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之二 慎独品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一: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二:日本的德育方法 三:美国的德育方法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 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 径和形式。对德育方法进行比较,一般需要对古 今中外的德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纵横比较,以 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九章 论说类文的论证技法.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面对苦难 周国平. 面对苦难 周国平 ◇作者简介◇ 1945年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个父亲的札记》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论语》六则 教 学 说 课.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三章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 ——联系发展的规律及其范畴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传统与智慧 ——传统道德与人生智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四年级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制作:奔马 QQ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Geophysical Laboratory
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张丽敏 2013年10月 北京.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大學-所謂誠其意者 S 馮池文.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Web安全基础教程
Harvard ManageMentor®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ARM裸机第一部分-ARM那些你得知道的事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品读论语之二 慎独品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不被别人“了解、理解、认可”; 而不愠:当“人不知”时仍然能“不生气”、“不抱怨”、“不抱屈”;

爱表现、爱显摆:愠人 有了“学问”总想表现; 做了一点“成绩”总想让领导知道; 做了一点“好事”总想“曝光”; 有了钱财总想显摆; 打扮的漂亮是为了多赚取“回头率”; 受了一点委屈满世界去申辩; 遇到一点挫折总想的别人理解; 付出了说“不求回报”但只求“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慎独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慎独品格;

修身的要领:慎独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为什么要慎独? 《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因果率 天道的法则就是因果率; 道:“不可须臾离也”-----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道:“可离非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大范畴 1、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一命:因果 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种五谷结丰登;

麦子 黍 (黏米) 稷 (谷子) 菽 (大豆) 水稻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人生幸福的五谷:五伦 父子 有亲 长幼 有序 朋友 有信 君臣 有义 夫妇 有别 木 火 土 金 水 仁 礼 信 义 智

运气好 运气糟 二运:形势 风调雨顺好年景; 国泰民安好时代; 改革开放好机会; 民族复兴大机遇; 干旱大涝灾年景; 兵荒马乱战争年; 文革武斗动乱时; 封闭保守愚昧期; 运气糟

三风水:环境 肥沃土地; 和睦家庭; 慈祥领导; 爱助同事; 优雅处景; 选择善业;

改变风水:择善迁善 候鸟; 候人? 良禽择木而栖;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凤栖梧桐 ,随波逐流,见风驶舵,趋炎附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左传》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候鸟; 候人?

四积阴德:慎独 阴德:慎独; 天地日月皆演绎阴德之光; 根脉的生长全是阴德之范; 一切旺盛的生命皆是阴德积累; 毛竹的传说 ------

4年只长3厘米,6周长15米! 一种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竹子她叫“毛竹”

农民种下去后精心呵护,期待毛助长高长大; 然而四年的时间毛竹只长了3厘米!

五年后竹子每天足足以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

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这里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虽然4年只长了3厘米;但从5年开始挡不住的暴涨! 或许看起来6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但之前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 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不被人理解也坚持到底的人们!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或许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者认为他们是傻子!

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扎深深的根! 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不可及的巅峰!

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也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和嘉奖,但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逆境中扎下牢固根 .司马迁《报任安书》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五读书:三根教育 弟子规:养正成人教育; 感应篇:因果立命教育; 十善经:趋吉避凶教育; 读书目的:为己;克己;正己;

慎独:明明德; 慎独:明心见性; 慎独:返璞归真; 慎独:是内心的真诚; 慎独:是扪心自问; 慎独:是将心必心; 慎独:是人格终极考验; 慎独:明明德; 慎独:明心见性; 慎独:返璞归真;

慎独品格 人不知而 不愠 感恩各位老师! 2016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