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复习 --- 走进名著 亲近经典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 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 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 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 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 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 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
Advertisements

四、后期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建构)的目的 复习课教学 设计的目的 理 解 · 对某知识的全面、抽 象理解 · 抽象知识和具体情景 的转化 综 合 · 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 题 基本素质 · 审题、表达、审视答 案等基本能力 复习 ( 一 ) 复习(二) ☆ ☆☆☆ ☆☆  进行科学规划.
海南洋浦港区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工程 简 介 中交天航局洋浦工程项目经理部.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洋浦港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核心资源,对于开发区的腾飞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时指 出,洋浦港 “ 要积极参与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环北部湾区.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年 5 月 14 日(六) 105 年 5 月 15 日(日)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30-  09:40 社 會  08:30-  09:40 自 然 09:40- 10:20 休息 09:40-
硕士研究生 毕业审查工作交流 研究生院培养办 陆爱红 2016 年 4 月. 毕业材料归档 毕业审核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交流提纲 关键时间节点.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效果 1、控制:50%以上 有权决定对方财务和经营.
第八章 气体吸收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吸收的基本概念和吸收过 程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掌握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
控制方长投下的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演示思路
藉由經營權異動入主上櫃公司規章修正宣導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上櫃監理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这是一个数字的 乐园 这里埋藏着丰富的 宝藏 请跟我一起走进数学的 殿堂.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复习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潮流 灵石中学 易吉华.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杭州中学数学网: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第四章《圆与方程》 《解析几何初步》 教学解读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学军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杭州中学数学网:
时间与我们的世界 Pb 段心蕊.
共通能力科研習計劃書 簡 報 篇.
中枢兴奋药-黄嘌呤生物碱类.
第四章 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属于会计实务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进一步加深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利润的核算;期末各账户之间的相互结转。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高中一年级生物 授课人:刘敏 授课班级:C332.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优质护理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暨 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教授
缤纷灿烂针织物.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字母可表示: 人名 字母可表示: 地方 字母可表示: 数 (1)阿Q和小D看《阿P的故事》, Q 、D、P各表示什么?
忠孝國小自立午餐老師的叮嚀 教師指導手冊.
长城国际酒店式公寓营销策划报告
山东大学资产清查 山东大学 资产清查工作讲解 2016年3月.
南投縣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 101年4月份會議程序
大地醫療團隊- 微生物製劑環保與農業應用.
常用逻辑语.
1.1.2 四 种 命 题.
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体系: 命题 常用逻辑性用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基本逻辑连结词 量词.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高一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育科学学院03级教育技术2班 刘文平.
1.5 充要条件.
第四章 生产论 Theory of the Firm and Production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知識增益系列(13):選修部分 – 健康和社會關懷議題 2015年5月6日下午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麻风病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文斌 电话:
“08高考化学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命题和教学对策研究”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课时).
正、反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
国产动画 ——童年的回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题(3) 一.填空题 3且 1.对于任意二事件A 和 B,有P(A-B)=( )。 2.设 已知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建國國小英語教學線上課程 字母拼讀篇(一) 製作者:秦翠虹老師、林玉川老師.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2019年1月16日9时17分 概率论 Probability 江西财经大学 2017年 2019年1月16日9时17分.
李嘉圖模型結果: 貿易結果可以讓參與貿易的國家均獲得好處, 為何有人反對貿易? 完全專業化生產不符實際
第5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5.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定理) 5.2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 (H—O—S定理)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规范教学,提升质量,迎接评估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解读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材料二甲 授課教師:王致傑 老師 (學420、分機5305)
《概率论》总复习.
《电动力学》 第三、四章 复习 2014年12月2日.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第6章 反比例函数 第二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
三種基本類型的問題 當我們說某件事情的機率是0.50、0.78,或0.24時,是什麼意思? 機率的數值該如何決定?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測量?
本节内容 访问模式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临床试验管理平台操作指南 (申办方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机构办.
2.2.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海口市灵山中学 吴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要素禀赋 2.要素密集度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5.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要素禀赋 2.要素密集度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5.要素价格均等化 6.雷布钦斯基定理 7.列昂惕夫悖论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1.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 1、要素禀赋 2、要素密集度 3、模型假设

要素禀赋 (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2)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假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禀赋 一种方法是物理量定义法,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在 EA点:A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A、 劳动总量为LA,相对量为KA/LA。 在E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B、 劳动总量为LB,相对量为KB/LB。 由于假设有KB/LB > KA/LA; 所以图示中OEB斜率大于OEA斜率 OEB斜率与OEA斜率值分别为A、B 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O EA EB LB K (资本的数量) KB KA LA L(劳动的数量)

