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第2节. 案例 : 促胰液素的发现  学术背景: 在 20 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 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 “ 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 这一问题, 19 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 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Advertisements

肺 結 核肺 結 核肺 結 核肺 結 核 肺 結 核 林榮祿 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2 結核病 疫情 (Epidemiology) – 全球疫情 (Global) – 台灣 (Taiwan) 致病機轉及傳染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on) 診斷 (Diagnosis)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尚建伟.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的应用 2、说出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药学视觉下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与管理现状 药剂科 许继华
抗 生 素 和 人 类 健 康 九寨沟县人民医院 左国平.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合理使用抗生素 制作/主讲:梅州中学 沈艺.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北京友谊医院 张淑文.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治疗发展到现在,不再是药物和药物的比较,着重的是方案和方案的比较。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使病人更好的达标。 仅限学术交流.
老年患者的抗菌治疗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黄文杰.
抗菌药物概论 机体 抵抗力 药动学 致病力 药效学 抑制或杀灭 药物 病原体 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 临床应用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
AMINOGLYCOSIDES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张娜.
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邓启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张心月.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合理应用 全国抗生素合理应用巡讲整理稿 贾新华.
佰美诺®—广谱抗菌、快速治愈 南京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内酰胺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梦想的力量.
台塑石化 與 全國 之 財務分析 :企管二甲、乙 班級 指導 :楊雪蘭 老師 :第六組 組別 組員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二 场景.
高考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读图技能 掌握答题规律.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王芳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王芳
治疗药物监测.
N3(個案報告)=N1(文獻查證)+N2(護理過程) A4紙電腦打字,每頁600字(24*25),雙行距14頁,10000 字為準。
古典家具鉴赏 主讲-刘娜.
繪本變作有聲書.
植物篇 植物的自然史 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刘全儒 傅春生◎主编 十万个为什么 植物与人类.
第一节 什么是青霉素.
方舟® 氧氟沙星胶囊 ——产品介绍 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石花镇中心学校 郑 鹏.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第22章 抗菌药物的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十一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The Aminoglycosides
第三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八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
抗菌药PK/PD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 赵香兰 中山大学药学院 2007年9月
第 9 章 抗生素 Chapter 9 Antibiotics
第十章 半合成抗生素.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作用的后效应及逆反效应 第一节 抗生素作用的后效应 一、抗生素后效应的测定方法 二、影响PAE的因素 三、PAE期间细菌学特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学院.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 基糖苷类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包括两大类:
复习前节内容.
Fleming and Penicillin
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Ⅲ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Antibiotics and Health 抗生素和健康
氨基苷类抗生素 药学院.
发酵工艺学—— 抗生素分篇 作者:赵玉巧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说课课件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抗生素各论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类: 青霉素类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 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拉唑、头孢克洛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第三十七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汪晖(武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jpkc/ylx/index.htm.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同仁下午好! 本次讲座题目《抗菌药物从合理应用到优化治疗》
肺部感染的抗 生素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 石志辉.
青霉素 报告人:化学一班 秦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 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 財團法人鄭德齡醫學發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 文教基金會.
Part 2 β-Lactam antibiotics .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制訂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 的 手冊指南 護理人員的小叮嚀.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十一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任何抗菌药物,除口服或局部应用不吸收者外,在体内均有ADME过程,即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A:absorption D:distribution M:metabolism E:excretion

吸收: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 治疗感染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不同合理选用。(轻、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时宜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 药物 游离状态(具抗菌活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无抗菌活性) 体内

分布 一般,血液丰富的组织(肝、肾、肺)中抗菌药物浓度较高,在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脑、骨、前列腺)浓度较低。 生理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骨组织中以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注射)和氟喹诺酮的浓度较高。 前列腺中以碱性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浆膜腔和关节腔: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0%-100%。 易通过胎盘屏障: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

代谢:多经肝内代谢 原形代谢: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大部分)

排泄:大部分经肾排泄 尿药浓度高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进行肝肠循环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粪便中排泄多) 透析后需要加量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药。

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选用在相应组织或体液中分布良好的抗菌药物(尤其是特殊部位感染,如脑组织、骨、前列腺等) 用药途径:口服吸收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时,不必用注射剂;但处理严重感染时,静脉给药保证疗效。 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易透过血-胎盘屏障,并可能损害胎儿,妊娠期不宜使用。 尿路感染的用药: 单纯性尿路感染:毒性低、价廉、口服 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 较低剂量

