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岗学区东芝希望小学 胡宏军 2013年8月22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古诗欣赏《咏柳》 (唐)贺知章.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分数的初步认识 林州市采桑镇中心小学 郭林晓.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Unit 1 What’s this?.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贵港市东津镇中和小学 李云金.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用计算器开方.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tóu 认一认 chuán liǎng dè 头 船 两 的 shǎn kàn zài xīng 闪 看 jiàn lǐ 在 星 见 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谢素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
扇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3.4 角的比较.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Unit1 Hello! 第1课时 Story time,Fun time.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岗学区东芝希望小学 胡宏军 2013年8月22日

话题:阅读教学——你教会了学生什么? 这节课你教了什么: 数学老师:我教了《圆的认识》,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 英语老师:我这节课教了4个单词,一个常用句型。 音乐老师:我教唱了一首歌。 体育老师:我带领学生做了3个游戏,练习了两个跳绳动作。 美术老师:我指导学生画了一幅水墨画。 ………… 语文老师:我领学生学了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都教了,但学生学得如何我也不知道。

阅读教学的尴尬:我们的语文老师心里 ——不太清楚要教些什么 ——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教 ——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 ——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阅读教学的尴尬:我们的语文老师心里 ——不太清楚要教些什么 ——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教 ——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 ——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第一部分:当前阅读教学现状透视 一、阅读教学倾向性问题 1.教学目标虚化 2.教学内容泛化 3.教师作用弱化 4.教学活动非语文化

二、问题探因 1.理论界的矫枉过正,非此即彼,使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完全对立起来。 2.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认识及操作层面上全盘否定传统。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复杂性促成了其在变革过程中出现偏颇。

平平淡淡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教语文 轻轻松松教语文 ——杨再隋 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含量 ——吴忠豪 三、思考:语文教育能否重披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教育报》07年3月12日 平平淡淡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教语文 轻轻松松教语文 ——杨再隋 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含量 ——吴忠豪

阅读教学的三个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 夏家发 阅读教学的三个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 夏家发 语言——思想——语言 整体——局部——整体 语文——生活——语文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崔峦 学----教----导 指导 引导

阅读教学崇尚简, 依标扣本学语言; 人文熏陶含其中, 读思议练重实践。 ——崔峦 2006年8月 两年一届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之前的暑期,都要召开阅读教学研讨会,旨在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 阅读教学崇尚简, 依标扣本学语言; 人文熏陶含其中, 读思议练重实践。 ——崔峦 2006年8月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崔峦 2010年8月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崔峦 2010年8月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标准有四: 吃准目标 夯实基础 指导学习 鼓励创新

具体阐释: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好的。

最关键的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建议老师们看一看最近人教网上关于本次大赛的一些评课、报告等。 ) www.pep.com.cn——小学语文  

一则电视广告带给我们的思考: 简约而不简单 忙碌而不盲目 放松而不放纵 取舍之间 彰显智慧

一、当前需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问题 第二部分 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 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 一、当前需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问题 时效: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发挥的效应。 实效:实际的效果。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这样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科品性:模糊——凸显 语言文字:流失——强化 教学设计:僵化——开放 指导策略:无力——有效 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科品性:模糊——凸显 语言文字:流失——强化  教学设计:僵化——开放 指导策略:无力——有效 教学形式:单一——丰富

学科品性:模糊——凸显 “必须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语言文字教学。” 《鲸》《长城》《恐龙》 《太阳》 《圆明园的毁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颐和园》《庐山云雾》《向往奥运》《埃及金字塔》《桂林山水》 ……

语言文字:流失——强化 “教材是例子,但教材绝非餐巾纸。好的教材应当是一口井,一道泉。” 《语文课,切莫冷落了课本》 语言文字:流失——强化  “教材是例子,但教材绝非餐巾纸。好的教材应当是一口井,一道泉。” 《语文课,切莫冷落了课本》 《海底世界》案例——《流失的,也是最美的》 《给予树》案例——“沉默不语”

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可以“不求甚解”,有时需要“咬文嚼字”。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重点要落实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不同板块、不同课文的讲解和处理要详略有度,避免按部就班,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 详则细嚼慢咽 略可一带而过

如何细嚼慢咽?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2.加强对布局谋篇的领悟。 3.加强对时代背景、作者写作风格或类似文章的了解,适当拓展阅读。 4.强化背诵积累。 一篇课文可以上个三五课时,如可能上个三五天未尝不可。

如何一带而过? 一课时处理完即可,甚至可以用三两课时,把一个板块放在一起学习。 1.读读课文。 2.自学生字。 3.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或教师答疑)。 4.重点讲解一两处。(普遍问题或重点问题) 一课时处理完即可,甚至可以用三两课时,把一个板块放在一起学习。

