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 林宛瑩 2015.04
會計的意義 經歷美國安隆(Enron)和國內博達、陞技等弊案後,社會大眾深切體會到會計資訊的重要性,及財務報導不誠信對企業、投資人、員工、債權人與資本市場的嚴重傷害 會計是企業的語言,管理的工具 會計資訊系統針對特定經濟個體所從事的商業活動,認定、衡量及處理影響該個體財務狀況及財務績效的交易事項 並將資料經過分類、彙總與分析後的各項結果,以財 務報表的形式,將會計資訊予以傳遞溝通, 其目的在協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作成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會計的意義 會計連接企業活動與決策者: 1.會計透過記錄資料來 衡量企業個體的企業活動,以備未來使用。 1.會計透過記錄資料來 衡量企業個體的企業活動,以備未來使用。 2.將記錄的資料加以儲存,並在有需要時,進一步處理成為有用的資訊。 3.透過財務報告將有用的資訊,溝通傳遞予決策者。 資訊觀點之會計定義
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之比較 會 計 系 統 (管理資訊系統之一環) 財 務 會 計 (彙整財務報表) 管理 會 計 (執行規劃與控制) 外部使用者 (股東、投資人、債權人及政府機關) 內部使用者 (各階層之管理人員) 各項要詳細的說明嗎? 成本會 計
How accounting info enhance performance (Bushman and Smith 2001 JAE) 會計資訊如何提升企業績效 提升經濟績效 降低外部融資成本 途徑 1: 管理會計 協助辨識獲利專案計畫 途徑 2: 治理與監督 確保經理人選擇執行有利 的專案計畫,並 分配盈餘給股東 途徑3: 揭露與價值 評估 降低資訊不對稱情形 財務會計資訊 股價資訊 盈餘管理
會計資訊與資本市場: (Healy and Palepu, JAE 2001) Investors 財務金融中介機構 機構投資人 基金,銀行,保險公司 投資銀行 Venture capital firms 資訊中介機構 會計師 財務分析師 信評機構 財經媒體 Information Capital Listed Companies (insiders) 資本市場及金融機構 相關法令規範 會計師,分析師及揭露(包括財務報導準則) 相關法令規範
會計資訊之價值攸關性 (value relevance) Rel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Numbers and Stock Prices
會計資訊系統 企業組織活動與目標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決策 data information 會計資訊產生的過程
一、企業組織型態 按照業主人數的多寡及法律責任的不同,可以分為: 獨資 合夥 公司
一、企業組織型態 1. 獨資(proprietorship) 企業的投資者僅有一人,通稱為業主或資本主,由他獨享經營利益,並承擔經營損失。 獨資企業的資本主對企業的負債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 連帶責任: 指業主與企業都是主債務人,而非保證人 無限責任: 指償還金額沒有上限,以完全清償債務為止
一、企業組織型態 2. 合夥 (partnership) 是指二人以上的投資者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 合夥投資者稱為合夥人,各合夥人分享合夥企業的經營利益,並分擔經營損失。 在法律上合夥與獨資組織都不具備法人的資格,都是與業主無法分開的個體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若企業無法清償債務,合夥人有代為清償的義務。
一、企業組織型態 3.公司(corporation) 公司是指依公司法的規定,所組織成立的企業個體。 公司組織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人格,是法律個體(legal entity),稱為法人。 公司依其組織型態及股東的責任,可分為 無限公司 有限公司 兩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最具代表性)
一、企業組織型態 根據國內公司法第一條之內容,公司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公司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 依據公司法第二條之內容,公司分為四種: (1)無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之公司。 (2)有限公司:由一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 (3)兩合公司:指一人以上無限責任股東,與一人以上有限責任股東所組織,其無限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有限責任股東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或政府、法人股東一人所組織,全部資本分為股份;股東就其所認股份,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
