認證推動說明.
芬蘭的基礎教育文.
感知学习 ——可视化学习平台.
亚洲经济的发展. 亚洲经济的发展 说课的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手段与方法 6、教学过程.
企業籌資更便捷 大眾投資更穩當 103年度新增(修)資訊申報項目說明 2014年11月.
行政院第3472次會議 提升女性勞動力 打造優質的勞動環境 勞動部 報告人:綜合規劃司 王司長厚誠 104年10月29日 1 1.
附件一.
香港低收入住戶地區分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蔡海偉
簡報大綱 壹、調整科技預算編列的機制,擴大科發基金 貳、學術研究計畫的評估與補助機制.
陆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副所长 SHPISA项目秘书长
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 2006年5月.
歡 迎 蒞 臨 2016 逢甲大學會計系 新 生 座 談 會 報告人: 黃娟娟 主任 105年8月20日.
走向优质均衡的上海基础教育 尹后庆 2014年7月.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胡先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陈小洪 OECD公司治理政策对话会,北京,2005.5
輔英科大資管系105學年招生簡介 (1)招收類群 四技日間部招生(100名) 四技進修部招生(47名)
第七章:社会保障税比较 第一节 社会保障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障税制度比较 第三节 借鉴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
选好路径,重在实践 深化课改的实践和思考 尹后庆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 及公司治理制度評量 簡介.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 吴永军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經典幽默 音樂: 春城花飛 整理:Henry.
当一回消费者 泰安高新区北店子小学 刘清艳.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National Chin-Y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交換生說明會 101學年度下學期 (2013年春季學期) 2013年2月18日 (工程一館106室)
教務處 註冊組.
東華大學國企系國際金融 第十二章 國際資本移動 授課老師: 王廷升博士.
大學評鑑 教育部高教司 馬副司長湘萍 中華民國102年4月1日
北京.香山紅葉 香山位於北京海澱區西郊,距市區20公里, 全園面積160平方公引。 鬼見愁是香山的主峰,又叫香爐峰,
105學年度 服務學習教育說明會 Service Learning.
林振春 台師大社教系教授 學習型家庭的理念與做法 林振春 台師大社教系教授
18 管理道德 張緯良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男女羅曼史 談男女相處及感情問題.
研究生學位考試 流程說明 東海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修定版.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處長 王保進教授
105學年度學士班新生座談會.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音樂 : 世界遺產名錄 (陳悅) 整理:Henry.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建構學生學習成效品質保證之機制 評鑑業務處:王保進處長.
班會程序 1.班會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席就位 4.唱國歌 5.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102學年度評鑑-學士班 法律系系主任 姜世明.
仁川大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重塑二十一世紀的 高等教育課程 兼論未來人才培育 重塑二十一世紀的 高等教育課程 兼論未來人才培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國恩 校長

