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三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高中歷史 第四冊 3-1.
APEC組織架構圖 APEC經濟領袖會議 (AELM) 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ABAC) APEC年度部長會議 (AMM) 專業部長會議
探索世界歷史 5 2. 極權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D. 德國的納粹主義 1.
高中歷史 第四冊 4-1.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年).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二、蘇聯共產政權的發展 三、經濟大恐慌 四、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3 章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蘇聯共產政權的成立 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聯合國的成立.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高中歷史 第四冊 3-1.
星 際 寶 貝 3/19/ 林儀珊.
二十世紀:人類文明與科技 PART2:第一次世界大戰收尾: 巴黎和會 2006/3.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戰敗 與 帝國覆亡 姓名:楊陳正廷 學號:
第四章 資金成本.
柬埔寨 U 王詩惠.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影片製作流程 構思劇本 影片主題 觀看對象 腳本安排 呈現方式 ….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吳羽婷 森林系.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未來的商業教育 張仁良 商學院院長 香港浸會大學.
明代的版圖.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廖偉伶 教師:陳曉蓉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世界各地的怪建築物.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世界秩序的重整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經濟學 學經濟.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歐 盟 市 場 經 濟 希臘 進口 系級: 國 際 商 務 4 B 姓名: 黃 顗 慈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政治研究的發展 以美國為主.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I Will Arise and Go 我要起身並去 Luke 15:1-3, 路加福音 15:1-3, 11-32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三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第三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學習重點 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演變 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一)戰後的國際情勢 1.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 A.巴黎和會的召開 a.1919年於巴黎凡爾賽宮 召開 b.主導國:英、美、法、日、義 第一節 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演變 (一)戰後的國際情勢 1.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 A.巴黎和會的召開 a.1919年於巴黎凡爾賽宮 召開 b.主導國:英、美、法、日、義 c.和會三巨頭:美國總統威爾遜 法國總理克里蒙梭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巴黎和會會場 巴黎和會主導者(三巨頭)

B. 和平理念的提出與失敗 a. 威爾遜於1918年發表「十四點和平計畫」作為議和 基礎 b. 克里蒙梭堅持嚴懲德國 c B.和平理念的提出與失敗 a.威爾遜於1918年發表「十四點和平計畫」作為議和 基礎 b.克里蒙梭堅持嚴懲德國 c.各國為維護利益,威爾遜的主張未能真正實踐 C.凡爾賽和約的內容與問題 a.要求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罪責:割地、削減軍備、 賠款 b.德國人深感屈辱→促成日後納粹黨的號召(Nazi, 全名「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也是希特勒 撕毀凡爾賽合約) c.賠款過多→戰敗國不堪負荷→阻礙歐洲戰後重建

「十四點和平計畫」與「凡爾賽和約」文件

十四點和平計畫要點 1.無祕密外交 2.航海自由 3.消除國際貿易障礙 4.限制軍備 5.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 6.德軍撤出俄國領土 7.恢復比利時之獨立性 8.德國歸還亞爾薩斯及洛林予法國 9.根據民族性原則,重塑義大利邊境 10.奧匈帝國的民族自決 11.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12.鄂圖曼帝國的民族自決 13.恢復波蘭之獨立性 14.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9B%9B%E9%BB%9E%E5%92%8C%E5%B9%B3%E5%8E%9F%E5%89%87

凡爾賽和約(部分) ◎軍事限制 1.萊因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2.陸軍被限制在100,000員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砲,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3.海軍員額限制在15,000員以下,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噸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並不准擁有潛水艇 4.不得組織空軍 5.不得進出口武器 6.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7.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徵兵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且軍官員額不得超過4,000人

1.德國必須承認全部戰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 2.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審判為戰爭罪首犯 3.部分德軍被審判犯有戰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 ◎戰爭責任 1.德國必須承認全部戰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 2.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審判為戰爭罪首犯 3.部分德軍被審判犯有戰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 ◎戰爭賠償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 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 帝國馬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7%A1%E7%88%BE%E8%B3%BD%E6%A2%9D%E7%B4%84

D. 帝國瓦解後的民族問題: a. 一次大戰後,德、奧匈、俄、土四帝國瓦解 b D.帝國瓦解後的民族問題: a.一次大戰後,德、奧匈、俄、土四帝國瓦解 b.巴黎和會承認若干新興國家,如波蘭、芬蘭、 波羅的海三小國、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 c.未徹底以民族自決處理民族運動,民族問題 成為隱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局勢圖

