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及AFP监测 甘肃省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科 张晓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2010 年北京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定义:无论目标人群既往是否接 种过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是否曾经患过麻 疹,均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接种一剂麻疹 疫苗.
流行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呈地方性流 行 。 1 , 患儿 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 2 , 潜伏期是几小时到 1--2 天。 3 ,起病快,有发热、头痛、寒战等。 4 , 呼吸道有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 结膜充血、流泪。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康复中心 方方. 2 Company Logo 概 念  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  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消 化道传染病  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前角 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 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李双杰.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 Rash and Fever Illness , RFIs )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4月1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与质量评价 厦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传染病防治监督科.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唐里学校 方建国.
麻 疹 XXXXX医院儿科.
2012年性病监测工作与2013年要求 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室.
预防猪流感.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防控方案 甘肃省CDC 传防所 刘新凤 2015、6、24.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防控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枫
微生物及检验学 肠 道 病 毒.
人感染H7N9诊疗及防控方案解读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 红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防控方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2015年6月9日.
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小疫苗 大健康 安志杰 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中心.
传染病报告及相关监测 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科 2013年8月27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要求 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 武 2017/2/27.
传染 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月梅.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与防控要点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水痘及其免疫与监测 桓台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 2014年6月.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秀英 黄丹琳.
石景山区维持无脊灰和 加强野病毒输入防控培训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性病诊断标准和报病要求 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冀 昌 龙.
关于上海市消除麻疹补充免疫 活动实施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门诊部.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麻疹监测与控制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科 张宁静 2015年5月28日.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风 疹.
第27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肠道病毒 鼻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的防护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燕平.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糖尿病流行病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建华.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青岛市市南区北京路小学.
第27章 肠道病毒.
学校免疫预防接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曾阳.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measles.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 信息报告工作方案 (试行)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有关要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麻疹及AFP监测 甘肃省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科 张晓曙

主要内容 1 麻疹的基础知识 2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内容 AFP基础知识 3 AFP监测要求 4

麻疹基础知识

麻 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出疹后5天 麻 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 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出疹后5天 - 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 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 延长至出疹后14天

麻疹的临床过程 潜伏期:7-18天(平均14天) 接种过疫苗者可延至21天 前驱期 2-4天 高热(体温可达39℃-40℃) 、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 传染性最强(排出病毒) 出疹期 前驱症状开始后2-5天 斑丘疹,发生融合 从面部开始向躯干、四肢发展 持续5-6天 恢复期 按出现的顺序2-3周消退(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持续发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 麻疹:高热:体温可达39℃-40℃,柯氏斑: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风疹: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一般持续 3日

免疫策略 1965年 液体麻疹减毒活疫苗 1978年 纳入免疫规划 1986年 冻干减毒活疫苗 两剂次免疫(8M,7Y) 1965年 液体麻疹减毒活疫苗 1978年 纳入免疫规划 1986年 冻干减毒活疫苗 两剂次免疫(8M,7Y) 2005年 免疫程序更改(8M,18M) 2008年 麻风、麻腮风代替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 减毒活疫苗 效力: 月龄 血清阳转率% 6 m 50% 8 m (EPI) 85% 12 m 90% 15 m 95% 月龄 血清阳转率% 6 m 50% 8 m (EPI) 85% 12 m 90% 15 m 95% 免疫持久性:长期

麻疹的传播与人群易感者数量、密度(接触情况) 免疫保护 易感者 感染者 一般人口密度情况下,90%人群免疫力,如果有传染源引入,不能有效、持续地传播,可以达到阻断麻疹传播目标 8

麻疹的传播与人群易感者数量、密度(接触情况) 免疫保护 易感者 感染者 在人口密度很大、接触密集的地区,同为90%人群免疫力,病毒可能仍然持续传播 9

近年全国麻疹疫情逐年降低 2011年全国麻疹病例总数为9943例,发病率0.74/10万, 较2008年(9.95/10万)下降了92.55% Source: NNDRS