一、企業組織型態 股份有限公司 把公司登記的資本分為金額相等的單位,每單 位稱為股份(share) 發行股票(stock certificate)做為持有股權的憑證 投資者稱為股東(stockholders或shareholders) 各股東依其持有的股份比例分享經營利益並承 擔經營損失 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 股東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的損失及負債負 其責任,此即所謂有限責任(limited liability)
二、企業活動(經濟/交易事項) 1. 融資活動 (financing activity) 為獲取充分資金或資本的活動。 包括向債權人(銀行和供應商)及企業所有權人取得資金,也包括償還欠款給企業債權人,或支付資本報酬給企業所有權人的相關作業活動。 2. 投資活動 (investing activity) 將融資活動所取得的資金或資本,支用於能創造營業收入的活動,達成企業的目標。 包括購買土地、廠房及其他在營業上需要使用的資源,也包括處分這些資源的相關作業活動。 3. 營業活動 (operating activity) 採買、生產產品及勞務,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給顧客,雇用經理人及員工,及向政府繳納所得稅等作業活動。
企業從事經濟活動之目的? ---達成企業目標 各公司業務不同,但均有類似的經營目標及從事類似的作業活動。 主要的目標包括獲利能力及償債能力: 1. 獲利能力 (profitability):賺取足以吸引及留住投資人的收益的能力。 2. 償債能力 (liquidity):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企業活動與企業目標 企業從事營業、投資與融資活動,創造收益,以擁有生存、成長及發展的能力(獲利能力),以及支付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才能達成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 企業主要目標的達成,有賴於良好之營業、投資與融資活動的持續進行。 企業活動與企業目標間之關係圖:
三、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依使用者的性質分為內部使用者及外部使用者,並利用會計資訊制訂其關心的決策。 會計資訊使用者之種類
內部使用者 (internal users) 經營管理階層(management) 負責企業營運及獲致經營成果之人 規模較小之企業通常為業主;規模較大之企業則通常由一群專業經理人組成。 經理人常面對的問題包括: 1.上一季的盈餘表現如何? 2.投資報酬是否令投資人滿意? 3.是否留有足夠的現金? 4.哪一項產品或業務項目為企業帶來最多的利潤? 5.提供特定產品或業務項目的成本為何? 需要及時且有用的資訊,協助經理人做成正確的決策 經營管理層為會計資訊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
內部使用者 (internal users) 經理人通常需仰賴會計資訊,協助其執行下列相關的功能: 1.企業的融資:取得企業開始及繼續經營所需的資金 2.資源的配置:投資於生產性資產,以達成企業目標 3.產品或業務的提供:管理產品的生產或業務的提供 4.產品及業務的行銷:監督及管理產品或業務項目的推廣、銷售及配送 5.管理員工:監督及管理企業員工的雇用、考核及獎酬 6.提供資訊給決策者:蒐集、彙整企業經營所有相關資訊成有用的資訊,並提供報表給內部的經理人及外部團體使用。會計資訊在這個功能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外部使用者 (external users) 1. 直接財務利害關係人 (users with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1)投資人(investors) (2) 債權人(creditors) 企業若有意邀請其他的人來投資,或向銀行融資借款,則投資人及銀行都會想要了解企業是否真的賺錢?財務狀況是不是健全? 會計可以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資料給這些人參考,讓投資者及銀行在了解狀況後,決定是否投資或借錢給該企業。
外部使用者 (external users) 2. 間接財務利害關係人 (users with a in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1) 主管機構 (regulatory agencies) (2) 稅務機關 (tax authority) 政府需要企業的經營資料,作為制定國家經濟政策及財政政策的參考,同時政府機關推動政務需要經費,而經費的來源之一便是稅收。 企業經營有利潤,政府才能徵收所得稅,所以企業必須提供經營的損益資料,供政府核定課稅的金額。
財務會計資訊的產生流程 財務會計資訊應具備的特性 財務報表之產生