2. 國際聯盟的成立及主要活動 A. 成立:1920年於瑞士日內瓦 B. 宗旨: a. 依據威爾遜「十四點和平計畫」 b 2.國際聯盟的成立及主要活動 A.成立:1920年於瑞士日內瓦 B.宗旨: a.依據威爾遜「十四點和平計畫」 b.制裁侵略、仲裁糾紛、維繫世界和平 C.主要機構與活動: a.主要機構:大會、理事會、祕書處 b.重要附屬機構 國際法庭:設於荷蘭海牙,依國際法審判國際間 的各種爭端 國際勞工組織:設於日內瓦,促進勞工福利 國聯瑞士總部

D. 國際聯盟威信低落原因 a. 缺乏武力:沒有武裝部隊 b. 美國未加入:美國外交採孤立政策 c. 重要成員國維護自身利益 d D.國際聯盟威信低落原因 a.缺乏武力:沒有武裝部隊 b.美國未加入:美國外交採孤立政策 c.重要成員國維護自身利益 d.英法綏靖政策 E.國際聯盟的成敗 a.成果主要為非政治性工作, 如文化教育、醫藥衛生、勞工福利。 其中國際勞工組織在改進工人 的工作環境、工作報酬和社會保險方面頗為努力 b.1930年代後,對日、義、德的侵略行為未能制 裁,威信不存

a.一次大戰結束時其經濟成長率、國民生產毛額和 出口貿易突飛猛進 b.1920年代其出口額不斷增加,特別是汽車、農業 機械、新興電氣產品 3.戰後政經發展 A.美國成為世界強國: a.一次大戰結束時其經濟成長率、國民生產毛額和 出口貿易突飛猛進 b.1920年代其出口額不斷增加,特別是汽車、農業 機械、新興電氣產品 c.製造業國民生產毛額超越英、德近兩倍→歐洲領 先時代不再,美成為世界強國 B.英、法的式微: a.一次大戰的耗損至鉅,國力大損 b.英國內外交迫:海外殖民地瓦解、愛爾蘭獨立問 題、工業競爭優勢不再 ①十九世紀中葉,愛爾蘭因為馬鈴薯欠收問題造成大饑荒, 受英國政府漠視,在原有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上的差 異上,深化愛爾蘭人對英國的仇恨 ②1922 年愛爾蘭自由邦終於成立,但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六分 之一面積仍屬於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即英國),稱北愛爾 蘭

C. 德國威瑪共和時期 a. 政治:雖帶來短暫的民主制度,但人民對戰敗和凡 爾賽和約感到憤怒 b C.德國威瑪共和時期 a.政治:雖帶來短暫的民主制度,但人民對戰敗和凡 爾賽和約感到憤怒 b.經濟:無法挽救戰後財政危機、鉅額賠款的負擔 →日後納粹黨的崛起 D.戰債與賠款 a.戰債:各協約國在大戰時向美國借款 b.德國賠款:戰後重建及戰債償付有賴於此 c.美國道茲計畫:1923年美國副總統道茲主持,透過 美國援助援助,讓德國重組國家銀行,分年償付賠 款及處理戰債。執行初期使德國經濟短暫復甦,但 不久後又難以為繼 威瑪共和國 的通貨膨脹

(二)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1. 走回孤立主義 A (二)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1.走回孤立主義 A.「金色二十」、「滾動的二十」、「爵士時代」 1920 年代美國社會繁榮物質生活進步,藝文活動 蓬勃 B.整體傾向保守:一次大戰後美國人民厭惡捲入歐戰, 渴望回到戰前的「常態」生活 →拒絕捲入世界各種外交和軍事的糾紛 →共和黨主政,採孤立主義政策 20年代美國經濟的繁榮

2. 經濟大恐慌: A. 美國在一次大戰後經濟繁榮、為 歐洲戰債國→對世界經濟影響甚鉅 B 2.經濟大恐慌: A.美國在一次大戰後經濟繁榮、為 歐洲戰債國→對世界經濟影響甚鉅 B.1929年,美國股市驟跌,銀行倒閉 、商業蕭條、工廠停工、失業者 劇增 C.美國抽回海外資金→歐洲國家面臨 資本短缺、出口銳減和國內消費 低迷→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D.1933年美國失業人口達勞動力的1/4 E.在任的總統胡佛,因就職典禮許諾人民美好富 裕未來,經濟大恐慌時背負罵名 年華爾街股市崩盤日之景象 1929 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

加拿大失業遊行 1929 年大蕭條下美國一家銀行出現擠提

3. 羅斯福新政 A. 1933年總統羅斯福上臺後推動「新政」 B 3.羅斯福新政 A.1933年總統羅斯福上臺後推動「新政」 B.「三R新政」:救濟(Relief) 、改革(Reform)、 復興(Recovery) C.國家介入: a.加強管理和控制銀行,如改造「聯邦儲備銀行」 b.調節農業和恢復工業生產政策、介入勞資關係,如制定 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 c.建造大型公共工程,如田納西河谷管理局 D.經濟大恐慌的影響: a.各國採取緊急措施→政府權力的擴大 b.社會主義的抬頭:德、法、東歐 c.法西斯主義的崛起與對外擴張:德、義 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總統於1935年8月14日簽署《社會保障法案》 宣傳社會福利保障海報

