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17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
X 学习要求 1.掌握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规律,及其脏腑、 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足太阳膀胱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熟悉膀胱经腧穴的功能作用和主治病证。 4.掌握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针灸操作要求, 及注意禁忌事项。
足少阴经脉循行 1.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 泉,经足舟骨粗隆下,至内踝后方,下入足跟 中,绕内踝前上行,交会三阴交,沿小腿内侧 后缘,上至腘窝内侧。 2.从腘窝内侧上行,经大腿内侧后缘,至尾骨 端长强穴,交会督脉,贯入脊柱里,归属肾脏, 联络膀胱。主脉前出下腹,与任脉的关元、中 极穴相交会。 3.主脉从首穴横穴上行,在腹、胸部分别循行 距前正中线旁0.5寸、与2寸处,上行至锁骨下 缘的俞府穴止。 4.内行肾部支脉:从肾上贯肝、膈,进入肺中, 后循经咽喉,夾行舌根两旁。 5.肺部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 与手厥阴心包经脉相衔接。
《灵枢-经脉》酉(you√)时17~19点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 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 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 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 循咽喉,夹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交 接手厥阴心包经。 注释:足心-涌泉穴,然谷-然谷穴 跟中-太溪穴,踹内-小腿内侧。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循行经过联系脏腑器官:肾、脊柱、膀胱、肝、肺、 心、横膈、咽喉、舌。 肾脏生理病理:肾主水、藏精、主二便与生殖;主骨、生髓, 在窍为二阴与耳;其华在发,庄志,主纳气,又为命火所寄, 属水火之脏,先天之本,与生殖机能成长发育关系密切。 肾与膀胱相表里,生理病理上有密切联系。肾气不化,水液 不能输入膀胱,小便短少,甚至无尿;膀胱不利,则尿液潴 留,水无出路,则癃闭无尿。 肾经主要病候:咯血、气喘、咽喉肿痛、耳鸣、耳聋、水肿、 二便失禁,妇科月经不调,男科遗精、阳萎、腰痛、脊股内 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 腧穴主治概要:1. 肾脏病、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 精、阳痿、小便频数。2.与肾有关的肺心肝及咽喉舌等病证: 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3.经脉循行 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5
足少阴肾经腧穴 足少阴肾经循行经过,一侧有腧穴27个,左右两 侧共54穴;其中10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其佘17穴 分布在任脉两侧。首穴湧泉,末穴是俞府穴。 临床常用穴位有9个: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照海 6.复溜 7.阴谷 8.盲俞 9.俞府 附:交信(阳跷脉郄穴)、筑宾(阴维脉郄穴)
1.涌泉 KI1 井穴,木穴 概述:涌泉为足少阴经气起始之井穴,在足心凹陷处,全身孔穴之最低下者。肾属水,比喻经气如泉水自底穴涌出,故名涌泉。为回阳急救穴之一,常用于治疗厥闭、癫狂、昏迷等紧急病证的急救,也用于治疗多种慢性咽喉、口舌、口腔病证。《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功用:醒脑开窍、滋肾益阴 (开窍醒神穴) 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足趾跖卷屈时,约当足底(去趾) 前1/3与后 2/3交点凹陷处。(足心最凹陷处) 主治:1.急症及神志病: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 2.头五官病证:头痛、头晕、目眩、失眠;3.肺系病証:咯血、咽喉肿痛、喉痹;4.大便难,小便不利;5.奔豚气;6.足心热等。操作:直刺0.5~0.8寸;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临床运用 1.用于急救:凡暴亡,诸阳欲脱者均宜取之。 2.涌泉有交济心肾之功,用于实火炽盛者能釜底抽薪;虚火 上炎者则可壮水制火。常用在与心肾相关的疾病。 3.涌泉穴有很好降压作用,艾条燻灸可娇正胎位。 4.配百会、水沟:治昏厥,癫痫,休克 5.配四神聪、神门:治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症 6.配十宣点刺出血:治小儿高热惊厥 7.外贴敷、或艾灸涌泉:治高血压 8.配照海、申脉:滋阴泻火,引火归源-治足心热 9.配照海、太冲、少商:滋阴泻火,治咽干疼痛 10.配大陵、神门、内关、太溪:泻南补北,交通心肾-治失 眠多梦。