教学设计:僵化——开放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语文课堂教学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 对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程度的深浅;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极其重要的指标,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指标。 树立什么样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是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线性思维 开放思维 ◎图说语文 1“死”与“活” A B ◎图说语文 1“死”与“活” 简单性寓于复杂性之中,复杂性又寓于简单性之中,两者是统一的。语文教学不应视为一个线性的过程而展开,而应作为复杂的、有生命力的相互作用的网络。教学要有预设,教案就是教学预设的结果,但好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一定量的“开口”,允许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变数”,如果教学设计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呆板的,僵化的,不真实的课堂。

牧 者

纤 夫

做拉动学生的“纤夫”?还是做生命的“牧者”? ◎图说语文2:“导”与“拉” 做拉动学生的“纤夫”?还是做生命的“牧者”? 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古代州官称为“州牧”,原意就是进行牧人式的管理,让老百姓过自己的生活;古代官箴还把佛家“不见自我”视作管理的最高境界,意谓管理者尽可能不要在服务对象的正常活动之中呈现自己的形象或加进自己的意志,这多少表现了一种无为而为的人本思想。 这种意识及方法,对今天我们认识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仍有启发作用。

◎图说语文3:“导”与“教” 做一个学生喜爱的“导游” 一次,北大钱理群教授对高考后的学生说:请你们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我这里来做一次书海漫游和精神散步。我的任务是当一个导游,告诉你们哪个地方有风景,好玩在哪里,某个景点的精妙之处在哪里,然后自己去看。如果你看到了一处之后,你又看到了另一个地方,有个新发现就最好。钱教授将书之精妙喻为“风景”,那么引领学生读书的老师自然就是“导游”了。 1.要做好导游,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2.要做一个“好导游”,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3.一个真正的好导游,绝不会“越俎代庖”。 4.一个好导游,应有一个整体计划和设想。 5.一个好导游,应该是一个善于和游客共同寻找乐趣的人。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图说语文4:“鞋”与“脚”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 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当鞋合脚时,鞋也就被忘记了。”

◎图说语文5: “收”与“放” 放风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看似平常,却颇具哲学意味。 从风筝线的控制看,线放得太短,风筝飞不高;放得太长,恐怕有断线的风险。 理想境界: 收放自如 享受过程

◎图说语文6: “薄”与“厚”    杯子装水,平平常常,却隐藏了智慧。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边儿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它的“体”——杯子本身越来越薄,而杯子的“用”——装水的功能,越来越大。 “教学的‘体’就是教本身,教是为了使学生学起来,所以教学的“用”,即功能,就是学生的学。教学就像是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也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正确处理杯子的“边”与“水”的关系,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

◎图说语文7:“虚”与“实”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只要挑三两处做精当的讲解和研究即可,不用面面俱到。如同一幅水墨写意画,关键之处浓墨重彩,精细入微,其余大可不必精雕细刻,否则,画就匠气十足了。

◎图说语文8: “伤”与“断” 对一篇课文而言,绝大多数地方是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能够读懂的,不必从头到尾、逐句逐段的分析理解,教师挑重点处理几处即可。关键是你要处理哪?目的是什么?怎么处理?也就是有效性的问题。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图说语文9: “守衡”与“失衡” 守衡: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发挥上求得平衡,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求得平衡。 失衡:无的放矢,信马由缰,这是教学拓展的失衡;滥用媒体,不看效果,这是媒体使用的失衡;过分褒奖,缺少批评,这是教学评价的失衡;放任自流,不加调控,这是教师角色和教学秩序的双重失衡。

指导策略:无力——有效 语文教师课堂中的“无力感”与“无效感” 于永正——《小稻秧脱险记》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点儿你都不会完。(做喷农药状)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看来这农药还不够,再来!(又做喷农药状) 生:(小声地)“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

1.朗读指导: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单纯的朗读技法指导。 (1)你能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吗? (2)你能用朗读把神州5号在碧空中画出美丽图画表现出来吗? (3)“克利亚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你能不能读得再轻一点? (4)谁有本领通过朗读送我们“进入梦乡”? (5)你能把丹顶鹤的嘴读得再长一些吗?

2.对文章内容(词语)的理解符号化、理性化 《咏柳》 为什么“活”树被我们讲死了? 3.利用现代媒体帮助理解词语

教学形式:单一——丰富 1.语文教学应当有“基本式”——它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更应当因生、因师、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2.不同的人教不同的课文,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学生教同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不可制造新的模式化 “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 课改课堂“流行语” “串讲串读”式的教学模式的抬头 “挖坑布雷式”的虚假的主体彰显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 “你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 “你想先学哪一段?” “你最想对他(她它)说……” 介绍作者—处理生字词—划分段落—串讲串读—归纳中心—概括写作特点 “串讲串读”式的教学模式的抬头 “挖坑布雷式”的虚假的主体彰显

讲读课文≠几何证明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讲读课文≠琐碎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可怜吗?

无论怎么改革,阅读教学实质都是要关注两个“度” —— 尺度 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表述特点: 个性:3处; 独特、独立:13处; 自主、主动、自我:9处; 自己、自己的:42处。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同学们,作者在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句,大家想一想,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绿丝绦。 师:好,说得真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生齐读,感情平淡。) 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语气来读? 生:应该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生:齐读。(进入下一个环节)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