历年甘肃省与全国麻疹发病率比较 发病率 发病数 2008: 16.12/10万 2008:4219 2009: 3.03/10万 2010: 2.53/10万 2011:3.11/10万 发病数 2008:4219 2009:796 2010:668 2011:795

全省麻疹发病地图 临夏 甘南 2011年 2010年

甘肃省2004-2011年麻疹病例年龄构成 0 岁: 9.64% ( 2004) 38.49%(2011) 0 岁: 9.64% ( 2004) 38.49%(2011) 1-14 岁: 78.44%( 2004) 36.48%(2011) ≥15 岁: 11.92%(2004 ) 25.03%(2010)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为什么要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降低疾病负担 通过消除麻疹促进我国免疫规划工作 中国政府已作出承诺 麻疹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 全世界每年因麻疹死亡 - 使用疫苗前 260万 - 90年代初 150万 - 2000年 78万 - 2008年 16万 - 2013年最坏情况:50万 2005年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超过3.6亿剂次,避免了230万因麻疹的死亡 我国近年来年平均报告发病10万例,死亡几十例。 通过消除麻疹促进我国免疫规划工作 中国政府已作出承诺 15

消除麻疹的可行性 技术上 操作上 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技术上 芬兰于1994年实现消除目标 韩国于2001年宣布实现消除目标 WHO美洲区2003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海南? ……. 海南:1998年开始分条块开展了对15岁以下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全省每市县开展了2次以上。 1998年将麻疹疫苗7岁加强免疫程序提前到1.5岁 2007年3.2/100万、2008年5.9/100万、2009年0.5/100万、2010年截止到目前0.2/100万 操作上 海南2007年3.2/100万、2008年5.9/100万、2009年0.5/100万、2010年截止目前0.2/100万

消除麻疹之综合策略措施 补充免疫: 风疹控制 宣传动员 风险沟通 高质量2剂次 MCV常规免疫 高质量麻疹监测 疫情处置 病例管理/院感控制 强化免疫 查漏补种 应急接种 风疹控制 宣传动员 风险沟通 高质量2剂次 MCV常规免疫 高质量麻疹监测 疫情处置 病例管理/院感控制

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 全国从 1959 年开始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 NNDRS)报告各省麻疹监测 汇总数据 。 1998 年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 ,开始逐步建立麻疹监测系统 。 2004 年通过“ 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麻疹病例个案信息。 2009 年修订了麻疹监测方案,并将麻疹个案监测信息报告功能 与 NNDRS 合并 ,建立了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2009~ :个案监测+实验室监测模式 全新建立“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一了原两个报告系统 传染病报告卡为基础 扩展个案调查信息 2009~ :个案监测+实验室监测模式 全新建立“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一了原两个报告系统 传染病报告卡为基础 扩展个案调查信息 自动统计监测指标功能 风疹个案报告功能

监测病例定义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符合WHO推荐标准 与既往监测方案定义保持一致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麻疹监测报告流程

麻疹疑似病例分类 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应有最终“病例分类” 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和流调结果判断 监测病例分类 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应有最终“病例分类” 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和流调结果判断 排除病例 即为当前疾病名称非“麻疹”的病例

关于麻疹/风疹IgM抗体阴性病例分类的问题 出疹后3天内采集 无其他明确原因 临床诊断病例 有其他明确原因 排除病例 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2份血标本 出疹后4-28天采集 有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前提:符合疑似病例定义 考虑试剂问题,可再次复核 在暴发疫情中可能出现 无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 排除病例

Relative levels of antibody 消除阶段:麻疹病例和接触者的隔离 麻疹病毒感染人体后抗体动态和病毒的排泄 10 IgG Relative levels of antibody 相对抗体水平 8 6 4 IgM virus excretion 排泄病毒 2 病毒分离标本采集在出疹前后3天内阳性率最高,前后5天也可,但相对低一些。在出疹0~5天内采集标本: 可以从40%的麻疹IgM阳性病例中分离到病毒 标本在出疹6天后采集: 不能从麻疹IgM阳性的病例中分离到病毒 血清标本3-28是100%阳性,(3-4天是最佳时机)0-3天是75%阳性率。 -21 -14 -7 7 14 21 28 35 42 Days after rash onset 出疹天数 Rash Infection 感染 Onse 出疹t 标本的采集: IgM:单份血清,出疹0-28天 分离: 尿液, N/S,出疹0-5天