大綱 壹、前言 貳、高等教育機構挑戰 參、重塑高等教育課程 肆、結語

前言 高等教育機構主要透過兩種方式影響社會發展: 人力資本的養成 對真理的追求 個體的自我實現和收入的提升 新世紀的大學雖強調知識創造,本質仍與宇宙精神相繫:使更多人獲得啟蒙,引領文明創新。 高等教育機構主要透過兩種方式影響社會發展:第一是人力資本的養成,包括個體的自我實現和收入的提升;第二是對真理的追求,新世紀的大學雖強調知識創造,其本質仍與宇宙的精神相繫:使更多人獲得啟蒙,引領文明的創新。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1/9) 一、 政府補助 減少與大學商業化傾向 二、 國際化與 全球競爭 三、 科技發展 帶動世界 變化迅速 四、 青年缺乏 自主學習 能力與素養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2/9) 一、政府補助減少與大學商業化傾向 政府補助減少與大學商業化傾向:國家經濟成長率下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低就業人口的結構性因素,在稅收不容易調高的現實條件下,政府被迫在教育領域緊縮花費。為維持高教品質,高等教育費用逐漸由政府轉移到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高等教育機構更在市場化的潮流中,不得不與企業的關係日漸密切,如何在辦學的基本理念及創造收入兩者之中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彰顯大學的教學功能,使更多的學生受惠?遂成為高教機構必須直面的兩難困境。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3/9) 國家經濟成長率下降、高齡化社會,以及低就業人口的結構性 因素,在稅收不容易調高的現實條件下,政府被迫在教育領域 緊縮花費。 為維持高教品質,高等教育成本逐漸由政府轉移到高等教育的 直接受益者;更在市場化的潮流中,與企業的關係日漸密切。 政府補助減少與大學商業化傾向:國家經濟成長率下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低就業人口的結構性因素,在稅收不容易調高的現實條件下,政府被迫在教育領域緊縮花費。為維持高教品質,高等教育費用逐漸由政府轉移到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高等教育機構更在市場化的潮流中,不得不與企業的關係日漸密切,如何在辦學的基本理念及創造收入兩者之中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彰顯大學的教學功能,使更多的學生受惠?遂成為高教機構必須直面的兩難困境。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4/9) 二、國際化與全球競爭 國際化與全球競爭的挑戰: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學院前院長梭羅(Letet Thurow)認為,在國際關係日益緊密的今天,教育應賦予一個人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在全球各地運作自如」的能力,這項能力不僅在於外語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行為、思考模式。其次,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人才的跨國流動,大學之間的競爭更形激烈,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趨勢亦漸趨顯著;大學不能再固守傳統的授課模式,而是應更強調彈性與創新,成為學習經驗、步驟與環境的設計者。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5/9) 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人才的跨國流動,大學之間 的競爭更形激烈,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趨勢亦漸趨顯著。 21世紀國際競爭的焦點不僅是人才的競爭,也是全民素質 的競爭。在國際關係日益緊密的今天,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就是「在全球各地運作自如」的能力:不僅在於外語能力 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行為、思考模式。 國際化與全球競爭的挑戰: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學院前院長梭羅(Letet Thurow)認為,在國際關係日益緊密的今天,教育應賦予一個人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在全球各地運作自如」的能力,這項能力不僅在於外語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行為、思考模式。其次,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人才的跨國流動,大學之間的競爭更形激烈,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趨勢亦漸趨顯著;大學不能再固守傳統的授課模式,而是應更強調彈性與創新,成為學習經驗、步驟與環境的設計者。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6/9) 三、科技發展帶動世界變化迅速 科技發展帶動世界變化迅速:哈佛大學教授李維(Frank Levy)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莫南(Richard Murnane)研究過去五十年美國工作的變化後指出,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未來的工作不再是藍領與白領的區別,而是重複性工作和非重複性工作的區別:科技發展迅速的社會需要能勝任複雜任務的勞動力與彈性,這代表人們必須具備橫向關鍵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對專業領域的深層理解,以及不斷學習的能力。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7/9) 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未來的工作不再是藍領與白領的區別, 而是重複性工作和非重複性工作的區別:可以重複操作的工 作,可以用程序解決的問題,用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很快 就會被科技取代。 因為知識更新太快,很難靠「一技之長」活一輩子。科技發 展快速的社會需要能勝任複雜任務的勞動力與彈性。越有價 值的工作機會,越需要適應力去處理變化多端的事。 科技發展帶動世界變化迅速:哈佛大學教授李維(Frank Levy)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莫南(Richard Murnane)研究過去五十年美國工作的變化後指出,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未來的工作不再是藍領與白領的區別,而是重複性工作和非重複性工作的區別:科技發展迅速的社會需要能勝任複雜任務的勞動力與彈性,這代表人們必須具備橫向關鍵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對專業領域的深層理解,以及不斷學習的能力。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8/9) 四、青年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與素養 青年缺乏融入公民社會所需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素養態度: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先進國家的勞動市場已無法在低價競爭中拔得頭籌,歐美各國的經濟產業正朝向專業服務及高附加價值的製造領域發展。換言之,知識經濟社會將產生知識和技能密集的高階職缺,而這些高階職缺要求青年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資訊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與企業精神源自於知能的培養和性格的模鑄(character formation)。為回應新工作新技能的挑戰,高等教育機構應發展素養取向的自主學習系統。