財務會計應具備的資訊特性 財務會計資訊之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企業的財務資訊,協助使用者達成投資、放款或其他交易的目的(外部使用人) 為因應各類財務報表使用人可能有不同的資訊需求,會計人員乃編製一套供所有外部人使用的「一般目的財務報表」(general-purpose financial statements),各類使用人可在此一般性目的財務報表中,找尋所需要的特定資訊,以幫助決策。
財務會計資訊應具備的特性 基於決策需要,財務會計資訊應該有一套提供資訊的觀念性架構: 有一套大家認同的規則及基本假設 必須具備某些良好的品質特性 提供資訊的財務報表也應該符合一定的格式及應表達的內容。 如果大家採相同的規則處理會計事務,不同企業間的財務報表就可以相互比較,也才能判斷不同企業財務績效及財務狀況的優劣。
下之財務會計觀念架構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 2001年發布的「財務報表的編製與表達架構」現行的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包括: 財務報表的使用人 財務報表的目的 編製財務報表的基本假設 財務報表的品質特性 財務報表的要素及財務報表要素的認列等。
財務報表的目的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財務報表應真實報導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財務狀況的變動,以達成下列基本目的: 1.提供有助使用者作成經濟決策之企業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財務狀況變動(現金流量)的資訊。 2.反映企業管理階層受託責任(stewardship)和經營責任(accountability)的履行情況。
編製財務報表的基本假設 (basic assumptions) 1.應計基礎 (accrual basis) 是指交易及其影響(因為交易而產生的資產、負債及收益、費損的變動),應於事項發生時認列,而不是在實際收到現金或支付現金時認列。 認列收益時,應將相關的費損同時認列,使企業的努力(efforts)與成果(accomplishment)能在同一期間表達,有助於評估財務績效。
編製財務報表的基本假設(basic assumptions) 2.繼續經營 (going-concern or continuity) 是指會計上假定企業將繼續存在,而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清算解散。 並不意謂企業將永遠存續下去,而是指企業可存續到執行現有的計畫(例如機器依原定用途使用到經濟耐用年限),及履行契約責任(例如到期清償負債)。 此假設對資產及負債的評價和分類非常重要。因假設企業繼續經營,資產將可繼續使用到其原訂計畫或目的完成,負債也可至到期時再清償,故資產及負債均可分為流動及非流動項目。
財務報表的品質特性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1.攸關性 (relevance) 是指與決策有關,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包括下列三項要素: (1)預測價值(predictive value) 一項資訊能幫助決策人預測未來事項的可能結果,則具有預測 價值。 (2)回饋價值(feedback value) 資訊若能使決策人證實或更正過去決策的預期結果,則具有回 饋價值。 (3)重要性(materiality) 當一項資訊被遺漏或錯誤表達時,可能影響或改變仰賴該資訊 的人所作的判斷,則具有重要性。
財務報表的品質特性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2.可靠性(reliability) 是指資訊能免於錯誤(error)及偏差(bias),並能忠實表達 其所要表達的現象或狀況。可就下面五個因素加以衡量: (1)忠實表達(faithful representation) 忠實表達是指財務報導與交易事項完全一致或吻合。 (2)實質重於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 會計上應依其經濟實質處理,會計資訊才能忠實表達。 (3)中立性(neutrality) 提供財務資訊不得預設立場,而應該按照實際的結果編製提供。 (4)審慎性(prudence) 在不確定情況下作估計時,應謹慎判斷,以免資產、收益高估或負債、費損低估。
財務報表的品質特性(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5)完整性(completeness) 在考量重要性和成本的限制下,為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的必 要資訊,均應完整提供。
財務報表要素與認列 財務報表要素是指構成財務報表內容的項目 財務報表要素為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及費損 認列(recognition),是指將符合財務報表要素定義和認列標準的項目,以文字和金額列入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的過程。 認列標準則有下列二項: 1.與該項目有關的未來經濟利益將很有可能流入或流出企業。 2.對該項目的成本或價值能可靠衡量。