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关系 根据药敏试验中抗菌药对细菌的MIC值结合药物在常用剂量时的血药浓度判断该菌对某抗菌药敏感或耐药,从而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生素。 抗菌药的体内杀菌活性:抗菌药物依照药效学特征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大类。

T>MIC%=ln[Dose/(Vd×MIC)] ×T 1/2/ln2 × 100/DI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分类 抗菌药类别 PK/PD参数 药物 时间依赖性 (短PAE) T>MIC%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 (长PAE) AUC24/MIC 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 浓度依赖性 AUC24/MIC或Cmax/MIC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 T>MIC%=ln[Dose/(Vd×MIC)] ×T 1/2/ln2 × 100/DI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效学参数包括: 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比(T>MIC%),受此参数制约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 24小时曲线下面积(AUC)与MIC的比率(AUC24h / MIC,24hAUIC),其相关抗菌药物是氨基苷类及喹诺酮类等。 峰浓度(Peak)与MIC的比率,其相关抗菌药物有四环素、氨基苷类及喹诺酮类。

浓度依赖性: 即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愈高,杀菌活性愈强。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A 氨基苷类抗菌药物 其特点是具有首次接触效应(FEE)和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 这类药物的24hAUIC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临床观察认为Peak/MIC的意义更为重要。

B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此类药物的24hAUIC是决定药物疗效的最重要的参数。 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表明,AUIC<30时,死亡率>50%,当此比率>100时,则几乎无死亡。

时间依赖性: 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的4-5倍时,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和杀菌速率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的时间长短有关。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的多数品种

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时,根据体内杀菌活性合理用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半衰期短者,需多次给药,使给药间隔时间(T)>MIC的时间延长,达到最佳疗效;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增加每次给药剂量,使AUC24/MIC和Cmax/MIC达较高水平,易达到最大杀菌作用。

几个概念: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药物可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药物杀死培养基内99.9%的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该现象亦称抗生素后效应。

治 疗 药 物 检 测

定义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因此,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CPM)。

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 药物毒性大,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者(氨基糖苷类) 新生儿期使用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氯霉素) 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氟胞嘧啶等) 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确定感染部位是否达有效药物浓度,或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发生

TDM的注意事项 测试技术和方法必须具有高灵敏性 血药浓度测定,必须正确认识其临床意义和价值 必须掌握好采药时间   测试技术和方法必须具有高灵敏性   血药浓度测定,必须正确认识其临床意义和价值   必须掌握好采药时间   目前测定的多是药物总浓度,测定游离药物浓度意义更大   有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活性   药物的旋光性   样本必须及时测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真得,严格掌握适应症;(细菌药敏和联合药敏) 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等而合理用药(特殊人群) 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宜使用的情况:预防性使用、病毒感染、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局部应用 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组织,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 肾功能减退时,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有毒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 肝功能减退 避免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等。 新生儿禁用氯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综合征、溶血、核黄疸; 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奎诺酮类、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感染药物的四种效应: 对敏感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对感染患者的毒性效应 对感染患者体内非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对致病菌和正常共生菌群中耐药菌株的筛选效应。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 ,均具有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类 的化学结构与抗菌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R-CO-)组成;头孢霉素类由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侧链(R-CO-)组成。 母核中β-内酰胺环是抗菌作用所必需,侧链则决定此类抗生素的抗菌及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化学结构

β-内酰胺类均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Mucopeptide)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产生杀菌作用。 (二)抗菌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均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Mucopeptide)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产生杀菌作用。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进而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断了交叉联接,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不断向高渗的胞浆内渗透,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G+细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60%),故对β-内酰胺类敏感,易被杀死。 繁殖期细菌需合成大量胞壁粘肽,故对药物敏感性强。 人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β-内酰胺类对人和动物毒性低。

一、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 (penicillin G) 又称苄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其侧链为苄基(-CH2- ),常用其钾或钠盐。其效价以单位(u)计算:GK:1mg=1595u GNa:1mg=1667u

青霉素的发展史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1928年发现,1929年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 Howard Walter Florey (1898~1968) Frnst Boris Chain (1906~1979) 194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被遗忘的发现在二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 三位不同国籍的学者共获1945年诺贝尔奖。

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G+细菌(球、杆菌)和G¯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G¯杆菌作用弱。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遇胃酸易分解。肌注吸收迅速而完全,约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t1/2约为0.5~1小时,有效血浓度维持4~6小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低,大部分原形经肾排泄。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penicillin)和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benzyl penicillin)。