高等教育機構挑戰(9/9) 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先進國家的勞動市場已無法在低 價競爭中拔得頭籌,歐美各國的經濟產業正朝向專業服務 及高附加價值的製造領域發展。 知識經濟社會將產生知識和技能密集的高階職缺,這些職 缺要求青年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團隊合作、溝通、資訊、 學習,以及創新與企業精神,這些能力源自於自主學習和 性格的模鑄。 青年缺乏融入公民社會所需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素養態度: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先進國家的勞動市場已無法在低價競爭中拔得頭籌,歐美各國的經濟產業正朝向專業服務及高附加價值的製造領域發展。換言之,知識經濟社會將產生知識和技能密集的高階職缺,而這些高階職缺要求青年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資訊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與企業精神源自於知能的培養和性格的模鑄(character formation)。為回應新工作新技能的挑戰,高等教育機構應發展素養取向的自主學習系統。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1/13) 四、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 三、增加流動的學習經驗以轉化為關鍵能力 一、鼓勵跨域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 二、掌握知識系統並將其運用於真實世界 三、增加流動的學習經驗以轉化為關鍵能力 四、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2/13) 一、鼓勵跨域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 鼓勵跨域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社會問題日趨複雜,學術領域界線逐漸消失,跨越學術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運用不同知識觀點、分析社會複雜問題、拓展學習視界、增進批判思考能力、培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技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為兼顧學生學習需求,培育學生專業及多元跨域能力,大學宜依學校特色、學術發展趨勢及學生畢業就業需求,調整各系所專業領域課程與非專業領域課程比例。此外,大學必修課程的學分數宜減少,讓學生有較多的選修機會,以利其深度學習與主動求知,發展終身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大學更應關注專業和通識教育的平衡,教師應將通識教育廣泛融入專業課程,由全體教師肩負起通識教育的責任;或是鼓勵學生跨學院選修輔系、雙學位或學程,避免學生文理素養發展不均,成為單向度的專業人。

調整專業領域課程與非專業領域課程比例,減少必修課程的學分數,以利其深度學習與主動求知。 專業和通識教育的平衡: 全體教師負起通識教育責任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2/13) 跨越學術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運用不同知識觀點、分析社會複雜問題、拓展視界、增進批判思考能力、培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技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調整專業領域課程與非專業領域課程比例,減少必修課程的學分數,以利其深度學習與主動求知。 專業和通識教育的平衡: 全體教師負起通識教育責任 鼓勵跨域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社會問題日趨複雜,學術領域界線逐漸消失,跨越學術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運用不同知識觀點、分析社會複雜問題、拓展學習視界、增進批判思考能力、培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技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為兼顧學生學習需求,培育學生專業及多元跨域能力,大學宜依學校特色、學術發展趨勢及學生畢業就業需求,調整各系所專業領域課程與非專業領域課程比例。此外,大學必修課程的學分數宜減少,讓學生有較多的選修機會,以利其深度學習與主動求知,發展終身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大學更應關注專業和通識教育的平衡,教師應將通識教育廣泛融入專業課程,由全體教師肩負起通識教育的責任;或是鼓勵學生跨學院選修輔系、雙學位或學程,避免學生文理素養發展不均,成為單向度的專業人。