我國於2013年起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將從規則基礎(rules-based)之美國會計準則US GAAP,轉為原則基礎(principles-based)之國際會計準則 攸關性和可靠性是財務報表應具備的二項品質特性。 過去對外財務報表強調可靠性,因此歷史成本(Historical Cost)是最常見之衡量基礎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重視資訊的攸關性,因此主要以公允價值(Fair Value)為衡量基礎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由關心損益轉為重視財務狀況 想對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瞭解更多?請連結至http://www.ardf.org.tw/。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之產生
財務報表如何產生 會計程序/會計循環 發生 經濟活動 原始 憑證 帳冊 報表 日記簿 分類帳 試算表 調整 結帳
會計循環(Accounting cycle) 會計工作可以下圖表示:
會計循環(Accounting cycle) 什麼是會計期間?會計年度?曆年制?國內有多少上市櫃公司的會計年度非屬於曆年制? 企業經營及交易活動是連續不斷的,非至結束清算無法得知最終損益,但為適時提供資訊幫助管理者、投資人及債權人做決策,必須定期提供財務資訊。該期間長度須相等,才能前後期比較,此期間即為「會計期間」。 若會計期間為一年,則稱為「會計年度」(fiscal year) 會計年度從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者,稱為「曆年制」(calendar year)
財務報表簡介
四大財務報表: 企業以財務報表作為傳遞其財務狀況(financial position)與財務績效(financial performance)資訊的工具。 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包括 資產負債表(或稱財務狀況表) 綜合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 業主權益變動表
財務報表要素: 資產(assets) 資產係指企業所控制的資源(resource),該資源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可以產生未來經濟效益的流入。 資產有三個要素: 必須是已發生的交易所產生的資源; 該資源必須具有未來經濟效益; 企業對該經濟效益具有所有權或控制權,也就是說經濟效益「很有可能(probable)」流入企業。
負債(liabilities) 負債係指企業的現有義務,該義務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在清償時將造成具有經濟效益之資源的流出。 負債有三個要素: 必須是已發生的經濟義務,尚未發生的義務,不能認列為負債。 一定要清償。會計上的負債具有必須清償的強制性,不需要償還的義務,不是會計上的負債。 清償時會造成具有經濟效益之資源的流出。
權益(equity) 權益係指企業的資產扣除其所有負債後的剩餘權益(或稱淨值)。公司組織的企業,權益可以再分為資本(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累積虧損)及其他直接認列於權益的項目 企業的業主投資於企業,與債權人一樣,對於企業的資產有所有權。 但法律比較保障債權人,一旦企業不再繼續經營,進行清算時,資產必須先償還負債,如果還有剩餘,才能退還給業主。因此,業主的權益是企業的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剩餘,故稱為剩餘權益。。
收益(income) 收益是指會計期間內經濟效益增加的部分,以資產之流入、資產之增值或負債之減少等方式,造成權益的增加,但不包括因業主投資而增加的部分 收益(income)包括收入(revenue)與利益(gains): 收入入帳時,通常會將收入與相關的成本或費損分別記錄,稱為總額觀念 利益則是以售價減去成本後的差額入帳,稱為淨額觀念
費損(expenses) 費損是指會計期間內由於經濟利益的減少而減少的權益,但不包括分配給業主而減少的權益 費損包括費用(expenses)及損失(losses): 費損比照收益,可以分成與主要業務有關的費用,及來自非主要業務產生的損失 費用以總額觀念入帳,損失則以淨額觀念入帳
資產分類 資産按性質,可再劃分爲:流動資産,投資及基金,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無形資産,其他資産等。 會計上對於科目分類常採用二分法,譬如先定義何謂流動資產,而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都是非流動資產。分述如下: 1. 流動資産(current assets) 所謂流動資産,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資産: (1) 企業因營業所産生的資産,預期將於企業的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消耗或意圖出售者。 (2) 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者。 (3) 預期於報導期間結束日後十二個月內將變現者。 (4) 現金或約當現金,但將該資產交換或用以清償負債受到限制者除外。