2.然谷 KI2 荥穴,火穴 概述:然指然骨,即足舟骨粗隆,谷指凹陷处,因穴位即在舟 骨粗隆下方凹陷处,故得名。然谷为足少阴肾之荥火穴,似水 中之真火,燃于深谷之中,生生不息,取之不竭。补之灸之, 能温补少阴之火,温阳益气;泻之能潜镇妄动相火,滋阴泻火, 为一双向调节的特效穴,可列为滋阴泻火类穴。常用于治疗相 火妄动的病证。 功用:滋肾益阴、谓理下焦。 定位: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1. 妇科病: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 2. 泌尿生殖系病:遗精,阳萎、小便 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 5.泄泻;6.小儿脐风,口噤等。 操作:直针0.5~0.8 寸 然谷
然谷穴临床运用 《甲乙经》:女子不孕,阴暴出,经水漏,然谷主之。 1.配肾俞、志室、中极、太溪、太冲:清泻相火,滋阴 补肾-治肾阴亏虚,相火妄动,虚火上扰精室之遗精 2.配肾俞、胰俞、承浆、太溪、太冲:滋阴泻火,培元 固本-治肾失封藏之肾消。 3.配三阴交、太冲 、太溪、中极、肾俞:滋阴泻火,调 理冲任-治虚火灼伤冲任,月经先期。 4.配孔最、鱼际、太溪:金水相生-治虚火灼伤肺络, 咯血。 5. 配少商、鱼际、照海、太溪:治虚火上炎咽喉肿痛, 咯血加配孔撮。
3.太溪 KI3 输土穴、原穴 概述:太,为大之意;溪为山间之流水。足少阴脉气出于涌 泉,流经然谷至此集聚而成大溪,故名太溪。太溪为足少阴肾 经之原穴,为肾脉之根。肾阴为精液的根本,先天之真源,主 骨藏精而生髓。太溪(原穴)与肾俞(俞穴),均能补益肾气-补 阳,又能滋肾益阴-补阴。而肾俞偏于补益肾气,而太溪偏于 滋补肾阴。属滋阴养血类穴。 功能: 滋阴降火,补肾益脑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1.肾虚证:头痛、目眩、失眠 、健忘、遗精、阳痿;2.阴虚性五官病 证: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 3. 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 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5.月经不调 ;6.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痛。直针 0.5~0.8寸。 太溪
太溪穴临床运用 1.治肾精不足,髓海空虛头痛、眩晕、耳鳴、耳聋: 配悬钟、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关元、百会。 2.治失眠健忘,痴呆嗜卧:配神门、大陵、三阴交 -交通心肾、 3.治肾虚腰背酸痛,遗精,阳痿:配肾俞、志室。 4.治肺肾两虚气喘:配肺俞、中府、太渊、关元。
4.大钟 KI4 络穴 概述:钟者重、踵也。穴当足跟踵处。肾为立命之根,人 之能立有赖此后踵大骨,其责重大,故名大钟。大钟为肾 之别络,在内踝后走向膀胱经,肾气至此转输膀胱经,脉 气向上贯穿腰脊而至心包下。其气止逆,则生心胸烦闷, 实证为二便不通;虚证为腰痛。故本穴常用于治疗尿癃、 便秘、气喘、腰脊強痛、足跟痛等症。《灵枢-经脉》: 实则癃闭,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 功能: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定位:内踝后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骨上缘跟 腱内缘处。 主治:1.痴呆,2.癃闭,遗尿, 秘便。3.月经不调,4.咯血,气喘 ,5.足跟痛,腰脊强痛。直刺0.3~ 0.5寸。
大钟穴临床运用 1.治肾虚气喘:配肺俞、肾俞、定喘-补益肾气, 纳气平喘。 2.治肾虚筋骨失养,腰脊強痛、足跟痛:配肾俞、 太溪、足三里-益精补肾。 3.治膀胱失约,气化失职遗尿、淋证:配肾俞、膀 胱俞、中极、三阴交。 4.治癃闭:配膀胱俞、三焦俞、中极、三阴交-调 理下焦,通利膀胱。
