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基因突变 学习要点: 1.基因突变的相关概念 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3.突变的修复机制 4.突变的检测 5.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NA 的 结 构 DNA 的 结 构. 课 前 提 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阶段: 2. 遗传物质的特点: 3. 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什么 ? 4. 如果噬菌体 DNA 用放射性 31 P 标记,请问, 在正常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 DNA 中, 是否全部含有放射性 31.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DNA 损伤与修复 第六章 DNA 损伤与修复 DNA damage and repair DNA damage and repair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欢 迎.
第四节 DNA损伤与修复.
第六讲 基因组进化 的分子基础.
人类遗传与选材作业.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第六课 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时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与产前诊断 南京大学医学院 王亚平 2006年11月.
第十三章 DNA的损伤修复.
转基因生物和基因打靶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植物 基因打靶.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NA分子的结构.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 十一 章 DNA 的 生 物 合 成.
高中生物课件 ——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四章 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 教学要求: 1基因概念及其发展; 2 最小重组值及其计算 3 利用顺反试验、互补试验鉴定两个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4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 物 的 变 异.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hapter 30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纲说明: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光临指导! 新海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备课组 2006/3/25.
十三章 基因及基因突变.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返回目录.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DNA损伤 、修复与重组.
第十章 基因突变 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别,基因 突变的一般特征,基因突变的 检出。 难点:基因突变的检出与鉴定。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李涛.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基 因 工 程 (一轮复习) 佛山市第一中学 黄广慧.
第七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碱基所发生的改变,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稳定的改变。.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复制的概况 第二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四节 逆转录作用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重点:突变的分子机理、重组的分子机 理、基因转变、遗传重组的 Holiday模型,DNA损伤的修复。
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生物组 温青.
第十章 基 因 突 变.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DNA分子的结构.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乐清市三中 徐岳敏.
基因信息的传递.
安徽省承担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XM6)——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医学遗传学»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遗传重组分子机理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第14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主讲教师:卢涛.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基因突变 学习要点: 1.基因突变的相关概念 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3.突变的修复机制 4.突变的检测 5.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第十一章 基因突变 突变:遗传物质的可遗传改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水平 基因突变: DNA水平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说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突变: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内部化学结构的改变,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范围:广泛的生物界 自发:家兔白化、貂的蓝皮毛、丝羽鸡 人工:Muller、Sradler等(X射线照射果蝇、玉米) 二、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三、突变频率

二、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1.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 性细胞(突变)突变配子后代个体; 体细胞(突变)突变体细胞组织器官。 2. 性细胞的突变频率比体细胞高: 性母细胞与性细胞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 3. (等位)基因突变常常独立发生: 某一基因位点发生并不影响其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突变率的平方)。 4. 突变时期不同,其表现也不相同:

高等生物基因突变时期与性状表现 突变时期 显性突变 隐性突变 (或下位性突变) 高等生物 性细胞 突变当代表现突变性状。 突变当代不表现突变性状,其自交后代才可能表现突变性状。 体细胞 突变当代表现为嵌合体,镶嵌范围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早晚。 突变当代不表现突变性状,往往不能被发现、保留。 低等生物 (单倍体) 有性生殖 表现突变性状 无性生殖

三、突变频率 突变率(mutation mate)指生物在一个世代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某一突变的概率。 也就是突变体占该世代个体的比例。 有性生殖生物:用突变配子占总配子比例(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表示; (单细胞)无性繁殖生物:每一世代中细胞发生突变的频率。

自然突变频率 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一般较低,并随生物种类、基因而异: 不同生物种类的基因突变率: 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的天然突变率也明显不同: 高等植物: ~1×10-5-1×10-8; 低等生物,如细菌: ~1×10-4-1×10-10; 人: ~1×10-4-1×10-6. 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的天然突变率也明显不同: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一、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一、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1.DNA复制错误(errors of DNA replication) DNA碱基有互变异构体,造成DNA复制过程中的DNA错配。 ⅰ转换:Purine→ Pu;或者 Pyrimidine→ Py ⅱ颠换:Pu →Py; 或者Py→Pu ⅲ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几个碱基,导致蛋白质翻译错位。 ⅳ缺失和重复:大片段碱基的缺失或重复,如E.coli乳糖发酵调节基因lacⅠ中四碱基重复序列。 野生型: 5‘-GTCTGGCTGGCTGGC-3’ 突变型FS5: 5‘-GTCTGGCTGGCTGGCTGGC-3’ 突变型FS2: 5‘-GTCTGGCTGGC-3’