資產分類 非流動資產: 2. 投資及基金(investments and funds) 投資及基金包括以獲取財務上或營業上的利益爲目的,非供營業直接使用,而擬長期持有的投資,及爲供特定用途所累積或提撥的基金 3.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一般是指有實體存在,供營業使用而不以出售爲目的,且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以上的資産 又稱「廠房及設備資産」或「財産、廠房及設備資産」
資產分類 4. 無形資産(intangible assets) 指供營業使用,有經濟利益但無實體存在的經濟資源,如專利權、特許權等。 5. 其他資産(other assets) 凡無法適當歸屬上述類別的資産,均歸入其他資産。例如存出保證金,待處分資産等。
負債分類 負債按到期日之遠近可分為: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 1. 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列爲流動負債: (1) 企業因營業而發生之債務,預期將於企業之正常營業週期中清償者。 (2) 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者。 (3) 須於報導期間結束日後十二個月內清償者。 (4) 企業不能無條件將清償期限延期到報導期間結束日後至少十二個月以上者。
負債分類 2. 非流動負債(non-current liabilities) 負債的到期日超過一年者稱爲非流動負債,通常包括應付公司債(bonds payable)、長期借款(long-term loans payable)等。
權益分類 權益(owners' equity) 指「企業的資產,扣除所有負債後的剩餘權益」。因為資產必須先用來償還負債,有剩餘時才歸業主所有,故稱為「剩餘權益」(residual interest)或淨值(net worthe)。
收益分類 收益(income) 指企業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在會計期間內經濟效益增加,產生資産的流入、資産增值或負債減少,因而使權益增加。 收益包括收入(revenue)及利益(gains)。 但不包括業主投入資金而增加的權益。
費損分類 費損(expenses and losses) 指企業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在會計期間內經濟效益減少,造成資産的流出、資産耗用或負債增加,因此而使權益減少,但不包括分配給業主而減少的權益。 費用是指在賺得經營本業收入的過程中,所需耗用的資源或使用的勞務。 損失是指公司未産生收入,或者不以産生收入爲目的的資源消耗。
財務報表要素的分級 財務報表要素通常可分為五級: 1.類 別:第一級分類 2.性質別:第二級分類 3.科目別:第三級分類 1.類 別:第一級分類 分為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及費損五大類;或將收益及費損進一步分為收入、費用、利益及損失,共為七類。 2.性質別:第二級分類 將每一個類別的會計要素性質相同者歸為一類,以利財務報表的表達與分析。例如,將能迅速轉換成現金的資產合成一組,稱流動資產;短期內必須清償的債務合稱為流動負債 。 3.科目別:第三級分類 將性質別的會計要素再細分。例如,將「流動資產」再細分為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存貨、預付費用等。
會計科目的意義 會計上對不同性質、不同種類的資産、負債、權益、收益、費損都給予一個特定名稱,以識別記錄,稱爲「會計科目」(accounts)。 例如: 用來製造商品的設備稱爲「機器設備」 向銀行借入的款項稱爲「銀行借款」; 出售商品産生的收益稱爲「銷貨收入」; 承租房子支付給房東的代價稱爲「租金費用」
財務報表要素的分級 4.子目別:第四級分類 按照需要將科目再細分。例如,成衣公司可以將販售的存貨科目,分成大衣、西裝、洋裝、童裝等子目 5.細目別:第五級分類 按照需要將子目再劃分為更詳細的項目。例如,上述成衣公司可以將大衣、西裝、洋裝、童裝等子目,再按品牌或尺寸分為細目
交易 企業發生的各項營運活動中,在會計上應該記錄的稱爲「會計事項」(accounting events) 會計事項又稱爲「交易事項」(transaction),是指會使企業的資産、負債、權益、收益、費損發生增減變動的事項,譬如買賣、投資、借款、出售商品、支付費用等 交易事項中,交易雙方有相對給付的,稱爲「交換」(exchange),如商品買賣;如果只有一方給付,而另一方並無相對給付,就稱爲「片面移轉」(non-reciprocal transfer),例如捐贈、納稅、分配股利等
會計123 一項會計基本方程式 雙式簿記制度 兩種會計基礎 三天兩頭複習一下
會計基本方程式 資產 負債 股東權益 企業經營需要各種資産,購買資産的資金可能來自於企業所 有人(業主)投資,也可能是向債權人融資取得 企業的業主及債權人對企業的資産擁有求償權(要求返還的權利) 以公式表示: 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企業所擁有的資源 資源的來源 無論交易怎樣變化,這個方程式永遠是相等的,因此稱爲會 計基本方程式或會計恆等式。 資產 負債 股東權益 借來的資金 自有的資金