应用:用于敏感的G+球菌、G¯球菌、G+杆菌 和螺旋体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感染性疾病: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肺炎双球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G+杆菌感染 淋球菌感染 螺旋体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低、化疗指数大,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发生率约 0.7~10% (平均 5%)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机制: *由青霉素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产生 *不同抗原决定簇引起 过敏反应防治: *预防过敏性休克 * 询问过敏史 * 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可预报过敏性休克(Ⅰ型过敏反应)。皮试过敏试验阳性率仅为过敏反应者的30%。为提高皮试阳性率,国外主张改用青霉噻唑多赖氨酸作为抗原进行皮试。 *发生过敏性休克可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H1受体拮抗剂。

其他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 注射局部疼痛,硬结红肿 大剂量青G钾盐静注易致高血钾症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 苯氧甲青霉素(Penicillinⅴ):耐酸、可口服、抗菌谱 同青霉素G, 但较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在青霉素G的主核6-APA上,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基团,可获许多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 苯氧甲青霉素(Penicillinⅴ):耐酸、可口服、抗菌谱 同青霉素G, 但较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耐酶青霉素 包括苯唑类青霉素,如苯唑西林(oxacillin)、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和乙氧萘青霉素(nafcillin),通过其酰基(R1) 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β-内酰胺环,耐酶,耐酸,可口服。 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3、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ampicillin)、羟氨苄西林(amoxycillin),青霉素G侧链(R1)苄基上的氢被氨基(-NH2)取代,脂溶性增加,药物易于透过G阴性杆菌胞壁外膜的脂多糖和磷脂,发挥杀菌作用。 对G¯杆菌的作用类似氯霉素及四环素,不如氨基糖苷类。对青霉素敏感菌的作用与青G相似。 不耐酶,耐酸,可口服。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cillin)和呋苄西林(furbenicillin)等。 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作用较强,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不耐酶,耐酸性差,口服不吸收或吸收差。

5、主要作用于G-的青霉素类 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等。 抗菌谱广,对肠杆菌科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铜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多无抗菌活性。

二、头孢菌素类 在头孢菌素的母核7-ACA的3和7位上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按合成先后及抗菌作用特点以代分类。

头孢类的分类及特点

(一)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一代】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较稳定,但不如二、三代。 主要用于耐青金葡菌感染及一些敏感G¯菌感染,常用头孢噻啶(cephaloridin)、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唑啉(cephazolin)。

【第二代】 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G¯菌作用明显增强、抗菌谱较第一代广,但对绿脓杆菌无效,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等。常用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头孢羟唑, cefamandole) 。

【第三代】 对G+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对G¯菌如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作用,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 用于G¯杆菌、绿脓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对厌氧菌也有效。常用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曲松(ceftriakone)等 。

【第四代】 与第三代比,抗菌谱更广,对G+球菌作用增强.与内酰胺酶的亲和力更低,对其更稳定,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如头孢匹罗(cefpirome)和头孢吡肟(cefepime)

(二)不良反应 副作用小,有一定的肾毒性(近曲小管细胞损害)、其中第一代较大,第二代次之,第三代基本无肾毒性。 过敏反应一般为药热、皮疹和血清病样反应、严重时可见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之间可能有交叉过敏(5~10%)。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剂量过大或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具出血倾向患者,致低凝血酶原血症、引起出血。可能与药物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有关。

三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cefoxitin)和头孢美唑(cefmetazole) 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仿,广谱,对G¯杆菌作用强、 耐酶。多数厌氧菌对其敏感。 主要适用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如盆腔炎、腹腔感染等。

亚胺培南(imipenem):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人体内迅速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去氢肽酶I水解失活,临床所用者为亚胺培南与该酶的抑制剂西司他丁1:1的复合剂。 具有极广的抗菌谱和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G+、G-、铜绿假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多数厌氧菌均具活性。 主要用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和严重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 不应做为一线抗菌药物使用,亦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噻肟单酰胺菌素(氨曲南,aztreonam): 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对G+和厌氧菌作用差。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很少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羟羧氧酰胺菌素(拉氧头孢, latamoxef):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抗菌谱广,对G¯菌作用强,耐酶,血 浓度持久。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均为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包括由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的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由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得的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和人工半合成的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本类药物化构基本相似,呈碱性,常用其硫酸盐,易溶于水,性稳定。

(一)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广谱,对需氧G¯菌有强大杀灭作用,对某些G+菌亦有杀菌作用,对厌氧菌几无抗菌作用。 对静止期细菌的杀菌力较强。在碱性环境中,其抗菌作用显著增强。 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对厌氧菌无效。 有抗菌素的后续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机制: 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主要作用在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 在肽链延伸阶段,引起mRNA模板遗传密码错译,合成无用蛋白质。 在终止阶段阻止终止因子与核蛋白体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核蛋白体的解离。 最终导致敏感细菌细胞膜蛋白质的合成障碍,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K+、腺嘌呤核苷酸、酶等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细菌死亡。