返回

2.DNA损伤(lesions) ⅰ脱嘌呤 由于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一个鸟嘌呤或腺嘌呤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 ⅱ脱氨基 C脱氨基变成U;A脱氨基变成H,造成转换 A A­T →→ → H-T→→→ H-C→→→ H-C ↘→A-T ↘→G-C B G­C →→ → G-U→→→ A-U→→→A-U ↘→G-C ↘→A-T ⅲ氧化损伤: O2- OH- H2O2, 对DNA造成损伤

二、诱发突变(induced mutaion) 1.诱变机制 ⅰ碱基类似物 eg. 5-BU 和5-Brd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酮式结构易与A配对;烯醇式结构易与G配对。另有2-氨基嘌呤(2-AP, A类似物)、5- 氟尿嘧啶、5-氯尿嘧啶等。 ⅱ 特异性错配 eg.烷化剂: 甲磺酸乙酯(EMS)、亚硝基胍( NG)、芥子气等。通过改变碱基结构使碱基错配。 如:G-C; 当G烷基化后可与T配对,导致碱基转换。烷化剂使嘌呤脱落,造成转换、颠换、断裂或其他突变

ⅲ 嵌合剂的致突作用 eg. .吖啶类染料: 吖啶橙、吖啶黄素、原黄素等碱基对的类似物,易造成移码突变。 ⅳ 辐射诱导效应 (1)紫外线UV:形成嘧啶二聚体,如T二聚体,①同一条单链内,影响复制时与A的配对,中止复制;②双链之间,影响双链变性,并影响复制。 (2)电离辐射:如X-ray、可引起碱基的降解或脱落,A变成H;C变成T,出现转换。 ⅴ黄曲霉的作用 :使鸟嘌呤G脱落,SOS修复引入A, 造成突变。

2.碱基替换的遗传效应 (ⅰ) 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不改变氨基酸的密码子变化,与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关. 如GAU/GAC—Asp. (ⅱ)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ⅲ)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编码区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UAG/UGA/UAA)的形成, 使 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形成不完全的肽链. 如镰刀型贫血症:血红蛋白B链(146Aa),6号氨基酸的替换, 导致明显的表型症状。Glu→Val, 若Glu →Asp则影响较小。

野生型: 5‘-GTCTGGCTGGCTGGC-3’ 3.移码突变及其产生 在基因的外显子中插入或缺失1, 2或4个核苷酸,使阅读信息发生错位,从而使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原来完全不同. eg. E.coli中乳糖发酵的调节基因(lacⅠ): 野生型: 5‘-GTCTGGCTGGCTGGC-3’ 移码突变Ⅰ: 5‘-GTCTGGCTGGCTGGCTGGC-3’ 移码突变 Ⅱ: 5‘-GTCTGGCTGGC-3’ 4.突变热点和增变基因 基因中 某些位点比其它位点突变率高,称突变热点。 Eg. 分析T4-Phage r Ⅱ基因1500个突变体: r ⅡA (1800bp)有200个位点; r ⅡB (850bp)有108个位点 。

2. 短的重复序列的存在,容易配对错位,造成重复或缺失 3. 与诱变剂类型有关,不同诱变剂出现不同的热点。 形成原因: 1. 5-MeC的存在,5-甲基胞嘧啶(MeC)脱氨基后变成T, 使G-C部位转变成A-T部位; 2. 短的重复序列的存在,容易配对错位,造成重复或缺失 3. 与诱变剂类型有关,不同诱变剂出现不同的热点。 4. 增变基因(mutator gene):该基因的突变会使整个基因组的突变频率增高,eg. A. DNA多聚酶基因,突变后使多聚酶的3’ → 5’校正功能降低或丧失,使基因组突变频率增高; B. dam基因,突变后使碱基的错配修复功能降低或丧失,使基因组突变频率增高。