雙式簿記(the double-entry system) : 帳戶及借貸的意義 雙式簿記將交易發生的原因及結果都記錄的制度,為現代會計的理論基礎。 帳戶是用來記錄各項資産、負債、權益、收益及費損等會計要素增減的工具。 交易事項發生時,先記錄各帳戶,再以各帳戶的餘額來編製財務報表。
帳戶及借貸的意義 帳戶分爲左右兩方,左方稱爲「借方」(debit side),右方稱爲「貸方」(credit side)。帳戶的格式如同英文字母的「T」或中文的「丁」,因此又稱爲T字帳或丁字帳。 借(debit)、貸(credit)也可作動詞,例如,將交易的結果記入帳戶借方的動作,稱爲「借記」或簡稱爲「借」;將交易的結果記入帳戶貸方的動作,稱爲「貸記」或簡稱爲「貸」。 借、貸也可以作爲紀錄的名稱,例如記入帳戶借方的帳項我們習慣上稱爲「借項」,或「借方紀錄」(debit entry),而記入帳戶貸方的帳項則稱之爲「貸項」,或「貸方紀錄」(credit entry)。
借貸法則 資産、負債、權益、收益及費損的增減記入帳戶的規則稱爲借貸法則(the 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 根據會計基本方程式, 資産在等式的左邊,因此,資産增加時列在資産帳戶的左方(借方),而資産減少時,則列入相反方向的右方(貸方); 負債與權益在等式的右邊,因此,負債及權益增加時,列入帳戶的右方(貸方),負債及權益減少時,則列入相反方向的左方(借方)。
借貸法則 收益增加使權益增加,收益減少使權益減少,所以收益增、減的記錄規則與權益的借貸法則方向相同。 費損增加使權益減少,費損減少會使權益增加,因此費損增、減的記錄規則與權益的借貸法則相反。
借貸法則 借 權 益 貸 - + 借 費 用 貸 借 收 益 貸 + - - +
借貸法則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1. 業主投資 王英達決定成立英達貨運公司,邀集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共募得資金$1,000,000,並於10年1月1日開始營業。此項交易使資產項目的現金增加$1,000,000,權益中的股本也增加$1,000,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2. 開立票據購入辦公設備 英達公司一成立,立即購入辦公設備,但並未支付現金,而是開立三個月到期的本票交付商行。此項交易一方面使資產項目的辦公設備增加$200,000,另一方面使負債項目的應付票據增加$200,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3. 以現金購買運輸設備 英達公司以現金購買運輸設備,此項交易一方面使資產項目的運輸設備增加$900,000,另一方面亦使資產項目中的現金減少$900,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4. 現銷及賖銷服務 英達公司為顧客提供運送貨物的服務,產生運輸收入$600,000,其中收取現金$178,000,餘額$422,000同意顧客賖帳,此項交易使資產與權益同時增加(收益增加使權益增加):現金增加$178,000,應收帳款增加$422,000,權益增加$600,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5. 費用付現 英達公司以現金支付薪資費用$200,000及燃料費用$63,000,這些交易使資產及權益同時減少(費用增加使權益減少):現金減少$263,000,權益減少$263,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6. 賖購物料及開立票據租用辦公大樓 英達公司以賖帳方式購置消耗性材料$10,000,以及開立一個月到期的本票$100,000支付辦公大樓的租金。這些交易使費用增加$110,000(使權益減少),也使負債增加:應付帳款增加$10,000,應付票據增加$100,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7. 應收帳款餘額中有$222,000收到現金 這項交易使現金增加$222,000,應收帳款減少$222,000。
會計基本方程式釋例 8. 為購入辦公設備所開立之本票到期,支付票據金額$200,000 這項交易使現金及應付票據各減少$200,000。
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表) (Balance sheet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主要目的是表達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又稱財務狀況表。 表頭須註明企業名稱(譬如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報表名稱(資產負債表)及某一特定日期(如20 13年12月31日)。 資產負債表報導「資產」(assets)、「負債」(liabilities)及「權益」(equity)在某一特定日期的餘額