5.水泉 KI5 郄穴 概述:穴为肾经气血深聚之郄穴。肾主水,穴似深处之 水源,故名水泉。善长治疗经水瘀滞之病,是治疗妇科血 证、小便不利常用穴。《针灸铜人经》:治月事不来,来 即多,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可归为凉血、活血化 瘀类穴。 功能:益肾清热,活血通经 定位:太溪穴直下1寸,当跟骨结节内侧上缘凹陷中。 主治:1.妇科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 2.小便不利,淋证,血尿。 操作:直刺0.3~0.5寸。
水泉穴临床运用 1.治月经不调,痛经:配气海、三阴交、太冲-活 血调经。 2.治崩漏:配关元、血海、三阴交、隐白-益气固 脱,养血活血。 3.治癃闭: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益肾气利小 便。 4.治足跟痛:配承山、昆仓-舒筋活络。
6.照海 KI6 八脉交会穴,通阴蹻脉 概述:照是光明所及之义,海为百川,水归聚之处。肾 经脉气归聚于此,而生发阴蹻之脉,阴蹻脉气生于此穴, 故以海名,别名阴蹻。是治疗肾阴虚病证的常用穴。 功能:滋阴清热、宁神利咽。属滋阴清热穴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内踝尖下1寸,当内踝 骨与距骨结节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神志病证:癫痫,失眠 ;2.五官科热性病证:咽喉干痛, 目赤肿痛;3.妇科病: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阴挺;4.小便频数, 癃闭。操作:直刺0.5~0.8寸。 17
照海穴临麻运用 1.治咽痛肿:配列缺,少商—滋阴清热,利咽止痛。 2.治目涩肿痛:配睛明,太溪,太冲-养阴明目泻热。 3.治心悸怔忡:配内关、神门、太溪 、大陵-滋阴 泻火,镇静安神。 4.治夜发癫痫:配印堂、合谷、太冲、三阴交-调理 阴阳,安神定志。 5.治便秘:支沟、天枢-养阴清热,润燥通便 6.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配中极、三阴交 -调经活血,止带。 6.治足跟痛:申脉、大钟-滋阴通络。
太溪、然谷、照海 太溪、照海、然谷三穴,同属滋阴补肾,清虚热穴, 均能滋肾阴,泻肾火(滋阴清虚热)。 太溪:输穴,滋肾益阴(补阴)。又能补益肾气(补阳), 宜补不泻。 然谷:荥火穴,泻相火,用于治相火妄动诸证,补能 温阳益气,可补可泻。 照海:八脉交会穴,清泻一身虚热,用于治阴虚内热 之证。因与阴蹻脉气相通,常用于治疗阴蹻脉有关的 病証,可补可泻。
足少阴肾经足踝腧穴
7.复溜 KI7 经穴、金穴 概述:复,还返之意;溜,水流也。少阴脉气, 从然谷直上太溪后,向下经内踝下方复再流溜 注于此,故名复溜。复溜为肾经之经穴,行气 化水,通调水道。可将复溜归属为利水类腧穴。 用于治疗肾气不化,水液停滞,渗溢肌肤,水 走肠间的水肿、小便短少、癃闭、淋沥不畅、 泄泻等病;或是卫气不得宣泄,营卫失和的自 汗、无汗等病証。具有双向调节水液代谢的作 用,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的常用穴。 交信,复溜 功能:温肾益阴,通调水道,利水消肿 定位: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1.津液输布失调病证: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 盗汗),2 胃肠疾病:腹胀,腹泻、肠鸣;3.下肢痿痹,腰脊 强痛。直针0.5~1寸。
复溜穴临床运用 《玉龙歌》:伤寒无汗,泻复溜;《备急千金要方》: 复溜、丰隆主风逆四肢肿;《铜人针灸图经》:水肿、气 胀满,取复溜、神阙;《医学入门》:复溜、水分治水肿。 1.治多汗、无汗:配合谷调和营卫,治汗出过多-泻合 谷,补复溜;治汗不出、无汗証-补合谷,泻复溜。 2.治下肢浮肿:配丰隆—温经通络,消肿。 3.治水溢肌肤水肿:配三焦俞、中极、三阴交、风池- 行气化水,通调水道。 4.治水湿渗于肠道,腹胀、肠鸣、泄泻:配中脘、水分、 天枢、三焦俞。 5.治腹水、下肢水肿:配肾俞、水分、气海、中极、足 三里、三阴交-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6.治癃闭,淋证:配膀胱俞、中极、水道、阴陵泉、三 阴交-通调水道,清利湿热。
8.交信 KI8 阴跷脉之郄穴 概述:交,交会;信用,信五德之一。肾经 脉气在此交会脾经三阴交穴,脾属土。穴主 治月经不调,昔称月经为月信,故名交信。 交信为阴跷脉气血深聚的郄穴,是治疗月经 病的要穴。 功能:调经血,理下焦、通经脉 定位:太溪穴上2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约当复溜穴前0.5寸处。 主治:1.妇科病证:月经不调,崩漏,阴挺 ,阴痒;2.肠胃病:腹泻,便秘,痢疾; 3.疝气,五淋。操作:直针1~1.2寸。 交信,复溜
交信穴临床运用 1.治子宫脱垂,崩漏:配百会、关元-升阳益 气固脱。 2.治月经不调,经闭:配气海、关元、三阴交。 3.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配水道、地机-健 脾胃,理胞宫。