三、诱变与肿瘤 肿瘤的形成与否取决于机体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平衡,抑癌基因突变会致癌。一些诱变剂可以特异性的诱导抑癌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发生。 eg. 黄曲霉素可诱导P53基因G → T颠换,导致肝癌的发生;UV可诱导P53基因5’ -TC-3’发生C → T颠换,形成“T二聚体”,导致人类鳞状细胞皮肤癌的发生。 四、定点诱变 定义: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在离体的条件下,制造基因中任何部位的位点特异性突变的技术。

第三节生物体对突变的修复机制 一 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2. 条件:可见光(300~600nm)、PR酶、嘧啶二聚体 1. 概念:在可见光存在的条件下,在光复活酶作用下将UV引起嘧啶二聚体分解为单体的过程。 2. 条件:可见光(300~600nm)、PR酶、嘧啶二聚体 3. 作用过程: ①光复活酶与T=T结合形成复合物; ②复合物吸收可见光切断T=T之间的C-C共价键,使二聚体变成单体; ③光复酶从DNA链解离. *光复活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种主要修复形式。

二 切除修复 1.概念:(核苷酸外切修复、暗修复)先在损伤的任何一端打开磷酸二酯键,然后外切掉一段寡核苷酸;留下的缺口由修复性合成来填补,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酶作用不需要光的激活,但黑暗不是必要条件。 2.特点: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引起的其他损伤。切除的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修复。 3.过程: ①内切酶的作用在DNA损伤的一端,切开形成一个切口; ②外切酶的作用将损伤部位切除; ③聚合酶的作用将切口补齐,留下一个切口; ④连接酶的作用将DNA连接形成完整的DNA链。

E.coli 中明显的损伤,可在UvrA、 UvrB、 UvrC的作用下得以修复,但不明显的损伤需要特异性修复。 4.特异性切除修复 E.coli 中明显的损伤,可在UvrA、 UvrB、 UvrC的作用下得以修复,但不明显的损伤需要特异性修复。 (1)糖基化酶修复:如果碱基被共价修饰,糖基化酶可 作用于C-N糖苷键,使碱基释放,产生无碱基(AP)位点, 再由AP内切酶修复系统修复。 (2)AP内切酶修复系统修复:也由内切、外切、聚合和 连接四种酶活性来完成,以修复AP位点。 **以上两种修复过程都没有涉及到DNA的重组,属于无 误差的修复。

三 重组修复 1.概念: 通过对DNA的复制和同源链的重组,来完成对损伤部位的修复,又称复制后修复。 2.特点: 三 重组修复 1.概念: 通过对DNA的复制和同源链的重组,来完成对损伤部位的修复,又称复制后修复。 2.特点: ① 修复过程伴随DNA的复制和重组; ② 仅修复新合成的不完整的单链,原先的损伤单链仍然保留; ③部分重组蛋白的精确性差,修复的出错率较高。 3.重组修复过程: (1)复制:以损伤单链为模板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对应位点留下缺口;未损伤单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缺口单链与完整同源单链重组,缺口转移到完整链,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单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缺口以新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四 SOS修复 3.特点: 1. 概念:是在DNA分子受损伤的范围较大而且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应急修复作用。 2. 过程 ①当DNA损伤较大时(如产生很多的T=T),正常的DNA多聚酶复制到损伤位点时,其活性受到抑制; ②短暂抑制后产生一种新的DNA多聚酶,催化损伤部位DNA的复制,由于新的DNA多聚酶的修复校正功能较低,新合成的碱基错配频率较高,易引起突变。 3.特点: ①修复系统需要在DNA分子受损伤的范围较大而且复制受到抑制时才能够启动。 ②修复系统对错配碱基的修复校正功能低下,从而增加突变的频率。