要素禀赋 另一种方法是价格定义法,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 rB/ wB,而且有rA/wA> rB/ 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家。 物理量定义法是一种相对的数量关系,仅仅从生产要素供给角度而言。而价格定义法则受要素市场供求的影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的变化会使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二是消费偏好变化会使消费商品数量改变,从而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如果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和消费偏好相同,那么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的关系就是明确的。比如B国K/L大于A国K/L,则必定有B国的r/w小于A国的r/w,即B国无论从哪种方法计量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如果两国生产技术或消费偏好不同,运用不同定义得出的国家的丰裕情形将不一致。

要素禀赋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 表3-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 国 家 资本/劳动 (每个劳动力比美元数) 资本/土地 (每公顷土地比美元数) 劳动/土地 (每公顷土地比劳动人数) 澳大利亚 7415.5 67.2 0.009 巴 西 1151.6 42.8 0.038 加 拿 大 10583.1 198.0 0.019 日 本 3358.5 5286.5 10574 香港地区 1368.5 90739.1 66.308 美 国 10260.9 1058.6 0.103

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的,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类。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 和KY/LY。如果有KY/LY小于KX/LX,就可以称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 。 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那么在任何情况下,X、Y产品的生产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保持不变。此时,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比较KX/LX和KY/LY来确定。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其生产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关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即利率r和工资率w。

要素密集度 图3—2表示了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组合情况。Q1、Q2、Q3表示等产量线。沿着Q1曲线上的所有的点的组合能实现在Q1的产量水平。A点要素投入比例为(K1、L1),B点要素投入比例 为(K2、L2)。 生产者可以选择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生产。从生产技术角度讲,K1K2的资本量和L1L2的劳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会影响产出数量。 产量水平Q1< Q2<Q3,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增加要求另一种要素减少的数量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如图由A点到B点,劳动增加△L(L1L2),则资本减少△K(K1K2),此时产量保持Q1水平不变。MRTSLK= -△K/△L ,当△L 趋于0时,MRTSLK=dK/dL,此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上定点的斜率。 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即MRTSLK= w/r L2 K K1 L1 K2 L O Q1 Q2 Q3

要素密集度 QX、QY分别为X、Y产品的等产量线,其中QX更偏向于K坐标轴,QY更偏向于L坐标轴。在r和w既定的条件下,厂商选择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为最佳组合点2,即MRTSLK=w/r。 两条等成本线(平行线)斜率为-w/r,分别与等产量线QX、QY相切于A、B两点。此时,X、Y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为KX/LX 和KY/LY,且KX/LX大于KY/LY,由图示可以看出OkX线比OkY线陡峭,更偏向于资本坐标轴。可以确定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w、r改变,等成本线 相应改变,如斜率为-w'/r',则均衡点改变为A'、B'点,此时判断依据和结论同上。 A‘ O L A k’y QX QY kx k’x w/r w’/r’ ky B B’

模型假设 1、2×2×2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 2、自由贸易假定。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他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 3、要素流动性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等,国家间由于要素流动障碍可能存在要素收益的差异。 4、完全竞争假定。假定两个国际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参与市场交易的供给者、需求者众多,生产要素、商品是同质的,具有完全信息。在长期内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 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f(tK、tL)= tf(K、L)。

模型假设 6、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的某种商品。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相同。 7、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由于两个国家生产同种产品的技术相同,生产函数相同,所以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是相同的。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 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假定两国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消费者偏好可以用一组常规的(即凸向原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位置上一致。 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专栏3-1] 赫克歇尔小传 赫克歇尔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乌普萨拉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经济统计学教授和斯德哥尔摩学院经济史教授。作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以其杰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闻名于世。在赫克歇尔的学术生涯中,他将绝大部分精力致力于经济史研究,“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他在长期潜心研究各国及瑞典经济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赫克歇尔的博士论文《瑞典经济发展中铁路的重要性》就是研究经济史问题。1929年赫克歇尔创建斯德哥尔摩经济史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成为瑞典经济史研究的创始人。赫克歇尔对经济史有独特理解,强调经济理论的重要性,对经济史的研究兼有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特点。其对经济史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欧洲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研究;二是对瑞典经济史的研究。代表作主要有《重商主义》、《大陆体系》、《世界大战经济》、《1914-1925年的瑞典货币政策》以及《瑞典经济史》等。赫克歇尔于1931年出版的《重商主义》一书曾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经济史著作。他通过选择典型国家的典型经济政策加以分析,从而该书成为“作为欧洲共同问题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史论”。有关“商品渴望”(Hunger For Goods)、“商品恐惧”(Fear of Goods)的概念构成了该书的核心部分,并成为后来赫克歇尔进行经济学阐述的基本工具之一。