9.筑宾 KI9 阴维脉郄穴 概述:足少阴经脉气在此注入腓肠肌,使 人两腿气力倍增,当腿部用力时,穴处肌肉坚强彭如筑者,故名筑宾;为阴维脉气血深聚的郄穴,功善平冲降逆,为治疗奔豚气和癫狂发作常用穴。《循经取穴》:脚软无力《外台秘方》:癫疾呕吐; 功能:平冲降逆,清神志 定位:在太溪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 5寸,约当肠肠肌内侧肌腹的下缘。 主治:1.癫痫;2.疝气;3.呕吐延沫, 吐舌;4.小腿内侧痛。操作:直针1~1.5寸。
筑宾穴临床运用 1.治癫狂痫配百会、水沟-醒脑开窍,安神定志。 2.治腿软无力:配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昆仓。 3.治口吐涎沫:配中脘、丰隆、太冲、内关。
3/5/2017 10.阴谷 KI10 合穴、水穴 概述:阴指内侧,两山间凹陷流水之道称为谷。穴在腘窝横纹内侧,在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形似河谷,故名阴谷。为肾经之合,水穴,滋肾清热,又补肾壮阳。归列补益类穴。 《针灸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针灸甲乙经》:狂癫,膝内廉痛,阴痿,溺难,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 功能:调经血,利小便,通络止痛 定位:屈膝,在腘窩内侧(腘横纹上),当 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泌尿生殖系疾病:阳痿,小便不 利,月经不调、崩漏;2.膝股内侧痛; 3.癫狂。直针1.0~1.5寸。 27
阴谷穴临床运用 1.治肾虚阳痿,小便难:配肾俞、关元-补肾壮阳 2.治肾虚小便不利:配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 3.治肾虚月经不调:配肾俞、中极、归来、三阴交。 4.治阴痛,阴痒:配曲骨、曲池、血海-调理下焦 祛风除湿。
11.肓俞 KI16 交会穴 概述:盲指盲膜,穴在脐旁,肾脉由此深入输注于肓膜 之处,故名盲俞,为肾经与冲脉之交会穴。类属补肾, 理脾和胃穴,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病症。 《针灸大成》:寒疝,大便燥,腹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 《针灸甲乙经》: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功能:益肾健脾,调理肠胃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处。 主治:1.胃肠疾病:腹痛绕脐、 腹胀、 腹泻、便秘;2.月经不调;3.疝气 针法:直刺1~1.5寸。
肓俞穴临床运用 2.治寒积绕脐腹痛: 配神阙、大横、公孙- 温阳散寒,疏理肠腑。 1.治腹胀、腹痛:配中脘、天枢、足三里。 便秘加泻支沟-疏理胃肠气机,通调腑气。 泻痢加上巨虚、阴陵泉-健脾止泻。 2.治寒积绕脐腹痛: 配神阙、大横、公孙- 温阳散寒,疏理肠腑。 3.治疗寒疝,腹痛:配大敦、归来、灸关元 -温中散寒,止痛。
12.俞府 KI27 概述:俞,有转输之意。府为府库。足少 阴脉气由足至胸转输会聚于此穴,汇聚成库, 故名俞府,归为咳平喘类穴。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 吐,胸满不得饮食。《循经》:久嗽吐痰, 亦治骨蒸,及妇人血热妄行。临床常用于治 疗肺肾同病之哮喘、咳嗽、胸痛、肋间神经 痛等病证。 功能:补肾纳气,理气降逆,止咳平喘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距正中线旁 开2寸处。 主治:胸肺部病证,咳嗽、气喘、胸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1寸。注意不可直 刺过深,以免伤心肺。
俞府穴临床运用 1.治肾虚肺热之久咳、咯血:配尺泽-补肾 泻肺法。 2.治肺肾阴亏干咳、骨蒸:配太渊-肺肾双 补,金水相生。 3.治咳嗽气喘:配大杼,风门,肺俞,定喘 - 宽胸降逆,止咳平喘。 痰多:加丰隆;咳逆呕吐:加内关、中脘。 4.治恶心呕吐:配合谷、内关、足三里 - 理气降逆,止呕。
小 结 重点:掌握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熟悉 经脉的病候主治概要 难点:熟练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取穴方法、 熟悉各穴位的主治病证,和刺灸操作方法。
复 习 思 考 1.叙述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走向。 2.足少阴肾经病变有哪些主要病候。 3.足少阴肾经腧穴可主治那些病症证。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谢谢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