(二)体内过程 口服难吸收(< 给药量1%)。肌注后30~90分钟达峰值。除链霉素外,血浆蛋白结合少,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难于进入细胞内,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可进入内耳外淋巴液、浓度与用药量成正比。 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尿药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25~100倍。肾功能减退,排泄减慢,t1/2延长。

(三)不良反应 1、耳毒性:表现为前庭及耳蜗功能障碍。 前庭功能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耳蜗神经损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毒性的自觉症状并不明显,但经仪器如高频音听电图、眼震颤电图监测显示,有前庭功能或听力损害的“亚临床耳毒性”发生率可达10~20%。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2、肾毒性 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尤其是皮质部)蓄积,可使近端肾小管急性坏死,表现为尿液浓缩障碍,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减退。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肾毒性很低。

3、过敏反应 可致嗜酸性细胞增多、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 4、神经肌肉阻断 药物与突触前膜Ca2+结合部位结合,抑制突触前Ach释放并阻断突触后Ach受体所致。可静注葡萄糖酸钙和新斯的明治疗。

链霉素(Streptomycin) 链霉素对结核菌和多数G-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G+球菌亦有抗菌作用,但较弱,在偏碱环境中抗菌作用强。 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链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多表现单向交叉耐药性,对链霉素耐药后对其他仍敏感,但对其他耐药后对链霉素也耐药。

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首选药)、布氏杆菌病、与青G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所致心内膜炎、G-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除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及过敏反应外,注射链霉素年可出现口唇、面部、四肢麻木感及头晕等。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数需氧G¯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是治疗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耐药性产生较慢,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不良反应: 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链霉素低,耳蜗损害也较少。肾毒性较链霉素多见。过敏反应较少见。

阿米卡星(amikacin) 阿米卡星为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又称丁胺卡那霉素。 其抗菌谱较卡那霉素有所扩大,对绿脓杆菌有效。耐酶(钝化酶),对肠道G¯杆菌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用于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的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有耳蜗毒性,肾毒性。

妥布霉素(tobramycin) 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但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2~4倍,对庆大霉素耐药者亦有效。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与羧苄西林合用可增强疗效。

西索米星(sisomicin)和奈替米星(netilmicin) 前者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近, 抗绿脓杆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两倍, 但毒性也是庆大霉素的两倍, 故临床少用。 后者是西索米星的半合成品,抗菌谱广。对某些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阴性杆菌和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金葡菌感染有效。其耳毒性和肾毒性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最低者。

新霉素(neomycin) 对G+、G-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是氨基糖苷类毒性最大者,可致永久性耳聋与肾损害。 口服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及手术时肠道消毒或肝昏迷的辅助治疗,局部用于皮肤或其他浅表感染。

四环素类 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地美霉素四种由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和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及米诺环素) 抗菌谱广,对多种G+、G-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可用于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回归热等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四环素牙、

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和甲砜霉素。 广谱抑菌剂,对G-的作用较对G+强、对流感嗜血杆菌剂各种厌氧菌有效、对螺旋体、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均具有相当作用。 主要适用于: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伤寒、厌氧菌感染或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立克次体病剂细菌性眼科感染等。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灰婴综合症、视神经炎等。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及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红霉素新品种的特点

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药理作用:广谱抗菌 临床应用:葡萄球菌等G+感染和厌氧菌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为主

万古霉素(Vancomycin)等抗生素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类 杆菌肽 磷霉素

喹诺酮类(Quinolones) 氟喹诺酮的共性: 抗菌谱广 药动学性质优良 不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广泛 耐药性

氟喹诺酮类的药理作用 氟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 常用氟喹诺酮类的特点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氟洛沙星(Floroxacin)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合成抗菌药 呋喃类 孟德立酸 磺胺类及甲氧嘧啶 甲硝唑及替硝唑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抗结核病药 : 异烟肼(isoniazid) 体内过程 药理和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利福平(rifampin) 药理和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其它同类药 rifapentine、rifandin 作用较强、作用时间延长。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链霉素 (streptomycin) 吡嗪酰胺(parozinamide) 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等

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Dapsone) 利福平、 氯法齐明(Clofazimine)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氟胞嘧啶(flucytocsine) 吡咯类(azoles)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克念霉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