[专栏3-2] 俄林小传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并以《贸易理论》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当代瑞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1977年俄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17-1919进入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学习,师从赫克歇尔。曾任丹麦哥本哈根经济学教授、斯德哥尔摩商学院教授。其主要经济论著有《贸易理论》(1924)、《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1925)、《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货币政策与公共工程:解决失业的工具》(1934)、《国际经济重键》(1936)、《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经济活动的国际布局(论文集)》(1977)等。此外,俄林还以专家的身份为联合国、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装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有1931年的《世界经济萧条的进程与阶段》,1955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社会观》。1969-1975年俄林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 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并使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俄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显示,生产要素将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形态,并且说明了国际贸易对资源配置、相对价格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俄林指出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并且说明国际贸易与产业区位之间的关系”。俄林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大贡献在于经济稳定政策方面的成就。从二三十年代起俄林长期致力于建立宏观经济理论,注重研究总有效需求水平同总供给的关系。此外,他在区域经济学、通货膨胀和“超充分就业”问题的研究中也做出了贡献。

3.1.2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对供给的差异。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将导致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 AA‘代表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BB‘代表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各 自对应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为I1和I2。 两个国家都根据本国的社会需求偏 好和生产成本,选择均衡点。在两 国消费者偏好相同条件下,无差异 曲线形状相同。A国均衡点为EA, B国均衡点为EB。A、B两国在封闭 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无差异曲 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决定。 Y X O B A B‘ A’ YA XB XA PB I1 EB PA I2 EA

3.1.2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A国国内X、Y产品价格比为(PX/PY)A,即图示中的相对价格线PA,B 国国内X、Y产品价格比为(PX/PY)B,即图示中的相对价格线PB。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切线PA与PB的斜率值分别为(PX/PY)A、(PX/PY)B。PA斜率小于PB斜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X/PY)A小于(PX/PY)B。 因此,A国在X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

3.1.2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自由贸易下的均衡 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的要素 禀赋差异导致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差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 B国市场X产品的价格高于A 国, A国将出口X产品到B国。同样, B国也将出口Y产品到A国。即A国 进口Y产品,B国进口X产品。A、 B两国自由贸易会使同一产品的相 对价格趋于一致,两国将面对相同 的国际均衡价格P(international)。

3.1.2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图中两条Pi价格线平行,表示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国际均衡价格Pi,必然位于(PX/PY)A、(PX/PY)B之间,比3-4图中的相对价格线PA陡峭,比相对价格线PB平坦。在国际贸易中,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正好相反。此时,两国的均衡点由原来没有发生国际贸易时的EA、EB,转移到E'A、E'B。E'A与EA相比,X的产量增加,Y的产量减少,均衡点下移。 同理,B国的均衡点上移到E'B。贸易条件形成后,两国的消费组合CA、CB点,对应的无差异曲线为I'1、 I'2,两国福利提高。对于新的均衡点,A国出口量为OAE'A,进口量为OACA,形成OACAE'A贸易三角形;B国出口量为OBE'B,进口量为OBCB,形成OBCBE'B贸易三角形。 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为资本丰裕国家,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用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就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2.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假设条件: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分析和成立必须满足H-O模型的全部假设条件,同时还假设两种商品都是最终产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表现形式有三种: 产品形式为边际物质产品(MPP) 收益形式为边际收益产品(MRP=MPP∙MR) 价值形式为边际产品价值(VMP=MPP∙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MRP=VMP,即边际产品与产品的价格之积。在均衡状态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相等。 假定MPPLX、 MPPLY表示X、Y产品部门中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MPPKX、MPPKY表示X、Y产品部门中资本要素的边际产出,则在均衡状态下劳动的价格: 工资率w = PX∙MPPLX = PY∙MPPLY 资本的价格:利息率 r = PX∙MPPKX = PY∙MPPKY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一种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导致其密集使用的要素名义价格变化,而另一要素名义价格发生相反变化,有:w/PX=MPPLX , w/PY=MPPLY;r/PX=MPPKX,r/PY=MPPKY 。 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上述等式表明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力。若生产函数Q=F(K,L)规模收益不变,则有:(1/L)F(K,L)=F(K/L,1) MPPK=Lf'(k)(1/L) = f'(k) 结论: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2.2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封闭条件下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随着贸易的开展,产品的相对价格不断调整,贸易参加国国内的相对价格等于均衡价格,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会因为出口的增加而上升,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的价格会因进口而下降。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价格最终会趋于一致。 假定A国劳动丰裕、资本稀缺,贸易前工资率与利率相比,前者较低,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劳动稀缺、资本丰裕,贸易前利率相对工资率较低,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随着两国贸易的开展,A国X产品的生产增加,Y产品的生产减少。B国则相反,Y产品的生产增加、X产品的生产减少。生产的变化导致对要素需求的变化,A国对劳动要素需求增加,工资率上升,对资本的需求下降,利率随之下降;B国则对资本的需求上升,利率上升,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工资率随之下降。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L QX K P’ P O B A A’ B’ QY K’Y KY K‘X KX K KB KW KA LB LW LA L QY A A’ QX B’ O 两国自由贸易后要素价格相等 要素价格与要素密集度 结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相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贡献在于分析了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有的假设与现实不完全一致。要素价格的均等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

