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Advertisements

月亮的心愿. 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 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 有个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 心。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做个百数表. 把表格填完整,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课件制作:油田一中学语文组 张晓 雁 课文导读: 情节介绍 课课文 文分析 课文分析 1 、 80 回抄本系统,原名〈石头记。大都附 有脂砚斋的评语 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传抄本,简称 “ 脂评本 ” 或 “ 脂本 ” 。脂砚斋:姓名不详,观其评 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脂本包括甲戌本(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月亮的心愿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8 月亮的心愿 1.
仵宏慧. 1. 说教材 2. 说学生 3. 说教法 4. 说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和 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 现用教材为叶建明教授主编《大学语 文》, 2010 年第二版,整体编纂系统依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节选各历史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宝钗生日》节选自《红楼梦》(程乙.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作者:曹雪芹 第四课时.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金陵十二钗诗解.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红楼梦.
善待亲情 学会感恩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专业部感恩励志主题班会 顾问 王 成 策划 许景端 唐一见 主持 蒋 兰 张 星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计算.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10/25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复习-我的家 Review-My family.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红楼梦 之《枉凝眉》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6的乘法口诀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8小鹰学飞.
荷叶圆圆.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情真意切释猜嫌

经典晨读 1 名句欣赏 5 高考导航 2 课堂互动 6 学习目标 3 随堂练习 7 课前预习 4 课后强化作业 8

经 典 晨 读

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 宋·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简介】 《望江东》,词牌名。因黄庭坚词中有“望不见江东路”一句取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注解】 ①阑:通“栏”。 ②直饶:纵使,尽管。 ③分付:交付。

【故事】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对江东头恋人的思念。这是一种魂牵梦绕的思念,把白天与黑夜,思念与期待,沉思与呼喊,都融合在一起了。 我在江西头,君在江东头,两头隔着如烟似雾的树林,一片茫茫。我望不见江东路,望不到心上人。反复思量,只有梦中来往。梦中不但不怕烟树遮目,更不怕江水把我们拦住。 灯下我写了无数情书,可算来算去,没有人给我传递。纵使寻到鸿雁传递,现在也传不去,那还得等到深秋鸿雁飞来时,我又如何等得!

高 考 导 航

(2014年高考江苏卷)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要了解小说的情节,深入理解小说中一些哲理性的语句。 【答案】 “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014年高考北京卷)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解析】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的最后一句。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与意象有关的问题,能力层级为A级。涉及常见意象、互文修辞和文学名著的人物,要掌握相关知识。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课 前 预 习

2.解释词语 (1)缠绵悱恻: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 (2)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像活的一样。 (3)不羁:不受束缚。 (4)排遣: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 (5)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 (6)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7)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8)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的时间;消闲解闷。

3.与《红楼梦》有关的熟语 (1)与《红楼梦》有关的成语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形容园林曲折幽雅。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灵巧的方法。 寻花问柳——原指春游时赏花观景。后指行为不检点之人嫖娼宿妓。

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百依百顺——什么都依从。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顺从。 无法无天——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偏会行。”)

(2)与《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十六回 王熙凤)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十六回 王熙凤)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二十五回 彩霞)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六十五回 尤三姐)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七十四回王夫人)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你大(第八十八回贾母)

4.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 《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40回为高鹗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伯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作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因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雪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本身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做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新的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5.开阔视野 《红楼梦》内容评介 女娲补天留下一块石头,遗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天长日久,石通灵性,化为宝玉一块,被一僧一道带入世上走了一遭,故事被空空道人抄传,名为《石头记》。 巡盐御史林如海因夫人病故,将独女林黛玉送至外祖母家寄养。外祖母贾母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荣宁二府是贵族世家,贾母有贾赦、贾政二子,孙辈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女孩;贾政之子衔玉而生,因名之宝玉,此子不好读书,只喜欢与姐妹丫鬟们玩耍,由于深受贾母疼爱,在家中备受重视。

黛玉一入贾府,就和宝玉一见如故。不久,贾政之妻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和女儿薛宝钗也入住贾府。薛宝钗曾得异人所赠金锁治病,此锁便须臾不离其身。黛玉不满金玉良缘之说,又不知宝玉真心,时常感怀身世,暗自垂泪。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获恩准回贾府省亲。荣国府大兴土木,修建了大观园。元宵之夜,元妃驾临,命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回宫后,又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居住。宝黛二人情投意合,感情日深,但因黛玉敏感,二人总为一些小事争吵,使黛玉忧虑抑郁之情一直未减。

