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精緻版)說明與解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學原理 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意義 班級是由師生構成的情境,其最主要 的活動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 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 又稱為教學關係、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 歷程。
Advertisements

作文課的最佳主角 ~和自己賽跑的人 苗栗縣國文輔導團 輔導員林孟君 四德國小 設計理念  1.營造充滿創意的寫作氣氛之環境─讓學生產生寫作 動機,進而能夠主動寫作。  2.設計多樣寫作活動─讓學生藉由與他人(或網路) 的互動討論,提高寫作動機。  3.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教學評量─讓學生能了解.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102年度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教資中心.
報告者:陳淑芳副教授 國立臺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幼兒美感領域— 視覺藝術 授課教師:陳玉婷 Class 4.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有感教專 新北市教專推動小組委員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 陳瑞榮老師.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阅读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袁卫星 微信: QQ: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師自評表與專業成長計畫 主講人:中山工商資訊中心宋由禮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新教師的啟導工作 高慕蓮博士 袁國明老師.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張原禎 新北市德音國小教師 教研科資教股輔導員 ~512
2013/09/23 12:20-13:30 LIVE ABC英檢平台 與其他校內學習資源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FUN 繩索 彰化縣綜合活動教學輔導團 柯慧儀.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以通識課程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 全校課程地圖的建構 報告人:許佩玲、陳鵬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立志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Venue: Romblon & Mindoro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陳樹渠紀念中學 何燕萍老師 周富鴻老師 張 燕老師 劉勁樂老師 黎嘉諾老師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有效的教學理論與實務 報告者:鍾瑞國.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高紅瑛 李俊達、康心怡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即時反饋創新教學 Location: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Speaker:麥毅廷(臺體大運管系) Date:2017/06/16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報告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校長林進山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數學科診斷與補救教學綱要 嘉義大學數理教育所 姚如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精緻版)說明與解析 資料來源: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主講人:張民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賴光真(東吳大學)     張德銳(輔仁大學)     丁一顧(臺北市立大學) 鄭新輝 (國立臺南大學)

公布十大教師專業標準 1.具備教育專業知識並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2.具備 領域/ 學科知 識及相 關教學 知能 表現 課程 設計與 教學 班級 經營與 輔導 精進與責任 1.具備教育專業知識並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2.具備 領域/ 學科知 識及相 關教學 知能 3.具備 課程與 教學設 計能力 4.善用 教學策 略進行 有效教 學 5.運用 適切方 法進行 學習評 量 6.發揮 班級經 營效能 營造支 持性學 習環境 7.掌握 學生差 異進行 相關輔 導 8.善盡 教育專 業責任 9.致力 教師專 業成長 10.展現 協作與 領導能 力 公布十大教師專業標準

教師專業標準之效益及功能 落實標準本位師資培育政策 彰顯教師專業形象 符應國際趨勢 引導師資職前在職培育品保 模式 師資培育大學規劃職前師資培育課程 師資培育大學中小學/幼兒園安排師資生實習輔導與評量 教育主管機關辦理教師甄選及精進教師專業成長措施 教師專業發展單位辦理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教師終身學習及落實教師自我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精緻版)三層面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C. 專業精進與責任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精緻版)構成圓餅圖 10個指標、28個檢核重點(含3個選用)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指標 A-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指標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3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協助學生適性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指標 C層面2個指標 C-1參與教育研究、致力專業成長 C-2參與學校事務,展現協作與影響力

精緻版指標 vs. 教師專業標準指引 A1課程設計 標準1教育專業(A,B,C均有) A2教學清晰 標準2學科知能 A3教學多樣 標準3課程設計 A4多元評量 標準4教學策略 B1課堂規範 標準5學習評量 B2學習情境 標準6班級經營 B3了解學生 標準7了解學生 B4親師溝通 標準8專業責任 C1個人專業 標準9專業成長 C2學校事務 標準10協作與領導力

自發 互動 共好 精緻版規準與12年國教課綱基本理念的結合 本體論 認識論 倫理論 有意願、有動力 A層面是「自發」本體觀,課程設計與教學就是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適性課程與多元評量。 有方法、有知識 B層面扣緊「互動」認識觀,與環境、學生和家長互動,藉此傳達知能讓學生認識自己與世界、關懷他人與社會,進而學習團隊合作。 有善念、能活用 C層面扣緊「共好」倫理觀,藉由教師自我成長,學校發展,我好,你好,大家好,營造圓融美滿、更美好的教育社群與生活。