師大課程重塑策略─ 推動多元學習,提升學生跨域知能(4/13) 建立多元學習機制 鼓勵學生跨域學習 簡化輔系及雙主修之申請 提升學生修習人數 規劃外語課程及相關活動加強學生外語文能力 建置數位學位專班 培養未來學生 推動專業與通識融通課程培養學生貫通知識的能力 推動專業課程通識化 提高學生的吸收力 健全通識課程,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及跨域知能 辦理各領域大師講座 提高學生視野 鼓勵跨域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社會問題日趨複雜,學術領域界線逐漸消失,跨越學術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運用不同知識觀點、分析社會複雜問題、拓展學習視界、增進批判思考能力、培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技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為兼顧學生學習需求,培育學生專業及多元跨域能力,大學宜依學校特色、學術發展趨勢及學生畢業就業需求,調整各系所專業領域課程與非專業領域課程比例。此外,大學必修課程的學分數宜減少,讓學生有較多的選修機會,以利其深度學習與主動求知,發展終身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大學更應關注專業和通識教育的平衡,教師應將通識教育廣泛融入專業課程,由全體教師肩負起通識教育的責任;或是鼓勵學生跨學院選修輔系、雙學位或學程,避免學生文理素養發展不均,成為單向度的專業人。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5/13) 二、掌握知識系統並將其運用於真實世界 掌握知識系統並將其運用於真實世界:OECD教育與技能部執行長施萊賀(Andreas Schleicher)指出,未來將進入「技能、工作、成長」三位一體的工作型態。為使教育與訓練系統培育的人才勝任未來的工作,大學的課程設計需聚焦於學生學習成效,並透過跨系所的矩陣式學程(學系課程偏重專業;跨系所學程則偏重整合與實作),加強培養學生的跨界整合與實作能力,使學生具備畢業後進入職場所需的重要技能,回應新工作的挑戰。 在理論與實務的平衡方面,各系所應該加強自身特色,一方面就教師專長開設具競爭力與就業力的課程;另一方面與當地產業合作,運用業界資源、師資與設備,開設專業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實務操作的能力。未來的大學生不僅需要培養跨領域的專業能力,更需要總整式(Capstone)課程,彌補學生學習面向過度專業化且缺乏動手經驗的缺點。

未來將進入「技能、工作、成長」三位一體的工作型態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6/13) OECD教育與技能部執行長 未來將進入「技能、工作、成長」三位一體的工作型態 加強系所自身特色:就教師專長開設具競爭力與就業力 的課程;與當地產業合作,運用業界資源、師資與設備, 開設專業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實務操作的能力。 透過跨系所的矩陣式學程(學系課程偏重專業;跨系所 學程則偏重整合與實作),培養學生跨界整合能力。 掌握知識系統並將其運用於真實世界:OECD教育與技能部執行長施萊賀(Andreas Schleicher)指出,未來將進入「技能、工作、成長」三位一體的工作型態。為使教育與訓練系統培育的人才勝任未來的工作,大學的課程設計需聚焦於學生學習成效,並透過跨系所的矩陣式學程(學系課程偏重專業;跨系所學程則偏重整合與實作),加強培養學生的跨界整合與實作能力,使學生具備畢業後進入職場所需的重要技能,回應新工作的挑戰。 在理論與實務的平衡方面,各系所應該加強自身特色,一方面就教師專長開設具競爭力與就業力的課程;另一方面與當地產業合作,運用業界資源、師資與設備,開設專業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實務操作的能力。未來的大學生不僅需要培養跨領域的專業能力,更需要總整式(Capstone)課程,彌補學生學習面向過度專業化且缺乏動手經驗的缺點。