这时宝玉因为与蒋玉函结交,得罪了忠顺王府,加之贾政又恼恨他不上进、不读诗书,碰巧丫鬟金钏儿因被王夫人训斥一顿,跳井身亡。几件事凑到一块儿,贾政气急败坏,把宝玉打了一顿,惊动了贾母,贾府上下乱成一团;王夫人在袭人的提醒之下,起了防范宝玉与众女孩儿的心思。这时黛玉经过试探,明了了宝玉的真心,两人心意相通,情感更深了一层。

荣宁二府表面上虽然显赫光耀,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架子。家中各人又只为自己打算,没有几个人能替家族运筹谋划,却还要讲排场,摆架势,渐渐地已走了下坡路。宝玉对家中财务虽不关注,对身边姐妹们的变故却很敏感,继秦氏姐弟、金钏儿等人死后,贾琏新娶的妾尤二姐被凤姐逼死;其妹尤三姐耻于不能嫁给意中人而自刎;大观园中连续出了几起出格的事,王夫人一怒之下带人抄检大观园,赶走了司棋、入画等丫鬟,宝玉最宠爱的丫环之一晴雯也被赶走,随即含恨而死。宝玉悲痛至极,做了一篇《芙蓉女儿诔》祭她,被黛玉听见,两人讨论词句之时,又勾起一番心事。

黛玉忧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无人做主,加之体质纤弱,而身染重病。凤姐迎合贾母之意,提出为宝玉娶宝钗。十月,海棠盛开,就在喜庆之际,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此时,又传来元妃死去的噩耗。贾母做主,将宝钗嫁给宝玉,担心宝玉不从,假说为他娶的是黛玉,同时不让黛玉得知。黛玉从傻大姐处得知真相,万念俱灰,尽焚诗稿,在宝玉成亲当夜,吐血而亡。

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迎春错嫁孙家,在丈夫的虐待下,染病身亡。探春远嫁之后,大观园更加凄清。荣宁两府种种行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革去两府世职。由于权贵的帮助,荣府世职恢复。 不久,贾母病死,凤姐主办丧事,因大家怨恨而力不从心死去。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

宝玉有一天忽然见到一个僧人持玉而来,经历一番噩梦之后他改头换面,发愤要重振家业,第二年考了个乡试第七名;宝钗也怀了孕,但宝玉却忽然不知去向。贾政送母亲灵柩回金陵,返回京城途中,路遇大雪,停船时他见到一个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僧人向他下拜,仔细一看,发现是宝玉。贾政正想和他说话,一僧一道却带着宝玉走了。真是“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体现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来看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细致、真实地展示了200多年前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作品对封建社会贵族阶级饮食起居的生活细节、园林建筑、家具器皿,以及诗歌词赋、绘画音乐、雕刻艺术,还有服饰、膳食、酒令、灯谜等等民族文化都作了全景式的反映。

小说中的这些民族文化展示,不仅增强了细节的真实性,而且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金陵十二钗”诗画册,一方面以诗歌的色彩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思想;另一方面,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日后的命运,如“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了探春远嫁他乡的命运。

《红楼梦》在结构和布局上的艺术性,没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可与之相比,在世界文学史上,亦属罕见。人物众多,但错落有致,相互辉映;结构恢宏,但浑然一体,谨严有致;事件纷繁,但此起彼伏,首尾一贯。小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交错,又不断扩展、加深、丰富。每一回并不描写单纯的一个片段,而是几条线索交织一起,承先启后,环环相扣,打破了传统小说线索单一的结构方式。

另外,作者还善于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音容笑貌与声色环境融为一体。比如,对宝黛爱情发展过程的描写,就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出来。黛玉葬花一段中,黛玉感花伤时,又哭又吟,宝玉正好听见,恸倒山坡,心碎肠断,大段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两人性格中痴情的共同点,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两人在爱情尚未明朗时,试探与焦虑、冲动和感伤缠绕交织的特点。 可以说,《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名 句 欣 赏

1.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点评:宝钗原为探病而来,两人说话自然先从病说起。妙就妙在宝钗说病并不先言病症,再说病因,以显示自己的才智;而是先从关心黛玉的身体(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体贴黛玉的处境(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出发,提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这番话语自然极易入耳入心。有了这番铺垫,下面的关于药方、饮食的建议,也就更加显出了情真意切。

2.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点评:宝钗的关怀彻底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的这些出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课 堂 互 动

(一)自主思悟 1.薛宝钗被喻为“群芳之冠”的牡丹花,“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府上下一致称赞。试结合本文分析她灵巧的处世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①做人低调。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和黛玉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同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

②体贴宽容。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既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体现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③真心实意。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只是说好听的话语。她认为药疗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承诺给她送燕窝来。通过行动关怀,给黛玉莫大的安慰。

2.文中的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向是以孤高傲世、盛气凌人的面貌出现的,而文中却向别人诉说肺腑,实在难能可贵。