[专栏3—4] 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的案例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例如,1970年-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工资收入处于10%的人之上,90% 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使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低收入家庭的工资的降低,使其更难以摆脱贫困,许多家庭收入停滞不前与上层社会收入迅速增长的鲜明对比很可能造成对整个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很多学者将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中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大部分是北方加工产品和南方原材料和农产品——如原油和咖啡——进行交换。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这中贸易模式通常被称之为“南北贸易”。从1970年开始,以前的原材料出口国也逐渐开始向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出售加工产品。 新兴工业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比重在迅速增长。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出口产品明显的在要素密集度上与进口产品大有区别。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包括服装、鞋类等其他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化学药品和航空航天产品等。 许多学者似乎都能直接得出结论: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要向要素价格均等化转移。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裕,新兴工业经济非技术劳动力丰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双方之间的贸易将提高资本和技术丰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降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

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远远超过纯技术的范围,如果你也认为,发达国家收入并不均的现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认为世界贸易的增长是问题的主要成因。那么,你将难以维持经济学家一贯主张的自由贸易。一些有影响评论家认为,发达国家如果想保持一个中产阶级社会,他们将不得不限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学者认为,美国收入不均现象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低收入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者认为,国际贸易至多只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 1、尽管发达国家一直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直到90年代初,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没有很大区别。关于贸易造成收入差距的说法至多只适用于说明收入分配在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转移,而不是工人和资本之间的转移。 2、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通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要素的价格。如果说国际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那么,同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就应该有明显的上涨。但是,并没有这一方面的有力的国际商品价格的证据。 3、模型预测要素价格会趋于一致。如果在技术先进的国家,技术工人工资上涨,而非技术工人工资下降的话,那么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将相反。然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中国,在这些新兴工业化经济,收入不均现象的增长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在那些国家技术工人的收入也同样不错。 4、尽管发达国家同新兴工业化经济之间贸易增长迅速,但是,这些贸易只占发达国家总支出的很小比重。这意味着,这种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和进口非技术劳动贸易中的“要素含量”只能占其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总供给的小部分。这说明这些贸易往来并没有对收入分配造成很大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技术而不是贸易造成了低技术工作的贬值,不过仍有一定数量学者认为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2.3雷布钦斯基定理 当商品价格不变时,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需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出量以更大比例的增加,同时会减少其他产品的产出。 当一国商品价格不变时,一国劳动力的增加,那么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出将以更大比例扩张,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出将下降。因为当劳动力L增加时,要使价格不变,要素价格也必须保持不变。而只有当要素比例(K/L)以及K和L在两种商品X、Y中的生产力保持不变时,要素价格才能保持不变。使新增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以及使K/L保持不变的惟一途径是使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出下降,释放出足够的资本K(和少量的劳动L)以吸收所有新增的L来共同生产X。因此,X的产出量将会上升,而Y的产出量将会下降。由于从Y产品中释放出部分劳动力L,它和从Y中释放出的K共同生产了部分X产品,因此X产出量的扩张比例会高于劳动力的数量扩张,这也被称之为“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1。同理,如果只有资本K增加,并且商品价格保持不变,那么,Y产品的产出量将以更大比例扩张,X产品的产出量将会下降。最后达到如下状态,同时满足: KX/LX = (KX+△K+△KY)/(LX+△LY) KY/LY = (KY—△KY)/(LY—△LY)

雷布钦斯基定理 OX、OY直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均衡时 K 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X部门偏向于 K坐标轴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部门偏向 于L坐标轴,为劳动密集型产品。E点表 示一国要素变化前的禀赋点。根据要素 充分利用的假设,OYEX为一个平行四边 形。X、Y点所对应的资本和劳动量, 代表两个产品部门的要素投入量。 结论: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n):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下降。如果假定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 L K K* X’ X Y Y’ O L* E’ E