資產負債表 藍天公司 資產負債表 20 13年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資 產 負 債 現金 $ 37,000 應付帳款 20 13年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資 產 負 債 現金 $ 37,000 應付帳款 $ 10,000 應收帳款 200,000 應付票據 100,000 辦公設備 負債總額 $ 110,000 運輸設備 900,000 股東權益 股 本 1,000,000 保留盈餘 227,000 股東權益總額 $1,227,000 資產總額 $1,337,000 負債及股東權益總額 *由損益表轉來,保留盈餘若有期初餘額或曾發放股利,其金額與本期淨利金額通常不會相等。 *
綜合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主要目的是在報導企業於某一特定期間內(譬如09年 度)的經營成果,也就是財務績效。 表頭(heading)應該註明企業名稱、報表名稱及報表 涵蓋的特定期間(period)(須註明起迄日期,譬如2013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2013年度)。 綜合損益表包含兩大項目,一項為「收益」 (income),另一項為「費損」(expenses),如果 收益大於費損,最後會產生「淨利」(net income); 如果收益小於費損,則最後會產生「淨損」(net loss)。
綜合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藍天公司 綜合損益表 20 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運輸收入 $600,000 * 營業費用: 薪資費用 $200,000 燃料費用 63,000 其他費用 10,000 房租費用 100,000 費用總計 373,000 * 本期淨利 $227,000 * *轉至業主權益變動表 一站式綜合損益表
(股東)權益變動表 (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權益變動表在公司組織稱為股東權益變動表,主要是用來表達業主(股東)對企業權益的增減變動情形,通常包含資本的變動及保留盈餘的變動二部分。 資本的變動是指本期資本增、減的情形;保留盈餘是指企業歷年來所賺的盈餘(或虧損),尚未分配給業主或尚未彌補的部分。 保留盈餘的變動包含兩大項目,一為因為經營獲利所增加的部分(淨損則減少保留盈餘),另一為企業將所賺得的盈餘分配給股東的部分,也就是股利。
(股東)權益變動表 藍天公司 股東權益變動表 20 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股本 期初餘額( 20 13/1/1) 20 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股本 期初餘額( 20 13/1/1) $ 0 本期現金增資 1,000,000 期末餘額 $1,000,000 保留盈餘 期初餘額 $ 0 加:本期淨利 227,000 減:股 利 股東權益( 20 13/12/31) $1,227,000 * 由損益表轉來 **轉到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項下的保留盈餘。 * **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主要目的在表達企業於某一特定期間內,現金收入與現金支出的資訊,包括現金流入的來源與流出的去路,以及流入與流出的金額。 表頭須註明企業名稱、報表名稱及某一特定期間。 現金流量資訊可幫助投資人、債權人及其他相關人士分析企業現金收支的狀況,瞭解企業於特定期間內的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對現金的影響,該段期間內現金增、減變動情況,以及期末現金餘額。
現金流量表 藍天公司 現金流量表 20 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本期淨利 $ 227,000 20 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單位:新台幣元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本期淨利 $ 227,000 調整項目: 應收帳款增加 $(200,000) 應付帳款增加 10,000 應付票據增加 100,000 (90,000) 營業活動的淨現金流入(出) $ 137,000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購買辦公設備 購買運輸設備 (900,000) 投資活動的淨現金流入(出) (1,100,000) 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股本增加 1,000,000 本期現金增加(減少)數 $ 37,000 期初現金餘額 期末現金餘額 * *此數字應與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餘額相同。
財務報表架構及內容 長式報告內容 (一)會計師查核意見書 (二)資產負債表 (三)損益表 (四)權益變動表 (五)現金流量表 (六)附註及附表 (七)重要會計科目明細表 (八)其他揭露事項 短式 長式
財務報表初探 遠東新世紀年報 台灣積體電路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