总之,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二)深入探究 1.本文节选部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红楼梦》在对封建伦理道德、矛盾重重的家庭关系作了深刻揭露批判的同时,也有突现人与人之间关怀与友谊的内容。节选部分通过写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真诚的谈话中,感受到了宝钗的体贴与关怀而猜嫌尽释,赞颂了人世间情真意切的友情的真诚与崇高。

2.从节选片断看宝钗和黛玉是怎样的关系? 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空洞话语。她认为药疗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给她送燕窝来。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和黛玉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同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但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既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见出她对人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

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动,竟至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的孤苦无依,又提及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向是以孤高傲世、盛气凌人的面貌出现的,这样向别人诉说肺腑,实在难能可贵,她谈及家世的衰微,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素日的“禁不得一些委屈”。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出了林黛玉性格中的这种复杂性,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3.如何理解林黛玉美的内涵?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敏感表现出来就是“小心眼儿”。而这些“小心眼儿”恰恰体现了林黛玉的自善和自爱。她处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官宦家庭,在外人看来是笙歌阵阵、花团锦绣、歌舞升平的繁华之所,而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仇恨、倾轧、争夺、势利的黑暗之地。黛玉谨记母训:“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而在贾府中“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正因为寄居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为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另一方面,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和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黛玉又是善良的。在她与宝钗相处的日子里,尽管二人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摩擦,但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 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是“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4.体会课文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 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如黛玉信口提起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体现不同的社会力量。

随 堂 练 习

【答案】 D(“应届”的“应”读yīng,其它的都读yìng)

【答案】 D(A项,“对簿公堂”指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不能说被告人和法官“对簿公堂”。B项,“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合语境。C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不合语境。D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石家庄市从2013年6月1日开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犬只专项整治行动。烈性犬、大型犬及其具有攻击性的犬将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B.一项事业能不能有可延续的美好,一个政策有没有可持续的美好,一个工程有没有可长远的美好,都和一种东西是密不可分的,那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

C.林丹与李宗伟的对决,是羽毛球史诗中最动人的篇章。而这次世锦赛决赛,林丹还是那个传说,李宗伟在林丹拿到赛点时被迫因伤退赛,他的悲情,足够世人为之遗憾。 D.脂砚斋批《红楼梦》,有些很怪的批语非但不能帮助读者领会《红楼梦》一书的深刻思想意义,而且会把读者引入歧途,一头钻进曹家史实中不能自拔。 【答案】 C(A项,“烈性犬、大型犬及其具有攻击性的犬”所指犬的范围之间有交叉。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做到”前加“能不能”。D项,搭配不当,应将“而且”改为“反而”。)

4.请判断每首诗暗示的人物是谁。 (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3)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

【答案】 (1)贾迎春 (2)王熙凤 (3)林黛玉 (4)薛宝钗 林黛玉(这只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吻唱的。“金玉良缘”指薛宝钗和贾宝玉婚姻,“木石前盟”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生结下的爱情盟誓,“山中高士晶莹雪”指薛宝钗,“世外仙姝寂寞林”指林黛玉)

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宝玉挨打后,最伤心的莫过于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挨打后,她第一个来看宝玉,且说出“你可都改了吧”这样出人意料的话。 B.尤三姐——尤氏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仪态万方,又泼辣地捍卫自己的清白。蒋玉菡与她定情后,因误听他人传言,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的人,要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 C《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葬花,宝玉要求“水葬”,黛玉却认为水葬把花糟蹋了,要求“土葬”,感觉花随土化了,更干净。

D.宝玉与黛玉同看《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碍于当时的礼教,黛玉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 E.《红楼梦》中黛玉的丫鬟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信以为真而精神失常,由此,黛玉更知宝玉心思。 【答案】 AB(A林黛玉不是第一个来看宝玉的人,B不是“蒋玉菡”,应该是“柳湘莲”。)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6~8题。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那个所在,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得拿起针来,就替他作。不想黛玉因遇见湘云,约她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去了。那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窗纱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刷子。

黛玉见了这个景况,早已呆了,连忙把身子一躲,半日又抿着嘴笑,却不敢笑出来,便招手儿叫湘云。湘云见她这般,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看,方要笑,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她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黛玉口里不让人,怕她取笑,便忙拉过她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她说晌午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找她去罢。”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她去了。

6.本段文字描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从描写的方法上看,主要是________描写。 【答案】 林黛玉 行动 7.黛玉来到窗前,看到了什么?此时她的心理感受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睡觉,宝钗坐在他身旁做针线。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

8.黛玉见了这个景况,为什么“早已呆了,连忙把身子一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担心宝玉爱上其他人,她怕看见这样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