師大課程重塑策略─ 培育跨域實作人才(7/13) 推動總整課程(Capstone course),增進學生知識整合能力 推動系所開設多元的總整課程,整合學生專業知能。 鼓勵教師協同教學,連結專業知識。 規劃成果展,展現學生之總整知識。 建立跨域學習及創作團隊,產學互惠 研發政大、台科大與臺灣師大三校創意工作坊課程,與產業界合作,開創結合研究、人才培育、創意商品研發與技術移轉之精緻文創產業典範。 藉由跨領域學程培養劇本創作、舞台科技、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及流行音樂之多元人才。 以科學和技術,深化音樂、美術、和表演的內涵,拓展文創產業機會 文物保存與典藏 科技化舞台展演 數位化的商品設計與室內設計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8/13) 三、增加流動的學習經驗以轉化為關鍵能力 增加流動的學習經驗以轉化為關鍵能力:大學課程的多元面向最終必需能將知識與關心自己週遭的世界兩者整合為一。文化批判大師季胡(Henry Giroux)認為,轉化就是要對知識有所反思並積極地參與這個世界,這也是正視當前人類苦難的一種道德責任。因此,國際化的教育目標應強化學生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所必須具備的視野、理想與實踐。 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從學生流動與跨國合作著手,將學習流動力(learning mobility)融入課程,例如與姊妹校進行多邊多元教學合作計畫,交換學生與交換師資,提供全校師生更多元的「教」、「學」機會。除了與國際知名學府締約提供交換學生、訪問學生、海外短期語言文化學習與實習等機會,另可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志工、國際義工等活動。最後,國際化應不自限於取得國外學位或出國的學生數量,延攬國際學者到校講學,讓學生在本國即有機會親炙國際大師風範,直接接觸各種文化解決社會複雜問題的觀點與方式,拓增研究和學習的視界,同時有利於互相學習最佳範例,避免固守一套思維模式。

推動多邊多元教學合作計畫,交換學生與師資。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志工、國際義工等活動。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9/13) 長期依賴一套思維模式,缺乏外來刺激,大家的想法雷同,犯的錯也一樣。學習交流可增加個人的專業、社會、知性技能和就業力,將知識與關心自己週遭的世界兩者整合為一。 推動多邊多元教學合作計畫,交換學生與師資。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志工、國際義工等活動。 延攬國際學者到校講學,讓學生直接接觸各種文化解決社會複雜問題的觀點與方式,拓增研究和學習的視界,避免固守一套思維模式。 增加流動的學習經驗以轉化為關鍵能力:大學課程的多元面向最終必需能將知識與關心自己週遭的世界兩者整合為一。文化批判大師季胡(Henry Giroux)認為,轉化就是要對知識有所反思並積極地參與這個世界,這也是正視當前人類苦難的一種道德責任。因此,國際化的教育目標應強化學生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所必須具備的視野、理想與實踐。 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從學生流動與跨國合作著手,將學習流動力(learning mobility)融入課程,例如與姊妹校進行多邊多元教學合作計畫,交換學生與交換師資,提供全校師生更多元的「教」、「學」機會。除了與國際知名學府締約提供交換學生、訪問學生、海外短期語言文化學習與實習等機會,另可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志工、國際義工等活動。最後,國際化應不自限於取得國外學位或出國的學生數量,延攬國際學者到校講學,讓學生在本國即有機會親炙國際大師風範,直接接觸各種文化解決社會複雜問題的觀點與方式,拓增研究和學習的視界,同時有利於互相學習最佳範例,避免固守一套思維模式。

師大課程重塑策略─ 增進全球移動力,發展國際化校園(10/13) 推動師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進行一次 「世界足跡」學習 透過學位雙聯制、交換學生、夏日學校、文化及語言學習及參與志工活動、國際競賽、國際研討會等增加跨國學習經驗。 強化境外招生,以招收12%外籍學位生為目標 開辦國際學位學程,強化全球招生。強化外籍學位生與交換生之專業輔導。建立外籍生校友管理系統,強化海外校友聯繫,持續與海外校友會合作。 目標七:增進全球移動力,發展國際化校園   攜手全球頂尖名校,營造國際移動風氣 1-1.訂定一國一標竿姊妹校,藉以深化雙向學生交換、教師國際講學機制。 1-2.持續洽簽QS 名校,並定期參加世界教育高等論壇,行銷師大全球品牌形象。 1-3.推動師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進行一次「世界足跡」學習。 2. 開辦國際學位學程,強化全球招生 2-1.強化境外招生,以招收12%外籍學位生為目標。 2-2.強化外籍學位生與交換生之專業輔導。 2-3.積極與國際頂尖名校合作開辦國際學位學程。 2-4.鼓勵院系所開設全英語課程(學程),以吸引境外生就讀。 2-5.建立外籍生校友管理系統,加強與校友的聯繫,以促進口碑招生的策略。 3. 推動系所課程國際認證,提高國際知名度 3-1.研訂補助機制,鼓勵系所通過國際課程認證,如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IEET國際工程認證等。 4. 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創造國際化學習生活空間 4-1.校園中設立International corner,舉辦各種能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的活動。 4-2.強化學生社團招收外籍生的誘因,促進外籍生在校園社團中的參與程度。 4-3.設計國際家族認養制度,結合本校師生與境外生共同體驗生活,深化學習效果。 4-4.改善校園軟硬體設施,推動全校網頁雙語化,營造國際化校園氛圍