好老師的圖像V.S.精緻版規準 聽聽學生的聲音─除了人格特質外,好老師的圖像 是……? 我常看到老師辛苦的備課。(A1) 還有……………。(B1、B2……)

評鑑規準的學理依據 R. W. Tyler(2013)提到的課程目標、課程選擇、課 程組織和課程評鑑,就呈現在指標A-1、A-4中 G. D. Borich 提出的有效教學指標,包括:教學清 晰、教學多樣、教師任務導向、學生參與程度、學 生成功比率、班級經營、學習氣氛、高層次的思考 表現(郝永崴譯,2014),則呈現在指標A-2、A-3、 A-4、B-1、B-2中。 Gagné(1985)的教學九大事件:引起注意、揭示目 標、喚起舊經驗、呈現教材、引導學習、引出表現、 提供回饋、評量表現、促進保留和遷移,也包含在 A層面多項的指標和檢核重點之中。

精緻版指標 vs. 學理依據 A1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課程發展 A2教學清晰 有效教學 A3教學多樣 A4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 B1課堂規範 有效教學、班級經營 B2學習情境 B3了解學生 適性輔導 B4親師溝通 班級經營、親師溝通 C1個人精進 教育研究、專業發展 C2學校事務 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行政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有效教學的指標 教學的明確性(clarity) 教學的多樣性(variety) 教學的任務取向(task-orientation) 國內學者張世忠以美國學者波立(Borich,1988)的歸納做修正,共有六項教師行為可以作為研判有效教學之依據。 教學的明確性(clarity) 教學的多樣性(variety) 教學的任務取向(task-orientation) 投入教學的程度 (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成功的班級經營(success class management) 師生互動關係(mutual interaction)

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omlinson(1999)指出差異化教學是一種為了滿足教室內多種學習者的需求,老師策略性計畫的觀念。 持續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調整(課程中的)內容、過程和評量,以回應學生在學習準備度、興趣與學業成就上的差異。 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不同能力、興趣、學習風格以及經驗背景的學生創造多元的學習途徑。

「主動出擊」的教室管理策略 資料來源:張新仁主編,2010,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 「主動出擊」的教室管理策略 資料來源:張新仁主編,2010,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 開學前事先釐清對學生行為表現的期望。 把期望轉換為班級公約和規定事項。 佈置教室環境。 掌握開學頭幾天的管理契機。

妥善維護教室管理的正常運作。 重視師生有效的溝通。 充分運用學生分組,交付責任。 獲得家長的合作與協助。 1.隨時監督班級動態。 2.及時暗示與制止不當的行為。 3.靈活運用獎勵與懲罰。 4.維持教學活動的順暢進行。 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 重視師生有效的溝通。 充分運用學生分組,交付責任。 獲得家長的合作與協助。

親師溝通與合作 親師溝通不只是導師和家長的溝通,也包括教師和兒童親人等的溝通,以至全體學生家長和全校教職員的開會溝通;溝通的內容不只是教育意見的交流,也包括教育實施的配合(蘇清守,1996:頁142)。

教師領導的效益 Katzenmeyer 和 Moller(2009) 提升專業效能感。 留住卓越教師。 強化生涯發展。 改善自我表現。 影響其他教師。 增強教師績效責任。 克服對革新的抵抗。 維持變革的持續力。

Silva, Gimbert & Nolan(2000) 教師領導發展的背景與相關理論 研究者 發展階段 第一期 (1970年代末期起) 第二期 (1990年代) 第三期 (本世紀初期) 鄭燕祥(2004,2006) 追求學校效能的三波浪潮 學校內在效能表現 學校外在效能 學校未來效能 Silva, Gimbert & Nolan(2000) 教師領導內涵三階段 僅限於教室範圍 擔任行政職務 課程發展領導者 組織再造與文化創新的領航者 Hargreaves(2000) 教師職能轉換四階段 前專業期 自主專業期 夥伴專業期 後專業期

教師領導發展的背景與相關理論 分布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 平行領導(parallel leadership) 建構領導(constructivitist leadership) 參與式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教師增權賦能(teacher empowerment)