第二節 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一)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崛起 1.背景: A.一次大戰後經濟瀕臨破產 B.罷工、暴動,社會治安大亂 2.墨索里尼組織法西斯黨 A.以恢復古羅馬光榮為號召 B.攻擊共產黨與異己分子 C.1922年向羅馬進軍→國王任命 墨索里尼為首相,組織新政府 「法西斯」圖 墨索里尼像

戰間期的義大利 1922年墨索里尼(右二) 向羅馬進軍

3. 法西斯黨極權統治 A. 1925年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黨為唯一合法政黨 B 3.法西斯黨極權統治 A.1925年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黨為唯一合法政黨 B.建立獨裁政權:廢除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 國會立法權與人民選舉權→大權集於一人一黨之手 C.經濟仰賴私人企業:幫助墨索里尼得權的企業,仍 與政府關係密切,未發展如蘇聯共產政權的鬥爭 D.奉行計劃經濟,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由政府事 先進行全盤計畫,穩定了經濟狀況與社會秩序 E.以奪取海外殖民地緩解經濟大恐慌影響→入侵衣索 比亞 德義法西斯主義

(二)希特勒與德國極權政府的興起 1. 背景: A. 戰敗國的處境:經濟凋敝、 國際地位低落、對凡爾賽和約不滿 B (二)希特勒與德國極權政府的興起 1.背景: A.戰敗國的處境:經濟凋敝、 國際地位低落、對凡爾賽和約不滿 B.經濟大恐慌:經濟癱瘓、嚴重的 失業問題→納粹黨與共產黨不斷 發動武裝暴動 2.納粹黨的興起 A.主張:撲滅共產黨、 恢復秩序、 撕毀凡爾賽和約 1923 年德國一個麵包的 價格變化:一次大戰後,德國因無法償付戰債而大量發行紙幣,導致嚴重通貨膨脹,人民因一日數變的物價波動而陷入窘境

a.政治: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設祕密警察(蓋世 太保)監視軍民 b.經濟:重組私營企業並嚴加管制、派失業工人 組「志願勞動隊」從事墾荒、建設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邁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道路(BBC授權影片) B.希特勒得權: a.1933年,希特勒透過選舉取得政權 b.身兼總理和納粹黨黨魁 c.次年擔任元首,自稱為「第三帝國」 ①「第三帝國」一詞,意指繼承中世紀的神聖羅馬 帝國(第一帝國,962-1806)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 (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 C.希特勒統治: a.政治: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設祕密警察(蓋世 太保)監視軍民 b.經濟:重組私營企業並嚴加管制、派失業工人 組「志願勞動隊」從事墾荒、建設 c.對外擴張:1935年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提出 「大砲重於奶油」,整建軍隊發展國防工業 d.煽動群眾、塑造個人崇拜、宣揚種族優越 希特勒像

希特勒在蘭茲堡監獄的時間以口述而其副手魯道夫‧赫斯手寫完成了《我的奮鬥》 希特勒競選期間發表演說 納粹黨黨旗 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的首日在窗邊向支持者致意

(三)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1. 明治維新後的大陸擴張政策 A. 1894年甲午戰爭、1910年併吞朝鮮 B (三)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1.明治維新後的大陸擴張政策 A.1894年甲午戰爭、1910年併吞朝鮮 B.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的影響 →以中國東北為第一個目標 2.對中國的侵略與擴張 A.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 B.1932年扶植溥儀建立「滿洲國」 C.對華北的擴張與經濟壟斷 D.1937年「盧溝橋事變」→對日抗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 滿洲國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在東京國際法庭陳述滿洲國的建立

十九、二十世紀 日本東亞勢力擴張圖

(四)英法的姑息政策與政局發展 1. 德義日的對外擴張: A (四)英法的姑息政策與政局發展 1.德義日的對外擴張: A.德:1933年退出國聯,1936年進占萊因地 區,1938年兼併奧地利,接著計畫進兵捷克 B.義:1936年吞併衣索比亞,次年退出國聯 C.日:1930年代對中國的侵略 D.1940年德、義、日在柏林簽署三國同盟條約 ,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軍事集 團,稱「軸心國」 2.姑息政策 A.背景:美國採孤立主義,國會於1935 年後 定「中立法案」,禁止政府及人民供應軍火及戰備給交戰國 1938年3月14日,希特勒進佔奧地利,完成軍事併吞(BBC授權影片)