四、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 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11/13) 四、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 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 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民主的生活方式仰賴人民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及建設性應對社會變遷,若缺乏基本素養,人民很難對日趨複雜的世界事務做出精準的判斷。培育更多具備基本素養的世界公民,是大學責無旁貸的責任,而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是否落實才是更關鍵的課題。高等教育機構有必要研發大學生基本素養評量,評量內容可以包括如溝通合作、美感素養、科學思辨、資訊素養、終身學習、創新領導、問題解決、公民社會、生涯發展等面向。學生透過評量結果了解自己在各素養的認知能力與情意、態度表現,並提供多次測量的長期追蹤變化趨勢,再結合數位學習歷程檔案(e-portfolio),將有助於學生了解自己在各素養的學習成長情形,作為檢視學習成效與發展生涯之參考,培養自主規劃學習的能力。教師則可透過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輔導學生選課及活動參與,落實選課指導與學習指導。 由於課程和教學改革會不斷地因應社會變遷、知識發展和學生需要而持續進行,除了現有的課程評鑑機制外,基本素養之評量結果亦可提供課程修正的重要依據,使大學的課程改革產生成效與動力。大學可藉由分析學生基本素養評量結果,檢測教育目標及教學成效,作為課程調整與改進的參考。

重塑高等教育課程(12/13) 民主的生活方式仰賴人民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及建設性應對社會變遷,若缺乏基本素養,人民很難對日趨複雜的世界事務做出精準的判斷。 學生可透過評量結果了解自己在各素養的學習 成長情形,培養自主規劃學習的能力 基本素養之評量結果亦可提供老師及學校課程修正的重要依據 ,使大學的課程改革產生成效與動力 運用數位科技和評量機制以培養基本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民主的生活方式仰賴人民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及建設性應對社會變遷,若缺乏基本素養,人民很難對日趨複雜的世界事務做出精準的判斷。培育更多具備基本素養的世界公民,是大學責無旁貸的責任,而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是否落實才是更關鍵的課題。高等教育機構有必要研發大學生基本素養評量,評量內容可以包括如溝通合作、美感素養、科學思辨、資訊素養、終身學習、創新領導、問題解決、公民社會、生涯發展等面向。學生透過評量結果了解自己在各素養的認知能力與情意、態度表現,並提供多次測量的長期追蹤變化趨勢,再結合數位學習歷程檔案(e-portfolio),將有助於學生了解自己在各素養的學習成長情形,作為檢視學習成效與發展生涯之參考,培養自主規劃學習的能力。教師則可透過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輔導學生選課及活動參與,落實選課指導與學習指導。 由於課程和教學改革會不斷地因應社會變遷、知識發展和學生需要而持續進行,除了現有的課程評鑑機制外,基本素養之評量結果亦可提供課程修正的重要依據,使大學的課程改革產生成效與動力。大學可藉由分析學生基本素養評量結果,檢測教育目標及教學成效,作為課程調整與改進的參考。

師大課程重塑策略─ 發展素養取向的自主學習系統(13/13)

結語:師大願景 跨域整合、為師為範之 綜合型大學 培養人文與科學兼具之領導人才 深化具社會影響力之研究 打造全球頂尖之教育重鎮 建立華語僑教之國際大學 建構藝術體健之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