张掖疫情 2011年1月11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截止4月17日,共报告麻疹病例65例 0-1岁组共58例,15岁以上年龄组7例,5月龄-8月龄居多37例 有58例为张掖市人民医院报告,32/58病例有发病前在张掖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大厅输液史 其中8例现患住院患儿中有5例在出疹前一周,曾在张掖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大厅进行过治疗,其中1例曾在出疹后还仍在该院输液大厅内输液3天 该院儿科未对发热病例进行分诊,门诊输液大厅拥挤不堪,且通风状况较差,其中输液人群中儿童占多数,发热病人较多,多为上呼吸道症状。

张掖疫情

AFP基础知识

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 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宿主 临床表现 脊灰病毒共Ⅰ型、Ⅱ型、Ⅲ 型3个血清型 病毒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人是唯一宿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 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 仅有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 病毒侵犯脊灰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肉 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期 麻痹型患者 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 不易被发现,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 <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 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传染期 感染者大便排出病毒可达数周至数月 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

全球消灭脊灰历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常规免疫消灭脊灰 1962年古巴每年对<5岁儿童口服脊灰疫苗(OPV)群体接种实现无脊灰 1980年巴西在常规免疫失败20多年以后,采用了群体接种 1983年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紧跟其后 1985年PAHO基于成功的群体OPV策略,决定在美洲区消灭脊灰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全球消灭脊灰 消灭脊灰的目标在2000年 Cuba was/is a poor country and could not afford to support clinics and the cold chain throughout their island so they choose instead to use SIAs twice a year. In this way they demonstrated the pathway to eradication of polio.

我国脊灰疫情回顾 60年代初期,每年报告20000~42000余例 1988年全国报告脊髓灰质炎667例 1989、1990年连续两年全国出现较大范围流行,两年发病人数近万例 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野病毒病例 1995年和1996年云南省发现4例缅甸入境就诊的输入性脊灰病例 1999年青海循化发生1例输入性野病毒病例 2000年我国通过无脊灰证实 2011年7月新疆和田等地相继发生输入性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共21例

2011年全球WPV病例分布(截至2-21) 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43%(279/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非洲区部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印度 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43%(279/650)

脊灰野病毒病例地图分布

AFP监测

AFP监测系统发展史 — 1988年我国确定消灭脊灰目标; — 1991年我国就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做出承诺: — 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疫情专报系统; — 1992年制定脊灰疫情专门报告系统工作规范 ; — 1994年改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 ; — 1995年全国非脊灰AFP报告率首次达到1/10万; — 2000年完成无脊灰证实; — 2000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AFP监测 — 2012年实现大疫情网络直报

病例定义与分类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AFP病例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 括的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病例分类 脊灰野病毒 确诊病例 VDPV病例 排除病例 脊灰 符合病例 临床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Vaccine Derived Polio Virus, VDPV) 5' NTR Structural Region Non-structural Region VPg IRES 2A 2B 2C 3C 3D 3A VP1 VP3 VP2 VP$ A CLOVER -LEAF 3' NTR P1 P2 P3 A n 在VP1段(900-906个碱基)的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 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 在生物学性状上很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 VDPV可在低OPV覆盖率地区长时间循环,引起脊灰暴发。

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AFP病例报告时限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卫发明电﹝2011﹞40号)

AFP病例报告方式和内容 报告方式-《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各级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者传真形式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内容 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AFP病例网络直报方式 1.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 2.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 “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

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所有县级以上 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 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乡级医院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应定期开展主动搜索 各省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主动监测医院范围。

主动监测-监测内容 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 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 记录监测结果。 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报告时限:监测单位每旬逢2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上一旬监测报表

监测是基础 传染病的防控需要临床、疾控的密切配合 谢谢大家