B. 英首相張伯倫採姑息政策 a. 1938年慕尼黑會議允許德國吞併捷克蘇臺德地區, 以換取和平 b 1939年9月1日,德意志侵略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BBC授權影片) 張伯倫宣示和平到來 1938年,促成慕尼黑協議後返國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稱慕尼黑協議將帶來整個世代的和平

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與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 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 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 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 行查封,只得跟許多人一起在公園搭帳棚,領失業救濟 金,不相信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困境。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A)1800年拿破崙戰爭後的巴黎   (B)1918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倫敦 (C)1932年經濟蕭條時期的紐約   (D)1950年第二次大戰後的上海 【101.學測】

(C)  試題解析: 一次大戰後,美國以提高關稅的方式因應歐洲經濟復甦 後的競爭,其他國家紛紛仿效,國際市場因此陷入停滯。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股市的崩盤反映了前述的隱藏危 機,嚴重的工商蕭條造成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這 波經濟衰退至30年代初期最嚴重,失業者暴增,等待著 政府救濟,一般民眾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信心危機。題幹 中的「投資股票……化為烏有」、「領失業救濟金」是 主要的解題線索。

某位史家比較近代史上兩種政治經濟制度,指出『乙主 義』可算是因著『甲主義』而產生的一種變態。『甲主 義』提倡各種經濟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換,是以個人的 私利觀作主宰。『乙主義』則從專制體制出發,以政治 力量強迫將民間經濟組成集團,干預所有權與雇傭的關 係。」在上文中,「甲主義」、「乙主義」分別是指: (A)封建主義、資本主義    (B)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 (C)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   (D)共產主義、新保守主義 【102.指考】

(B)  試題解析: 甲主義的重點是「公平而自由的交換」、「個人的私利 觀」,四個選項裡只有資本主義符合這樣的條件。題幹 強調乙主義是甲主義的「變態」衍生,並謂「變態」指 「從專制體制出發」,以政治力干預民間經濟,配合甲 主義為資本主義,選項裡只有法西斯主義適合。 法西斯主義原是一種政治運動,源於一戰後的義大利, 德國的納粹主義與之類似,其特色包括集體主義、獨裁 主義、反自由放任、反共產主義、反個人主義等。義大 利本來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戰後歷經蕭條與動亂,這種 思想被認為是挽救國家的方法。

有位外交官參加一次國際和會,原本期望大會能對戰 費、領土等議題作出公正明智的處置,但會中的決議 卻令他失望。他表示:許多代表運用詭辯來掩飾他們 的報復行為;強索巨額賠款;又屈從於強權,不能公 正處理領土問題。這位外交官批評的是: (A)維也納會議中,戰勝國對拿破崙的安排 (B)凡爾賽和約中,協約國對同盟國的處置 (C)慕尼黑會議期間,希特勒對捷克的脅迫 (D)九一八事變後,國際聯盟對事件的處理 【100.指考】

(B)  試題解析: 一次大戰後的巴黎和會中,德國因為被視為禍首而被要 求領土割讓與鉅額賠款,其中又以法國的要求最激烈, 和約充滿報復主義色彩。 (A)維也納會議以正統及補償原則處理歐洲秩序,並未 對法國提出賠償;(C)慕尼黑會議無戰費、賠償問題, 德國要求的是捷克的領土割讓,不能算是報復行為;(D) 九一八事變無賠款問題,國聯有派員調查,只是無制裁 能力。

「這一個共和生存下來了,但在議會政治的外表下,真 正的主宰是專制、自主的軍官團,大的企業組合,與專 業的文官系統。」「這些集團對政治自由並無執著精神, 如果議會政權在外交或經濟方面失敗,他們會將其推到 一邊,而喜歡比較有效率的體制。」這些評論是在說明 下列哪一個政治現象? (A)1850年代,路易拿破崙獲得支持的原因 (B)1916年時,袁世凱膽敢進行帝制的緣由 (C)1920年代,納粹運動在德國興起的背景 (D)1930年代,日本少壯派軍人奪權的基礎 【95.指考】

(C)  試題解析: 從題幹可知,該國外表為共和體制,但實際仍由專制 思維來主導,其次,這個國家重視效率更甚於自由的 理念,符合此兩項前提的是德國威瑪共和時期,因為威 瑪共和,是因德國戰敗而由外力介入所組成的政府,並 不得民心,故其共和基礎薄弱,在這樣的背景下,給予 剛崛起的納粹政權有可趁之機。 (A)路易拿破崙結束共和體制乃因法人對拿破崙的崇拜; (B)袁世凱也並未讓共和體制生存下來,其帝制的結束, 即是因為國內民主思想已成主流;(D)日本少壯派軍人 奪權的背景是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