③在紧急情况下,细胞通过一定水平的变异来换取细胞的幸存,有利于细胞逃生。 4.SOS系统的启动: 通过操纵子(结构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调节基因)来实现: A. SOS基因:recA基因、UvrA、UvrB、UmuC等,也称din基因 (damage inducible gene),为操纵子的结构基因; B. lex基因:阻遏蛋白基因,正常情况下结合在操纵基因上; C. recA基因:重组蛋白基因,应急状态下启动蛋白质水解酶活性,水解阻遏蛋白,使din基因高效表达,从而启动SOS修复系统。

五 电离辐射损伤的修复 ①氢键断裂:DNA双链之间 1.电离辐射效应 ②共价键断裂:DNA单链断裂、 双链断裂、碱基和糖基损伤 五 电离辐射损伤的修复 ①氢键断裂:DNA双链之间 1.电离辐射效应 ②共价键断裂:DNA单链断裂、 双链断裂、碱基和糖基损伤 ③交联作用:DNA与DNA、DNA 与蛋白质之间发生 2.电离辐射的修复: 1、超快修复(0℃, 2min) (E. coli) 无O2、单链 (DNA连接酶) 2、快修复(几分钟) 其余90%断裂单链 (聚合酶Ⅰ) 3、慢修复(37 ℃,40-60min) 剩余单链 (重组修复酶系统)

六 修复缺陷与人类疾病 1. 着色性干皮病 (XP, xeroderma pigmentosum) 六 修复缺陷与人类疾病 1. 着色性干皮病 (XP, xeroderma pigmentosum) 位于1p的隐性基因控制,干性皮肤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由切除二聚体能力缺损造成。 2. 侏儒、视网膜萎缩。 由缺损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引起。 3.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4. 早老症

第四节、基因突变的检测 一、细菌培养缺陷型的检出 完全培养基或补充培养基(存活) 基本培养基(死亡) 药物处理 10-8~10-6 合成缺陷型 基本培养基

化合物的分组编码 组别 化合物的代号 A F B E C D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F B E C D

二、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三、 果蝇突变的检出 1.性连锁基因隐性突变的检出(ClB法、 Muller- 5) (1) ClB品系:C—交换抑制因子;l—隐性致死突变;B—棒眼 步骤:A. 待测♂果蝇与杂合(ClB/+++)♀果蝇杂交; B. F1 ClB ♀ 与F1♂ (野生型)单对杂交,目的是检查某一特定X染色体上的突变; C. 观察分析: ①有X隐性致死突变,F2 无雄蝇(♂:ClB和l’死亡); ②隐性非致死突变, F2预期♀ :♂=2:1,突变性状只在F2雄蝇表现,F1ClB中不表现; ③无X隐性突变,在F2 ♂仅表现简单的♀ :♂=2:1。

A. Muller-5品系:B(棒眼)-Wa(杏眼)-sc(小盾片少刚毛)——并具重复倒位。 Ⅱ. 将F1 ♀ ♂ 自交, 目的是检查某一特定X染色体上的突变. Ⅲ. 观察分析F2: ① 如果无X隐性致死突变预期F2 ♂: ♀=1:1 表型比为简单的1:1:1:1; ② 如果有X隐性致死突变预期F2 ♂: ♀=2:1 表型比1:1:1; ③ 如果有隐性非致死突变 在F2 ♂中可见突变。

2. 常染色体突变——平衡致死系(Cy和S) ①将待测的♂果蝇与♀平衡致死系(Cy, S)果蝇杂交,F1二种表型; ②F1中的一种类型与平衡致死系做单对杂交,F2出现三种表型(任一性状隐性致死); ③将F2中除平衡致死系以外的一种类型自交得F3 ④观察分析F3: a.如果有隐性致死突变,则F3只有一种类型,卷翅(或星状眼) b.如无突变,则F3中除有卷翅(或星状眼)外,还有野生型 c.如有隐性非致死突变,则F3中除卷翅(或星状眼)外,还有突变类型。 检出特点:只能检出常染色体,且与平衡致死系同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四 植物突变的检出 禾谷类突变的检出 种子处理 1个分蘖的幼芽或穗原始体 只影响1穗或其少数籽粒

大麦诱发隐性突变后代遗传动态示意图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Step Ⅰ Step Ⅱ ♂ ♀ ♂ ♀ B 类似L纯合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