3.3 列昂惕夫悖论及解释 3.3.1 列昂惕夫悖论 1、对美国的检验 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把整个经济中所有产业都列入表内,详细分析每个产业的投入来源和产出流向,完整分析了各个产业之间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供需关系。表内的产品都被还原成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每一种表内的产品都可以用生产这些产品的总要素需求(包括直接要素需求和 间接要素需求)来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平衡和各个产业间的供需平衡,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用生产要素的数量表示。 对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否符合现实,列昂惕夫运用美国进出口商品的有关数据进行说了检验,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正好相反。

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

列昂惕夫悖论 2、对其他国家的检验 哈利.伯文等利用27个国家有关12个生产要素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了验证,悖论仍然存在。 检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生产要素 论断准确率* 资 本 0.52 产业工人 0.70 劳 动 0.67 服务工人 技术人员 0.78 农业工人 0.63 管理人员 0.22 可 耕 地 销售人员 牧 场 服务人员 森 林

列昂惕夫悖论 2、对其他国家的检验 南北贸易较为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论断。但是南北贸易仅仅占世界贸易的大约10%,所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仍然不能很好解释一切。 1992年美国与韩国的贸易(亿美元) 商品种类 美国向韩国出口 美国从韩国进口 化学、塑料、医药产品 13.4 1.05 动力设备 7.05 0.93 专业与科技仪器 5.12 0.96 公路以外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飞机等) 15.31 0.78 服装与鞋类 0.11 42.03

[专栏3—5] 列昂惕夫小传 列昂惕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assily Leontief,1906-1999),投入-产出经济学创始人。生于俄国彼德堡,曾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与柏林大学,1925年在柏林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1973年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put-output method and for its application to important economic problems”)。1927-1930年在德国Kiel经济研究所工作。1931年移居美国。曾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期间兼任美国劳工部顾问等多种政府职务。1975年列昂惕夫就任纽约大学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该书收录了他从1947年-1965年公开发表的11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即《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再审查》(1953年)和《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1956年)列昂惕夫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的经济学问题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在线性化假设之下表示部门间购进和售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投入产出表。该方法主要用于经济计划和经济预测,其基本的数学工具是矩阵代数。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大型、高速数字计算机技术,使投入产出方法的实际应用具备了现实条件。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3.2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1、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如果两种商品的替代弹性有较大差异时,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就将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2、要素需求逆转 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需求逆转改变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原来假设两国需求相同的条件,如果两国消费者偏好有很大不同,需求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生产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那么,国际贸易的流向将与赫克歇尔-俄林的结论相反。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3、自然资源说 4、人力资本说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围,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在计算进口品的要素需求量时,抬高了进口品资本/劳动的比率,没有计算自然资源。 4、人力资本说 “劳动”要素过于宽泛,有很多种类,一般可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如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异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这种情况下,美国出口的是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不矛盾了。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5、关税结构说 关税结构说主要强调关税对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影响。就美国来说,关税更倾向于保护劳动力的所有者而不是资本的所有者。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由于关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较多排斥,所以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美国的主要进口产品。列昂惕夫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关税结构。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模型中假设的自由贸易模式(假定2)相悖。

【本章小结】 1、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钦斯基定理四个方面,后三者为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态和国际贸易的流向,各个国家生产和出口本国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分别探讨了产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放大效应和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品产量变化的放大效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论证了不仅仅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实行保护主义可以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影响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2、要素禀赋理论由于过于严格的假设不能解释所有的贸易现实。列昂惕夫悖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适用性进行的实证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尽管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反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也有支持的。但大多数的学者并不认为仅仅资源禀赋的差异就可以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列昂惕夫悖论引起了经济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本章荐读书目】 1.[瑞典]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 3. [美]Dennis R. Appleyard & Alfred J. Field, Jr.:《国际经济学》(英文版.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 4.夏杰长等:《国际经济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5.薛敬孝等:《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请评论以下论断:“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丰裕的。不用谈资本,也更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都不丰裕。” 2.从资源禀赋角度说,印度劳动力丰裕,美国资本丰裕,为什么在现实的国际商品市场上,印度和美国都出售钢铁?这与要素禀赋论相左,运用相关理论说明 。 3.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发展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发展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利用相关原理加以解释 。 4.搜集有关资料,详细说明围绕列昂惕夫悖论所产生的主要学术观点,并加以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