專業學習社群的重要意涵 省思對話 關注學習 分享實務 協同合作 共享價值 專業學習社群的內涵:核心要素 互動、討論; 反省與批判性的思考。 (丁文祺,2007;林劭仁,2006;林瑞昌,2006;楊智先,2007;DuFou & Eaker, 1998; Roberts & Pruitt, 2003/2006) 互動、討論; 反省與批判性的思考。 省思對話 關注學習 分享實務 協同合作 共享價值 學生學習成效;教師自身 持續不斷的學習與成長。 分享、討論與溝通。 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建構共同的願景與價值; 凝聚社群的向心力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精緻版)指標介紹 A課程設計與教學 (4個指標、13個檢核重點) A-1課程 A-2教學清晰 A-3教學多樣 (目標、選擇與組織) A-2教學清晰 (前、內容、活動、後) A-3教學多樣 (教法、學習、互動) A-4評量 (運用、回饋、調整、補充)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層面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指標 檢核重點 A-1-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並研擬課程與教學計畫或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目標) A-1-2依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選編適合之教材。(選擇與組織)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A-2 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教學清晰─前、內容、活動、後, 較側重於Borich的直接教學,佛蘭德觀察技術可知) 檢核重點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Ausubel有意義的學習:先導組織)(前) A-2-2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內容) A-2-3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活動) A-2-4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後)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教學多樣─教法、學習、互動, 較側重於Borich的間接教學,佛蘭德觀察技術可知) 檢核重點 A-3-1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教法) A-3-2教學活動中能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學習) A-3-3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互動)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評量─運用、回饋、調整、補充)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精緻版)指標介紹 B班級經營與輔導 (4個指標、8個檢核重點) B-1班級規範 B-2情境營造 B-3了解學生 (建立、回應) B-2情境營造 (安排、氣氛) B-3了解學生 (分析、運用) B-4親師溝通 (教師、學生)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層面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論述 呼應諸多學者(例如:F. Jones)所探討的班級經營兩大主軸(Edwards, 2004): 1.建立班級結構(課堂規範和學習情境):班級的規則和程序、班級情境與氣氛的營造。 2.建立人際關係(了解學生和親師溝通合作):師生關係、親師關係。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班級規範─建立、回應)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檢核重點 指標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情境營造─安排、氣氛)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B-3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協助學生適性發展。(了解學生差異─分析、運用)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B-4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親師溝通─教師、學生)

(學校事務、學習社群、發揮影響力、社區資源)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精緻版)指標介紹 C專業精進與責任 (2個指標、7個檢核重點) C-1個人 (專業精進規劃、參與、分享發表) C-2團體 (學校事務、學習社群、發揮影響力、社區資源)

C 專業精進與專業責任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層面 C 專業精進與專業責任 論述 首先從個人專業精進做起,再到協助同儕、社群和學校的專業責任,也是學者討論教師專業發展時主要關注的面向。 例如:B. M. Harris的專業成長理論,共分為5個層次: 知道(知識)、 探究(理解)、 試驗(形成技能)、 建立(應用)、 決定(內化)(Harris, 1986)。從知道某個教學行為開始,到我能適應它、完善它,成為我的教學風格,廣泛地、經常地使用,並擴大使用、發展資源檔、和同事分享知識與技巧。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檢核重點 指標 C-1參與教育研究、致力專業成長。(個人─專業精進規劃、參與、分享發表)

檢核重點 規準(精緻版)指標與檢核重點 指標 C-2參與學校事務,展現協作與影響力。(團體─學校事務、學習社群、發揮影響力、社區資源)

評鑑好比健康檢查 教專評鑑---規準--評估教學—專業成長 健康檢查---指標--評估健康--養生保健

分組討論 討論 請選擇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討論其內涵說明、 與評定等級與行為描述。 分組方式:可分成5組或10組討論。 分享討論結果 講師歸納:講師示例

參考文獻 郝永崴譯(2014)。有效教學面面觀(原作者:G. D. Borich )。 臺北:五南。 Edwards, C. H.(2004).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4th).New York: Macmillan. Gagné,R. M. (1985).The condition of learn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Harris, B. M.(1986).Development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Tyler, R.(2013).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