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 二 十 六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 理 教 研 室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 二 十 六 讲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 理 教 研 室 共 计: 48学时
药 理 学 (二)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thiazides)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 这类药物均有一个苯噻嗪核和磺酰胺基团。氢氯噻嗪最为常用,又称双氢克尿噻(hydrodiuril)。
药 理 学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利尿作用 主要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初段,与小管腔侧膜上Na+-2Cl-同向转运体竞争Cl-结合点,抑制同向转运体的功能,减少Na+、Cl-的重吸收,增加尿量。适用于各种类型水肿的治疗,为轻、中度水肿的首选药。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此类药物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水肿,降低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症状。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对慢性肝病引起的水肿疗效较差。
药 理 学 2.降血压作用 氢氯噻嗪为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常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药 理 学 2.降血压作用 氢氯噻嗪为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常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抗利尿作用 应用氢氯噻嗪治疗尿崩症病人,可使尿量明显减少,症状减轻。其作用机制未明,可能与药物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提高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有关。此外,噻嗪类通过促Na+排泄,降低血浆渗透压,从而改善烦渴,减少饮水量,也有利于减少尿量。
药 理 学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以低血钾较常见。服药期间应注意补钾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2.高尿酸血症 药 理 学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以低血钾较常见。服药期间应注意补钾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2.高尿酸血症 3.高血糖 噻嗪类可降低糖耐量,升高血糖,可能与其抑制胰岛素分泌及抑制肝细胞内磷酸二酯酶,增加cAMP,促进糖原分解有关。糖尿病患者慎用。 4.脂肪代谢异常 可升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 酰甘油水平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5.其他 可增高血浆尿素氮水平,加重肾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药 理 学 [药物相互作用] 1.噻嗪类与奎尼丁合用可引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与氯磺丙脲合用可减弱后者的降血糖作用。 药 理 学 [药物相互作用] 1.噻嗪类与奎尼丁合用可引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与氯磺丙脲合用可减弱后者的降血糖作用。 3.吲哚美辛减弱氢氯噻嗪的作用。 4.皮质激素和两性霉素B可加重氢氯噻嗪所引起的低血钾。
药 理 学 氯 酞 酮(chlorthalidone,氯噻酮) 药 理 学 氯 酞 酮(chlorthalidone,氯噻酮) 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其作用及作用部位与噻嗪类相似,利尿强度亦与氢氯噻嗪相当。但其对碳酸酐酶的抑制作用比后者强70倍。该药起效慢,口服后2小时显效,6小时达高峰,持续时间为48~72小时。口服吸收率 60%一70%,部分在肝代谢,约65%以原形从尿中排泄,t1/2为40~50小时。此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其他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氢氯噻嗪。
药 理 学 (三)低效利尿药 此类利尿药作用弱,排Na+效能仅占原尿Na+ 量的2%。常与其他利尿药合用,增强疗效,防止低血钾。 螺 内 酯 药 理 学 (三)低效利尿药 此类利尿药作用弱,排Na+效能仅占原尿Na+ 量的2%。常与其他利尿药合用,增强疗效,防止低血钾。 螺 内 酯 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是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药 理 学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吸收率60%~70%,9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该药起效缓慢,服药后24小时见效,48—72小时才达血药峰浓度。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停药2—3天后仍有利尿作用。大部分在肝内代谢,其代谢物坎利酮仍具有活性,t1/2约16.5小时,部分药物进入肝肠循环。
药 理 学 [药理作用] 螺内酯通过与醛固酮产生竞争性拮抗发挥利尿作用。已知醛固酮从肾上腺皮质释放后,能进入远曲小管细胞,并与胞浆内醛固酮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后者通过引起醛固酮诱导蛋白表达而激活管腔膜Na+通道,增加管腔膜对Na+的通透性。螺内酯的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与其竞争醛固酮受体,对抗醛固酮调节Na+吸收和K+分泌的功能,表现出排钠留钾作用。
药 理 学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与醛固酮增加有关的顽固性水肿,如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水肿。因其抑制 Na+再吸收量不到3%,利尿作用较弱,较少单用。常与噻嗪类利尿药或高效利尿药合用以增强利尿效果并减少K+丢失。
药 理 学 [不良反应] 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少数患者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如月经不调、更年期阴道出血、女性多毛、性欲减退、男子乳房女性化等。
药 理 学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氨苯蝶啶(triamterene,三氨蝶啶)和阿米洛利(amiloride,氨氯吡脒)均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Na+通道抑制剂。
药 理 学 [体内过程] 氨苯蝶啶口服能迅速吸收,口服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均约为50%,服用后2—4小时起效,6小时达血药峰浓度,作用维持12—16小时。在肝代谢,代谢物有活性,大部分以原形和代谢物经肾排泄。阿米洛利口服后仅有 15%~20%被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50%,服用后2小时显效,6小时达高峰,维持12~24小时。大部分以原形由近曲小管分泌排泄,t1/2为6—9小时。
药 理 学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两药均能选择性阻断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上的Na+通道,抑制Na+的重吸收,两药与螺内酯均减少K+分泌,统称为留钾利尿药。因其作用机制不同于螺内酯,对切除肾上腺的动物仍有利尿作用。大剂量时,也可阻止Na+- H+ 、 Na+- Ca2+交换,使尿钙排出减少。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肾炎等引起的水肿。
药 理 学 [不良反应] 两药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老年患者易发生,宜慎用。两药均可引起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眩晕等。氨苯蝶啶还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引起叶酸缺乏;肝硬化病人服用易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偶见高敏反应及肾结石形成。
药 理 学 三 脱 水 药 脱水药是一类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的药物。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此类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易经肾小球滤过,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故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osmotic diuretics)。
药 理 学 甘 露 醇(mannitol) 是一种六元醇,临床常用20%高渗溶液。 [药理作用] 1.脱 水 作 用 2.利 尿 作 用
药 理 学 [临床应用] 1.脑水肿及青光眼 甘露醇对脑肿瘤、脑外伤、脑组织炎症及缺氧等所致的脑水肿可迅速降低颅内压。也能降低眼内压,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术前使用以降低眼内压。 2.预防急性肾衰竭
药 理 学 山 梨 醇(sorbitol) 常用25%的高渗溶液。 葡 萄 糖(glucose) 药 理 学 山 梨 醇(sorbitol) 常用25%的高渗溶液。 葡 萄 糖(glucose) 50%高渗葡萄糖溶液能产生脱水和渗透性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