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起源 ◇ 1960年在英國開始發展。 ◇西西里.桑德絲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於1967年創辦「聖克利斯多福」安寧醫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 ◇1990年基督教馬偕醫院成立安寧病房 ◇1994年天主教耕莘醫院成立安寧病房 ◇1995年國立台大醫院成立安寧病房 ◇1996年佛教慈濟醫院成立安寧病房
安寧緩和醫療原則 ◇沒有痛苦的死亡 ◇承認死亡為醫療過程的一部分 ◇終止痛苦的折磨 ◇順其疾病的自然過程
安寧四全(五全)照顧模式 ☆全人照顧:身、心、靈並重。 ☆全程照顧:從診斷得知開始照顧陪伴、溝通、了解、協助,直到病人往生得善終為目標導向的全程照顧。 ☆全隊照顧:結合醫護人員、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牧靈人員)、志工、美術療法、芳香療法等團隊人員參與照顧。 ☆全家照顧:支持家屬和哀傷輔導。 ☆社區照顧:結合社區資源參與照顧病人。
西藏生死書(1) ◇讓全世界的醫師,能夠極認真的允許臨終者,在寧靜安詳中去世。我要呼籲醫界人士以他們的善意,想辦法讓非常艱苦的死亡過程,可能變的容易、沒有痛苦、而且和平。
西藏生死書(2) ◇安詳的去世,確實是一項重要的人權。 ◇沒有哪一種佈施會大過協助一個人好好的死亡。 ◇臨終的人需要愛和關懷。
當親人罹患癌症時怎麼辦? ☆要不要告知病情? ☆不知道如何告知真相?
為何要告知病情? ☆無法隱瞞:對自己的身體,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可是如何去面對? ☆尊重生命:給予機會讓病人參與醫療決策;安詳去世是重要的人權。 ☆哀傷輔導:病人知道病情後,較易引導生命回顧,找出生命意義走出哀傷,安詳離開;病人得到善終,可以幫家屬走出哀傷。 ☆幫助善終:日本研究--知道病情的病人,心理症狀顯著減少,可提升照顧品質;台灣研究--知道病情的病人,善終比例高。
癌末病人身體症狀 ☆疼痛、噁心噁吐、呼吸困難、軟弱、食慾不振、失眠、便秘、腹瀉、咳嗽、水腫、口臭口乾、傷口臭味、過多分泌物、腹脹、腹水、皮膚癢、吞嚥困難、排尿困難、頭暈、意識不清等。
癌末病人心理狀態: ☆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討價還價、接受。
癌末病人的靈性課題 1 ☆自我尊嚴感受損與喪失:自主能力變差、有異味、拖累家人等。 癌末病人的靈性課題 1 ☆自我尊嚴感受損與喪失:自主能力變差、有異味、拖累家人等。 ☆自我放棄:不名譽、沒有尊嚴、生不如死,自我封閉放棄醫療照顧。 ☆不捨:不甘願不放心放不下做錯了。 ☆死亡恐懼:對死後世界的無知和不確定。 ☆心願未了:與未完成的心願有關與生命意義的再詮釋、病人情感紓解有關。
癌末病人的靈性課題 2 ☆對正法認識不正確:病人依循世間法,或是過去的生存法則來面對死亡問題,採取與醫囑相違的行為,試圖逃避死亡,不能學習正確的因應方法和態度。 ☆其他需轉介者: 失智或重大精神疾病: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能力較差。 其他需轉介之問題:如醫療、護理、心理或家庭社會、需要悲傷輔導等問題。
濱死過程與徵象 五大分解 身體器官系統衰竭 臨床現象 地解 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衰竭 嗜睡、昏迷、譫妄等 水解 循環系統衰竭 大小便失禁、水腫等 五大分解 身體器官系統衰竭 臨床現象 地解 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衰竭 嗜睡、昏迷、譫妄等 水解 循環系統衰竭 大小便失禁、水腫等 火解 循環系統衰竭 發燒、寒顫、盜汗等 風解 呼吸系統衰竭 呼吸型態改變、嘎嘎聲 空解 病人臨死覺知 要回家、和往生者講話
如何陪伴臨終病人 1 ☆關懷、同理、溝通、助完成心願。 ☆把握迴光返照的黃金時間,鼓勵病人交代後事。 ☆不要反駁或企圖改變病人。 如何陪伴臨終病人 1 ☆關懷、同理、溝通、助完成心願。 ☆把握迴光返照的黃金時間,鼓勵病人交代後事。 ☆不要反駁或企圖改變病人。 ☆不了解病人意思不要亂猜,只要在旁陪伴輕握他的手即可。
如何陪伴臨終病人 2 ☆肯定病人的人生意義 ☆緩解病人內心的愧疚 ☆降低對死亡的恐懼 ☆引導病人說:謝謝、對不起、再見
恩主公醫院院長的話 ◇我們一定要不計病人痛苦的代價,而奮戰到底嗎? ◇一定要以心肺復甦術(俗稱:CPR)為病人送終嗎? 陳榮基 醫師
哪些患者當考慮不予CPR ◇末期癌症患者 ◇多發性器官系統衰竭(多重器官系統衰竭) ◇末期器官衰竭 肝臟衰竭 心臟衰竭 腦衰竭 肝臟衰竭 心臟衰竭 腦衰竭 呼吸衰竭 腎功能衰竭 ◇愛滋病患呼吸衰竭 漸凍人
認識簽署DNR(Do not Resuscitation)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預立遺囑交代後事,安詳面對人生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